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解孟获到大寨来见孔明。……孔明唤到帐中,尽去其缚,抚谕曰:“汝等皆是好百姓,不幸被孟获所拘,今受惊唬。吾想汝等父母、兄弟、妻子必倚门而望;若听知阵败,定然割肚牵肠,眼中流血。吾今尽放汝等回去,以安各人父母、兄弟、妻子之心。”言讫,各赐酒食米粮而遣之。蛮兵深感其恩,泣拜而去。孔明教唤武士押过孟获来。不移时,前推后拥,缚至帐前。获跪于帐下。孔明曰:“先帝待汝不薄,汝何敢背反?”获曰:“西川之地,皆是他人所占土地,汝主倚强夺之,自称为帝。吾世居此处,汝等无礼,侵我土地,何为反耶?”孔明曰:“吾今擒汝,汝心服否?”获曰:“山僻路狭,误遭汝手,如何肯服”孔明曰:“汝既不服,吾放汝去,若何?”获曰:“汝放我回去,再整军马,共决雌雄;若能再擒吾,吾方服也。”孔明即令去其缚,与衣服穿了,赐以酒食,给与鞍马,差人送出路,径望本寨而去。
德高则服众,在用人论人问题上,品德是用人的旗帜。孔明在平南叛乱时,就是高竖品德的大旗,以德服人、用心感召,对于无辜的将兵、百姓,他施以仁义,深深体察民心,重亲情,深深理解亲人牵肠挂肚之情,用诚心,去换取蛮民的真诚,虽然是为了蛮民归顺而用的攻心计策,但从中也充分体现了孔明的仁义之心,减少滥杀无辜,不想彻底剿灭,不想用战争、武力来解决一切,而用怀柔政策来化干戈为玉帛,让人心服口服。
以德治人,可得天下,用人以诚,则上下同心。
在个人修身自省的方面,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德才兼备,德才兼备还要以德为主导,因为德乃人生事业的基础,是个人才能的统率与主心骨。离开道德的建树,立业就失去了稳固的基础,如艳丽一时而不可长存的花朵;缺乏道德的约束,个人的卓越才能还有走向反面的可能,会耗尽在鬼域的猖狂作为中……
唐太宗和魏征关于用人的一段议论可作佐证,唐太宗认为不可粗率地选择官员,用了一个好人,就会引来别的好人,相反,用了一个坏人,别的坏人也都接踵而来。魏征进一步肯定了这种思想,认为在天下动荡不安时,主要是用人的才干,顾不得德行;天下已定,能用的人也就必须德才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