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2010年和2020年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的预测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经验看,在库存规模正常的情况下,只要人均粮食产量达到370~385公斤,并且主要粮食品种(稻谷、小麦和玉米)的数量比例适当,就能实现粮食供求的大致平衡。人均粮食产量超过385公斤的年份,就容易出现“卖粮难”问题;人均粮食产量低于370公斤的年份,就容易出现粮食供给短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均口粮直接消费量会趋于下降,但是通过动物性食品等间接消费需求会相对增长,由此会导致人均粮食的消费需求量增加①。考虑到这一因素,在估算未来时期中国粮食的消费需求总量时,我们将2010年、2020年中国粮食的供求平衡点分别取370~385公斤/人这一区间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加上10公斤/人,即2010年、2020年中国粮食的供求平衡点分别取385公斤/人和395公斤/人。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所蓝海涛的预测结果,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数将会分别达到13.44亿人和14.08亿人。那么,到2010年、2020年,中国粮食的消费需求总量将会分别达到53092.74万吨和55602.5.0万吨②。可见,与最近3年相比,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粮食消费需求总量将有明显增加。
(二)中长期中国粮食需求变化的若干趋势
1.城乡居民的口粮需求总量将会不断减少,但对商品性口粮的需求量仍会不断增加
国内粮食消费主要由居民口粮、饲料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4大部分组成。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和人均粮食直接消费量不断下降,由此导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乡居民的口粮消费总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1990~2005年15年间,全国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094.9万人,但城乡居民每年直接消费的口粮总量相对稳定地趋于下降,1995~2004年间年均减少4.5公斤/人。考虑到中国农村幅员辽阔,不同类型的地区差别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会促进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而推动农民人均口粮直接消费量的下降。但是,一方面,在“十一五”乃至2020年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都将难以根本缓解;较高、从而人均口粮消费量低于一般农民的人口,这两方面都会制约农民人均口粮消费量的下降。综合考虑正反两方面的因素,估计在2010年前农村居民人均口粮直接消费量的下降幅度,将会低于1995~2004年的平均水平(4.5公斤/人·年);在2010年之后农村居民人均口粮直接消费量的下降幅度,可能会逐步趋于平稳;那么,我们可以假设2010年前农村居民人均口粮直接消费量年均减少3公斤,2010~2020年间年均减少2公斤。则到2010年和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口粮直接消费量(贸易粮)将会分别下降到201.3公斤和181.3公斤。
1.293公斤原粮。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阶段。中央的政策文件反复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在2010年和2020年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将会进一步提高。2005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42.99%,此前5年间年均递增1.354个百分点,考虑到要长期维持这么高的城镇化率增长率可能有一定难度,假设在2010年前平均每年城镇化率的增长幅度比前5年平均减少0.16个百分点,达到年均增加1.194个百分点;在2010~2020年间城镇化率年均递增1个百分点,则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会分别达到48.96%和58.96%。根据前述蓝海涛预测的人口数,到2010和2020年,全国居民的口粮消费总量将会分别达到18758.73万吨和16466.05万吨(贸易粮),分别折合24256.57万吨和21291.95万吨原粮;其中用于城镇人口的口粮消费量分别为6399.17万吨和7748.51万吨(原粮),分别比2004年增加910.126万吨和2259.47万吨。那么,到2010年和2020年,城乡居民的口粮消费总量(原粮),将会比2004年的现有水平分别降低2700.35万吨和5644.97万吨。届时,城镇人口口粮消费总量占全国城乡口粮消费总量的比重,将由2004年的20.4%分别提高到2010年的26.4%和2020年的36.4%。一方面,由于城镇人口的口粮消费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和农业专业化的发展,农村人口的口粮消费中来自购买的比重也将不断提高;因此,到2010年和2020年,在城乡居民的口粮消费总量中,商品性口粮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其比重更会有明显提高。
2.工业用粮将会成为中国粮食需求的重要增长点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从国际经验来看,在这一阶段,对粮食中间需求、间接需求的增长将会超过直接需求的扩张。一方面,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引发城乡居民对工业用粮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消费层次的提高;另一方面,当前中国粮食加工业规模小、竞争能力弱、国际地位低,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加之,近年来,以粮食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已经引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显然有利于工业用粮消费需求的增长。但是,尽管如此,从中长期的角度看,中国粮食加工业对粮食需求的增长,仍将面临若干因素的严重制约,并非是一路坦途。以2004年为例,工业用粮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比重仅为10.86%,比2003年的11.13%还低。综合这些因素,我们认为,在中长期内,中国工业用粮的需求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比重也会进一步提高;但工业用粮需求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其比重的提高,仍将面临一定限制。要根本改变工业用粮在粮食需求结构中的相对地位,仍有较大难度。鉴于在中长期内,中国工业用粮消费需求的变化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详见后文分析),我们可以假设:在中长期内,工业用粮消费需求的变化可能按照以下两条路线之一。第一条路线:到2010年和2020年,工业用粮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比重,将会分别在2003年的基础上再提高0.5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分别达到11.63%和12.13%。第二条路线:到2010年和2020年,工业用粮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比重,将会分别在2003年的基础上再提高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分别达到12.13%和13.13%。
3.中国粮食需求的增长将主要表现为饲料粮的增长
在2020年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饲料粮的需求将会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①,饲料用粮将会成为未来时期中国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的主体,主要原因是:
——随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需求将会继续增长。城市消费的示范效应、城乡居民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量的悬殊差异、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量近60%的事实,都决定了农村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需求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从1988年以来城乡居民人均动物性食品消费量的变化趋势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中国扩大养殖业产品的出口仍有较大潜力。当前,至少从价格上看,中国养殖业产品表现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加入WTO后,至少从中、长期的角度看,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中国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将会逐步增强;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改善进出口管理等方面,中国政府所采取的诸多措施,其效果也将逐步显现。因此,中国养殖业产品扩大出口的潜力将会逐步释放。
——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及与此相关的养殖业发展,将会从需求上拉动中国饲料用粮的增长。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是积极发展养殖业及其加工业,提高畜牧业、水产业及其加工业的相对比重。近年来,中国养殖业发展很快,动物饲料粮需求加快增长。考虑到今后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将深入推进,由此将会拉动规模化养殖业更快发展。
在2020年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随着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种子用粮占粮食总需求的比重将会保持相对稳定、略有下降的态势。2003年,中国种子用粮占粮食总需求的比重为2.20%。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到2010年和2020年,在全国粮食的消费需求总量中,种子用粮的比重合计为2%。从粮食消费需求总量中扣除口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等即为饲料用粮。按照工业用粮比重变化的第一种路线,到2010年和2020年,饲料用粮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比重,将分别提高到40.68%和47.58%,分别达到21599.63万吨和26453.98万吨(原粮);按照工业用粮比重变化的第二种路线,到2010年和2020年,饲料用粮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比重,将分别提高到40.18%和46.58%,分别达到21334.16万吨和25897.95万吨(原粮)。综上分析,我们可得2010、2020年中国粮食消费需求分项预测结果。可见,中长期内中国粮食需求的增长,将主要表现为饲料粮的增长。
(三)2010年、2020年中国主要粮食品种消费需求预测
稻谷、小麦和玉米都是既可做口粮,又可做饲料。但是,相对而言,稻谷和小麦是中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口粮用粮,而玉米则是最主要的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以2004年为例,在稻谷消费中,用于口粮的比重达83.49%,工业用粮和饲料粮的比重分别仅占5.15%和10.20%;在小麦消费中,用于口粮的比重达77.00%,工业用粮和饲料粮的比重分别仅占9.87%和8.60%;在玉米消费中,用于口粮的比重仅占10.46%,而工业用粮和饲料粮的比重分别达17.38%和70.77%。随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粮食的消费需求将日益精细化。因此,稻谷和小麦在口粮消费中的相对重要性、以及优质粮和专用粮在稻谷和小麦消费中的相对重要性,都将会进一步提高。而玉米作为工业用粮和饲料粮的地位将会进一步巩固,作为口粮的地位则会不断弱化。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认为,2020年前在中国的粮食消费需求总量中,稻谷和小麦消费的相对地位将会继续沿袭现行的下降趋势,但其下降幅度将会略低于口粮消费占粮食消费总量的下降幅度;玉米在粮食消费中的相对地位将会进一步提高,但其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比重,其提高速度将会略低于饲料粮占粮食消费需求的比重之提高速度。大豆消费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比重2003年仅为6.5%。考虑到一方面近年来大豆消费需求的迅速扩张具有一定的非理性因素①,另一方面大豆加工业的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会导致单位产品大豆原料需求的下降,预计到2010、2020年大豆消费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比重,将会继续稳定在2003年的水平上略有提高,均达到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7.0%。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较为合理地做出假定:到2010年、2020年,中国对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消费需求占粮食消费需求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水平②。到2010年、2020年,中国对稻谷和小麦的消费需求量将会基本稳定,略有下降;但对玉米和大豆的消费需求量将会显著上升,对玉米需求的增长将会成为中国粮食需求增长的主体。与2003年相比,到2020年,中国对玉米的需求量约会增加83%,但对稻谷和小麦的需求量则将分别减少2%和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