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3900000011

第11章 职场猫腻你得明白(4)

康熙抱怨不能退休

关于康熙,有一句最有名的歌词:“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大概后人觉得他当老板当得太过瘾太刺激了,因此老马恋栈,于是捉摸圣祖的心思,写出这么一句歌词来。

康熙是不是这么想的?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他老人家不是这么想的。《金瓶梅》里头说:当家三年,连狗都嫌。其实自己也累,皇帝这份工也不好打。为什么说我有把握呢?因为我手里头拽着康熙爷的遗诏呢,当然,是印刷的,不是原件。大家跟我来读读小玄子的遗诏,看看这位大清帝国大老板走到最后时段的内心世界。

心迹一:对工作成绩不太满意,最满意自己的工龄

康熙六十一年阴历十一月十三日,也就是公元1722年的12月20日,估计北京城都已经下大雪了,小玄子康熙不行了,那时候叫驾崩,这么大个人物走了,总得向全国人民、向文武大臣交代一点什么,于是,遗诏出台。

做了六十一年的老板,成绩也好,毛病也好,都有一大堆,都得交代,康熙倒还老实,没有尽拣好的说。

首先,他对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委婉的袒露。他说,回顾六十年来的工作,我小玄子在精神领域方面,不能做到“移风易俗”,就是说还不能彻底改变社会风气。物质建设方面,不能“家给人足”,天下人的温饱还是个问题。不能跟“三代明圣之主”相比,这三代明圣之主就是上古时期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到韦小宝嘴巴里,就成了“鸟生鱼汤”,跟这些前辈比,我小玄子的工作还是存在差距的,当然,也不可能后进赶先进,急起直追了,因为都是要翘辫子的人了。

接着,肯定了自己的工作态度。小玄子说,不过,我还是有理想的,我的理想就是要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让“海宇升平,人民乐业”,为了这个理想,从早到晚都不敢怠慢,“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仅劳苦二字所能该括耶”,用“劳苦”两字都无法形容我的劳苦了。

小玄子说的倒是实话。康熙五十四年的时候,他老人家的右手忽然废了,拿不了笔,批不了文件,于是咬着牙用左手批文件。

文件这东西别小看,它是权力的一个载体,能批文件就说明权力还在你手里。当年武媚娘姐姐就是靠着帮老公批文件爬上来的。哪怕变左撇子,哪怕用嘴巴咬着笔杆批,也不能让它落到别人手里去,笔杆子就是枪杆子呀。

小玄子的努力勤快是有名的,在他少年时候就有这么个本性。当年和小桂子韦小宝在御膳房苦练摔跤只是小说,但少年康熙读四书五经的时候,是下了苦力的。据他自己说,每篇文章他要读一百二十遍。看样子,康熙的学问应该登峰造极了。

总之,小玄子还是蛮谦虚的,他觉得自己能力有限,成绩不咋的(其实从现在来看,还是可圈可点的)。就这么个不咋的的人,居然老天爷格外关照,迟迟不肯回收他。康熙说:俺今年快七十岁了,在位六十一年,真的是老天照顾我,不是我太牛了,“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之凉德所致也”。康熙袒露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迹说:当我工作二十年的时候,就没想到有三十年;当我工作到三十年的时候,就没想到有四十年。嘿嘿,没想到一次一次地突破自己设置的界限,一不小心,居然破历史纪录了,达到六十一年。

小玄子喜滋滋地翻开历代皇帝任期记录,从传说中的黄帝甲子年开始,总计三百零一个老大,像他工龄这么长的还真少见,“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秦朝以前的不可信,如果算秦朝以来的,他小玄子算是工龄最长的了。以工龄打败别人,其实也是一种成绩。工龄长了,起码可以混得子孙一大堆,“子孙百五十余人”,严重破坏计生平衡啦。

心迹二:抱怨工作强度太大,不能实行皇帝退休制

工作久了,不免有点厌烦,叫累。康熙忽然有点愤愤不平,他说前代的帝王们,长命的少,短命的多,那些写书的人都说是酒色掏空了身子,其实这是读书人故意找茬子,你们哪里晓得老大的辛苦。康熙就代表广大的前朝皇帝们剖白心迹,说这些皇帝前辈们都是过劳死,“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

接着,小玄子吐槽了:你们听着,我这个做皇帝的哪里比得上你们这些打工的。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雇佣经理人的,也就只有诸葛亮同志能说这句话。其实啊,这句话是用来说我们皇帝的。难道不是吗?你们都有退休制度,想当官就当官,不想当官就撂挑子走人,大不了老子不干了,“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退休了回家抱孙子,悠然自得。你们还好意思说你们累吗?可是作为老大的我呢?一辈子都木有休息,担子在肩上,一生都不得放下,“了无休息之日”。

康熙驳斥说,有人鼓吹无为而治,说舜是无为而治的代言人。可他老人家又如何?南下工作,最后累死在苍梧;大禹手足都长茧子了,晚年去浙江会稽山主持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估计算数据算累了,就把命搭在了那里。你们想鞋底抹油一溜走人的时候,可以去《周易》上找办法。可《周易》这本坑爹的书,居然没有指导皇帝怎样走人这一卦。

其实,这份遗诏早在十五年前就写好了,康熙去世后出台的遗诏是根据具体情况与时俱变修改过了的。我们看看康熙五十六年的版本,康熙总结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倒是跟诸葛亮有得一拼。大家都说皇帝不要插手具体业务,“举大纲”就行了。康熙却认为不行,他认为当老大的一件事做不好,四海就不安;一时不谨慎,千百年后都有副作用;小事不检点,会损坏自己的光辉形象。因此,小玄子每事都谨慎,坚决不把今天的工作留到明天做,今天一事不做,明天就多一事,“即如今日留一二事未理,明日即多一二事矣”;不敢疏忽,有时候甚至还做起了校对的工作,“即奏章内有一字之讹,必为改定发出”。

这么操作下去,可以想象小玄子有多么累了。本来可以“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的他,五十五岁时,开始频繁头晕,之后还出现心跳加剧症状,“朕体渐弱,心跳加增甚重”。当然这也和他不停地娶老婆有关系。估计就在这时,他心里可能想过:要是能退休就好了。理智上他不会退休,但感情上未必不曾有过想法。后来他的孙子乾隆倒实现了他的理想,过上了爷爷想要而不敢要的退休生活:当太上皇。

心迹三:对历史问题作交代

清政权的合法不合法,在我们今天看来,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但在当时,却还是纠结的。不是说大兵一来,铁蹄所至,就合法了。更何况当初多尔衮入关的时候,来路就不太正,也给百姓留下很多血泪的记忆。

别的不表,就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别看是说鬼说狐的,可骨子里都透着“反清复明”的味道。你看看他写的小故事《三朝元老》,对大明的叛徒洪承畴就极尽讽刺挖苦的笔调。蒲老师出生在明朝,但却是在康熙朝成人的,他永不放弃地考着康熙朝代的功名,内心深处却永不放弃地保留着对前明的怀念,他在写清兵的暴行时,委婉地说是“北兵”,笔下那股恨意却深入骨髓。

在小玄子治下的帝国,老百姓像蒲松龄那样在心里不给朝廷留席位的又有多少呢?这一直是清朝皇帝的心病,这块心病一直到辛亥革命,宣统退位才放下。

康熙在遗诏里高调提到这个问题,他用很高分贝的声音说:“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祖。”自古以来,得天下的途径最合法的,莫过于我们大清帝国。谁说你不正了?干吗强调自己很“正”呢?声音越大,心里越虚。

康熙又解释了他们祖先的动机,说他们根本就不想夺取明朝的江山,皇太极前辈口口声声说:“明与我国,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国之主,不忍取也。”这话在当时有没有说过,是个谜案。说自己不想做,为什么又做了呢?是因为形势强过人,“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明朝内乱了,崩盘了,老百姓没了主,哭着闹着要我们去接手,“臣民相率来迎”。面对盛情,实在没办法推脱了,也没必要客气了,咱们应广大明朝老百姓的要求,带兵入关接盘,“入承大统”。可见康熙的清朝合法论的基石就是:不是我们主动来的,是你们广大臣民欢迎我们来的,反正是你们自个找的。康熙此次遗诏打的是民意牌。

其实真相已经不是很重要,而是定论怎样才重要。康熙的使命不是澄清历史事实,而是再做一次定论,将主权和治理权的合法性再强调一遍。即将卸任或者将去世的领导,对历史问题的表态是很关键的,它关系到后续工作的合法性,表明这个政权对历史问题立场的一贯性,对历史问题的态度,就是对当下的态度,也就是对以后的态度。

康熙就是对自己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再做一次阐述,可能了无新意,但是很重要很必要很紧要,这些问题不怕老生常谈。

在强调完合法性之后,文件里忽然莫名其妙来了一句:“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耆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表面上是要借鉴梁武帝治理江山不谨慎,结果被兵变推翻下台的教训。然而,也可能暗示康熙的心里隐藏着一股焦虑,担心自己的治下以后会出问题。

梁武帝萧衍一生犯了很多的错,但最大的错误就是他活得太长了,老人家活到八十六岁,本来是件好事,却赶上兵变,什么倒霉事都赶上了,最后被囚禁台城,饭都吃不上一口,胃火上升,口中苦,呵呵几声,就命绝了。如果设想,他老人家要是活个八十五岁就走人了,岂不是福寿双全?何必赶上这一趟?早个几年就是哀荣备至,晚几年死得如同一只蝼蚁。

康熙离开人世时还不到七十岁,他隐隐感觉到很多问题很棘手,可能越酿越麻烦,再活长一点,就让自己给赶上了。这个时候翘辫子,倒是挺合适的。

所以他感叹“见今俱各安全”,看到亲人们个个都安然无恙,他就放心走了。又说,等他走后,没什么大要求,就是大家要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协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也不交代什么长远发展规划,仅仅要求一个平安,他心底的焦虑跃然纸上。

这个忧虑,可能还是源于对政权合法性的焦虑,这种焦虑是挥之不去的。历史遗留问题,不是圣祖一个人能解决的。他的儿子四阿哥雍正也忧虑着,还写了《大义觉迷录》絮絮叨叨强调自己的合法性。

刘哥曰:对历史的唠叨,除了茶余饭后,有时候意义不大,康熙来了也好,去了也罢,他已经只是一个遗迹,一颗历史星空中已经白矮化的恒星。这颗曾经的恒星,对于我们这些小职员来说,他的光芒有什么意义呢?我想,应该在于他勤奋的品质。因为,毕竟当老板也好,做职员也好,在华尔街当经理也好,在门头沟筛沙子也好,勤奋是每个人所不能少的。

最后摘抄康熙关于勤奋的几句话:每事必加详慎,即如今日留一二事未理,明日即多一二事矣。若明日再务安闲,则后日愈多壅积。

乾隆朝名臣被迫延迟退休

从小至今,最痛恨的事情之一就是:延期。越是你需要的,越是延期。念书时,最痛恨老师说:同学们,延期五十分钟放学;当教师的时候,最痛恨学区的财会说:辛勤的园丁们,延期五个星期发工资;按揭的时候,最怕公积金的到账日期隔着每周两个休息日,等于延期到账……

近几年延期退休的言论又甚嚣尘上。吾乃草民,身在江湖,心亦不在庙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诸位专家。今日还是只讲讲古,讲讲乾隆朝名臣张廷玉七十六岁都不被批准退休的苦逼故事。

怪事:三朝老臣申请退休,居然不批准

大清乾隆朝的时候,有位老干部,叫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张老干部是军机处的第一批成员,又是总理事务的大臣,还兼负责抓吏部和翰林院的工作,同时负责几条战线的工作,老干部身上的担子不轻;而且,他这样操作也不是一两年的事了。

他给康雍乾爷孙三代打工,从雍正时开始就一直坚持在几个部门上班,尤其在担任军机处机要秘书期间,基本上是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值班,随叫随到。哪怕是服了安眠药,刚刚躺下,雍正领导一个口令来,马上又得到宫里去听指示写报告。每天二更睡,下班途中,坐在车里还要批阅文件,到了家里,还得处理公事。至于睡觉,那是工作的另一种方式而已,头脑基本上还在工作的事情上转,想起什么,马上起床写文件。

对于张老干部的工作强度,雍正领导有过中肯的评价:“自朝至夕,无片刻之暇。”

张老同志长期超负荷工作,居然挣扎着六十多岁了还能主持当时最浩大的文化工程:修《明史》。等到第三任老板乾隆上台的那一年,张老干部已经六十四岁,《明史》也修完了,辛苦工作几十年,也该歇歇了。

迫切想退下来休憩的张廷玉,知道不能一下子都辞了,怕把皇上给刺激到,于是缓缓来。在其六十五岁那年的十一月,先辞了总理事务的职位,等着一步一步抽身而退。这说明张廷玉还是慎重考虑了朝廷的反应的。

至于朝廷方面,也似乎充分照顾到了老干部的身体状况。乾隆领导毫不含糊地批准了他辞掉总理事务的申请,而且向老同志主动示好,释放善意。在1742年,乾隆指示:张老干部年已七十,热不起,冷不得,没必要大清早就到宫里刷卡报到,大热天大风雪的日子,也没必要硬着头皮来上班,待家里休养为佳,《清史稿》的记录如下:“廷玉年已过七十,不必向早入朝,炎暑风雪无强入。”

同类推荐
  • 三巨头聚会

    三巨头聚会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铁血续明

    铁血续明

    平明乱,灭建奴,扫边患,扬汉域。左手文化,右手武功,势要大明帝国拓疆万里,扬威寰宇!大明帝国兵锋所向之处,就是我华夏文明传播之时。尔等化外小民,岂不喜闻乐见,实乃你们之福。如若不然……本书有沉重,有轻松,亦庄亦谐。欢迎书友加入《铁血续明》讨论群:236475854恳请帮忙收藏推荐,谢谢!
  • 曹昂新传

    曹昂新传

    东汉末年,烽烟四起。中华大地上,各路英雄互相攻伐,争战不休。曹子修,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不通文史的年轻副镇长,因公殉职后穿越到了197年,附身在宛城之战前夕的曹昂身上,开始了新生。且看他如何逃脱淯水之劫,和周瑜、诸葛亮、陆逊等人斗智斗勇,收名臣,降良将,纳美人。金戈铁马,夺他个万里江山,成就一番皇图霸业。
  • 亡清兴汉传
  • 惊城之三宫六院

    惊城之三宫六院

    ——居朝堂之高不知武林尔虞我诈,刀光剑影血溅五步。处江湖之远不闻庙堂勾心斗角,唇枪舌战血流千里。如果大安的江山必须要付出血的代价,作为龙氏家族的子孙龙绍翔愿意流净身上的每一滴血。这里有家园,一段生死相搏的历史;这里还有江湖,一场杀气凛凛的角兽大戏。试看猪脚龙绍翔如何运用权谋力挽狂澜,拜师学艺叱咤江湖赢得美人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算我抄你。
热门推荐
  • 总裁索爱:女人,你是我的

    总裁索爱:女人,你是我的

    她仰着脸,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先生,求你,救救我。”他低头,笑容邪魅而诱惑:“救你,有什么好处?”她把心一横:“我有的都给你!”“好,成交。”轻易将她扔在床上,声音沙哑得吓人:“女人,你忘记你说过什么话了,你说,你有的都给我!”她哀求:“不,那不包括我自己……”“可是我要的,只有你……”
  • 纯色恋人之悸动

    纯色恋人之悸动

    这是一本有关青春校园类的文章。描写的是校园中清纯的爱,主人公与想念的她重逢,但一切又与想象中的场面不同,这时的他们又会发生许多互相牵绊的事情......
  • 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宗范

    宗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冶帝君:千里追妻

    妖冶帝君:千里追妻

    21世纪杀手虞容穿越成柔柔弱弱的大家闺秀,奈何亲娘早逝,亲爹偏心,又有一群不怀好意的兄弟姐妹,幸好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孟哥哥……正当她以为孟哥哥是做靠山的时候不料孟哥哥只是个道貌岸然的哥哥……逃过一劫,岂料又遇上冷酷邪王,杀你九次竟然不死,那么只好追你、、、、、谁知,山高水远,道阻且长
  • 梨园原

    梨园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芦花沫墨

    芦花沫墨

    夏沫与宋墨轩的相遇并不美好夏沫宋墨轩两个世界的人,因为小矛盾而互相走进了对方的世界,去改变他(她)的世界......彼岸花开,如有相伴
  • 校花贴身狂医

    校花贴身狂医

    有妞不泡,大逆不道,有妞就泡,替天行道。在这花都,我便是那替天行道之人。
  • 废材穿越之爱无痕

    废材穿越之爱无痕

    冥冥注定中,她穿越到了风岚大陆,成了昱国丞相府唯一的嫡女,更是远近闻名的七系废材。他、高高在上的仙,唯独为她而驻足。容华谢后,山河永寂。三生寂灭,削骨为笛。三生石旁,奈何桥边,哪怕是万世轮回,我也等你……
  • 青少年最想问的80个礼仪常识

    青少年最想问的80个礼仪常识

    本书从青少年的仪容举止、家庭校园生活、交友等生活的各个方面着手,着重为青少年介绍了80个最想问的礼仪常识,帮助青少年更健康成长,打好面对日后社会风浪的基础。本书从青少年的角度来写,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论述问题,没有生硬的说教,用青少年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作为案例来分析,有的放矢,轻松易懂,简单有趣。让青少年能够真正地喜欢看,非常生活化,也非常实用,是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