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信息:从柳如是的自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初柳如是冒雪驾舟造访钱老师,一方面是寻求感情上的突破,另一方面是寻求物质上的突围。一身的名牌,豪华的享受,总得有个买单的吧。
传奇的爱情,或许也是昂贵的爱情。据钱谦益的学生顾苓所著的《河东君小传》(河东君就是柳如是)记载:钱老师与柳美眉在1641年的农历六月初七将感情的事情定了下来,钱老师为柳美眉专门建了一栋楼:绛云楼。
柳美眉是个文化人,楼里面摆设不能低俗;钱老师又是个富豪,楼里面的摆设不能穷酸。既显富又高雅的是什么呢?收藏品!绛云楼里,摆满了商周秦时代的鼎,战国的玉,汉朝的佩,魏晋南北的书法名帖,还有宋朝官窑的瓷……喜欢收藏古籍的人应该知道宋版书吧?宋版书如今炒到了天价,在明朝末年时应该也是名贵玩意。可在绛云楼,宋版书达到几万卷。其实,这个绛云楼,就是卖掉其中一套宋版《汉书》和《后汉书》换来的。
绛云楼是用黄金白银堆出来的文化圣殿。圣殿里养着一对才子佳人,一天到晚品茶、画画、临名帖,考证经典,这“钱柳恋”谈得真是极具文化品位,成了流传至今的一桩雅事。
你用金钱来爱我,我用文艺回报你。柳美眉虽然口袋里没几个钱,但很会搞创意。钱老师生日,柳美眉没法送钻石玛瑙,只送一颗“此物最相思”的红豆,居然把钱老师感动得不行;然后又请人在地上挖一个寿字,种上麦子,秋天一来,长出一个金黄色的“寿”字,把钱老师感动得差点从楼上掉下来。可惜啊,绛云楼几万卷的宋版书,那些商朝的鼎,汉朝的玉,都和一颗红豆半亩麦子画上等号了。
结局:坚强的佳人,软弱的才子
情书原文:妾以为相公富贵已足,功业已高,正好偕隐林泉,以娱晚景。……妾虽不足比文君、红拂之才之美,藉得追陪杖履,学朝云之侍东坡,了此一生,愿斯足矣。
情书演绎:时代在变迁,亲,你却还在奔波,冒着风霜,不畏跋涉,从此相别,我只有陪着孤灯度日。亲,归来吧,让我们生活在树林泉水间,徜徉在江南柳丝下,驾一艘画船,穿梭烟波。我不比那文君、红拂,但我愿意学苏大学士身边的朝云,随你一生相游、相爱,足矣。
挖掘信息:这一段的用意很深,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对钱谦益的不满。1645年,清兵进南京,柳如是要为封建时代的气节而死,她不留恋,说做就做,扑通一声就往水里跳,然后叫钱谦益一起跳。钱谦益表现得很逊,试了试水,犹豫着说:水太凉,我怕会感冒。
既然不能坚守气节,那就超然,过一种淡定的非主流生活,反正“富贵已足,功业已高”,但钱老师又不能放下,千里迢迢去寻功名。软弱的人注定是不能淡定的,因为多欲;淡定的人反而坚强,因为索求不多。钱老师寻求功名不成,结果招来牢狱之灾。柳美眉并没有因为情人的懦弱不淡定而鄙视他,所谓爱他,不只是爱他的才气和慷慨,也包容他的软弱,甚至包容他的那么一点点卑鄙。一个弱女子背着一个行囊,北上救夫,居然还救出来了,钱谦益因此感动赋诗“从行赴难有贤妻”。
刘哥曰:一个美丽而坚强的女子,矢志不渝地爱着一个虽然有才气、有财富,但却软弱,甚至稍欠气节的男子,这也许是爱情的传奇所在。
非美女为何让纪晓岚终生不忘
生命既处于进行状态,也处于记忆状态。在人的前半生,进行状态多于记忆状态,而在后半生,记忆状态多于进行状态。
尤其是在后半生,你慢慢地明白青春在哪个地方不应该浪费却浪费了,在哪个地方可以得到却没有得到。也许你觉得自己的人生渐渐地可控了,可以顺利地操作了,然而,你却无法再去操控你的前半生,尤其是青春。你有多大能耐都无法再把青春修改一遍,补回那些缺憾,因此,你的记忆开始多起来,用记忆去修改。
青春中有哪些遗憾想去修改的?肯定少不了爱情……
嘉庆三年(1798年),按干支应该是戊午年。五月,虽然那时候尚无全球变暖的说法,但天气确实有些燠热。天子嘉庆要去避暑山庄,纪晓岚大学士也在随行之列。
这一年的纪晓岚,已经不是铁齿铜牙了。七十五岁的老人,牙齿也稀疏了、摇动了,哪里还敢跟铜铁比。他正做着随驾前的准备工作,年老了不免精力不济,一会就靠着床栏小憩。老天给这个老人还留了七年的时间,来日无多,能记忆的赶快记忆,连打盹都不放过。坐倚屏风,“忽梦一女翩然而来”,是谁啊?他搜索七十五年人生中所有的数据库,结果是:没有你所需要的词条。于是问:“是谁?”那女子只是凝立,无语。
做梦只是思念的借口
梦者为谁?为何梦见她?跟我人生的那段经历有何关联?均不可确定了。到全家人吃饭的时候,纪老师谈起此梦,结果有了回应。纪晓岚的第三个儿子的媳妇,一语点醒梦中人:“不是小时候跟我玩得很好的文鸾阿姨吗?”
有了儿媳提供的关键词,记忆就被激活了。在“文鸾”这个关键词的后面,搜索出一大串青春时期的资料。
纪晓岚的四叔母有一个婢女叫文鸾。这女子外貌如何,纪晓岚没有具体的文字描绘,只有外人对她的态度:纪老师的四叔母对文鸾“最恋爱之”。当年的纪晓岚写信问四叔母要婢女,四叔母就选定了文鸾,私下里问文鸾。这女子很有淑女风度,心里答应,口头上却只是不拒而已,“亦殊不拒”。
于是,纪晓岚的四叔母开始选日子,擦洗马车,就要送文鸾去伺候纪公子。主客都愿意,这本来已经是有风有水好行舟的事情,然而,青春总是有遗憾的,偏偏这遗憾发生在文鸾身上。文鸾要攀高枝了,妒忌的人开始使绊子,他们唆使文鸾的父亲:“你闺女要攀高枝了,还不趁机谈个好价钱。”不懂风情的文鸾老爸于是将女儿“吊”起来卖,结果是:不成交。
人生当中不成交的事情一大把,遗憾一下就好了,然而没有料到的是,居然要用生命来为遗憾埋单。文鸾为这件事“郁郁发病而死”。
这是纪老师亲笔记录下来的一则轶事,见《阅微草堂笔记》第二十卷的《滦阳续录二》。但纪老师不老实,没有把事情彻底交代清楚。
他与文鸾如果没有深交的话,干吗要写信向叔母要婢女?而且叔母马上就指定文鸾。更诡异的是,不就是丧失一次在纪老师身边工作的机会吗?郁郁一下就行,干吗至死呢?是不是有更大的需求没有满足?答案就是纪老师早已经和文鸾妹妹有神交了,在某个场合,与这个淑女美眉已经有了若干次的眉目来往,他们或许在爱情标值上已无限接近。
非你入梦,乃我思你
文鸾周边的人也晓得这当中的文章,多少有些妒忌,于是联手阻击。文鸾的老爸为何漫天要价?肯定是他也知道女儿在纪大人心中的分量,才敢嚷着要个好价钱。
关于纪老师的梦,我觉得也是满篇鬼话。在他的描述中,是文鸾主动托梦来找他。鬼神之事,本是荒诞,文鸾已是尘土,连块碑石都找不到了,“丘陇已平……不可识矣。”尘土无知,又怎么会梦见你活人纪晓岚?
嘉庆三年那天的梦境,分明是纪老师在怀念故人,却赖在香魂早散的文鸾身上。
他明知道三儿媳和文鸾是旧相识,因此故意在餐桌上提起来,在三儿媳的惊呼声中得到一丝心理上的满足。
我这样推测并不是无中生有,我手里有纪老师的证据。在这次梦境发生之前二十七年,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年(1771年),当时四十八岁的纪老师写过一首题秋海棠的诗:
憔悴幽花剧可怜,斜阳院落晚秋天。词人老大风情减,犹对残红一怅然。
晚秋时分,斜阳院落,一朵憔悴的海棠,强要留住岁月的一抹红,惹人怜爱,动人恻隐。虽然写诗人已老大,风情大减,却仍为这残阳中一抹残红怅然。对花想人,想的就是文鸾这个人,有纪老师的文字招供在此,在故事的最末,纪晓岚委婉交代:“宛似为斯人咏也。”
可见从四十八岁到七十五岁的这二十七年的岁月,纪晓岚一直在想着这个叫文鸾的女子,可谓一生不忘。文鸾并非风华绝代有才有识的女子,何以纪晓岚如此不忘?
刘哥曰:有一种爱情心理,姑且叫恋邻家女孩心理。年少时,识一女子,未必美丽,但清丽;未必骄人,但可人,或许就是邻家女孩那种。你和她之间存在着爱情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后面延续着无限的美好性,但没有变成现实,那些美好性只能靠想象去修补了。你们之间只是曾经在爱情标值上无限接近而已。
到老时,你或许会想起她,未必是怀念此人,而是怀念自己曾经陶醉的一种若有若无的爱情氛围。你故意在与你与她都相识的人当中透露出来,无非是要博得别人惊呼一句:是啊,你和她挺可惜的!当初爱情的可能性在别人的惊呼中得到印证,在别人的惋惜中寄托自己的情怀。
没有实现,所以美好,所以怀念,纪晓岚犯的就是这种恋邻家女孩心理。
你得明白职场猫腻
除了狗血的爱情,其实,当我们踏入社会以后,发现职场也很狗血的。教科书里教给你的很多生存品德和技巧,在这里大多被现实的滑稽所嘲笑。很多人不是在拼人品、拼技术、拼人气,而是在拼狗血。
所以,你要懂历史上的狗血,你才会对生活中的狗血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