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和“大部分”不同。十个人开会,到了七个,我们只能说“大部分到会”,不能说“基本上到会”。同理,领导上交给我十项工作,我做完了七项,也只能说“我完成了大部分工作”,不宜于说“我基本上完成了工作(任务)”。“基本上”虽然也兼指数量,但是不仅仅指数量,而“大部分”是只指数量的。做完了工作的大部分,而且一般都还合乎要求、合乎标准,所完成的这一部分又包括工作中最主要的部分,完成了这一部分,工作上的根本问题已经解决,这才算是“基本上完成了工作”。尽管做完了十项工作中的九项,可是每项工作做得不完善,而且漏掉的一项偏偏是顶重要的有关键性的一项,仍然不算是“基本上完成了工作”。所以,意思是指数量的时候,最好就用表示数量的词,如“大部分”“绝大部分”等,不要随便用“基本上”。
“基本上”和“大体上”不同。“大体上”只是“毛估”的说法,“基本上”是一个更认真、更严肃的说法。一篇通顺明白,内容没有什么错误的文章,就可以说“这篇文章大体上还好”,可是不能说“这篇文章基本上是好的(或:基本上还好)”。说“这篇文章基本上是好的”,到底是“这篇文章一共十段,有八段写得不错”呢,还是“这篇文章还算通顺晓畅,没有什么毛病”呢,还是“这是篇好文章,只有个别的小地方还得斟酌斟酌”呢?一篇“基本上还好”的文章,应该是一篇好文章,只是有些枝节的不太重要的地方还不够好。一篇“大体上还好”的文章,没有这么肯定的意思,它所能肯定的只是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大毛病。“他的病大体上好转了”,这只是个普通的说法,病会不会好,还在两可之间;“他的病基本上好转了”,这是比较认真的说法,是医生的口吻,既能这么说,大概他好起来的可能就很大很大了。如果我们的意思只是毛估一下,并没有意思要表示已经经过周密的考察,已经认识了事物的本质或重要方面,那么还是用“大体上”好,在这种场合用“基本上”是很不合适的。
“基本上”是个好词,简单明了而内容丰富。一个好词要好好地用,所谓好好地用,主要的就是维持并且发挥它的特点,不让它担任过分庞杂的任务。要是“大部分”“大体上”这一类的意思都让“基本上”去表示,这个词岂不就成为一个模模糊糊没有明确意义的词了吗?
2.结合着
“结合着”也是近些年来广泛使用开的一个很好的词,但是也有滥用的现象。
“结合着”跟“一块儿”或“同时”不同。吃消炎片最好同时吃点小苏打,不能说成“吃消炎片要结合着吃小苏打”或“消炎片要和小苏打结合着吃”。小苏打和消炎片同时吃下去,当然可以减少消炎片的一些副作用,可是我们说的时候既然只在于说明需要“同时(或:一块儿)吃”,并没有意思要指出它们的相互作用,所以平常我们总不用“结合着”。同理,“要注意运动锻炼,同时也要注意娱乐休息”,这句话里用不上“结合着”,没有必要说成“要结合着娱乐休息来进行运动锻炼”之类。只有要侧重表现两种事物的内在联系,要把这样两种事物贯穿起来看待,揉合起来进行的时候,才用得着“结合着”。比如,“我们得结合着具体的工作来进行业务学习”这句话,就是有意要说明,具体工作和业务学习这两件事是不可分的,必须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简直得当成一件事情来对待。总之,“结合着”虽然也兼指同时,可是不仅仅指同时;要是我们的意思仅在于指同时,就不要用“结合着”。
“结合着”跟“连带(的)”或“附带(的)”更不相同。“结合着”的两样事物没有轻重主从的分别。我们说“甲结合着乙”,并不是说甲是主要的,乙是次要的。“连带的”或“附带的”的事物,一定是比较次要的,至少在说话的那个具体情况之下,说话的人是把它当成次要的来说的。此外,说“连带的”或“附带的”只是说甲事物跟乙事物有些关系,并不在于指明这两样事物有多少不可分离的关系。比如,“今天是讨论本单位工作上的问题,也可以附带的说一说学习上的问题”这句话跟“今天要结合着工作(或:学习)来讨论一下学习(或:工作)上的问题”意思就大不相同。用第一种说法,是说主要的要讨论工作问题,谈一谈学习是次要的,如果时间不够,也可以不谈;用第二种说法就完全没有这样的意思。第一种说法还是把工作和学习当成两件事来看待的,它们中间当然有关系,不过这里并没从它们的关系上来说;第二种说法就指明了这两件事的不可分的关系,而且就是要从这关系上去进行讨论的。
3.具体
《孟子》上有“具体而微”的话,那个“具体”是“全体具备”之类的意思,跟我们现在用的“具体”含义大不相同。现在用的“具体”是从外国语转译而来的,跟“抽象”相对,所以从前也用“具象”。“具体”就是具有形体的意思;可以看得见、听得见、闻得着、摸得着,换言之,可以由感官感觉接触得到的事物,就是具体的事物。现实环境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一些具体的事物,这些事物构成一种情况,这情况就可以说是“具体情况”;能够反映具体情况的一些实实在在的材料,就是“具体材料”。叙述一件事情,说明一种道理,描写一样事物,如果用的都是些具体的材料,我们就可以说“叙述得(说明得、描写得)很具体”,也可以说那些叙述、说明、描写是“具体的”。
concrete原来有两个意义:一个跟“抽象”相对,一个跟“一般(general)”相对。“具体”本来只表示它的第一个意义。现在有些地方用起来倒也相当接近它的第二个意义。比如我们问一个朋友:“你在哪里做事?”他说在中央某部。我们又问:“在哪一部门?”他说在某司。我们可以再问:“你担任什么具体工作?”这个“具体”就是“实际的”或“特定的”之类的意思,可以说是跟“一般”相对的那个意义。又如一个工作人员向领导说,他的工作中有困难。领导同志问他:“有什么具体问题呢?”这个“具体”也是近于第二个意义的,领导同志的意思是问有什么特殊的实际问题。这个用法可以算是正确的,不过要是索性用成“实际的”“特定的”“特殊的”之类,在表达上讲,似乎比用“具体”更明确些。
此外,现在也常常听见“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方”“具体的人”之类的说法,这大概是从第二个意义引申比附出来的。比如说:“小组会决定在星期六举行。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我们今天只是一般地检查我们这个单位里工作上的问题,并不是检查具体的人的工作。”第一句的“具体的”代替了“确实的”,第二句的“具体的”代替了“个别的”或“每个”。(第一句里实际上连“确实的”也不必用,单说“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就很好。)这种用法是不妥当的。让“具体”兼代了“实际的”“特定的”“特殊的”的任务,已经嫌负担重了些,要是再让它兼代“确实的”“个别的”“每个”的任务,它的负担就要过重了。词的负担一过重,就会模糊起来。用这个词还是严谨一点好。
4.问题
“问题”现在用得很广泛,可以表示好些个意义。除去“提出问题请人家回答”“出几个问题考一考”之类的比较原始的用法以外,最常见的用法还有这么几种:
(1)“有问题”(“没有问题”“有没有问题?”),如:“工作上有问题”“时间有问题”“这个句子的语法结构有问题”“他这个人的思想有问题”,等等。这种“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是“困难”“不方便”“不合适”“不妥当”“毛病”“缺点”“错误”等。因为它表示的意义多,所以往往需要有上下文,意思才清楚。比如“工作上有问题”这句话,可能是“工作上有缺点”的意思,也可能是“工作上有困难”的意思,必须有了上下文,才能推断。同样,“这么做没有问题”可能是“这么做没有困难,一定做得成”的意思,也可能是“这么做没有错,可以这么做”的意思。
(2)“成问题”(“不成问题”“成不成问题?”),如:“找房子成问题”“干部的补充成问题”“时间成问题”,等等。这种“问题”所表示的意义比较明确,大体上是“不容易”“没有把握”之类的意思。
(3)“××(的)问题”,如:“时间问题”“方法问题”“态度问题”“思想问题”“立场问题”,等等。这种“问题”大体上相当于“有关××方面的事”的意思。比如,“方法问题”就可以说是“有关方法方面的事”。这种用法最容易比附,而比附的结果往往会使话的含义不清楚。比如,“要把工作做好,得注意干部问题”,这句话的含义就模糊些,到底指的是“干部的补充、配备”,还是“干部的培养、教育”,还是“干部的使用”,还是包括这些方面在内?
除去以上三种成格式的用法以外,还有些不成格式的用法。比如,“你来,我跟你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一件事”的意思;“这个问题真不好办”的“问题”也是“事”(“问题”只能“回答”或“解决”,不能“办”,能“办”的是“事情”);“问题很严重”的“问题”,往往指的是“情况”(因为需要回答的“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说不到“好”“坏”或是“严重”“不严重”)。
为什么“问题”会用得这么广泛呢?大概正是因为它的含义笼统些,也比较含蓄些。说“有问题”似乎比说“有困难”“有错误”“没把握”和缓一点。说“××问题”,比如前面举过的“干部问题”,也比列举“补充、配备”“培养、教育”“使用”等容易一点。可是笼统含蓄的结果,往往会造成含混,而有些地方是不容许含混的。所以,在需要明确而且可以明确的地方,还是用一些更明确的字眼好。无论如何,我们不能用“问题”来偷懒。
除了上面说的方言土语词、文言词、模糊词之外,还有外来语、专门术语、同行语几个问题,有的在后面各章里会提到,这里就不一样一样地说了。
二辨异
辨别词的异同,是选词的基础。特别因为词汇里有一些所谓“同义词”,辨析词的意义和用法,在学习语言,学习写作中更成为一件极其重要的工作。
(一)什么是同义词
“父亲”“爸爸”“爹”“爹爹”这些词的意义完全相同,不过“父亲”带点文言气,“爸爸”是口语,“爹”“爹爹”是方言;“聪明”“智慧”,意义很相近,但是用法不同,前者是形容词,后者是名词;“规则”“规矩”意义和用法都相近,但是都小有区别。这些,习惯上都叫作同义词。
从构词上看,同义词有三种。一种是单音的同义词,如“蠢”“笨”…“傻”“呆”;一种是不包含相同成分的多音同义词,如“基础”和“根柢”,“一股脑儿”和“统统(通通)”,“扩音器”和“麦克风”;一种是包含相同成分的多音同义词,如“特点”“特色”和“特性”,“奇怪”和“古怪”,“凉飕飕的”和“凉凉快快的”。
一个词不一定只有一种意义和一种用法,因而一个词可能跟截然不同的好几个词是同义词。比如“好”,作形容词,即“坏”的对面的意思时,跟“不错”“美”“要得”是同义词;作副词,即“很”或“真”的意思时,跟“很”“真”“非常”“十分”是同义词。“活动”作形容词,跟“灵活”是同义词,作动词时跟“行动”“运动”构成另一组同义词。
汉语里,一个语素往往能够跟好几个不同的语素构成不同的词,包含这同一个语素的好些词,不见得都是同义词,往往分属于不同的几组。比如包含“成”的词最常用的有“成功”“成为”“成绩”“成果”“成效”“成就”“构成”“组成”“形成”等等。就拿这几个来说,“成功”作动词用是单独的一个,“成就”作动词用跟“成全”是一组,作名词用跟“成绩”“成果”“成效”是一组;其余三个“成”在后的又是一组。
任何语言的词汇里都有同义词。汉语的方言相当复杂,现在全国统一,交通越来越方便,方言的交流很快,甲方言的某个词,乙方言可能有跟它相近的词,两种方言融合在一块儿的时候,这相近的词可能都保留下来;我们有很丰富的文学遗产,里面保存了古人的语言,其中有许多词流传下来,跟现代口语里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并存;由于社会的变革,……语言里产生了许多新词,跟这些新词的意义相近的旧词,有的仍旧存在,并没有根本淘汰;中国是一个有高度文化的国家,人民有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的方式,不同的行业,往往各有或多或少的同行话,甲行话与乙行话之间也可能有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翻译书籍介绍进来不少外国语言的词,这些词一方面跟我们原有的词可能相近而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外国语言里的同一个词可能有不同的译法:这些因素,加上汉语构词法的特点,使我们的语言里有了很丰富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