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思:《关于“剧联”影评小组》,中国社会科学院《左联回忆录》编辑组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鲁思:《影评忆旧》,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版。
陆弘石:《中国电影史:19051949》,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陆弘石:《中国电影史:描述与阐释》,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
陆弘石等主编:《中国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罗钢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罗艺军编:《中国电影理论文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梅兰芳:《我的电影生活》,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版。
欧阳予倩:《电影半路出家记》,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版。
欧阳予倩:《自我演戏以来》,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英]齐格蒙.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洪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钱理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秦喜清:《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19201930》,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版。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中国早期电影画刊》(十卷本)。
[法]萨杜尔:《世界电影史》,徐昭、胡承伟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
上海电影周报社编:《影戏年鉴》,1936年版。
施旭生主编:《中国现代戏剧重大现象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史东山:《电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几个特点》,艺术出版社1954年版。
舒晓鸣:《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
[斯诺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图绘意识形态》,方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斯诺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美]斯图亚特.霍尔:《表征》,徐亮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宋家玲编:《影视叙事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英]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高铦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唐锡光:《20世纪中国文学视野的左翼电影》,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版。
[德]瓦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年版。
汪天云:《电影社会学研究》,三联书店1993年版。
王定九:《上海门径》,中央书店1932年版。
王汉伦等:《感慨话当年》,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版。
王宏图:《都市叙事与欲望书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王晓渔:《知识分子的内战:现代上海的文化场域(19271930)》,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王志敏:《电影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吴贻弓主编:《上海电影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吴永刚:《我的探索与追求》,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
夏衍:《电影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版。
夏衍:《懒寻旧梦录》,三联书店1985年版。
夏衍:《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徐公美:《电影发达史》,上海书店1989年版。
许姬传:《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颜纯钧:《电影的读解》,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
颜纯钧:《与电影共舞》,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杨敏时:《电影院经营法》,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杨远婴:《电影作者与文化再现:中国电影导演谱系研寻》,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
杨远婴:《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
杨远婴主编:《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
[匈]伊芙特.皮洛:《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版。
[英]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王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艺术学编委会:《影像思考:电影与电影史》,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
殷作桢:《电影艺术》,中国文化书局1934年版。
张骏祥、桑弧等:《论戏曲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年版。
张一兵:《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史研究室等合编:《论夏衍》,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无声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版。
钟大丰:《作为艺术运动的三十年代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
钟大丰主编:《电影理论:新的诠释与话语》,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
周宁:《想象与权力:戏剧意识形态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周晓明:《中国现代电影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报刊论文部分(以著者姓氏英文顺序排列)
白薇:《进步的电影——〈八百壮士〉及〈孤岛天堂〉的观感》,《中国电影》1941年第1卷第2期。
柏荫:《对于商务印书馆摄制影片的评论和意见》,《影戏杂志》第1卷第2期。
陈平原:《说书人与叙事者——话本小说研究》,《上海文学》1996年第2期。
范寄病:《观影杂话》,《时代电影》1936年第12期。
顾肯夫:《影戏杂志》发刊词,《影戏杂志》1921年第1卷第1期。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1932年8月25日秘书处档案《通俗文艺运动计划书》。
黄嘉谟:《电影的色素与毒素》,《现代电影》第1卷第5期。
江兼霞:《关于“影评人”》,《文艺画报》创刊号。
[日]今村太平:《电影与文学》,《世界电影》1988年第2期。
刘骋:《传播学视野中的夏衍电影创作》,《当代电影》2006年第3期。
刘呐鸥、黄嘉谟:《映画〈春蚕〉之批判》,《矛盾》第2卷第3期。
刘巍、王旭光:《〈靖国神社〉的露脸与麻烦》,《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第6期。
鲁涤平:《关于挽救电影艺术为中共宣传呈〈电影艺术与共产党〉》,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
孟固:《电影与民族传统》,《北京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孟昭连:《作者.叙述者.说书人: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主体之演进》,《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4期。
穆时英:《电影艺术防御战》,《晨报》1935年8月15日。
潘公展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致中央执行委员会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
庆月:《罗息及吉密斯密斯小传》,《影戏杂志》第1卷第1期。
司徒慧敏:《左翼电影的经验与教训》,《当代电影》1991年第4期。
孙师毅:《影剧之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国光》1926年第2期。
温少曼:《香港早期文化杂记》,《武汉文史资料》2000年第1期。
无名氏:《观〈孤儿救祖记〉评》,《电影周刊》1924年第2期。
无名氏:《天华茶园观外洋戏法归述所见》,《游戏报》1897年8月16日。
郁达夫:《如何的救度中国的电影》,《银星》1927年第13期。
张石川:《重摄〈空谷兰〉经过》,《文艺电影》1935年第1卷第3期。
张石川:《自我导演以来》,《明星半月刊》1935年第1卷。
郑正秋:《〈上海一妇人〉.编剧者言》,《明星特刊》第3期(《上海一妇人》专号)。
郑正秋:《〈最后之良心〉.编剧者言》,《明星特刊》第1期(《最后之良心》专号)。
郑正秋:《编剧者言》,《明星特刊》1925年第3期。
郑正秋:《明星公司发行月刊的必要》,《影戏杂志》1922年第1卷第3期。
郑正秋:《我所希望于观众者》,《明星》1925年第3期。
周剑云、程步高:《编剧学》,《昌明电影函授学校讲义》1925年版。
周剑云、汪煦昌:《影戏概论》,《昌明电影函授学校讲义》1924年版。
周剑云:《影戏杂志.序》,《影戏杂志》第1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