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基
在大约一个半世纪以前,因闭关自守、蒙昧无知而导致落后挨打,“被排斥于世界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马克思语)的中国,开始派出自己的优秀学子,到欧美探究西方富强的奥妙,感知世界文明的潮流,寻找拯疴起弱的良方。那些优秀学子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最早具有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的先知先觉者,为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严复是他们之中最杰出的代表。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一直为民族复兴苦苦追求,到今天,国家兴盛的局势已是举世公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势不可挡地成为21世纪人类历史最壮观的图景。在这样的历史关节点上,我们不但要更加缅怀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先知先觉的开拓之功,而且要以更加清醒的头脑,回观他们在诊治中国病根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从他们的殚精竭虑中,吸取思想精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是从学习西方开始的;而中国人真正深入、全面地了解西方,是从严复开始的。在严复之前,中国人囿于“中体西用”的观念,试图在不改变封建政治和文化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学习西方军事和工业技术来达到富强。但是,这一梦想却被甲午战争的炮火炸得粉碎。在举国悲怆的气氛中,严复喊出了“不变法则必亡”的时代最强音。他以学贯中西的深厚学养,系统地介绍西方政治和文化,指出西方富强之本不在器物而在于制度和文化。学习西方,仅学其技术而不学其政治制度和学术文化,是舍本逐末,只能得到“淮橘为枳”的结果。这些崭新的视野和观念,给国人的思想带来振聋发聩的影响。一部《天演论》,更是彻底地颠覆了国人的历史观和社会观。在此之前,中国人信奉的是治乱、兴衰、合分的历史循环论,《天演论》出来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的观念深入人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规律的揭示,唤起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激情。后来无论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无不深受严复思想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严复的思想启蒙,就没有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不会有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现代化的漫漫路程中,严复是一座醒目的里程碑。
严复思想是很深刻的,他敏锐地看到,中国之贫弱、财力的匮乏和军事的落后只是表面现象,其深层原因在于政治、文化的不合时宜;而政治文化不合时宜的根源,又在于“不知平等自由之公理”。长期被封建专制制度“虐待”的人民,都是没有人身保障的“苦力”;驱“苦力”与西方享有民主权利的“爱国者”对抗,没有不失败的道理。所以中国要强盛,就得找到一个“道”,能够使国人“各私中国”,也就是使人人都成为国家的主人,把国家兴旺当做自己的事。这就要求在制度设计上,使每个公民的自由权利得到保障,因此他指出,“今日之治,莫贵乎崇尚自由,自由则各行其所自致,而天择之用存其最宜,太平之盛,可不期而自至”。能够保障个人自由的制度,莫善于民主政体,由此,严复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深刻命题。建立使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政治制度,是严复理想的终极目标。
严复又是个很现实的改革思想家,针对当时国家已经失去独立的状况,他认为不宜急于提倡个人自由,当时中国“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先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才可能求得个人的自由民主权利,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历来缺乏自由民主的传统,在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期压迫下,民德、民智、民力都极其卑弱,所以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的变革当中,不可“期之以骤”,而应以渐次推进的方式,先从教育入手,“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培养现代国民的素质,才可以逐步实现国家政治的现代化和民族的振兴。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切合中国国情的,也是符合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实际逻辑的。
严复对国家命运和民族文化的前途充满信心,临终前还交代家人“须知中国不灭”。他一生提倡西学,被公认为中国“西学第一”,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持极端否定的态度,而是主张“阔视远想,统新旧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强调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他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耐久无弊”、“最富矿藏”,只是需要用“新式机器”,也就是用现代科学智慧,去发掘、淘炼而已。有的朋友曾表示对大力提倡西学将会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丧失的担心,对此,严复明确地回答,引进西学不但不会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式微,相反,将大大有利于中国文化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使其中的优秀成分发扬光大。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缺乏的,是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所以,“中国此后教育,在宜着意科学,使学者之心虑沉潜,浸渍于因果实证之间,庶他日学成,有疗病起弱之实力,能破旧学之拘挛,而其于图新也审,则真中国之幸福也”。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创新精神的批判,以及对如何促进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见解,可谓入木三分。
综观严复思想,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他非常强调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人”的因素,人的自由应该解放,人的权利应该保障,人的观念应该转变,人的素质(德、智、体)应该提高,人民应该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如果说,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行变法维新,直到后来的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贯穿的是一条从器物到制度的社会客体现代化主线的话,那么,由严复开其端的启蒙运动,就是一条推动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现代化的主线。事实证明,主体现代化和客体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甚至可以说,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现代化,是一种更加根本的现代化。西方近现代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正是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和17、18世纪启蒙运动,确立了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使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释放的结果。
由于中华民族危机的空前深重和民生的极度困苦,严复所提出的渐进式的改良主张,没有来得及被人们普遍理解并成为社会主流意识,便被疾风骤雨般的革命声浪所淹没。严复作为一位坚持己见的深邃的思想家,也逐渐被许多人视为过时的人物。但是,历史的发展,最终是避不开严复所提出的深刻命题的。正如严复所自许的那样,“有王者兴必来取法,虽圣人起不易吾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终究要补上人的自身完善、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课。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在现代化过程中,仍然遗留着许多忽视人的权益、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的封建意识残余;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人们的法制意识、平等观念、文明习惯和创新能力,都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正视人的因素。严复“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和“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在现实中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必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开辟出一个新的境界。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包括了社会主体现代化和客体现代化的所有内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要以更加开阔的眼界,来重新审视近代以来所有仁人志士的思想成果,尤其对启蒙思想家严复的历史地位,应该在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他重视人的素质,尊重人的权利,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主张,应该予以大胆地借鉴和吸收,为科教兴国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是基于这样的主导思想,多年来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严复研究和宣传。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努力下,近年来严复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领域不断深入,研究队伍不断扩大,对严复思想持肯定态度的学术见解也越来越多。这也说明严复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共鸣和知音。然而我们也感觉到,严复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及其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意义,并没有完全为人们所认识,有待于开拓的研究领域还很多,严复研究原始资料的积累还不够充分;作为启蒙思想家的严复的历史作用,也还没有为社会公众所广泛理解,严复的社会知名度还不够高。这些,都是与严复思想的深远影响和巨大历史贡献不相称的。我们愿意与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有志之士一道,继续把严复研究事业不断推向深入。
〔作者简介〕杨华基,福建省社科院党组原书记,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会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