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9000000002

第2章 乡土迷情(2)

终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鹤峰县这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温暖了老区人民的心!党中央不仅制订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创造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大环境,而且为开发、建设老区和贫困地区给予特殊关照。1983年起,鹤峰开始享受扶苏资金,1986年列为省重点扶苏县,1987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扶贫县。党和国家给鹤峰以大力扶持,6年来享受“扶苏”、“扶贫”资金达1052万元!

县里的决策者们顺应改革的历史潮流,制订了“七五打基础”、“八五大发展”、“九五作贡献”的蓝图,以最大的信心和勇力,把两个文明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现在,鹤峰人民可以告慰“贺老总”、告慰先烈:鹤峰的山变了,水变了,人也变了!1988年,尽管遭受严重干旱,全县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亿元,人平纯收入在200元以下的农民已由1986年的11万人下降到1988年的4万人!

在走马镇街头,雄立着一株古老的白果树,1930年,贺龙率领红二军团在这株树下武装收编了3千之众的川东土著武装甘占元、张轩等部。为纪念贺龙,人们把这株参天大树叫做“军长树”。多少个艰难岁月,“军长树”总是俯视着走马这块土地,期待着这里的变迁。如今,她终于看到了!看到了正在这块土地上蓬勃兴起的林业基地、茶叶基地、化工基地!

国营走马林场,五十年代在荒野之地白手起家,如今近7万亩杉木林一展新容。还有那近几年以“立体林业”著称的茶叶、药材之类,给人以更丰富、更神奇的展望!

一个“包”字,“包”出了农村千家万户的积极性,“包”出了上万亩蓊翠的“密植速成高产茶园”!“以粮为纲”的年代,全区茶叶最高年产不过10多万公斤,如今已上到80多万公斤!并且同兴建在这里的国营走马茶场并驾齐驱,形成了从生产到加工到出口的两条“龙”,可谓二龙戏珠,珠联璧合!

那一脉蜿蜒二三十公里的大山,它腹内那11.7亿吨磷矿和1.2吨钡、钼、镍等金属矿全都涌动了!

曾记得,1931年,国民党反动派对我湘鄂边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独立团奋起抗敌,就在这饱含磷矿的鼓锣山,担任阻击任务的三营十二连,仅剩下32人,他们宁死不屈,打完最后一发子弹,全部跳下悬崖壮烈牺牲!“狼牙山五壮士”尚有姓名可考,这32壮士至今仍然不能尽知其名,然而,他们的英灵却含笑在鼓锣山下。就在当年反“围剿”的地方。一座以生产硫酸、磷肥、黄磷为主的化工厂拔地而起!机器隆隆,演奏着时代的交响……

在中营区麻水,有块神圣的土地。她的名字叫“军长田”。

红三军军部和中央湘鄂西分局设在麻水时,红军和当地老乡只能靠吞食野菜野果相濡以沫,而中央“左”倾路线的执行者却自顾清杀“改组派”。贺龙军长彻夜难眠,心如刀绞!他走出军营,走上田野,亲手改装犁耙,与民同耕,把忧虑和希望深深埋入泥土……自此,“军长田”便家喻户晓。

今天,正是这块“军长田”,促使中营人民加快步伐向贫困告别。

包谷地膜覆盖,不知为这高寒山区添多少韵味!从1987年起。全区实现人平1亩地膜包谷,单产比以往翻了几翻!靠吞食野菜果度日的时代终于结束。

自然,高山人民在这崭新的时代,不仅仅求得一个“肚儿圆”也在商品经济上大做文章。

虽是高山却也有水草丰茂的坦坦平原,他们瞄准了畜牧业。一个海拔1600米以上的高原乡,就建成新型草场1万余亩!铜铃悠悠,牛羊哞咩,这芸芸众生不知给“鹤峰屋脊”带来多少乐趣!多少回味!据统计,1988年同1978年相比,中营区牧业总产值增长18倍以上!

在五里区的五里镇,至今还重点保护着一条“文物街”。一幢幢错落相接的木屋,虽然显得陈旧古老,然而每一个时代都赋予它特有的颜色。

这里,不仅是当年中共湘鄂边特委和联县政府所在地,也是报捷之地。1930年底,贺龙率领红军在这里打了一场围歼战,使3000之敌全部瓦解。1947年,张才千、李仁林的部队,又在五里的左阁寺打了一场攻坚战。击溃国民党一个省保安大队!那火红的颜色,在这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那时,土(家)苗山寨的“老乡”只能用一两匹“叶子烟”犒劳自己的亲人。如今,全区已成为县里的重点白肋烟、烤烟基地。一到烟叶晾制时节,那条老街便变成了“黄金街”。就连“联县政府”的左墙右壁上,也编织着金色的图案!打开区里的年报表,几个数据构成了一个强有力地显示!仅烟叶一项,全区收入由1978年的50万元上升到1988年的800万元,增长16倍!

在太平区,有块铁打的营盘,叫割耳台。当年,贺龙军长的胞姐——湘鄂边游击大队领袖贺英及廖汉生等革命先辈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一方面与反动武装开展殊死地搏斗,一方面为贺龙领导的红军提供大批抢械人马和粮食,一代巾帼,威震湘鄂边!由于叛徒告密,贺英在战乱中被围困于洞长湾,为掩护队伍突围,同胞妹贺五姐一起流尽最后一滴血!

如果说,革命先辈当年在太平浴血是为了赢得一个真正的“太平”,那么,如今的太平区可令先辈们欣慰了。就拿割耳台所在地周家坪村来说,已成新兴的香菇之乡,在昔日的穷乡僻壤上,一朵朵致富之“花”竞相开放,1988年仅香菇一项全村人均收入达450元!

……

是的,鹤峰变了,10年改革,使她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实在!

然而,山外人何曾知道,在这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自然灾害频繁的崇山峻岭中,哪怕是一点微小的变化,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公路建设,在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史诗上,突出地写下了“牺牲”二字,雕岩,乃猿猱欲渡愁攀缘的绝壁险道,堪称景中一绝。殊不知。打通这3公里壁道,就耗资42万元,有13人葬身崖谷!对面的屏山,是当年红军后方医院所在地,此山四围崖峭壁,那时仅有一线铁索桥沟通上下,凭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保护了革命火种。后来医院转移,敌人进行了惨绝寰地大烧杀,烧毁房屋78栋,杀害群众14人!现今,正是屏山人民,用殊死拼搏的精神,在铁索桥处建成了一座高125米的公路桥!

虽然,全县到现在才修通公路900余公里,无奈象雕岩这样的天险远不止一处两处,象屏山这样的公路桥远不止七座八座!山里人抛洒的血汗是无法估量的!

鹤峰人民世世代代在黑暗中摸索,他们需要光明!40年来全县已建成水电站40余座,总装机容量9千千瓦,虽然微不足道,然而这有限的光明,却是用山里人的心血点燃的!就拿正在新建的全国第三大高水头电站——桃花电站来说,其一级站水头落差就有692米,引水隧洞长4032米;硬是要打通一匹大山!这,该要付出多么大的牺牲!而装机容量呢,仅1.2万千瓦,抵不上葛洲坝一个零头!

……

毋庸讳言,鹤峰也曾以“老、少、边、山、穷”为由,掩饰过自己的落后和窘迫,但那毕竟是过去!改革,不仅使苏醒的人们创造了现在,更使他们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敬爱的“贺老总”,您可以含笑九泉了!

1989年

啊,军长田

军绿色的吉普,自鹤峰县城出发,披着夏日的晨雾,开往那片令人神往的土地。

麻水,虽然海拔1400多米,然而一切都是那么令人陶醉。突兀而起的山峰彼此呼应着,山峰之间,铺展着大大小小的平原,被土家人的吊脚楼、小溪、茂林修篁镶成许多精妙的图案……置身此地,我的脑海里波动着诗的韵律。

早些年,我第一次到这里时,同一位鹤发银须的老人搭上了。听说我是来采访的,他便捋着银须,笑展寿眉,娓娓道起了“当年”。他指着红三军军部旧址前的一块平畴说:“当年,我亲眼看到贺龙军长在这里耕田,亲眼看到,还不止一次呢!他见我们使用的犁只能耕三四寸深,就亲自动手改装犁脚,这一改,就能耕四五寸深了。后来,家家仿效,他改的犁就在这一方定型了。他不仅打反动派,还为我们办了几多好事,大家想念他,就把这块田叫‘军长田’。”我的心一下子被震动了!后来才知道,“军长田”已载入史册。诗人们有的把它比作诗篇,有的把她比作史页,有的把她比作明镜,有的把她比作基石……

不知不觉,我们已扑入麻水的怀抱。我忽然记起了那位老人,想请他给省城来的客人讲一讲他的“当年”。可惜,山民们说他业已作古。一位区干部明白我的意图后,说:“现在熟悉军长田的不分男女老幼了。就连鄂西军分区的同志去年来在这儿办点,就口不离“军长田”!

提到分区的同志,山民们热闹地拉开了话匣,历数他们如何苦其心智、谋划脱贫致富之路;如何劳其筋骨、用汗水播撒金色的希望……山民们尤为激动:“去年8月,我们这里遭了冰雹大灾,军分区人人捐助,只几天就送来145件衣服!”“今年4月,又遭水灾雹灾,一下子又送来现金1172元!听说,那是33位官兵捐助的......”

我的脑海翻动了!历史和现实竟融合得这么紧,这么贴切!是啊,”军长田“留给苏区人民的这方宝贵财富,抛洒着先烈的鲜血和鱼水深情,她需要赞美,需要呵护,更期望一代又一代革命接班人在这里扎千年万年爱民之根、结红色“长生不老”之果啊!

“军长田”,我赞美你永远的风采、永恒的价值!

1987年

翻山白

最初看到那片翻山白,是七八年前的一个夏天。

那时,我是县委的一名宣传干事,经常揣着一个本子一支笔,到处寻觅着可以颂扬的风采。高原,现今的一个乡,大概也算鄂西的屋脊吧,海拔1600余米,不知费了好大的劲儿,我来到这里。原以为高峰林立,悬崖重重,想不到竟是高山平原!不过这些平原有很多的山包坐落其中,就像些大大小小的包子馒头不规则的摆在甑隔上。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那山包上的奇特景观:明明刚才一片翠绿,怎的风儿一吹,全变成了一片银白?风儿过后,立时又魔术般的恢复了一片浓绿。当地人说,这是一种阔叶树,名叫翻山白,叶片儿全都是面绿底白,风儿吹拂时,叶片全翻了过来,便是白茫茫一片了。当我翻过一个山包,但见前面一片空白,除了萋萋芳草,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沉寂!翻过去,再翻过去,除了山包上的翻山白,坦坦平洋全是一个样子!我不禁顿生奇怪,这么好的草场,应是牛羊的伊甸园呀,怎么不见她们的影子呢?

今年盛夏,我又来到高原。原指望拍几张翻山白的照片,作为山区奇景展现在报刊上,以增加一点山外人对高寒山区的向往。爬上一个制高点,果见风儿一吹,那银浪一个山包接一个山包滚滚而去,我兴致勃勃地连连按下快门,把若干美景定格在胶卷上。突然,我惊奇地发现,那山包间的平原也运动着一片片白色。走近一看,才知道是大大小小的羊群。我心里一亮:啊,这不也是春风吹拂的“翻山白”么!我碰到一位叫曾质如的农民,他满脸堆笑,侃侃谈起这里的兴衰。他说,往日他养一头母猪卖几窝猪仔还得挨批,这茫茫草场谁也不敢放手养畜,宁可都去吃救济,也不愿给自己栽个“资本主义的尾巴”。近几年,随着私字慢慢解冻,牛儿猪儿羊儿全都发展起来了,他家去年养羊近200只,收入近6千元,今年养羊养猪养牛200多只,加上粮食和药材,全年收入不下1万元!他越讲越起劲,我被陶醉非常了……

望着那遍布山包的翻山白,我想到了很多很多。翻山白哟,如果说昔日你是一穷二白的象征,那么如今你常常抖露绰约风姿,是同羊群媲美,还是更加激情的与羊为伍,共同点染时代的画幅?

我的照片,最终以固定和运动的“翻山白”为报刊点缀了历史的亮点!

1987年

救兵粮

深秋,大自然赋予我们山里的,是那撩人眼目的红颜。桦木、栗木、乌桕、枫香,构成了红色的世界。这红色,由一星一点到漫山遍野,由浅淡而至火红一片。只要留意,你就会发现,这漫山遍野的火红中,最突出、最鲜靓的,竟是救兵粮。

救兵粮,正名火棘,山里人称木瓜籽、火把果。春季开着白色的小花,许多小花结成一簇一簇,连成一片,就像一朵朵坠落在山间有着厚重感的白云。花期一过,便结出一串串绿色的果实。这果实由绿变红,要经过好几个月,要经过风雨雷电、酷暑烈日、虫害病害等生存环境的考验才能靓丽。

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我就听说木瓜籽能吃。大概白露刚过,我们一伙顽童就上山尝鲜。可是伙伴们都倒了胃口,那看起来十分迷人的红珍珠,竟是又酸又涩。老半天嘴里还像含了颗麻药一般。而且,有几个抢站先机的伙伴还被那树上披挂的棘刺扎得鲜血直流。妈妈告诉我们,这东西要经霜以后才能吃,贪吃也不是时候,扎得活该!后来,我们都有了经验,每到霜降以后,就成群结队上山采集。其实,也是为了好玩。尽管经了霜打,那迷人的红果仍然有淡淡的酸涩。我们采集后,做出许多“菜”来摆筵席。装爹的装爹,装妈的装妈,俨然苦乐共担共享的一家子。嬉戏一阵子后,大家都觉得该回家了,于是各折一枝带回家去插在踏坝外。没过多久,许多家的踏坝外都是一排火红了。就这样,我们对木瓜子产生了特别深的感情。

我们都慢慢长到10多岁了,采木瓜子的爱好也渐渐淡然。一到深秋,便结伴到更远的深山去捡板栗。那乐趣是无法形容的!可是,60年代末,妈妈不准我无獐打野了,要我仍然去采木瓜籽,而且采得越多越好。我不敢问为什么,因为妈妈那消瘦的脸上愁云百结。我硬着头皮,采了许多许多。我注视着妈妈,看她派什么用场。只见她把半篓红颜倒入簸箕,眯着眼睛,用两个手指将蒂把和渣草全都掐掉,然后用清水淘净,接着用石磨碾细,和包谷粉拌匀,实实落落蒸了一大甑。啊,我终于明白了,妈妈与我们在山上摆筵席的嬉戏不同,她是当真用木瓜子做饭哩!开饭时,我很是高兴,抢先满满地盛了一碗,因为这是我自己的劳动呵!可是,吃了几口,就咽不下去了,那味道就跟未成熟的木瓜籽一样。我悄悄地放下碗筷。妈妈眨巴着干涩的眼睛望着我,只是叹气。

为了变变口味,妈妈又用木瓜籽做粑粑。那粑粑越来越红。我知道,那是因为掺和的包谷粉太少的缘故。后来,差不多全是木瓜籽,那酸涩味自是也越来越浓了。我常常只吃个半饱就放下碗筷,宁愿用萝卜再填个半饱。

同类推荐
  • 俗眼看红楼

    俗眼看红楼

    前人有四部书可供我们翻来覆去地读,实在是莫大的福气。“文字是对人的童年经历、青春体验和无数生命记忆的唤醒。”我们今日说红楼,全以人情世态的角度看。《史记》、《资治通鉴》是帝王将相们的镜子,他们在里面照出权谋机运、世事兴亡的大道来,剩下的芸芸众生,且来照照《红楼梦》这面石镜,看看自己作为一个俗人的得失短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迷失六度空间

    迷失六度空间

    《迷失六度空间》是“当代优秀悬疑故事作品集”系列之一。 一个刚刚出狱的惯偷死在了市博物馆的一幅山水画前,画框上有他临死前用血写下的奇怪符号。刑警队副队长司马鉴发现,曾经和被害人同一个监舍的人在出狱后全都离奇死亡!为找出系列案件之间的联系,司马鉴去监狱找7号监舍的最后一名囚犯了解情况。赶到时,监狱却突发火灾,监舍被烧毁了,最后一名囚犯也在释放后被人杀害。与此同时,司马鉴的女友发现那座监狱是由一座寺庙改建而来,而寺庙中曾有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的正是七种该杀之罪。
  • 寻找英雄

    寻找英雄

    本书收入作家王培静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六十四篇。不少篇幅都是军旅题材,是读者了解军营生活和军人情感世界的一个窗口,更是军人英雄情结的真实写照,军人内心世界的独特表白。语言风趣幽默,主题深刻,思想性强。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文化界遛弯儿

    文化界遛弯儿

    《文化界遛弯儿》是学者丁东近年忆及其身边文化人物的结集,周有光、杨天石、钱理群、朱正等都在其笔下,是一本人文情怀相当高的写人小品集。
  •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毋庸讳言,一般人都不愿意老。不然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人怕退休?甚至为延缓退休而涂改年龄,所谓五十九岁现象即是退休恐惧症的一种反应。所以,国人把正常退休形容为安全着陆,退休居然成了很不安全的事情,就如同有一架老掉牙的飞机,能够平安降落就是万幸。这时候就看出来,还是当作家好。退休不仅不会影响写作,还意味着有更充裕的时间用于写作。
热门推荐
  • 玄幻神龙

    玄幻神龙

    林嘉铭他是废物吗?不他不是,他为了朋友,爱人,亲人保护身边每一人他要变的很强,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件宝藏,从而他知道了自己是神龙族的人,拥有神龙血脉,只是血脉被封印而已,他在宝藏的帮助下解开了封印,从那时开始林嘉铭慢慢走向武者的顶峰。。。
  • 中医实用保健宝典

    中医实用保健宝典

    本书介绍心肝脾肺肾养护方法,应用经络穴位治病养生法,补气血的方法,四季养生法,中医饮食养生法,喜怒哀乐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的生活习惯,老人、孩子、中年人养生经,中医防病治病常用的方法。本书内容广泛,如果您每天静心坐下来花5分钟时间阅读一个小节,书中的保健知识将会给您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长期坚持运用,将受益无穷。本书适合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年人、老年人阅读参考。
  • 我为你许下一片星空

    我为你许下一片星空

    她,是魔他,是神他们同样都经历过众神的审判最终,都来到对他们来说的异界——人间而这次,他,成为了魔法师家族的孩子而她……成为了谁……当我们失去了前世的记忆,是否仍然会在一起……
  • 宅男工程师重生

    宅男工程师重生

    在当时功成名就的工程师因为拒绝了上司关于矿产实际储量隐瞒的意图,而被他人陷害致死,却竟然重生在自己的从前,回到了小时候的他,拥有前世记忆,还这么默默无谓吗,看他一个小屌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孙小凡

    孙小凡

    读者初写小说第一次技巧不好理想中走的是爽文路线希望不会偏了^_^
  • 东北舆地释略

    东北舆地释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葱校园:爱还是不爱

    青葱校园:爱还是不爱

    慕果儿刚开学就喜欢上了韩家少爷韩辰洛,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表白,可是韩辰洛不接受…看看吧,希望读者们喜欢
  • 月与海

    月与海

    【科学】这个名词,本身就是人们自己定出的概念,以至于现在的人们所看到的天空,马路,车啊什么的都好,都能用一种科学的理论来解释。但是人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在一当初,用【魔法】这个定义来定义所有他们所看到的事物,那么这个世界是不是会完全不同。世上所存在的,所有的可能性,就在这里展开。*本小说存在二次元各种不同的人物的乱入,以及世界观的代入,是一部半同人的作品哦
  • 香草恋人心

    香草恋人心

    传说,眼角有痣的女生,上辈子都有一段未了的缘,所以这辈子会有恋人天使守护。因为亲生父母在车祸中丧生,李香草从小便被富贵人家收养,而她的守护天使,一边是青梅竹马、像大哥哥一样的韩季以,一边是霸道恶魔,还未经同意就订婚的未婚夫尹秀赫。
  • 龙魔争霸史

    龙魔争霸史

    一名叫夏冬的少年穿越到异界大陆,掩盖身份,改头换面,多重角色,暗中赢得美女、江山和情谊。然而他真正的身份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