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语录”CEO不只是给大家指明一个灿烂的前景,更是要看清楚在灿烂的前进旅程中有很多灾难,同时把灾难处理掉。
“马云创造”马云曾提出过“阿里巴巴要活80年”的观点。马云认为:80年是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任何人有孕育、诞生、成长、衰退、灭亡的周期。所以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讲,公司发展80年打一个基础是挺重要的。问我们这公司成功不成功?要等到80年以后。如果死在80年以前,那么就不成功。死在80年以后,那我们就成功了。
马云的话里充满着一种危机意识。马云是个很有危机意识的人。马云经常把上面那句话挂在嘴边:CEO不只是给大家指明一个灿烂的前景,更是要看清楚在灿烂的前进旅程中有很多灾难,同时把灾难处理掉。
马云强烈的危机意识,使他在成功的道路上处理了很多危机。
2000年,正是阿里巴巴疯狂扩张的时候。那时的阿里巴巴“团长级以上全部由MBA担任”,在全球跑马圈地。
规模的扩大,在阿里巴巴内部造成了分歧,尤其是在发展战略的问题上。美国、香港、内地,各自有不同的想法,用马云的话说,就是“美国、香港两地的员工各有想法,中国内地这边就傻眼了。”
杂乱的声音,引发了马云的危机意识。他开始思索阿里巴巴的未来。2000年9月11日,马云宣布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阿里巴巴进入高度危机状态!这个决定对于阿里巴巴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阿里巴巴历史上的“遵义会议”。
马云要采取行动了,这就是阿里巴巴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B2C计划(回归中国计划)”。
到了年底,马云开始全球大裁员,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整,海外的办事处,包括香港、上海、大连、昆明、重庆等地办事处一并撤销。
随后,阿里巴巴在马云的领导下开始了整顿,那些“不跟我们有共同价值观,没有共同使命感的人”,统统被清除出阿里巴巴。
半年后,互联网进入了寒冬,整个IT业一片萧条。而马云靠着自己的危机意识,成功躲过了这次严冬。
危机意识不仅仅只表现在面临危机时,还要在面临未来的竞争时做成准确的抉择。2003年,eBay收购易趣,进军中国市场。
马云嗅到了危险的气息。虽然eBay宣布自己是做C2C行业的,而阿里巴巴是做B2B业务的,两者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马云并不这么认为:电子商务本来就不存在一个人为限定的B2B和C2C的界限,个人对个人的交易做大了就是企业对企业的交易。而且,eBay平台上已经出现了并非跟人对个人的大宗交易,很明显,eBay的胃口不仅仅是C2C领域。
马云的弦绷紧了。于是,他开始秘密打造自己的C2C平台。一个月后,淘宝网横空出世,上线运营。在和eBay的竞争中,一举击败了这个巨无霸,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市场的老大地位。
如果没有马云的危机意识,现在的C2C领域还很难说谁是老大。也许,根本就不会有淘宝这个目前C2C领域的领头羊,至少说不会有目前规模的淘宝。
“创业宝典”管理学家托夫勒曾提出过“生存的第一定律”理论:没有什么比昨天的成功更加危险。应用到现代企业的管理上,尤其对于一个企业领导者,就是要求必须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没有危机意识就会面临“杀机”,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就会迎来“生机”。
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时时刻刻充满危机感。影响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充满了变数,而这些因素又不能够完全控制,一旦明天某个因素或者环节发生了变化,就会导致失败。如果没有危机感,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缺少必要的应对策略,到时候可能就会束手无策。
每一个公司和个人都应该时刻充满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今天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明天的成功。只有不断地保持自己的危机意识,设定远大的目标,才不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被打败;只有时刻持保有面临着危机的心态,才能在真正危机到来时,临危不乱,从容应对。
“创业实战”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各种变化,使企业时刻处在风险之中,但是,不管市场千变万化,创业者面临的一些问题是相通的。
要想要很好地发展,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有了危机,就必须看到危机,想办法解决危机,这才是企业实现健康性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危机正是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源源不尽的动力。这就好比人一样,只有战胜了疾病侵扰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
我们虽然不惧怕风险,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于风险熟视无睹。面对风险,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规避风险。只要把握好创业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够实现低成本创业。
企业战略危机
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创业者要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根据企业的不同阶段,随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
员工流失危机
要避免员工流失给自己的创业带来危机,就要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和培训计划,提高员工满意度,以避免员工流失。同时,还要做好防范机制,以避免由于员工流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新产品开发危机
新产品开发同样具有一定的危机,所以,在开发新产品时,要采取适当的开发程序,预先规划好新产品开发的时间,做好风险评估机制,以便全盘掌握可能遇到的各项问题,同时要采取逐步渐进的市场开拓政策,避免创业期因此陷入风险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