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5000000023

第23章 超越对立

杨岐说法,直指本元心地,剿绝二元意识(两头),纤尘不立。起心即差,动念即乖,杨岐宗人对机多阐此旨。大慧指出,了悟之境,泯除了一切差别对立,“儒即释,释即儒;僧即俗,俗即僧;凡即圣,圣即凡;我即尔,尔即我;天即地,地即天;波即水,水即波;酥酪醍醐,搅成一味;瓶盘钗钏,熔成一金”,容不得任何二元心识的揣度妄想。“春色无高下,华枝自短长”,在如如的本元状态里,没有高下之别,人们之所以有短长之分,是因为心里有了计长较短的意念,因此,要“两边俱坐断,一剑倚天寒”。“两边”是相对的认识方法,要使相对的认识成立,至少要有两种东西相对立比较,才叫作“两边”。如善与恶,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认识。将相对的两边一挥两断,便需要有倚天宝剑一样的般若智光。杨岐宗禅诗,迥超逻辑思维,表现了泯除各种对立的禅趣。

其一,三脚驴子,截断意路。

杨岐宗接引弟子,主张般若利剑斩妄情,朝灭绝理路的方向努力。杨岐宗最为著名的是三脚驴子公案,这则公案自发生之日起,即蜚声丛林,充分说明了它对参禅者所具有的魅力:

问:“如何是佛?”师云:“三脚驴子弄蹄行。”进云:“莫只这便是么?”师曰:“湖南长老。”

杨岐三脚驴超出了理性的解析,因此“虽人人举得,只是不知落处”。对三脚驴子所有知性的解会,都是徒劳。因为它的本身对于知性来说毫无意义。僧问大慧杨岐三脚驴子弄蹄行意旨,大慧说:“无意旨!”确实,正是这“无意旨”超越知性的三脚驴,踢踏出平等一如的世界:

一叶落,天下春,无路寻思笑杀人。

下是天,上是地,此言不入时流意。

南作北,东作西。动而止,喜而悲。

蛇头蝎尾一试之,猛虎口里活雀儿。

在这个平等的世界里,春秋、天地、南北、东西、动静、喜悲等圆融一体。踢踏出这个一体世界的,除了三脚驴之外,还有“瞎驴”:

瞎驴一蹈两头空,便与寻常路不同。

寸步却成千里隔,纷纷多在半途中。

驴子一旦成“瞎”,瞎却愚目,慧眼顿开,所以一踏(将相对的意识粉碎)之时,两头(二元分别的意识)皆空,相对的观念被截断,铺展开般若真空的大道,与寻常的意识、逻辑的思维惯性截然不同。而时人却不能“瞎”,舍不得“一蹈两头空”式的放舍身命,裹足不前,望崖而返,所以与悟境咫尺千里,永远徘徊在途中。在圆悟看来,将差别意识踢踏的“三脚驴”“瞎驴”,也就是大智大勇的“金毛狮子”:“大道本来无向背,拟心凑泊已差池。咤呀卓朔能哮吼,即是金毛狮子儿。”它们踏平了差别的世界,高踏佛祖头顶而行,成为宇宙间的至尊者:“自从踏断千差路,便踏毗卢顶上行。”正是通过“三脚驴”这类艺术形象,杨岐禅运用般若利剑,将相对的意识斩除,大死一番,在否定之后,获得绝对的肯定。

其二,不触不背,珠圆丸转。

杨岐宗在接引学人的时候,往往通过拂子、拄杖、竹篦等即兴点染,用凌厉的机锋,把学人逼拶到肯定否定都不是的两难境地。大慧宗杲居古云门庵时,室中举竹篦子问参学者:“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令参学者“不得下语,不得无语”,从之得法者十有三人。禅林颂曰:

云门举起竹篦,才涉思惟蹉过。

只这背触商量,老人已是话堕。

宗杲“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是给参学者思维设下的一座陷阱。只要学人一动心起念,有了诸如是竹篦子、非竹篦子的意念,就已经堕坑落堑,与本体悖离。无着颂翻进一层,认为云门的这番话,既然有了“竹篦子”“触”“背”之说,也已经“话堕”,自身已陷进了语言的沼泽。一落言筌,即成过咎。为了摆脱开口即错的尴尬处境,禅师往往用诗意的图景来表达:“若唤这个作拄杖子,捏目生花;若不唤作拄杖子,破家散宅。毕竟如何?掷下云:青山只解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磨今古”“洗是非”,即泯除差别。但关键在于这“磨”“洗”的本身也仍然要不带“磨”“洗”的意念才行。杨岐宗禅人熟谙此理,在突破触背禅关时,往往出以不落两头的诗歌境象,参活句而不参死句。流转跳宕的意象,不触不背,珠圆丸转,突破了背触的藩篱,呈现出一片化机。

其三,圣凡一如,净染不二。

圣与凡,是相对的二分法,在杨岐禅中,得到了圆融。杨岐宗指出,如果禅者仅仅停留在了悟的峰巅,黏滞于圣境,而不能由圣入凡,仍不是大乘彻悟。“无位真人”与“不动尊”并不离弃现象界的生活。禅者由凡入圣后,应当再由圣入凡。从圣凡一如出发,杨岐宗禅人主张从凡境切入,认为浅近的凡境是建立禅悟生命的基础:“一大藏教,不出个鸦鸣鹊噪;九经诸史,不出个之乎者也。”在经历世法之后,就可以竿头进步,将清凉高远的万仞峰顶与红尘热恼的十字街头打成一片,入世而出世,出世而入世,如此,即能“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不二”。对这种悟境,圆悟《众生本来是佛》偈形象地表述为:“放憨放痴贪世味,闲情谁管真如地。有时得片好风光,十字街头恣游戏。”

了悟的峰巅固然不可停滞,现象界的生活也不等于禅。杨岐宗禅人主张圣凡一如,强调回归于生活,却并不意味着将禅庸俗化,而是要求禅者置身现象界,而不被现象界的生灭法所染。僧问:“旧岁已去,新岁到来,如何是不迁义?”守端说:“眉毛在眼上。”意思是明明有时光飞逝的迁变的现象存在,什么是“不迁”的禅髓呢。守端的答语,用眉在眼上暗示虽则有各种迁变现象的发生,但真如自性却不会随之改变。月庭忠作二诗颂此公案: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落叶已随流水去,春风未放百花舒。

青山面目依然在,尽日横陈对落晖。

“罢钓”四句,用唐人司空曙《江村即事》诗成句。诗以“不系船”喻禅者任性率意、随缘自适的放旷襟怀,以“江村月落正堪眠”喻禅者安处于现象界之中。后二句以纵经风吹仍在佳境喻经历世俗之事,却不会影响到心性的宁静。第二首以落叶随水写旧岁已去,以百花将舒写新岁到来。但叶落花开,都是起灭流转的现象,诗人的心性,则犹如“青山面目”,亘古如斯,“横陈对落晖”,不受时令迁变的影响。在此一如之境,说净说染都是尘。青山与落晖,相对两忘言,无动亦无静,无净亦无染。

其四,不涉迷悟,真妄一体。

与圣凡一如体验相类的,是杨岐禅真妄一体的禅学感悟。杨岐宗反对贪恋悟境,指出“真实到家之士,得意忘言。伶俜在外之人,随情起解”,指出只有似是而非的人,才会沾沾自喜地自以为悟。如果本身在悟之中,就不会有悟的意识:“眉毛眼睫最相亲,鼻孔唇皮作近邻。至近因何不相见,都缘一体是全身。”说个悟字,便从与悟的“一体”中分离出来。并且,即使真正了悟,一旦生起了悟的意念,就会重新堕入迷的沼泽中。“寸丝不挂,犹有赤骨律在;万里无片云处,犹有青天在”。说是“寸丝不挂”,还有赤条条的意念存在;说是万里无云的澄澈觉悟,还有“青天”的意念存在。一旦有了这些开悟的意念,就被“丝”“云”给挂住、遮住了,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寸丝不挂”“万里无云”。法演偈云:

人之性命事。第一须是○。

欲得成此○。先须防于○。

若是真人。

即是空的形象表述。人要求得安身立命处,最重要的就是空,即心境荡涤情尘意垢后的空明、宁静。因此第一步必须。但并不在于封闭自己,而要显示开放的特性,它意味着对外物不失本性的澄明感应。所以要成就此,还须防止枯木寒灰般的。前一个,是生机洋溢的澄明心境,是真空、妙有;后一个,则是枯木死灰、窒息生命的顽空、断空,乃参禅之大忌。“若是真人,。”达到了○之后,必须连○也○掉,否则,有了的心念,又谈什么?掉之后的,才是真正的,它是圆满的表征,也是一切可能性的渊薮。

杨岐宗法演提举倩女离魂公案,表示了杨岐宗对真妄一体的体证。《无门关》第三十五则:“五祖问僧云:‘倩女离魂,那个是真底?’”倩女离魂系唐代传奇故事。倩娘尝许王宙为妻,既而父悔,倩娘抑郁成疾。宙亦深以为恨,欲赴京师,途中忽遇倩娘,遂相携至蜀,两人一起生活了五年,产下二子。后来王宙回到岳父家拜谢,却发现倩娘仍然病在闺中,唯余一息。众人见王宙与“倩娘”回来,也感到非常奇怪,室中病女听了外面的动静却非常高兴,起身出门相迎,两位倩娘合为一体。此时众人方知,和王宙一起生活达五年之久的倩娘,原来竟是病女的离魂!禅者颂此倩女离魂云:

南枝向暖北枝寒,何事春风作两般。

凭仗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栏看。

公案的要点在于参究自心本性的真妄善恶。《证道歌》:“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真妄不二,迥超情识。若无分别,则不论变现为何种形式的生命体,都是菩提道场。倩女离魂,表达的正是真妄不二的悟境。诗意以咏梅为喻,梅花之所以在春风中有先开后绽之别,是因为南枝向阳北枝朝阴,但它们都拥有同一根株,先开后绽,只是现象的差异,生命的根元并无两般。诗人告诫高楼吹笛者,不要再吹奏起使梅花雪落的落梅曲,还是留下这些花朵,供人倚栏细细赏玩,供明眼人好好参究。小诗涵思婉转,风情摇曳,将人思绪引向了梅花之后的深远悟境。只有站在不涉迷悟、真妄一体的立场,才能欣赏品味此诗。

同类推荐
  •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宁夏吴忠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研究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宁夏吴忠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吴忠地区宗教文化的形成、解放后吴忠宗教的状况、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吴忠宗教与管理、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效果、宗教文化生态下的政府责任。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
  •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内心的丰盈富足会成为一种能量,给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幸福。本书以佛门智慧为指引,引领人们从做人、做事、行善、经营财富和名利、经营情感等方面平衡身心,迎接富足,并在富足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财富观和爱情观的引导下,用智慧处理生活,让内心达到健康、充实的状态,让幸福不请自来。
热门推荐
  • 带刀首辅

    带刀首辅

    穿越大明嘉靖年间,成为江湖一流刀客。原本只想随波逐流,却意外卷入锦衣卫、东厂与朝堂纷争之中。从此步入仕途杀恶吏、斩贪官、战倭寇、闯辽东……凭借手中战刀,胸怀韬略,平步青云,成就一段带刀首辅的传奇。
  • 惊天宇

    惊天宇

    这是人,妖,魔,兽并存的世界。他,出生在无人踏进的地方,成长于妖兽横行的山脉。16岁,驾一叶扁舟渡海,如白纸般的他来到繁华的世间......看他如何在这世界翻云覆雨,创物造则.....
  • 总裁太霸道:俞先生请恋爱!

    总裁太霸道:俞先生请恋爱!

    “你以为全世界都是你的东西吗?”“只要我想,全世界的东西都是我的也包括你。”“你无耻你无赖!”“可是我再无耻你还不是喜欢上了我?”她走到哪他跟到哪除了上厕所一天24小时不离不弃。家族狠心出卖跑路却不知道麻雀最后变成金凤凰。卖了还想讨回来那要问问俞大总裁愿不愿意!
  • 千年千年千年狐

    千年千年千年狐

    “出招吧”眼前不过看上去十二三岁的少年,居高临下的俯看满脸的得瑟,眸中看行云的一丝不屑显示着对自己玄气的绝对霸道。行云在心中冷哼一声,很好,敢算计她,还不知道谁吃亏“看是你的玄气厉害,还是我的暗器霸道”。“没有玄气,还敢上来送命”稀稀疏疏的声音传进行云的耳朵,众目睽睽下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嘶!”的一声,众人不禁同时露出了惊骇之色,一齐用震撼的目光看向台上。“你到底是谁?”以霎间满室寂静。
  • 废材杀手:财迷太子妃

    废材杀手:财迷太子妃

    一朝穿越,她从杀手变成了痴呆废柴一枚。爹爹看似和善,却绵里藏针。姨娘看似亲和,却笑里藏刀。一众姐妹兄弟统统都是笑面虎,面上和和气气,底下恨不得吃你的肉喝你的血。当金牌杀手穿越为痴呆废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她势必要逆转天下。他是惊才绝艳,芝兰玉树的千羽国太子,冷酷邪魅,霸道无情。世人对痴呆转变为恶女的她避之不及,唯独他却温柔纠缠,不离不弃。悠陌微笑,“太子殿下,想要娶我,先拿万两黄金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栖霞婢

    栖霞婢

    她是国公嫡孙,皇后侄女,也是罪臣遗孤,殿下奴婢;高贵的血脉,卑微的位置,于那东宫栖霞殿,掌文书,理内务。素手乾坤,玲珑心计,敛钱财,聚人脉,襄太子,登龙图。当然,顺便也替这位太子表弟管管女人,例如,皇兄送来的歌姬,敌国送来的公主,世家送来的良娣,等等。只是,这厢她还在不厌其烦,兢兢业业,对面那位人前清贵,人后暗黑的太子小爷却仍不住爆发了:“凤兮禾,你成日里操心我睡女人的事情,恶心吗?”
  • 混沌始尊

    混沌始尊

    脚踏金龙行六道,手掌日月乐逍遥。狂笑一声三界寒,乾坤独断坐青霄。天生体存混沌之气,被误认为是天生郁气不能修炼的废物,一次意外得到混沌太初诀和混沌斩灵剑,看柳御风如何搅动风云傲笑三界,修成始尊大道。
  • 赛尔号战神联盟之前因后果

    赛尔号战神联盟之前因后果

    世上没有免费的东西,总会付出或多或少的代价。我选择了力量,代价是失去你;我选择了世界,代价是失去自己;我放弃了选择,我失去了整个世界,也包括你。
  • 我的未来不可能这么萌

    我的未来不可能这么萌

    当某一天,无数个支线的自己出现在平凡的叶息面前,叶息感觉要崩溃了。美女同桌:叶息,我喜欢你,能和我交往么?大和抚子:叶息君,请让妾身成为你的良妻贤助吧!......叶息:呵呵,很爽吧?然而他们喜欢的都不是我T.T
  • 修真之灵界重生

    修真之灵界重生

    这是一本女性修真的小说,第一次写,没有经验,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多多提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