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带兵与魏军大战,遇姜维乃叹曰:“兵不在多,在人之调遣耳。此人真将才也?”欲降了姜维,为己所用。最终孔明用计使得姜维不得不下马投降。孔明见此慌忙下车相迎,并且拉着姜维的手说:“我自从出山隆中以来,到处寻求贤才,想传授他我生平之所学,只可惜一直未能得其人,遂我愿。现在遇见了你,我的心愿终于可以了却了。我也满足了。”姜维听了孔明这番言语,十分高兴,急忙拜谢。此后,便一直跟随孔明左右,共同商议大事,共同带兵打仗,成了孔明身边的一个得力助手。当然姜维通过孔明的言传身教,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受益匪浅。姜维更是对孔明钦佩不已,为之尽心尽力,甘效犬马之劳。孔明在逝世前,告诉姜维说:“我本来是想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的,怎奈天意如此,我已危在旦夕了。我把我生平所学的东西,已写成了书,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其中包括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这四个方面。我已经细细观察过了,惟独你能继承我的衣钵,别的人我无法将此书传授与他。你一定要认真琢磨、钻研,切不可三心二意。”姜维哭着拜受此书。孔明又说道:“我有‘连弩’之法,尚不曾用,这种方法是箭长八寸,一张弓可发十支箭。我已将其画成图本,你可按方法造而用之。”又告诉他说:“蜀中诸路,大都不用担忧;只有阴平之地,一定要仔细。此地虽然险峻,但是时间久了,也容易出现失误。”孔明在死前,将其一生心血——自著的兵法书全都传授给了姜维,令其继承为民效国之志,完成未了的心愿。
孔明腹中之才学,无人可敌。孔明脑中之智慧,亦无人可比。他通天文、识地理,知奇门、晓阴阳,看阵图、明兵势,真可谓全才。
这是他一生的心血,最宝贵的财富,最值得骄傲的无价之宝。但是,他却把这一切给了别人,没有带进棺材里,成为自己的私人陪葬品,而是开诚布公,著述成书,传授给了自己认为值得传授的姜维。如此无私授才的领导,难道不值得一学吗?现代的领导者,要有知识,要有过人的一技之长,但这并非是用来为自己谋地位、谋权势的;也不是要申请专利,锁进保险箱里的。也许,将它传授给别人,传播开来,你会获得另一种难以言状的心境,感觉到自己获得了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获得了他人的尊重和敬仰,这也是对你为人、修养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