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19200000018

第18章

【解】

周公和康叔是兄弟,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卫国是康叔的封地,两国政治通达,人皆和谐,政风淳厚,化如兄弟。然而,到了春秋时代,两国都出现了道德沦丧、政风腐败、价值错位等问题,这也如同兄弟一样。可以说,这一章孔子主要是对当时卫国那种“父不父、子不子”,以及鲁国那种“君不君、臣不臣”的紊乱动荡的政治局面发出感叹。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①,“善居室②。始有,曰‘苟③合④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

①公子荆:卫国大夫,字南楚,卫献公的儿子,他追求的是一种豁达超俗的生活态度。②居室:居家过日子。③苟:差不多。④合:足。

【译】

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居家过日子。刚开始有一点财产,他说‘差不多也就够了’。稍微增加一点时,他说‘差不多完备了’。当他更富有时,他又说‘差不多完美了’。”

【解】

人生易老,世事难长,人生不应过于追求居室华美、物质享受,而应别有所求。公子荆能居家能不奢侈,知足常乐,故孔子称赞其“善居家”。

【原文】

子适卫,冉有仆①。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②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适卫击磬

【注】

①仆:驾车。②庶:众多。

【译】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丁兴旺,之后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让他们生活富足。”冉有说:“百姓富了以后,又该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解】

《管子·治国》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孔子也持“先富后教”的观点,认为百姓富足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和国家经济的繁荣,而以仁、德、礼教化百姓则是稳固政治的重要手段。

门人故事冉有用矛于齐师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春,齐国军队向今天的长清县集结,意在攻打鲁国。面对气势汹汹的齐军,鲁国的执政官季康子很害怕,对家臣冉有说:“齐国军队已经到了长清,我们该怎么办呀?”冉有建议季康子果断迎战。两军交战之后,冉有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打败了齐国军队。

季康子平时只知道冉有是“政事”高手,没想到他还会指挥作战,就问他:“你跟谁学过指挥作战呀?”冉有答:“跟我的老师孔子学的。”然后趁机把孔子大大地表扬了一番。季康子于是决定迎请孔子回鲁国。终于,周游列国达14年之久的孔子回到自己的祖国。

【原文】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①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注】

①期月:期,匝也。十二个月轮换过一周,即一年的意思。

【译】

孔子说:“如果有人能够任用我治理国家政事,一年的时间便可以初见规模,三年就一定会见到成效了。”

【解】

这一章表达了孔子的政治抱负,期望自己能够参与治理国家政事的态度,并对自己的德行和才干充满了信心。

【原文】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①而后仁。”

孔子延医

【注】

①世:三十年为一世。

【译】

孔子说:“善良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就可以消除残暴、废除刑罚杀戮了。确实就像这句话所说的那样啊!”

孔子说:“如果有统治天下的君王兴起,也必定需要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仁政。”

【解】

即使善良的人治理国家,刑罚的废除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即使王者治理国家,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实现仁政的。可见为政不可冒进,理想的社会风貌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达成的。

【原文】

子曰:“苟①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注】

①苟:如果,假使。

【译】

孔子说:“如果能够端正自身的行为,那么从事政务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又怎么能纠正别人呢?”

【解】

突出强调了为政者的道德表率作用,但综观历史现实,也应认识到道德和政治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二者不可单纯地一概而论。

【原文】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①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②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③闻之。”

【注】

①晏:迟、晚。②事:事务。③与:参与。

【译】

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冉求说:“有政事要办。”孔子说:“怕是季氏的家事吧。如果国家有重要的政务,即使国君不任用我了,我也会参与知道的。”

【解】

当时冉有为季氏家臣,孔子为鲁大夫。季氏权大,其于国政,大概有不在公朝上议论,而只在家里同家臣谋划的。

【原文】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惟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注】

①几:近。

【译】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事吗?”孔子答道:“任何话语都不能达到如此玄妙的境地,有近乎于这样的情况。人们常说,‘做君王很难,做臣子也不容易。’如果知道了做君主的难处,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兴国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就导致丧国,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说:“任何话语都不能达到如此玄妙的境地,有近乎于这样的情况。人们常说,‘我作为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只是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违抗啊。’如果他的话说得对,而又没有人违抗,不也是好的吗?但是,倘若他的话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丧国吗?”

【解】

这一章孔子劝导鲁定公不应因国君所说的话没有人敢违抗而感到高兴,强调统治者应该谨言慎行,因为居上位者的一个念头、一句话都与国家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

【原文】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译】

叶公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使近处的人感到喜悦,使远处的人慕名而来。”

【解】

这一章孔子从管理成效的角度回答了叶公的问题。他认为,治理国家重在取信于民,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得到周围人的赞许和拥戴,才能得到更多的人慕名而来。

【原文】

子夏为莒父①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

①莒父:鲁国的城邑,位于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译】

子夏做莒父的总管,向孔子询问如何施政。孔子说:“不要图快,更不要贪求眼前的小利。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眼前的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解】

“为政欲速非善政,为学欲速非善学”,所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惨痛经验不应被忘却。

【原文】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①有直躬者②,其父攘羊③,而子证④之。”孔子曰:“吾党之直⑤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归田谢过

【注】

①党:乡党,古代以五百户为一党。②直躬者:正直的人。③攘羊:偷羊。④证:检举,揭发。⑤直:正直。

【译】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坦率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就去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人的正直和你讲的这样的事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而正直就在其中了。”

【解】

孔子讲的“正直”更多指的是“情感的真诚”,而叶公讲的“正直”更偏向于“道义的真诚”,自古这两者的争论就没有休止过。所以后世儒家才有那么多“忠孝不能两全”的感慨。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言行恭敬规矩,为国家办事时严肃认真,与人交往忠心诚意。即使到了落后的夷狄之地,也不背弃这些原则。”

【解】

中国与“夷狄”之分,从孔子时代起,就偏重文化概念而非种族概念。儒学不仅教化百姓,同时也教化“夷狄”,汉、唐册封外族高官而不问其种族,就是因为其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信上,结果就是中国不断地用文化同化了各民族,甚至后来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民族。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①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②,硁硁③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④,何足算也?”

【注】

①何如:如何、怎样。②果:果断、坚决。③硁硁(kēng):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固执的样子。④斗筲(shāo)之人:这里比喻器量狭小的人。筲,竹器,指容量很小的东西,一般只容一斗二升。

【译】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称之为士呢?”孔子说:“对自己的行为保持羞耻意识,出使外国各方,能够不辜负君主的使命,这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是士了。”子贡又问道:“请问比这次一等的人是什么样的呢?”孔子说:“在自己所处的宗族中被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邻们称赞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言而有信,做事果断坚决,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虽然是鄙陋的小人,也可以称作是再次一等的人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唉!这般器识狭小的人,算得了什么呢!”

【解】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士”是一个特殊阶层,与近代文化中的知识分子相近。商周时代,“士”属于贵族中的下层。到了春秋时代,“士”则成了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一个特殊阶层。孔子认为,士的三个层次分别是行于国、达于家族,或言行一致的小人,但“今之从政者”,连一般百姓的品德见识都没有,何足道哉!

【原文】

子曰:“不得中行①而与之,必也狂狷②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注】

①中行:行为符合中庸。②狷(juàn):有所不为、洁身自好。

【译】

孔子说:“我找不到合乎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朋友,也一定能找到那种性格积极进取而洁身自好的人相交往啊!志向高远狂放的人能够积极进取,洁身自好的人能够固守信念,有所不为。”

【解】

狂者志向远大、狂放不羁、积极进取;狷者固守信念、洁身自好、消极抵抗;中庸之人可遇而不可求,退而求其次,狂狷者也是可以交往的。

【原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①’。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②子曰:“不占③而已矣。”

三垅植楷

【注】

①巫医:用祈祷为人治病的人。②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是出自《易经·恒卦·九三爻卦》中的句子。③占:占卜。

【译】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俗话说:‘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连巫医都做不了。’这句话说得真好啊!”《易经》中说,“人若不能持之以恒地修养自己的德行,就免不了会招致羞辱。”孔子说:“这是告诉那些没有恒心的人不必去占卦了。”

【解】

在《雍也》篇里,孔子正是赞扬颜回有恒心,且能坚持德行,在这里孔子强调“恒心”,即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重要性。

【原文】

子曰:“君子和①而不同②,小人同而不和。”

【注】

①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在一起,叫作和。②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作同。

【译】

孔子说:“君子和谐而不同一,小人同一却不和谐。”

【解】

“和”,是互相补充配合但不失去自我;“同”,则是盲目苟同,完全没有自我。“和而不同”的社会必定是多样性、多元化的社会,一味强调“一心”“一律”的社会未必好。

【原文】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

子贡问孔子说:“同乡的人们都称赞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同乡的人们都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不能肯定。这些都不如他同乡的人中有德望的人称赞他,有恶行的人憎恨他。”

【解】

在这里孔子指出了一个识人需要注意的准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听取众人的意见是有必要的,众人的评论也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但这并不是唯一的依据。

【原文】

子曰:“君子易事①而难说②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③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注】

①易事:易于与人相处共事。②说:通“悦”。③器:量才而用。

【译】

孔子说:“君子相处共事很容易,但很难取得他的喜欢。用不合乎道义的行为去讨好他,他是不会高兴的。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小人相处做事很难,但也很容易取悦他。虽然用不合乎道义的行为讨好他,他也会感到高兴的。但他在使用人的时候,却总是求全责备。”

【解】

君子奉行忠恕,用人所长,容人之短。小人嫉人所长,非人之短,依恃其势苛求完备。

【原文】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观象知雨

同类推荐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修身读老子

    修身读老子

    《读老子学处世之道》主要讲述了: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日明,守柔日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 论语的提醒

    论语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论语的原文,给出了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论语的智慧,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提醒。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菜根谭(第七卷)

    菜根谭(第七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热门推荐
  • 人生就是要非同凡“想”

    人生就是要非同凡“想”

    本书以充满激情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类理性的内在力量——积极思想可以创造人心未曾想到的美好奇迹,负面思想则常常吸引失败的来临,同时详细阐述了自我激励的原则和技巧。细细品味,并按照其中的原理反复练习,等待你的将会是无数奇迹。共分为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做一个懂得思考的人、相信自己、身心富足的法则等。
  • EXO之双怜幽梦

    EXO之双怜幽梦

    (将近完结)传说有一种花叫双生花,一株二艳,并蒂双花。它们在一枝梗子上互相爱,却也互相争抢,斗争不止。它们用最深刻的伤害来表达最深刻的爱,直至死亡。一朵必须不断吸取另一朵的精魂,否则两朵都会败落。因此,其中一朵必须湮灭,以换取另一朵的生存。双生的花朵,会一起摇曳一起旋转。但是,最后却只会一朵生长,一朵枯萎。但生存的一朵会带着另一朵的愿望在生存时,替它完成。因为,她们是双生花啊。。。。。。
  • 暗之启示录

    暗之启示录

    一个未知的宇宙里。两千万年前的“终焉之战”,迫使宇宙进行了重组,无数的“碎片”的散落于宇宙各处。数百万年后宇宙的一角,诞生了一个星球,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形成了如今拥有一定文明程度的星球——地球。平凡少年祁辉的生活迷茫无助,在不断逃避自我的生活中,他却被卷入了一场意外的战斗,并领悟了一丝微弱而又奇妙的能力......星球异能者与外太空入侵者的对决,暗中突现的神秘军团,一个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场跨越整个宇宙的战争,即将拉开序幕。黑暗就是恶的代名词吗?光明就一定代表这正义吗?“黑暗不是罪恶的庇护所,它,是你们的埋骨地!!”
  • 维云倾倾

    维云倾倾

    “王爷,王妃把后花园给烧了。”墨锦辰(想了想):“收拾收拾再多弄几个。”“王爷,王妃替您新招了十个侧妃。”墨锦辰(挥挥手):“等王妃玩腻了就赶了。”“。。。。。。”墨锦辰:“还有事吗?”“王妃招了十个男妃。”只见一阵玄色身影飘过。。。。
  • 我用一生去寻找

    我用一生去寻找

    但凡是个女孩子,少女怀春时,都大约勾画过某个男人的模样,或酷似韩寒般的酷帅,或酷似苏有朋般的阳光,口味重的一点说不定也酷似小四的半明媚半忧伤,反正会有那么一个男人的模样就对了。我是个女人,我没办法免俗,我青春年少的时候,很喜欢过一阵韩寒,我觉得他对文字的驾驭上就象一个剑客一样,已经修炼到了一剑封喉的境界。因此,我觉得如果这个世界上有白马王,那他一定是穿着格子衬衫,牛仔裤,板鞋,不太高,不太矮,不太胖,不太瘦,笑起来时,能让人有倾城一顾的感慨。梦做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长大了,就知道,这样的人连安徒生童话都很少出现。所以,当苏朗从人群中微笑着向我走来,扬着手机叫温如夏时,我第一个反应是,王子出现了。第二个反应是,赶紧逃!
  • 十年后的归来

    十年后的归来

    十年前,不谙人事的她在绝望中被意外救起,那时起她就发誓一定要让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生不如死;十年后,她带着高贵的身份强势归来……
  • Soldiers of Fortune

    Soldiers of Fortu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朝宫廷秘史(下)

    清朝宫廷秘史(下)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朝,随着它的结束,中国连绵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朝终于告终。本书取材于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的内容,不仅深刻地描写了帝王的感情世界,而且对宫闱生活也做了细致地刻画。既有助于读者了解深宫密地的帝后生活,也对读者熟知各朝的历史线索有一定的帮助。
  • 莅天下

    莅天下

    这是一个修玄的世界,文明初始。在这里,实力是唯一的信仰。按照玄力,划分为玄徒、玄者、玄师、玄侯、玄王、玄尊、玄圣,玄皇,还有那仅存传说的主宰--玄神。每个阶段的玄力分九阶,又为一星到九星。热血经历,璀璨一生,掌控浮沉,莅临天下。我为大主宰,自当莅天下。……一个恢宏的世界即将展开。
  •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