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能多作 文有三多:多读,多作,多商量,这是学文者无可反对的条件。但长篇文字要多作,实不容易,小品文内容既自由,材料又随处可得,并且因字数很少,推敲、布局都比较容易,很便于多作,能多作,作文的能力就自然进步了。
(三)能养成观察力 小品文形既短小,当然不能容纳大的材料。因此,要作小品文,无论写情写景,非注意到眼前事物的小部分,将它的特色生命来捉捕不可。这么一来,结果就可使观察力细密而且锐敏。细密而且锐敏的观察力,实在是文人最重要条件之一。
(四)能使文字简洁 要作小品文,因它的字数有限,断用不着悠缓的笔法,非有扼要的手腕不可。所以学习小品文,可以使文字简洁。初学作文,最普通的毛病是冗漫、宽泛,因为初学者对于材料还没有选择取舍的能力不容易得着要领的缘故。若作小品文,这毛病立即现出,渐渐自然会简洁起来,而对于材料也能精于选择取舍。这种工作,原是作文的第一步,也就是作文方法的一切。如果真能通达,已可算得有作文的能力的了。
(五)能养成作文的兴味 初学作文的人,往往因为作得不好,打断兴味,而自觉失望,这是常见的事。长篇文字所需的材料既多,安排也不容易,初学的人,当然没有作得好的可能,屡作都不好,兴味就因而萎缩了。小品文以日常生活为材料,并且是片断地收取,因而容易捕捉。材料既不复杂,安排也容易。即使作了不好,改作也不费事。为了这样,学作小品文,既容易像文字,而很好的成绩偶然也可得着;作者的兴味当然可以逐渐浓厚。
学作小品文的好处如要细述,还不止此,但这已很足证明有学它的必要了。读者要学作文章吗?先努力作小品文吧!
小品文练习的机会
小品文本随时可作,随地可作,不必再待特别机会。这里姑举一二便于作小品文的机会于下。
(一)日记 日记因人的境遇、职业不同,种类当然很多,但大体可别为二种,一是只记述行事的,一是记述内面生活的。在普通人的日记中,两种时时相合。前者重事实方面,后者重心情方面。例如:
晨某时起,到后园散步,早膳后赴学校。授课三小时。傍晚反寓,S君来谈某事,夜接N自沪来信。灯下作覆书,阅新到杂志。十时就寝。
数日来的苦闷,依然无法自解。来客不少,可是都没有兴高采烈地接待他们。客散以后,一味只是懊恼,恨不得将案上的东西,掷个粉碎。天一夜,就蒙被睡了。
上面二例,前者是以行事为本位的,后者是以心情为本位的。两者虽任人自由,没有限制,但为练习文章计,应当注意这两方面的调和;一味抒述内心生活,虽嫌虚空,然账簿式的事实的排列,也实在没有趣味。因此,最好的日记是于记述事实之中,可以表现心情的作法。请看下例:
昨晚执笔到一点钟,起来觉得有点倦懈。天仍寒雨,窗外桃花却开了。H来谈,知N已病故,不胜无常之感。忽然间N的往事,就成了全家谈话的材料了。下午到校授课,夜仍译《爱的教育》,只成千百字。
上例虽不甚佳,然可视为两方调和的一例。我国古来,日记中很有可节取的文字,案头现有《复堂日记》,摘录一节如下:
积雨旬日,夜见新月徘徊庭阶,方喜晴而础润如汗,雨意未已。二更猛雨,少选势衰,枕上阅洪北江《伊犁日记》《天山客话》终卷。睡方酣,闻空楼雨声密洒,霆雷如百万军声,急起,已床床屋漏矣。两炊许时,雷雨始息,重展衾枕,已黎明,是洪先生出关,车三四十里时也。
这是清人谭复堂日记的一节,可以作小品文读的。笔法虽与现代的不合,但对于实生活的忠实的玩味力和表现力,是可以为法的。
一个人每日的生活,必有几事可记的。一日的日记,如果分析起来,实有几个独立的小品文可成。但通常日记,却不必使每一事实都成小品文,只要使一日的日记全体为一小品文,或于其中含一小品文就够了。上例就是于一日的日记中含一小品文的。
日记的价值,可说的很多,练习文章,也是价值之一。因为日记是实生活的记录,日记的文字,可以打破一切文字上的陈套;要作好日记,非体会吟味实生活不可。所以从日记去学小品文是很适当的。
(二)书札 书札与普通文字,径路不同,尽有能作普通文字而不能作书札的。书札有实用与非实用的二种。实用的书札,普通都是随笔写成,不加功夫,至于非实用的,则非有练习功夫的人,是不能作的。日常的书札中,往往含有这实用的与非实用的两方面。例如:作书托友人介绍医生,而附述自己病床的景况,前者是实用的,后者是非实用的。又如:作书约友人来游,而叙述所在地的景物,前者是实用的,后者是非实用的。
讲到趣味,作书札比作日记更多。因为日记是独语,而书札却是对话了。知友把他的生活情况来报知我们的书札,我们都非常乐读;我们能于书札中表现我们的生活,使朋友晓得,他们将怎样地欢喜呢!
我国古来书札中,佳例很多。兹随录一二为例:
某启,两日疾有增无减,虽迁闸外,风气稍清,但虚乏尔。儿子何处得《宝月观赋》,琅然诵之。老夫卧听未半,跃然而起;恨二十年相从,知元章不尽。若此赋当过古人,不论今世也。天下岂常如我辈愦愦耶?公不久当自有大名,不劳我辈说也。愿欲与公谈,则实未能,相当后数日耶?
(苏东坡:《与米元章》)
某到黄陂,闻公初五日便发,由信阳路赴阙,然数日如有所失也。欲便归黄州,又雨雪间作。向僧房中明窗下拥数块热炭,读《前汉书·戾太子传赞》,深爱之。反复数遍,知班孟坚非庸人也。方感叹而公书适至,意思豁然。稍晴暖,当扬帆江上,放舟还黄也。
(苏东坡:《与李公择》)
(按,此段文字应出自苏东坡《与滕达道》)
庭前小梅数株,绿衣素妆,娟好如汉宫人。幽斋无事,静对忘言。或时移书吟咏其下,攀条摇曳,暗香入怀。每当惠风东来,飘拂襟袖,挹其清芬,宛然如见故人。今虽飞琼碎玉,点点青苔;然片光孤影,独仿佛缭绕左右。倘能乘兴而来,巡檐一索,便可共吟楚些,共招落梅魂也。
(汤傅楹:《与尤展成》)
上所举的例,虽与现代文体不同,然都能表示实生活,不只简单的排列要事;很能使受书的爱读,而且读了增加不少的兴趣。由此可知:要作好书札,非加入实生活的背景不可;若不将实生活作背景,文字就不能动人。试比较下二例:
(甲)昨日在某处遇见H君,知S君即将于下星期内赴英伦。我和H定于明晚在某处设宴饯行,特写信约你,请届期与会。
(乙)昨日在某处遇见H君,知S君即将于下星期内赴英伦。S君的要赴英留学,原是早有所闻的,却不料别离有这样快!寥寥的朋辈中暂时将又少一人了。已和H约定,明晚在某处设宴饯行,特写信给你,请届期与会;与离别以前,大家再一亲S君的快活的面影,话一番小学时代的旧事吧。
这是编者漫然作成的例。(甲)和(乙)相较,(甲)是只列事实,(乙)是兼述生活(心情),(乙)较(甲)有情趣,读了自可了解了吧。
书札中能兼述生活情趣,就能不呆滞而饶兴味。这不但在本文中如此,随处都是这样,举一例说,即如署名下的月日就可有各种记法。“某月某日”,“某月某日灯下”,“某月某日游山归来”,“某月某夜蟋蟀声中”,这些记法,后面的比前面的,趣味就有多少的分别。
这里所应注意的,就是要真实无饰。若专袭套语,徒事修饰,是毫无用处的。只要能表现实生活,就可以使读者引起情趣;若徒把古人或今人的美辞丽句来套袭,就要成呆板讨厌的文字了。旧式书简中,很多这种毛病,不可不知。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着眼细处
小品文是记述实生活的一部分的东西,以描写部分为目的。要写全体的事象,当然不是小品文所能胜任的。所以作小品文,必须注目于事物的细处,就极微细极琐碎的部分发现材料。习作小品文所以能使人的观察精细锐敏,原因就在这一点。试看下例:
(甲)鳞云一团,由西上升;飞过月下,即映成五色,到紫色缘边,彩乃消灭。团的月悬在天心,皎皎的银光,笼罩着平和的孤村。四边已静寂了,地底下潜藏的夜气,像个呼吸似的从脚下冲发上来。
(《月夜》)
(乙)一到半夜,照例就醒,醒了不觉就悄然。窗外有虫叫着,低低地颤动地叫着,仔细一听,就是每夜叫的那个虫。
我不知于什么时候哭了,低低地颤动地哭了。忽而知道,这哭的不是我,仍是那个虫。
(《虫声》)
上二例都是描写秋夜的,一以月为题,一以虫声为题;一以景色为主,一以作者的心情为主。趣向不同,好坏虽难比较,然秋夜的情调,二者中,何者比较地能表示出来呢?不用说,后者胜于前者了。这个原因,由于(甲)欲以短小的文字写繁复而大的景物,(乙)却只写虫声(一个虫声)的缘故。
欲在一小文中,遍写一切,结果必致失败。初学者作“春日游某山记”,往往将上午某时出门,途遇某友,由何处上山,在何处休息,何处午餐,游某寺某洞,某时下山,怎样回家等,一一列举于短小的文字中,结果便成了一篇板笨的行事账簿,当然没有什么趣味可得的。
不但描写景物是这样,即在抒情文、感想文、议论文中,…也是如此。小品文的材料,与其取有系统的整个的,不如取偶发的、断片的。例如: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去处,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崔护的诗,所以读了能使人感动,全在他能触物兴感,把偶发的断片的材料来活写的缘故。如果平铺叙述,把一切事件都说到,就成了“崔护某处人,一日在某处遇一女郎……”样的一篇东西, 使人读了,最多也不过得着“哦,有这么一回事”的感觉罢了。
就事件的全体来做小品文的材料,结果只能得到点轮廓,不能得其内容。用譬喻来说,轮廓的文字好像地图,是不能作为艺术品的。我们要作绘画样的文字,不需要地图式的文字。因为从绘画上才有情趣可得,地图上是不能得到的。
从许多断片的部分的材料中,选出最可寄托情感的一点,拿来描写,这是作小品文的秘诀。好像打仗,要用少数的兵去抵御大敌的时候,应该集中兵力,直冲要害,若用包围式的攻战法,就要失败的。
小品文作法上的注意——印象的
精细的部分的描写,胜于粗略的全体的叙述和说明,这是从前节已可知道的。那么,什么叫作描写呢?
描写是照了事象把它来从笔端现出的意思,和绘画所用的意义相同。说明固不是描写,叙述也不是描写。旧式文章中,说明和叙述的分子很多,近来的文章,除了批评文感想文等以外,差不多都以描写的态度出之了。
我国古来纯文学作品中很有描写佳例,随录一二,读者当能了解描写的态度。
山色倒侵溪影,一路随孤艇。
(杨仪:《桃源忆故人》)
寒风吹水,微波皱作鱼鳞起。
(赵宽:《减字木兰令》)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李陵:《与苏武》)
斜日坠,荒山云黑天垂暮,时见空中一雁来,冷入残芦去。
(蒋冕:《卜算子》)
于上列各例,读者对于他们观察事物的精敏,大约佩服了吧!简单点说:描写就是观察的表出;不会观察事物的人,是断不能描写的。前节所说的宁作小部分的强写,不可作全体的叙述和说明,换句话说,就是要描写的,不可是叙述的说明的。因为短小的文字中,若要装载整个的有系统的材料,必致流于说明叙述,结果便只存了轮廓而使内容完全空虚了。
但从另一方面看,所谓描写的,就是“印象的”的意思。我们与事物相对时,心情中必有一种反应或感觉,这普通称为印象。描写是照了所观察的事象如实写出,就是要把印象写出。所以如果是描写的文字,必会成印象的文字。上面所举的描写诸例,都是印象的,都能将自己对于事物所得的印象,传给读者。
将自己所得的印象,不加解释说明,直现出来,使读者也得着同样的印象,这叫作印象的。试看下例:
(甲)才开窗,湿而且重的温风即吹来,花坛的花枝都带着水珠;蔷薇已落了许多,有几瓣还乱落在花坛外,沾着些泥土了。油也似的雨,还丝丝地亮晶晶地从檐口挂下,罗岩山山腰以上,无声地放着破絮似的云,铅样的湿烟,低低地笼罩湖水,一切都沉滞得如在水银中一样。
(《时雨的早晨》)
(乙)起来正六时,天还未晴,开窗一看,湿而且重的温风,就迎面吹来。花坛的花枝上都带着水珠,知道昨夜大雨。蔷薇已落了许多,这蔷薇是今年正月里亲自种的,前天才开,不料就落了。有几瓣还乱落在花坛外,沾着些泥土,这大约是昨夜风大的缘故吧。
油也似的雨,丝丝地亮晶晶地,从檐口挂下,不从檐口去看,却看不出。罗岩山山腰以上,放着破絮似的云,天恐一时不会晴呢。铅样的湿烟,低低地笼罩湖水,一切沉滞得如在水银中一样。唉!真令人闷极了。
上面二例,(甲)只述目见的光景,(乙)则于述光景以外,又加入作者自己的解释或说明。读者读了,不消说,是取前者不取后者的吧。因为前者比较地能把印象传给读者,且所传给于读者的只有印象,所以读了容易感染。至于后者则像以谆谆的态度教示读者一样,读者读了,很感着不自由;且因所传给于读者的不止印象,夹杂着许多不相干的东西,所以印象也就不能分明地传给读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