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一回描写,诸葛亮在陇上装神巧割小麦之后,接着又挫败了司马懿的偷袭行动。随后,蜀、魏两军相持于卤城一带。这时,百日期限已到,长史杨仪对孔明说:“前者丞相令大兵一百日一换,今已限足,汉中兵已出川口,前路公文已到,只待会兵交换:现存八万军,内四万该与换班。”孔明说:“既有令,便教速行。”众军得知此消息后,各各收拾准备起程。就在此时,得到探子飞报:魏将“孙礼引雍凉人马二十万来助战,去袭剑阁,司马懿自引兵来攻卤城”。在这新军未到,老兵欲行,敌人即将发起大规模进攻的关键时刻,连提出换班建议的杨仪也极力劝阻孔明将“换班军士且留下退敌,待新来兵到,然后换之。”但孔明却说:“不可,吾用兵命将,以信为本;既有令在先,岂可失信?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倚扉而望,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于是,孔明立即传令:“教应去之兵,当日便行。”当众军士听说此事后,群情激奋,一致表示:“丞相如此施恩于众,我等愿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杀魏兵,以报丞相。”孔明不依,说:“尔等该还家,岂可复留于此?”但众将士“皆要出战,不愿回家”。孔明说:“汝等既要与我出战,可出城安营,魏兵到,莫待他喘息,便急攻之,此以逸待劳之法。”结果,“远道而来,走得人马困乏”的西凉军队,“方欲下营歇息,被蜀兵一拥而进”,他们“个个奋勇,将锐兵骁,雍、凉兵抵敌不住”,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
古人说:“信盖天下,然后方能约天下。”古人所说的“信”,包含有信任、信义、信誉之意。在战争中,将帅只有守信用,严明纪律,照章办事,才能取得部队的信任。信任的本身就是一种希望,一种无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