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塞万提斯及其作品的兴趣是在上中学的时候产生的。那是在上世纪50年代末,母校有一座不大的图书馆和一间不宽敞的阅览室,但是对我这个小读者来说,那里的图书和杂志已足够借阅的了。不料想读着读着就对文学着了迷。每每借到一本好书,总是爱不释手。《惩恶扬善故事集》就是其一。这是塞万提斯的小说集,是祝融先生翻译的。她译得很好,每篇作品都是那么生动有趣。在十几篇故事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吉卜赛女郎》,它写一个青年骑士,为了追求一个能歌善舞、貌美无双的吉卜赛姑娘,他化名住进吉卜赛部落,过吉卜赛人的生活。在经历了种种坎坷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和美丽的姑娘结为连理。故事富有诗情画意,不乏浪漫色彩,让我初步领略到塞万提斯的才华和创作风格。
后来我到北京上大学,专业恰好是塞万提斯所用的西班牙语。在5年的学习中,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西班牙文学,特别是塞万提斯的作品。他的名著《堂吉诃德》成了我阅读的首选。那个译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译者是傅东华先生。书中描述的许多故事都禁不住让人捧腹大笑。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疯疯癫癫,一次又一次出门游侠,屡屡碰得头破血流,却不思悔改,让人觉得他又可怜又可悲,但是,他那种匡复正义、勇往直前的精神却又那么可爱可叹。
说来也真幸运。毕业后刚好被分配到专门研究外国文学的机构——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拉美和西班牙文学研究工作。可谓如鱼得水。图书馆的藏书比学校多多了。这里有许多西班牙文学原著,其中包括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惩恶扬善故事集》,还有《堂吉诃德》的多种中译本,甚至还有《堂吉诃德》最早的中译本《魔侠传》。读过这些作品,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塞万提斯及其作品的理解。
在此还应提及的是,1997年末,在西班牙文化部的资助下,我有幸作为西班牙文化工作者去西班牙进行了3个月的学术访问和考察。在那些日子里,我经常出入于书店和图书馆,购买和复印了不少关于塞万提斯及其著述的资料。还访问了塞万提斯的故乡阿尔卡拉·德·阿纳雷斯镇,参观了他早年居住过的二层小楼房(他的床铺和一应用品整齐地摆放在屋内);更有意义的是游了一趟“堂吉诃德之路”;路上有堂吉诃德受封骑士的客栈,有几架高大的风车矗立在路边(有一架风车的车翼已经折断,仿佛堂吉诃德刚刚大战过风车后离去);还有几座城堡似的土坯建筑,但只剩下了残垣断壁;最后参观的是堂吉诃德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的住宅,宅门外的一块空地上有一座堂吉诃德跪拜在杜尔西内娅面前的铁制雕像。“堂吉诃德之路”生动再现了这位骑士出门游侠的情景,令人难以忘怀。3个月的考察时间虽然不长,收获却颇丰富,从心里为亲临塞万提斯的祖国和故乡感到无比幸运。
上世纪90年代伊始,我国兴起了一股译介塞万提斯的热潮。一时间,我国的西班牙语文学翻译工作者接二连三推出了《堂吉诃德》的新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出版了《塞万提斯全集》。译者们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信、达、雅”标准,成功地展现出了原著的风格和韵味,使译本的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南京大学塞万提斯中心举办了两届塞万提斯国际学术研讨会,推动了我国塞万提斯研究工作。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和大量译介塞万提斯作品的情况相比,我们对塞万提斯及其作品的研究是相当欠缺的。像塞万提斯这么一位举世闻名、成就卓著的经典作家,我们应该拿出充分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写一些有分量的论文和专著。可以说,这项工作已十分紧迫,刻不容缓。在这种形势下,写一部塞万提斯评传的想法便油然而生。根据个人对塞万提斯的浓厚兴趣和积累的丰富材料,写这本书应该不成问题,更何况我已写过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何塞·马蒂等作家的评传,取得了一些经验。想到这些,便不再犹豫,遂开始拟提纲,动手撰写。经过几年断断续续的工作,终于结稿,如今可以付梓了。回想起来,写作虽然辛苦了点,但是乐在其中;想到书将出版,亦备感欣慰。
纵观全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本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评介了这位伟大的西班牙经典作家,以翔实的材料比较全面地评述了作家的一生:其卑微身世,坎坷经历,成长过程,参加的主要战役,担任过的社会职责,经历的重大事件,在文学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对这最后一点,着重评论了作家各类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其次,在撰写过程中,始终注意调查研究,充分占有材料,特别是原著和有关原文资料,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和评介。同时注意资料的真实和确切。既要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又要避免人云亦云,尽量提出个人的见解。
第三,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对这位作家研究方面存在的零星状态。我国解放以来报刊上发表过不少介绍塞万提斯及其作品的文章,但大都比较短小,内容单薄,局限性大,很不系统。而本书,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条理性和系统性弥补了上述不足,填补了一个空白。
总之,在世界范围内,塞万提斯和他的《堂吉诃德》等作品早已深入人心,读者和研究者不计其数。对这样的文学巨人及其作品进行系统而综合地研究和译介,无论对我国的塞氏研究工作还是广大读者,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笔者撰写这本评传的初衷。但愿读者能够通过本书获得些许裨益,也深望它能在推动我国的塞万提斯研究工作方面起点作用。
毋庸赘言,“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焉能避免顾此失彼,左支右绌,诚望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