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9000000012

第12章 社会管窥(4)

来势如大河奔流的市场经济,难免泥沙俱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编织着一些所谓识时务者的“理想光环”,提到原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物质利益原则,他们或主张百分之百的按劳分配,或贪图少干工作,多付报酬,更有甚者,觊觎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然而,在鹤峰审计机关,奉献总是第一位的。作为一种原则,它不容许审计人员为着物欲、安逸而讨价还价消极怠工。他们,有自己的楷模:受到省人事厅、审计厅表彰的党支部书记、副局长王子业,已是年近花甲的人了,又患颈椎病和冠心病,可任何人也阻止不了他那拼命干工作的热忱,有时住进医院,仍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半天工作半天治疗。去年在省城做手术后还未康复就提前出院上班。几年来,他深入审计工作第一线,当主审、挑重担,先后对上百个单位开展过审计,亲手撰写及修改审计报告上百份。人们问他图个啥?他果断作答:图的是一个共产党人的价值原则!

原则,党的原则,国家的原则,人民的原则,正直人的原则,如果每个国家机关都像鹤峰审计那样,把神圣的原则奉为至上,自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994年

伯父的招牌

伯父年近古稀,面庞清癯,精神矍铄。尤那目光仍是犀利,似乎时刻都在审视一切。

伯父虽为仅读过几年私塾的一介村夫,可制作各种招牌的技艺,却名传乡里风靡县城。只要他制作的招牌一挂,人们便仰其风骨啧啧称奇:“这肯定又是周老先生的大手笔,!”小时候,我就看到他成天地砍呀、刨呀、刷呀、写呀,常常忙得饭也顾不上吃,觉也顾不上睡。一块粗糙的杉木板,经他砍去毛边,刨得光滑,刮上石膏桐油混捣的“填补”,再刷上生漆或油漆,之后写上某某单位名称,便成了一块亮闪闪的招牌。人们歆羡不已的是他的拿手书法,那融颜柳为一体的楷书,既刚劲稳健,又飘逸洒脱,真乃全县一绝。“文革”中,“黑体”、“仿宋”成为一种时髦。伯父找来报纸。几经揣摩,很快适应了这种新潮。他一气呵成的“黑”、“仿”,被公认无懈可击。大半个县城机关单位的“黑”、“仿”招牌,几乎全出于他这个高手。常言道,一人出名,举族有光。我和我的亲友常常为伯父的声望而自豪不已。一次我问伯父:“您的招牌怎么做得这么绝呢?”伯父却不以为然地说:“招牌,招牌,乃昭示之牌,一点都不能马虎!”

时下,招牌之风席卷神州大地。各种艺苑、艺社、公司以“最佳服务”,接纳着千千万万热衷以招牌取胜的人们。竞争之中,招牌用材从木板到三夹板到有机玻璃到铜铸金镀,日新月异;花样从平板无饰,到千变万化;书体从“黑”、“仿”到楷、行到隶、篆,无奇不有;价码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上千元数千元,“只要东西好,不论贵贱”……此时,伯父却冷落下来。他完全可以自立门户,办一个公司或服务社之类,以他的特技和声望,生意一定红火,丰厚的利润足以使自己阔起来。然而,当我辈请他“出山”时,他却愤而有词:“我宁愿不赚一分钱,也不能用金字招牌去助长一种世风!”

我想,伯父蛰居乡里,毕竟是没见过大世面的人,不免笑他老人家的短浅和保守。我开导他说:好的招牌,不仅给人以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而且许多招牌展示着主人的品格和追求。譬之酒肆饭馆,就有“好又来”、“包满意”、“醉八仙”、“四季春”之类;譬之商场商店,就有“任你选”、“美而乐”、“买后发”之类;譬之公司厂家,就有“振发”、“永富”、“保民”之类……无论我怎么说,伯父都不动声色。一日,某聚财执法单位举行挂牌仪式。事先,那请帖竹叶似飘了几百张。届时,人山人海。“上情”者一甩就是几百上千元,之后,便在上百桌筵席上狂饮美酒猛噬珍馐。临别,于跌跌撞撞、互道大发之中授受上乘纪念品若干。伯父手持拐杖,约我一睹壮观。我正沉醉经久不息、震耳欲聋、硝烟滚滚的热闹时,他拍拍我肩,用手杖指着披红挂彩的金字招牌,又指指一群衣冠破敞的围观者,对我说:“贤侄,你还笑我短浅、保守么?”好一会,我才醒悟:我教老人家识的时务,他还在耿耿于怀!

伯父呵,您怎么这样冥顽不灵!如果您对时兴的招牌之风嗤之以鼻,那么,您心中的招牌又是什么呢?

1995年

有感“架桥”

提到桥,人们自然会想到恢弘的铁桥,古雅的拱桥,秀美的风雨桥,甚至情不自禁的咏诵“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和“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在鹤峰走马财政所,我高兴地看到,全所30多名职工也在架设一座特殊的“桥”,一座连通机关和农村的“桥”,一座连通农村和市场的“桥”,一座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架设铁桥,靠的是钢筋铁骨;架设拱桥,靠的是坚韧基石;架设木桥,靠的是不朽栋梁,他们架设这特殊的“桥”,靠的是什么?所里的头说:靠的是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的思想、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牺牲自我的精神!

当空洞口号风行时,他们总是把视线投向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实际。单从走马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形成,便可看出他们在“架桥”中付出的代价!

我知道,70年代,走马茶叶收购站在汪家堡村搞了1.06亩“密植速成高产茶园”试验,4年后,以亩产干茶350公斤成为湖北“茶王”而发生轰动效应!区里的决策集团抓住这一优势,以茶为“龙头”,大搞产业结构调整,到1990年,全区茶园面积由几千亩发展到2万亩!

其间,“财政”如何运作?当我“沉”下去后便一目了然:原所长唐玉松等多次往来于福建、浙江等地,先后调运几十万斤茶种送到茶农手里,解决了茶农的燃眉之急!由此,他们尝到了“架桥”的甜头!

于是,1991年初,经一趟又一趟的“争取”,财政所同省财政厅签订了《重点乡(镇)财源建设效益目标合同书》,规定:走马区利用省、州、县财政倾斜投入的资金,发展生产,培植财源,财政收入在1990年296万元的基础上,1993年达500万元!面对这巨大的压力,他们为区领导“参谋”,确定以“两叶”为“龙头”,来个“三年三大步”!任务注了“铜版册”,时不我待!所里的“头”迅速组织财政职工下去包村、包组、包户、包产业,当年就办茶叶示范园近9千亩,烟叶示范片5千亩,这年,财政收入达376万元!走好了第一步,为掀起茶叶造园高潮,所里组织精兵强将,多次到福建等地共购运茶种34万公斤,购运化肥44万公斤,于是以新增茶园面积近1.5万亩的速度让人刮目相看!1994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504.17万元,以优异成绩与省财政厅兑现了合同!

在架第一座“桥”时,一个严重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1990年,全区茶叶产量已达63.24万公斤,因上级只允许“主渠道”经营,由于收购资金有限和销路的狭窄,造成12.4万公斤茶叶积压,茶农手中的货卖不出去,怨声载道,有的甚至将茶树砍掉,付之一炬!对此,他们坐卧不安,忧心忡忡。难道就这样眼巴巴看着农民兄弟“见着财,抓不来”而愁肠百结么?他们决心架通另一座“桥”!1991年,他们与区委共谋架“桥”大计,在全州率先打破禁区,大敞四开茶叶市场,并到各地引进资金雄厚的客商到走马设点收购!这不按清规出牌的举措,大大活跃了茶叶市场。4年多来,由他们直接引进的茶商达48人次,资金680万元,共销售茶叶288万公斤,农民获利1280万元,财政税收488万元!为稳住茶商,增强“好又来”的魅力,除了优惠政策,财政所成为“礼宾司”、“服务站”、“排难处”,客商一到走马,连忙安排食宿,代办手续,陪同看样定价,帮忙找车找口袋,从速办理外销证等等。同时,对于欺诈客商的本地不法商贩,配合有关部门,坚决查处!

在茶叶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架“桥”的同时,他们还为加工环节架起“连环桥”,4年来,共投放资金280万元,购置机械84台,为2个加工厂新增了4条生产线,还新办1个加工厂。

有道是,修路架桥,累坏腿腰!所党支部书记王家吉,身患严重胃病,多次住院未愈,便带着药罐上班,1993年初帮乡镇企业购运茶机,几乎翻车丧生!现已年近花甲的所长邓必巨,身患肝炎仍坚持在汪家堡办点,并第一个招商引资,打开茶叶市场。在他的记事本里,没有节假日的休闲,没有请病假事假的记录,只有“上班”二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走马财政所架设的“桥”,不仅通到村组、农户、通到内外市场、还通到省城,1990年以来,该所已6次受到省财政厅表彰!

走马财政所的“架桥”之举,让我感动不已!我想,如果全社会都来为农村、农民架“连心桥”、“致富桥”、“幸福桥”,那么,奔小康当是无阻无碍了!

1995年

“支柱”,让我赞美

当你看到巍巍高楼、恢恢长桥、铮铮铁塔的时候,你一定为那坚实的支柱而感叹!?

常常听到一种声音:作为生财、聚财、用财的财政部门,建立强大的精神支柱和财源支柱,显得尤为重要!在鹤峰财政,我耳闻目睹了许多。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风霜雨雪,围绕着两个“支柱”建设,全系统近300名职工付出的代价,让我深深感动!

俗有老、少、边、山、穷之称的鹤峰,走过了漫长的财政拮据之路。作为财政工作者,他们说,财政的贫困,首先是人的精神的贫困。要医治这种“精神贫困症”,财政干部首先应是精神富有者!多年来,他们总是把奋发图强、富县富民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做‘四有’新人”,这些看似概念化、口号化的政治述语,在他们的行动中折射出时代的光芒!

他叫杨雨田,已年届花甲又身患高血压,人说,他以其言传身教影响着老、中、青三代。就是这位雪染青丝的“班长”,几乎没有假节日的宽松,没有茶余饭后的消遣。老母蛰居乡下,他多么想去尽尽孝道!儿子身残可怜巴巴,他多么想亲手照料倾注父爱!然而,繁忙的工作,使他无暇享受天伦之乐,更无法尽家主之责。人们记忆犹新,他去省城为家乡父老“讨钱”,一场车祸,使他腿部骨折!他带着“补丁”,仍照常行走在“服务”岗位上……不用言必称马列,此外无声胜有声!

你可以听到许多基层苦斗者的故事,他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而无悔无怨!尤其是50多位招聘干部,他们大多工作了10多年,每月工资才200来元,何去何从,尚无归宿之定。然而,他们至今仍在义无反顾地谱写富县富民的奋斗史!他们中间的熊国庆,日夜坚守在北镇检查站,在同偷税漏税的不法分子斗争中,5次挨打,浑身布满伤痕!领导要他住院治疗,他却背着药罐坚持上岗,他说:“就是死,也要死在检查站!”

一个长期吃补贴的特困县,财政部门当家何其艰难!当经济建设某些工程因资短缺受阻的时候,当社会发展某些方面落后时代需振兴的时候,当增资政策不断出台,干部工资不能及时兑现的时候,尤其当看到一些衣衫褴褛的贫困户,努力睁着饥渴的眼睛向党和政府泣诉的时候,身担重担的财政干部,总觉得睡不安席,食不甘味!于是,建立茶、烟、林、牧等支柱财源,成为几代财政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生命工程”!

如果你到上10万亩茶园中去品味隽永的香清;如果你到6、7万亩烟海中去感受金色的诱惑;如果你到30多万亩高效经济林中去领略“摇钱树”的风姿;如果你到2万多亩人造草场去寻求一个个庞大畜牧家族兴起的诗意,你一定可以感知到财政干部为建设“露天工厂”、“绿色银行”所付出的代价!这是一组写入历史的数据:自1985年县政府同省财政厅签订“提前拨补,限期自给”责任书以来,全县共投入农村财源建设资金3500余万元。其中茶叶基地建设资金920万元;烟叶生产资金2000万元;茶叶以外的高效经济林建设资金200余万元,同时实行配套服务,不远万里到福建等地购运茶种200万公斤送到茶农手里,新发展茶园5万亩!帮助购运茶叶加工机械420台套,兴建茶叶加工厂180余个,兴建烟叶晾房、烤房免征耕地税100余万元!

人们说,没有精神支柱,就没有物质支柱!其实在建设物质支柱的种种打拼中,更能淬励出精神支柱的坚实、宏大!走马财政所,这个近6年来,年年受到省财政厅表彰的先进单位,领导班子一任接一任的“念茶经”、“玩龙头”、“架桥梁”,使全区茶叶面积由80年代初的几千亩发展到1991年的2万亩,之后,几个冬春的奋战,又从2万亩扩大到如今的3.5万亩!党支部书记王家吉,身患严重胃病,曾由县医院转州医院治疗,病未治愈,他却犟着回所上班,长期带着药罐上一线!1993年正月初,人们还沉浸在过年的热闹、香甜之中,他却和唐玉松一道外出为乡镇企业购买茶机,回家时已大雪封山,经过“大垭”时,因为“打滑”,整个车身搁在崖沿上,幸被一石头卡住,不然,两位所负责人都要魂断崖谷!年近“花甲”的现任所长邓必巨,是位“老肝炎”,早在走马镇任财政负责人时,就在汪家堡办点,几次累倒住院打吊针,使该村一跃成为全省的“茶王”!近几年来,他又和全所职工一道,为区委、区公所既当参谋又身体力行,使全区茶叶走着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路子。为打开茶叶销路,他广泛招商引资,并对客商行全方位服务。1991年至1994年,全所直接引进茶商58人次,资金1290万元,共生产茶叶388万公斤,农民获收2450万元,财政税收816万元!

灿烂的精神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物质之果。经过多年的努力,鹤峰终于成为“湖北茶叶第一县”,“湖北人平占有高效经济林第一县”。全县财政收入由1985年的682万元升到1994年的2221.5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相应由212元上升到722元!

支柱,撑起了一片蓝天,撑起了鹤峰人的自信与勇气,撑起了光明灿烂的希望……

相信,会有更多、更强大的支柱崛起!

1995年

如此“新气象”

机构改革,不少“四化”干部被推到领导岗位上,人们期望新气象如朝暾喷薄!

言路上若干眼睛盯着:多数有志者担任领导职务以后,自觉责任重大,马上深入基层,大搞调查研究,然后切合实际制定出工作方案,并很快付诸实施,开拓奋进办实事。所辖战线、部门、单位很快有了新起色,人们交口称赞;然而,也有极少数喜欢“办大事”的人恰恰相反,他们上任“三把火”,一是千方百计装点门面,尤其将旧招牌换之以新崭崭金字招牌,使单位“洋”起来,让人一看,“焕然一新”;二是打破“小家子气”,办公设施、小车之类尽量“鸟枪换炮”,体现一种“大家”气魄;三是大搞请客送礼,方方面面疏通“关系”,以便在社会上“立”起来。至于工作部署,则“且听下回分解”。

两相对比,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可是,有的领导则习惯看表面文章。对大兴勤俭之风、默默无闻吃苦办实事者,认为没有起色,没有板眼,大不该委以重任!谁的门面装饰一新,谁的办公设施时髦,谁的小车高级,谁会八面玲珑,他们则赞之曰:“看,×××一上任,就出现新气象!”殊不知,这种讲排场、求奢华、善敷衍、不务实的“三把火”,恰恰是给群众身上泼的三瓢冷水!

同类推荐
  • 智慧毕现(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智慧毕现(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前世

    前世

    百花洲杂志社编著的《前世(身穿尘埃的字符)》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纪实文学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感悟人生:回味无穷的99个感动

    感悟人生:回味无穷的99个感动

    古今中外,但凡事业有建树者,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书写着人生的每一个细节,靠别人的施舍是永远不会成功的。20年以前,一位在企业界非常成功的先生将他的两个儿子送到外地上学,其中的一个就读维吉尼亚大学,另一个就读纽约的一所学院。
  • 情感·温馨卷(散文精品)

    情感·温馨卷(散文精品)

    其实,世间好远的事情很多,何苦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呢? 如果能把心思花在一些美好的有意义的事情上,一个失业的人也不至失去尊严的气度,反过来做一些无知而折损福德的事,自以为好地,伤害的则是自己的心。
  • 心灵甘泉·草叶集

    心灵甘泉·草叶集

    本书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永远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总汇,也是美国诗歌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读它,会引导我们对环境、历史、生命进行思索和咏叹,并指引我们的民主不断向前。
热门推荐
  • 现代俗师

    现代俗师

    勺中自有颜如玉,锅中自有黄金屋。一篇心酸往事的真实录,讲述着各种励志经历的写照!从小怀揣着各种天真致志的小子,初次踏入了五彩缤纷的社会...从此专心致志,钻研各种回味无穷的菜肴,他不惜一生探究着,无穷无尽的食材,从此踏上一代俗师尊称。
  • 墨神殇

    墨神殇

    向往如帝尊般的爱情传说,以爱为唯一梦想的平凡少年踏入修仙界,为爱封神,一念成魔。如何越过重重阻碍,上演真实而又凄美的爱情之梦——十年相忘,一念神殇。
  • 武魂系统

    武魂系统

    这是一个关于武魂的故事,主角许龙带着系统霸占大陆的故事欢迎加入武魂系统,群号码:571053459
  • 大仙志

    大仙志

    孟奇一梦醒来,到了一个名为域始界的地方。这里,有着一群修仙狂人。故事,从孟奇进入道源宗那一刻悄然展开。一个波澜壮阔的修仙者世界逐渐出现在孟奇的眼前!
  • 血族少女之永恒

    血族少女之永恒

    谜一样的少女司徒萱,她拥有永恒的生命,不老的容颜,她以鲜血为食,穿梭在无尽的黑暗中,这条路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她等待了九百年,孤独的九百年,只为了等待她最心爱的人。她不知道路在哪里,只能在这样的黑暗里独孤的徘徊、重复,仿似永远也看不到尽头。
  • 十万个为什么(全集)

    十万个为什么(全集)

    书中列举了孩子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最爱问的常见问题,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科学探索、天文地理、人体奇趣、科技发明、古代文明等多方面给予孩子完整科学的解答,是学生课堂外有益的知识补充,更是生活中的得力助手和知心伙伴。《十万个为什么大全集》不仅是为孩子准备的学习礼物,也是家长和老师解答孩子问题的必备指南,有助于彼此间的良好沟通。
  • 最强弃少混都市

    最强弃少混都市

    医术,他熟用草药,一针见效;武道,他拳脚勇猛,所向披靡;金钱,他身价百亿,无以伦比;美女,他左拥右抱,好不得意!一个古武大陆的少主,居然穿越到世家废柴身上,险些丧命!他又是如何化险为夷,抱得美人归,玩转花花都市,又一路修炼登峰造极,称霸两界?
  • 回到南宋当皇帝

    回到南宋当皇帝

    话说,这北宋皇帝吃了败仗,只因为这皇帝贪,淫,玩。等不良嗜好导致北宋落魄,让金人占了便宜,这北宋丢了主城,没了皇帝,让南宋皇帝赵括当上了皇帝,可是一个好吃懒惰的宅男却改变了宋朝之命运。
  •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本书以生肖猪为中心,从猪的进化过程,不同种类的特性等自然属性。到猪文化在民俗文化中的作用地位等,以及猪文化与天象星宿的关系。与猪有关的成语,俗语,传说,谜语等,还包括与猪有关的逸闻趣事。最后介绍了历史上属猪的名人,和猪年大事记。内容全面详实。
  • 如果有时间相守

    如果有时间相守

    她是富家千金大小姐,为了爱和父母断绝关系,跟着丈夫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甚至还要被丈夫拳打脚踢,做尽了从未做过的苦活。最终得到的却是丈夫的背叛,羞辱自己的一百万支票,以及失去孩子的痛苦。她决心离开,重新开始生活。她再次遇上自己的爱时,她犹豫不决,最终决定再次为爱敞开心门,交付自己的爱。可是当她以为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他却说,“我从未爱过你,当初和你在一起不过是一时的好感。”她不问为何,沉着面对,远赴美国。当她再次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原本这一切都不是自己所想,不是他所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