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打算找一些行业的前辈来帮助写前言和推荐序之类的,可是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这是一本SNS的书籍,通过意见领袖来引起大家的关注自然是SNS的一种策略,但是却不是SNS的真谛,至少笔者一直坚信,真正的SNS的到来一定是全民的UGC(用户创造内容)时代的到来。
交互
相对于浏览一些互联网意见领袖的微博,其实我更乐意于去看一些极富创意的小人物的、草根的微博。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这种SNS的魅力是你在意见领袖那里无法体会到的,而且其实有很多意见领袖自己都无法体会到这种感受,因为他们始终放不下姿态,去做一个倾听者。
缺乏倾听一定是违背了SNS的基本原则的,于是意见领袖只不过是将原来的大喇叭搬到了现在更高功率、输出更高效的新广播平台上。因此以前你每周可以看到一次某位名人的新闻,现在你几乎每小时都能看到几条他的新闻。
差异
我习惯将电影《社交网络》中最后的场景拿来说事:马克·扎克伯格独自一人面对风靡全世界的Facebook的时候,他心里最大的迷茫却是:为什么自己有数千万的粉丝,而现实里却连最好的朋友及恋人都无法维系。当然,这或许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这是一个与他最初的梦想相悖的命题,他想要将现实的社交移植到虚拟的线上世界去,却最终发现人们依然很难真正融入这个世界,而即便在未来,依然很难。
但是我想现在马克·扎克伯格一定改变了最初的梦想,因为我们始终生活在多维的世界里。偶尔会穿越,但是大多时候我们都只能保持平行,因此我们可以在这样的虚拟世界中停留一段时间,却最终要回来,回到现实中更重要的SNS网络中。
商业
商业化是一个邪恶而又对它无可奈何的东西,任何一个新媒体的出现都将要经历这样的炼狱。
加粉丝、微博广告、IM群发、垃圾邮件及各种残次的、恶心的软文,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一个大多数时间必须要面对网络的人都在经受有史以来最痛苦的精神煎熬。
这些,却都是SNS。
有人问我,你写这本书,自己的微博有多少粉丝了?
也有人问我,怎么用SNS营销来赚钱?
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一定要是全民性的,而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则一定要是意见领袖性的。如果缺少了这种所谓的信任背书,而变成一场全民营销的狂欢,那么最终毁掉的不仅仅是这么一个平台,而是更严重的平民口碑的集体泯灭。
价值
同事问我这本书的价值何在,我说这本书可以让你找到自信,然后发现原来其实你自己也可以出书。
看似一个玩笑,其实这才是真正的SNS,也是真正的UGC的魅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因此作者抛砖引玉,提供一种思维套路的参考,或许要比为你精专地讲授一套营销手段要有用得多,从某种层面来说,这也更符合SNS的真谛。
健康的商业化SNS一定会到来的,只不过暂时离得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