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清廷,尤其是皇室,需要注入一些像德龄姐妹这样新鲜的血液,尤其是在跟国外使节的女眷们打交道时,这些时髦开明的格格或郡主,确实是不可或缺的外交沟通渠道。按照当时的条件而言,确实没有比这批19世纪80后格格更合适的人选了。
光绪印象:忧郁羞涩而英俊
在进颐和园的过程中,德龄先见到两位重量级人物:第一个是大内首席太监李莲英。德龄对此做了记录:“极丑且老,皱纹满面,惟举止翩翩耳。”尚未婚配的德龄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又老又丑的猥琐太监,将会是她摆脱封建家长婚姻制的得力帮手。
第二个是大清帝国第一夫人孝定景皇后。德龄对此的记录是:笑容可掬,和蔼可亲,身材好,体态美,就是长得不够靓丽。相见礼仪是握手。
六点左右,终于见到雇主——慈禧太后。这个当时帝国的头号人物给德龄的第一印象就是:华贵,和蔼。慈禧身上有一款渔网状的披肩,缀有三千五百粒明珠。这位小姑娘不可能当时就数老太太披肩上的珠子,如果这样,面试就砸了,估计是人云亦云地记录下来的。见面礼仪也不是传说中的跪拜,而只是握手而已,“太后见余辈至,旋即起立,相与握手”,面谈一番,雇主发话:我希望和这两位可爱的姐妹朝夕相处。这等于是发聘用通知书了。
女士们待在一起,就喜欢谈时装。面试一过,几乎所有话题都集中在巴黎时装上,聊来聊去,慈禧对法国的路易十五式高跟女鞋赞不绝口,表示自己对这样款式的鞋子最中意。有没有委托带几款,就不得而知了。然后,慈禧吩咐:在宫里头要多穿西装。
在这期间,有一男子在咫尺之外站立,他离这种时装话题当然就不止一两尺了。正当该男子觉得索然无味的时候,慈禧从巴黎时装高跟鞋的包围中脱身出来,介绍:眼前这位蜀黍,就是当今的皇上,就叫万岁爷好了,你们叫我呢,就叫老祖宗。
在德龄的眼中,光绪是一位忧郁、英俊、又比较羞涩的王者,身长五尺七寸,高鼻子,高额头,虽然时时欢笑,然而笑声中“含忧色”。
工作第一天:不懂俄语却担任俄语翻译
想不到第一天上班就遇上糗事。德龄精通八门外语,却漏了俄语这门大语种,偏偏工作的第一天就是俄国公使夫人勃兰康来访。眼看上班的第一单业务就没法做,幸亏德龄懂俄国国情,她带着侥幸对慈禧说:“不要紧,俄国人大多懂法语的。”事实证明她没有猜错,俄国公使夫人果然懂法语,双方会谈期间,都是用法语沟通。
既然对方是公使夫人,我方翻译的着装就要得体,要得体就得穿长衣,但姐妹俩入宫的时候都是着短装。当时不穿长衣的顾虑是因为宫里头没有地毯,长衣拖在地上只能当扫把用,尤其怕被太监踩,到时候穿相会很难看,哪里想到俄国公使夫人当天会来。幸亏会谈是在上午11点举行,时间上还充裕,于是慌忙着人从家中找来欧式长衣。姐妹俩穿的是水红绉纱外褂,用普鲁士线带装饰;两位郡主的母亲则穿灰白色绉纱外褂,上绣黑玫瑰花,领衣及衣带略带灰青色。
当时的慈禧见了,有两个印象,第一是惊艳,简直是三位神仙妹妹;第二是担心。好是好,就是不干脆,尾巴太长,你们走路时老是用手挽着衣服,累不累啊?“尔等行时,以手牵衣,曾觉倦否?”说实在话,看电视上威廉王子大婚时,王妃那长长的礼服,也让我有过类似的担心。
慈禧不只是对西方礼服很感兴趣,也很留意西方的交际舞。有一天,她忽然对德龄说:“你跳个外国舞给我瞧瞧。”德龄高兴起来,找来妹妹伴舞,又问太后索要留声机,慈禧不解:“跳舞还要伴乐吗?”德龄于是普及舞蹈知识:“这种舞,如果不配乐的话,就没法跟着节奏迈开舞步。”姐妹二人舞了两曲,宫里头的人都跑过来围观,当时清宫里的人,大多也只能对外来的文明围观而已。舞蹈完毕,大家都说是两个疯子在转圈圈,慈禧一面吃饭一面笑:这种事情,我是干不来的,不就是在屋子里转圈圈吗?你们就不嫌头晕吗?“尔等频频旋转室中,不眩晕否?”
德龄除了担任翻译工作,还要从事教学工作,学生就是光绪皇帝,课程就是英语。当时的安排是每天教授一个小时英文,德龄夸自己的学生“天资颖悟,记忆力绝强”。当时的教学成果还颇不赖,学生光绪能够阅读并默写短篇英文故事,尤其是英文书法极佳,唯一的缺点是发音不够清晰。这个教学成果极大地鼓舞了慈禧,当时年近七十的她,也闹着要学英文,但岁月不饶人,学了两课后,就挂科了。
结局:在李莲英的帮助下摆脱封建婚姻
总的来看,德龄姐妹在紫禁城的工作很愉快,待遇也很高,雇主对她们也实行人性化管理,但是,德龄还是萌发了辞职出国的念头,促发这个念头的有两起事件。
其一,头发事件。1904年的农历五月十五日,早晨,一太监给慈禧梳头,梳落两根头发,这位太监是新手,也不知道将掉落的头发隐藏起来,慈禧回头问:我掉发没有?这个太监为人实在,回答说:老佛爷掉头发了。这诚实也得看对象,对一个女人,千万不要说她胖了,不要说她头发掉了,这个女人是你老婆的话,跪一跪搓衣板也就算了,可这个女人是慈禧啊!这位有着诚实美德的梳头太监被关进黑屋,当时李莲英建议“扑杀之”。要知道,李莲英就是靠给慈禧梳头起家的。结果这个诚实太监虽然没被杀,但被毒打了一顿。
掉头发让慈禧很没心思吃饭,又把脾气撒到厨师身上,说饭菜不合胃口,于是厨师也被一顿狠打。慈禧还是不解恨,看见德龄一帮青春靓丽的女翻译,一个个秀发密如乌云,忽然发狠话:“你们别把尾巴翘天上去了,我以后上朝,也用不着你们这帮人,你们老老实实回屋去,把头发重新做一次,要是再让发髻垂得那么低,小心我剪了你们的发。”德龄当时的感觉就是“惊惧之甚,实生平所未有”。等诸人慌慌张张回房换了个发型,慈禧的怒气却已经消了,正坐着看书。看见神色仓皇的德龄,慈禧倒和蔼起来,招呼德龄坐下,很和气地解释:今天的事情,不是冲着你来的,当然,你以后也要适当注意自己的发型,不要垂得太低,尤其是搁在脑后,我看着不舒服。
其二,婚姻事件。说实在话,慈禧倒是真心喜欢德龄郡主的,德龄用她的青春、美丽、博识、聪颖,给暮气沉沉的慈禧甚至清王朝带来很多快乐。长辈喜欢一个女孩子的表现,就是给她许个好人家。在慈禧看来,大臣荣禄就是户最好的人家,他们家的公子巴龙就是德龄最好的老公。思想西化的德龄很不待见这桩婚事,想尽办法推脱,德龄在回忆录里写得很隐晦,只说对方是“某亲王”。慈禧却将德龄郡主的拒绝理解为惧怕未来的婆婆,于是安慰说:实在怕婆婆的话,就住在宫里头,有我在一日,你婆婆就不敢一日欺负你。德龄还是拒绝,慈禧做不成红娘,不免觉得没面子,于是有些生气。不过还好,后果不严重,慈禧一直有礼貌地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但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作,总觉得不踏实。该找谁想法子呢?
德龄想到了一个翻云覆雨的人物——李莲英。“盖宫内诸人,能左右太后者,惟李一人而已。”有些人,看上去很猥琐,甚至和他说句话、打个招呼你都觉得很难受。然而,山不转水转,很有可能你有求他的时候。德龄苦苦哀求李公公想办法,李公公说了声“尽力”。果然,他一“尽力”,老佛爷就不再提这桩婚事了。另外,光绪同学也帮了德龄老师一把,就在慈禧提亲提得最厉害的时候,光绪建议德龄去天津采办年货,毕竟是皇帝,这点权力还是有的。德龄由此也躲过一次尴尬的提亲。那些丑陋的或者边缘化的人物,有时候很可能是你职场上最重要的帮手。
1905年,德龄以父亲病重为由,请假离开皇宫。慈禧也恩准了,临别那天,宫里人一个个哭得泪人儿一般,慈禧也是这泪人儿当中的一个,一口一句“记得回来啊”。光绪也很神伤,用英文说了一句:“Goodluck!”算是对英文老师最好的道别。殊不知,师徒二人在英语课上曾有过政治观点的交流,光绪希望德龄能感化慈禧变法,也向老师透露过想去欧洲考察,甚至参观万国博览会,但一切成空。
出宫后的裕德龄,不再回宫,因为那时她效力过的王朝已经覆灭;随后,她嫁给外国驻华使节,再后来她用英文在报刊上发表小说《清宫二年记》,引起海外轰动,秦瘦鸥等人又将这些翻译成中文。接下来,裕德龄跟随中国一个更重要的女士——宋庆龄,为抗日救国四处奔波。直至1944年,这位五十八岁的前清郡主在加拿大死于车祸,惜哉!
刘哥曰:对于年轻时代的裕德龄,我是羡慕的,羡慕她能走入一幅历史画面,见证一些历史事件,结识一些历史人物,然后,栩栩如生地记录下来。做历史的创造者,非吾才所能承担,但做历史的记录者,余心有所许焉。
一路地走,一路地记录,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和历史爱好者,乐莫大焉!
所以被玩死不懂
诚如前面篇章所言,你什么都得懂,懂生活,懂历史,懂狗血,懂八卦,懂明规则和潜规则,如果不懂,那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