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授进一步嘲讽说,现在有的女子,虽然在性别上受歧视,但是她们的见识足以让当今的男子“羞愧流汗,不敢出声”,这样的女子是当年孔子周游天下,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人才。以此来看待大明王朝的女士们,岂不是很冤枉呢!
其实冤枉不冤枉,跟女士们本身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害臊的、出丑的应该是这些有偏见的大老爷们,“冤不冤与此人何与,但恐旁观者丑耳”。
李贽教授的意思就是,不管你歧视不歧视,女士们高超的智慧和眼光就摆在那里,不会因为你们的歧视而少半分。
事实:上古时就有女性成为天下人榜样
事实胜于雄辩,李贽教授虽然是16世纪的人,但也懂得这个道理,于是他老人家举例。当年周武王手下有十个很有才能的经理人,其中就有女性——王后邑姜。可见在公元前11世纪,女性已经公开进入管理界。邑姜是谁呢?
这里要普及一下,坊间一直认定她是传奇人物姜太公的女儿,大家想要瞻仰她老人家的话,可以去山西太原的晋祠去,里面的“圣母殿”供奉的就是她,当然,那是宋朝时的雕像,真容就没法见着了。
再早一点,周文王的老婆:文母。这位女士精通民俗文化,流行三千年之久的《诗经》,就有她整理加工的成分在里面。她还和散宜生等人被列为当时杰出的“四友”。
有了上古时候的杰出女性做榜样,李贽老师就对当时一些封建卫道士发难。如果按照你们这些卫道士的眼光,我们伟大的祖先文母和邑姜,岂不成了见识短浅的人?我现在招几个女生,之所以被你们刁难,被你们视为异端,就是因为你们囿于俗见,只想讨那些歧视女性的市井小儿的喜欢。
你们讨市井小儿的喜欢,那么你们就是市井小儿。什么是远见,什么是短见,你们心里自己明白。家里如果有邑姜文母这样聪明的女孩子,真正是天大的喜庆,高兴还来不及呢,这哪里是你们这帮没眼光的短视眼所能理解的。总之一句话,凭你们的人品,我很难跟你们解释。
李贽先生又拿出众所皆知的唐朝才女薛涛来说话。原产长安、在四川长大的薛涛女士,诗名满天下,连当时诗歌界的大腕元稹都知道她的名声。
关于元稹,这里友情介绍一下,元稹老师可不是一般的诗人,他和白居易老师一起,在唐朝诗坛上掀起一股新的潮流“新乐府运动”,他的名声从此和白居易大师黏在一起:“元白。”李贽说他是“贞元(唐朝年号)杰匠也”,这样的大腕是不会轻易佩服人的。
可是元稹这样的大腕,偏偏为了能和薛才女切磋,居然打报告要求去四川上任。到四川后,薛才女写了一篇《四友赞》给他,结果让元稹老师很赞。
李贽认为,这样的女性,应该让我们佩服不已,而发起攻击的卫道士们却出于市井小儿的俗见,这种品位,这种眼光,实在是我李贽所不能理解的了,“则吾不能知矣。”
点评:既是时代强音又是超时代强音
李贽老师很了不起,他在女权还不是中心话题的年代就提出了这个话题。他引发的话题,让那个时代的思想,又多了一项辉煌。他的女权思想,是那个时代思想进步不可少的一项指标,因此,是时代强音;又是那个时代所不能包容的,它的惊世骇俗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来慢慢消化,因此,它又是超时代的。
刘哥曰:李贽老师能在16世纪写出这封让后来的女性都觉得温暖的信,不是偶然的。大明王朝,是产生王阳明的时代,是产生唐伯虎的时代,是产生李渔的时代,商业在繁荣,个体意识在觉醒,思想在升华,关于妇女解放的呼声当然不能缺席,而这个不缺席的使命就落在李贽的身上。
“白羊座”八阿哥胤禩的自白书
大家好,我是爱新觉罗·胤禩(音似),听说如今兴起穿越,还说我的福晋是21世纪穿越过来的,比我小了足足三百多岁!呵呵,小说家之言,且不论其真假。
世间万事,未尝不可以穿越,故事可以穿越,心情更可以穿越。因为,人同此心,不只是同代人同此心,就算是相隔几百年几千年的人,也可同此心,今天我来说说我的苦恼和挣扎,想必21世纪的各位,尤其是在职场摸爬滚打的各位,更加可以体会。
“白羊座”八阿哥是个优秀的孩子
我胤禩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我的生日是农历二月初十,换算成你们今天流行的公历则是3月29日,按照西方的说法,我老八是白羊座。传说这个星座的人,坦白,开放,真情流露,但是又很孩子气,以自我为中心。星座之说,历来不可信,皇阿玛历来就反对道巫之流,儿臣我自然也不信。但是,电视剧《宫》里面将我拍得那么孩子气,又善解人意,倒是有几分符合我本人的性格。奖编剧十分。
自皇阿玛到文武大臣,都喜欢我这只可爱的“小白羊”。先说皇阿玛,他在我17岁时就封我为贝勒。我是当时最年轻的贝勒。贝勒是什么?它全名是“多罗贝勒”,相当于王或者诸侯的地位。皇阿玛每次出巡,都委托老三胤祉与我处理政务。我的伯父裕亲王也在皇阿玛面前夸我为人低调,从不矜夸自己,又能干,可以做储君。文武百官们也夸我“朴实”,“极正气”。连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的老四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也夸我“颇有办事之才”,“朕深知其能办大事”。这可是《清世宗实录》上白纸黑字写的。哎,夸我不一定是喜欢我,可能就是要害我。
我的优秀除了来自我的禀赋,更重要的是来自我的老师。为了让我能成才,皇阿玛聘书法家、学者何焯做我的恩师。
何焯老师也是系出名门,他的老师钱谦益是江南名士,也是名妓柳如是的男朋友;另一个老师方苞也了不得,是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他写了一篇了不得的报告文学,反映皇阿玛统治时期监狱的黑暗,那就是《狱中杂记》。几代才子用江南那种充满灵性的文化来熏染我,我焉得不优秀?江南士子都称我为“贤王”。
还有,我亲爱的福晋,你们都叫她晴川。其实,穿越的她,在我们清朝也是有户籍的,她的身份是安亲王的外孙女,娘家的姓氏是郭络罗氏。她似乎未卜先知。记得当初老四雍正封我为廉亲王时,大家都来祝贺,只有福晋忧愁地说了一句:“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有什么好祝贺的呢?恐怕连脑袋都保不住。我的福晋,可能早就知道我的悲惨下场,所以在喜庆的时候说出这样悲伤的话来。
优秀的孩子一定有优秀的前程吗?这个难说。过去的历史往往是胜者写的,而胜者未必是优秀者。因为还有一个大势的问题。这个大势,过去我们不科学,解释为天命。
作为一个众人瞩目的王子,你的优秀就是一种不低调。康熙四十七年,我二十七岁,是太子胤礽首次被废掉的那一年,亦即晴川穿越过来的那一年。九月七日,皇阿玛就任命我管理内务府。这么大个担子,我能不发挥聪明才智去干吗?干得不好的话,皇阿玛怎么看我?可干得好也是罪。猴急的大哥胤禔对太子之位蠢蠢欲动,结果被皇阿玛训斥。
胤禔觉得自己没希望,便拉我下水,联合文武大臣推荐我做太子。生性多疑的皇阿玛怀疑大阿哥是我的托,要知道,领导都喜欢低调而干活的人。于是皇阿玛勃然大怒:“八阿哥到处妄博虚名,人皆称之……是又出一皇太子矣。如有一人称道汝好,朕即斩之。”如果谁再说我的好话,就斩谁。说了这狠话还不够,还要付诸法律,要锁拿我,交予议政处审理。九阿哥和十四阿哥,准备好毒药为我去辩护。哪晓得皇阿玛更狠,居然玩起了家伙,拿出小刀子说:别跟朕玩这个,想玩命,现在就玩给朕看。要不是老五抱着皇阿玛大腿哭号求情,那一回我是没命了。
这回没讨好,第一印象败下去了。做得好,是你不低调;做不好,又嫌你蠢;想韬光养晦,我背后站着的那帮政治利益索取者又岂会答应?
康熙五十一年,我二哥又被废了。被废的缘由倒不是电视里放的太子武装谋反,而是说我二哥有病,“狂疾未除”。哎,有狂疾的是皇阿玛才对,稍有一件小事不如意,就会大发雷霆。我就毁在一件小事上。一直到康熙五十三年,皇阿玛都不立太子,他还举例说:宋仁宗三十年不立太子,不也挺平安吗?哎,我也跟着平安。然而,就在我三十三岁那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皇阿玛前往热河巡视。那天是我的额娘——良妃娘娘穿越回21世纪两周年纪念日。我没有随驾,但也得表表孝心,于是委托太监给皇阿玛送去两只老鹰。
真是我活该倒霉,不知道是不是禽流感也穿越到我清朝来了,两只老鹰居然病歪歪地快死了。当时身体状态也不是太好的皇阿玛,以为我拿着病鸟诅咒他,居然说出这样绝情的话来:“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第二年正月,我连薪水都被停了。
经过这一回打击,我真的心灰意懒,还得了社交恐惧症,见人就躲,每次出来总是选个少人或没人的地方。一个优秀的孩子被折腾成这样,谁的错?我身体也垮了,三十五岁那年,我得了红疹,然后转为伤寒,躺在畅春园养病,以至于不省人事。老四这个没良心的,居然在皇子会议上提议将我从畅春园搬回处所。我那病体,还能搬动吗?摆明了要我去死。
八月二十四日,皇阿玛居然降旨同意老四的建议。老九看不下去,愤然说:“八阿哥如此病重,若移往家,万一不测,谁即承担?”这话传上去,皇阿玛又冷冰冰降旨,虽说不强令移回,但到时候朕路过时清道,你在那里躺着不挪开,就不要怪朕没打招呼。听这圣旨,我的心拔凉拔凉的。
康熙六十一年,皇阿玛驾崩,在纷争中将位置传给老四胤禛。我的霉运开始了。一个优秀的孩子已经被上一辈摧残得差不多了,如今又交给另一个优秀的孩子,同时也是竞争对手的人去摧残。从此,我做什么都是罪。
老四登基当年,给我安排了份不错的工作:总理事务,理藩院尚书,还管理工部。大家都很高兴,只有福晋知道事情的结局,她说:有什么值得祝贺的?都不知哪天掉脑袋。“何喜之有,不知陨首何日?”
哪知道,安排工作其实就是给他老四找茬子的机会,工作越多,找茬子的机会越多。
雍正元年九月四日,我负责太庙的工作,新建账房和厕所。雍正来太庙参观检查工作,忽然说账房和厕所的油漆气味太浓——刚修好的房子,能没气味吗?于是,我被罚跪一夜!
雍正二年,他居然将皇阿玛晚年身体衰朽的原因加到我头上来,说因为我的种种妄行,导致先帝“肌体清瘦,血气衰耗”;还说我不亲自汇报工作。我做了那么多实际工作,却说我有意“毁废”。不管我怎么做,不管我做得如何,永远逃不出被责备的下场,永远有一双小鞋在等着我。
尤其是我主持皇陵的修建工作。按例,搬运工为两万名,本着节省的原则,我也建议裁减一半;上驷院马匹太多,我建议裁减。没想到老四居然说我这样做是显示先帝太奢靡,说我“诚不知何意”。就在雍正三年,朝廷对我的工作做了一个不公正的总结:“无功有罪。”电视剧里说我故意提高安置民众的成本,纯粹是污蔑我!编剧是不是雍正的亲戚?晴川,你要替我辩白啊!
后来的事情,大家看了《宫》和《步步惊心》的大结局,也知道了。我被革去贝勒身份,还被摘掉贵族标志:黄带子。福晋被休回家。再后来,我被圈禁,被改名。电视里说我被改名为“塞思黑”,老九被改名为“阿其那”。其实搞错了,应该对调过来。不过,都是侮辱性的名字,具体意思跟现在的阿狗阿猫、不要脸差不多。你想想,一个人身份证上写着“阿狗阿猫”、“不要脸”,会是什么感受?
还好,老四的儿子乾隆有良心,在乾隆四十三年时为我家族平反,恢复我子孙的皇族身份,说我和老九没有明显叛逆的证据,而且还替他父亲开脱:“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愁然不乐,意颇悔之。”就是说雍正晚年跟乾隆提起此事,很是忧愁和后悔。我有不错的儿孙,儿子弘旺著书立说,著有《元功臣名录》等。
《宫》和《步步惊心》很多地方胡扯,但不像早些年拍的一部历史剧,将雍正拍得十全十美。历史剧在美化历史人物时,务必请顾及那些被迫害者的血泪。《宫》和《步步惊心》的卖点在于史实与美好愿望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就产生悲凉感,有悲凉感就有深度。
刘哥曰:一双小鞋,摧折多少才俊,一张坏脸,冷了多少英雄的心。胤禩的悲剧,又岂在清朝。胤禩早已经穿越到当今的职场,穿小鞋,吃冷脸,才华只在折腾中消磨。若都得以晴川的目光去看待他们,用关爱“一生一世去供养”,何愁世间无才?
年羹尧最爱小炒肉董小宛只吃茶泡饭
口舌上的愉悦是重要的幸福指标之一,而这种愉悦又未必来自山珍海味、鱼翅燕窝之类。或许只是一碟凤爪,或许是一碗蛋炒饭,甚至只是一元的冰棍,却让你觉得人生津津有味,虽南面王之乐不易也。
所以说,口舌上的幸福不是因为吃了贵的,而是吃了对的。对什么呢?对自己胃口,对自己脾气,乃至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英雄豪杰、才子佳人莫不如此。
轻口味型:一代佳人只做美食不吃美食
知道董小宛吗?就算你没看过历史,也应该看过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董小宛是大美人,明末“秦淮八艳”之一。
知道董小宛是厨神吗?她巧手慧心,做一种食品,那种食品就要跟着她姓。她做糖,那糖就叫“董糖”;她做肉,那肉就叫“董肉”,至今还在江南流传。
知道董小宛从来不吃自己做的美食吗?她竭尽心血做出来的美食,只奉献给她那位才华横溢的夫君——冒辟疆,她自己一口也不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