登陆注册
8519200000005

第5章

【解】

这一章孔子对身居高位者提出了“德治”和“礼治”的要求。为人处世要宽容大度是为德,施礼时要严肃认真、参加丧礼时要内心哀痛是为礼,其中德与礼既相互交融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居上位者之本。

里仁第四

【原文】

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

【注】

①里:住处。②处:居住。③知(zhì):通“智”,智慧。

受鱼致祭

【译】

孔子说:“人居于仁道,是最美的了。若择身所处而不择于仁,怎么能说是智慧的呢?”

【解】

此句也常译作:“居住在仁爱的地方才是最美,居住不选择仁,怎么谈得上是聪明智慧呢?”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②,知③者利仁④。”

【注】

①约:穷困、困窘。②安仁:安于仁道。③知:通“智”。④利仁:利于仁爱。

【译】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的,也不能长久地居于安乐的境地。有仁德的人,自然安守仁道;聪明的人,有目的地利用仁。”

【解】

可与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相比较玩味,可见二人性格、时代风尚之差异。

【原文】

子曰:“惟仁者能①好②人,能恶③人。”

【注】

①能:懂得,知道。②好(hào):喜爱,爱好。③恶:憎恶,讨厌。

【译】

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真心地喜好人,真心地憎恶人。”

【解】

此句也常译作:“只有有仁德的人才有资格褒扬人、批评人。”

【原文】

子曰:“苟①志于仁矣,无恶也。”

【注】

①苟:如果,假设词。

【译】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立志施行仁道,就不会有恶行了。”

【解】

一个心存仁爱善念的人,会犯错,会有过失,但终不会成恶。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②,造次③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注】

①恶乎:怎么。②违仁:远离仁德。违,离开。③造次:仓促、急迫。

【译】

孔子说:“富裕与显贵,人人都想获得。但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就不能安享。贫穷与低贱,人人都厌恶,但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就不能摆脱。君子离开仁德,怎么能称其为君子?君子在吃一顿饭时也不违背仁,匆忙急促的是这样,困难奔波的时候也是这样。”

泰山问政

【解】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普通人以道得之的“贫与贱”,只要勤苦劳作,终是“可去”的。但综观多少贪官污吏最后的“贫与贱”,因不以其道得之,终身亦“不去”。

【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①尚②之;恶不仁者,其为③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注】

①无以:不可。②尚:超过。③为:施行。

【译】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没得说了;厌恶不仁的人,他的仁道就是不让不仁和自己沾边。有能在一天之内都尽自己的力量去实行仁道的人吗?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这种人是有的,但我还没见过。”

【解】

孔子认为并不是世人“力不足”而无法成仁,而是因为世人没有强烈的“好仁”之心和“恶不仁”之心。

【原文】

子曰:“人之过①也,各于其党②。观过,斯知仁③矣。”

【注】

①过:过失。②党:类。③仁:通“人”。

【译】

孔子说:“人的过错,各有总类。观察他所犯的错误,就知道他是哪一类人了。”

【解】

功者人所贪,过者人所避,所以从人所犯的过错上,尤能显见真情真性。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

孔子说:“早晨我悟得了真理,即使当天晚上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

【解】

生烦死畏,不如无生,此为佛家;生烦死畏,依然顺势安宁,深情感慨,并最终追求超越,此为儒家。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

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共谋大事的。”

【解】

孔子认为,一个人过于斤斤计较吃穿等生活琐事、贪图享受,就不会怀有远大志向。好学者有志于追求真理,不会以自己的敝衣陋食为耻辱,不会因自己身处困境而自暴自弃。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③之与比④。”

【注】

①适:可以。②莫:不可以。③义:适宜、妥当。④比:亲近、相近、靠近。

【译】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一定如此,没有不可如此,只以正当、合理作为标准。”

【解】

孔子认为,有道德的君子为人低调、公正、善良,从不锋芒毕露,对任何事情不盲从、不跟风,只以“道义”为基准。这是一种严肃灵活的处世态度。

【原文】

子曰:“君子怀①德,小人怀土②;君子怀刑③,小人怀惠④。”

【注】

①怀:安。②土:乡土。③刑:法制惩罚。④惠:恩惠、好处。

【译】

孔子说:“君子安于德行,小人安于乡土;君子畏法循礼,小人趋利贪得。”

【解】

此章也解释为:“君子关怀德政,小人关怀生活;君子关怀刑罚恰当否,小人关怀利益是否足够。”将君子作为国君、官吏解,小人作为普通老百姓解,亦可。

【原文】

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②。”

【注】

①放(fǎng):依据,效法。②怨:怨恨,怨愤。

【译】

孔子说:“每件事都依据个人的利益肆意而行,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解】

无贪小利,必致大德,必成大功。节欲自律,先义后利,其怨自消。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必须以“道义仁德”为基准,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如此才能得到众人的尊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建立在个人利益之上,凡事都以自我意志为转移,那么,就会招致来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责。

【原文】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①?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②?”

【注】

①何有:全意为“何难之有”,即容易。②如礼何:即“如何礼”,意思是要怎样对待礼仪呢?

【译】

孔子说:“能用礼制谦让来治理国家吗?那有什么困难?不能用礼制谦让来治理国家,虚设礼仪干什么?”

【解】

这章孔子将“让”与“礼”并举,表明了礼有谦让的意思。国人亦多以谦虚、退让为美谈,而不齿好表现、逞勇敢。谦让是为礼,但也有流于虚伪、卑弱的弊端。

骨辨防风

【原文】

子曰:“不患①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注】

①不患:不担心,不忧虑。

【译】

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地位,应当担心自己没有立身的本领;不要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只要努力,别人就会知道的。”

【解】

孔子认为,不要过多担心自己的社会地位,而要首先培养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等本领。只要立足于自身的学问、才能的修养,使自己具备足以胜任任何事业所要求的素质,同时躬行谦让、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别人迟早会知道你的。

【原文】

子曰:“参①乎,吾道一以贯②之。”曾子曰:“惟③。”子出,门人④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注】

①参:即曾参。②贯:贯穿,统贯。③惟:是这样的。④门人:曾子的弟子。

【译】

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的。”曾子说:“是这样的。”孔子离开后,同学们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夫子的学说,其实就是忠和恕啊。”

【解】

忠者,做人做事,尽心尽力;恕者,对人宽厚、待人包容。

门人故事曾子不受封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给他一块采邑,曾子坚决不受。再送来,曾子还是不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孔子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道德的。

【原文】

子曰:“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

①喻:知晓,明白。

【译】

孔子说:“君子所了解的是义,小人所了解的是利。”

【解】

道德高尚的君子重义轻利,行事稳重;小人重利轻义,多追求个人利益。然君子不是不通晓利,只是见利思义,从义而行。

【原文】

子曰:“见贤①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②也。”

【注】

①贤:贤德。②自省:自我反省。

【译】

孔子说:“见到贤德的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缺少贤德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是否和他有一样的行为。”

【解】

见到贤德的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缺少贤德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是否和他有一样的行为。“见不贤而内自省”,亦忠恕也。

【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①谏②,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③而不怨。”

【注】

①几(jī):轻微、婉转。②谏:进谏、劝谏。③劳:忧愁、烦恼。

【译】

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错应当委婉地劝谏。如果父母没有听从,应仍然尊敬、不背逆,虽然忧伤,却不埋怨。”

【解】

这一章孔子讲的是关于孝敬父母的问题。孔子认为,子女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恭敬有礼,即使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子女只能婉转地劝谏,即便是规劝无果,也不能有任何怨言。

【原文】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①,游必有方②。”

【注】

①游:指游学、游官等外出活动。②方:一定的地方。

【译】

孔子说:“父母在世,子女不宜到远方游历。不得已要出远门,也一定要有确定的处所、时间和去向。”

【解】

在交通和科技都比较发达的今天,要做到“不远游”有些不现实,但是,不管走到哪里,走出多远,为人子女的都必须做到“游必有方”,免得令父母挂念,而且无论工作多忙,都应常回家看看。

【原文】

子曰:“三年①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

①三年:泛指多年。

【译】

孔子说:“(当父母去世后)多年不违背父亲的事业作为,就可以说他是尽到‘孝’了。”

【解】

这一章内容在《学而》第十一章中出现,强调当父母去世后,多年内能继承父亲的德行事业,并将其保持下去,不改变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就是孝子。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①,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②。”

【注】

①年:年纪,年岁。②惧:忧惧。

【译】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谨记在心。一方面为父母高寿而欢喜,一方面又为父母衰老而忧惧。”

【解】

天下父母至死不忘儿女生辰。为人子者,能谨记父母诞辰的不多。故尤须把父母的年纪谨记在心,为父母的高寿而高兴,为父母的衰老而忧惧。

【原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①也。”

子曰:“以约②失之者鲜③矣。”

子曰:“君子欲讷④于言而敏⑤于行。”

【注】

①逮:及,做到,赶上。②约:约束。③鲜:少。④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⑤敏:敏捷、快速。

【译】

孔子说:“古人不轻易发表言论,因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跟不上为耻辱。”

孔子说:“因为严于律己而犯过失的是很少的。”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

【解】

在《学而》一章中,孔子说“敏于事而慎于言”;在《为政》一章中又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一书,都在强调行动优于语言,追求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①。”

【注】

①邻:邻居,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译】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必然会有敬从之人,如居之有亲邻。”

【解】

只要学有所得,不必有朋自远方来,亦必有邻。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数①,斯②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

①数(shuò):屡次、频繁。②斯:就。

【译】

子游说:“侍奉君主太逼促琐碎,就是自取其辱;与朋友相交逼促琐碎,就会被疏远。”

【解】

这里的事君之道与后世的“以死相谏”颇有不同,值得玩味。

公冶长第五

公冶长

【原文】

子谓公冶长①,“可妻也。虽在缧绁②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③妻之。

子谓南容④:“邦⑤有道,不废⑥;邦无道,免于刑戮⑦。”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

①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②缧绁(léixiè):捆绑犯人用的绳索,这里指牢狱。③子:古时儿女均称子。④南容:姓南宫,名适(kuò),字子容,孔子的学生。⑤邦:国家。⑥废:废置,废弃。⑦刑戮:刑罚。

【译】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现在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政治清明时,他不会被废弃不用;国家政治昏暗时,他也能够免于刑罚。”于是他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解】

比较而言,南容比公冶长更安全保险,所以不是把女儿而是把侄女嫁给他,这体现了先人后己的礼让之意。然作为被嫁之女,其心意如何就不可知了。

【原文】

子谓子贱①:“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②。”

同类推荐
  •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本书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尼采的人生劝诫)》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20世纪是科学和技术空前大发展的世纪。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加深,科学和技术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和技术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与原来完全不同。
  •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该书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视为智慧的源泉。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主要通过《论语》中言语片段的引用、阐述、诠释、点评来论说孔子的智慧,将孔子的智慧之光一一领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最终,相信“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智慧之师——孔子,定会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变得智慧起来。
  • 菜根谭(第三卷)

    菜根谭(第三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热门推荐
  • 握着你的手我不肯放

    握着你的手我不肯放

    许是上天眷顾,他终得偿所愿,南柯一梦,只是这梦境,却不由自己,幸福或痛苦,得由自己细细品味。。。
  • 童年(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童年(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汉龙大陆

    汉龙大陆

    潘晓明身为乾王朝亡国七王子,中了“八卦克道符”,不能继续修炼,不能使用法力,形同废人,他的族人们被人任意羞辱、屠杀,他的师父被人杀死,而他却无能为力,他的仆人们——新唐僧师徒玄奘、猴大、猪二、沙三和十二生肖个个对他忠心耿耿,他的红颜知己们——绝色佳人白冰冰、师妹林雪妮、人鱼公主、师姐白洁、野蛮女孩、天界第一美女东方飘个个与他爱恨纠葛,他的敌人们——汉龙大帝、“龙都一霸”、不朽妖王、盖世三魔王、屠城精灵、日月大帝、九州神帝个个无比强大,时刻威胁着他的生命,他要为家人、族人、师父报仇,他要振兴昔日的第一家族,他要复兴乾王朝,他要做修真界第一人,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个邋遢老头------
  • 占心师

    占心师

    这不是读心,只是另外一种法术,这种法术除了读心还有其它。天道轮回,他,等了她几世;她,真的是他前世的那个女孩吗?
  • 子供宝可梦

    子供宝可梦

    捕宠、驯宠、养宠每个细节决定成败成功则生、失败就死————————————不过毕竟是子供向,能少死就少死一点……另外不用投推荐把票给写作为生的作者-以上
  • 腹黑竹马太傲娇

    腹黑竹马太傲娇

    青梅竹马,感情线从小学到大学。校园内,莫离就是天之骄子,面貌精致,学习好,性格淡漠。而在他因为做了一场连全球著名的医生都不敢下刀的心内科手术,并做的完美无缺而从此闻名。他的接病量因为他矜贵的面容,千年不变的表情变得越来越多。不仅是医院内的女医生,小护士,甚至是女病人,都对着这个天之骄子怀着爱慕之情。在他拥有0帖子的微博下,某天凌晨突然发了一张图。图上显然是九块钱的红本本。而他附上的文字说明是:欢迎,莫太太。而他雷打不动的0关注,也变成了1。众人顺着莫离的微博爬了过去,发现是最近特别闻名的脑科医生沐梓颜。
  • 燕云三十六骑

    燕云三十六骑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当复返!古有燕云十八骑今有我兄弟三十六人搅烂这整个江湖
  • 皇的棋子之三国传

    皇的棋子之三国传

    楚灵棋的出生是多少人羡慕的,家族和睦,却在不久被人截走,五年后,携华归来,爹娘宠着,哥哥护着,王爷。。。片段一:“等等,王爷,您不是有欢喜的人么?”楚灵棋一脸慌张,步步后退看着面前温柔的可以溺出水的某人“本王突然发现,王妃好像也不错”某王爷奸笑,慢慢靠近。。。片段二:“谁叫你跳下去的?”某王爷一脸黑沉紧紧抓住楚灵棋的肩膀“我看。。”楚灵棋一脸无辜“看什么看”某王爷怒吼‘我还没坠涯死,倒是被你吓死了’楚灵棋双眼雾蒙蒙的,都要哭了
  • 我们都爱当初的自己

    我们都爱当初的自己

    是啊,我们都回不去了。不会再有以后了,未来了。少年,愿你安好明媚不忧伤。时光不如初,我们不如初。
  • 偃灵

    偃灵

    乾为天,坤为地,乾生九星,环星相扣。坤生九域,域劫地灭。九域之上,衍生偃灵,偃灵修成,灭世指间!我为天下三生伐,谁敢动我指间砂?木落雁南四海家,幽冥九拒苍灵煞。ps:新书求支持!求推荐!求吐槽!各种求!您的支持将是我码字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