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才一书生
清末维新派主将梁启超来到武昌,求见两江总督张之洞。张早闻梁的大名,便想试试他是否浪得虚名,于是写了一个上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来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梁启超不愧是才子,略一思索,对出下联:
三教儒在前,三纲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张之洞看后,叹道:“此书生真乃天下奇才也!”于是聘梁当了维新报纸《时务报》的主笔。然而,当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知耻学会叙》,为挽救民族危亡大声疾呼时,张之洞害怕了,下令“此册千万勿送”!两人政见发生分歧。
徐文长妙对知府
徐渭,字文长,明代江南名士,有多部著述传世,赋诗绘画对句作文皆能,名闻杭州城。
据传有一年,杭州新知府上任,自恃满腹经纶,不把徐文长这一介布衣放在眼内,想把他逐走。但徐的才名满城尽知,要做也不可做得太过份。正在心中纳闷,他的师爷便给出了个馊主意:出一绝对难倒徐文长,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他逐走。知府称妙。
这天,知府领着杭州府的一班帮闲文人,邀徐文长一同赴会。大家来到西湖之滨的“江天一览亭”落座。知府道,今天雅士聚会,我们就来个对句助兴。由诸公来评定优劣。对得好者,有赏;对不好者,那就请另投他处。说完,向徐文长一拱手:“久仰徐先生大名,就请先生首先答对。对得好,老夫就延请先生为府衙字馆教习。”也不待徐文长有所表示,就已手指远处的六和塔,出一上联:
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这联不易对:有四个数字,其中还有一组“叠字”,下联亦必须是同样的格式,才能相配。在短时间内对出,须有相当的学识与急才。
徐文长看看知府那得意的神态,感到这官吏似乎是有意给自己的难堪,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然后把自己赶出杭州。但又未能断定。略一思索,把手掌一摊,再向上一举。不发一言。
知府见徐文长只是动手,却说不出对句,心中高兴了,对大家高声道:“徐文长连这样的句子都对不出来,可见是徒有虚名。来人,请徐才子出去,限日离开杭州城。”
知府的用心于是昭然若揭,徐文长缓缓站起身,从容不迫地道:“大人要我对对,我不就对出了么!”把刚才的手势重复做了一次,“这下联就是:
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
知府一听,无话可说,在座不少士子同时喝声采。
不过知府不甘心,一指北面山上的保椒塔,随口吟出早已准备好的第二个上联:
保椒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这联属于“顶针”对格:每句末字与第二句首字相同,下联亦须如此,实不易对。徐文长略一思索,一指锦带桥,再向知府一拱手,吟出下联:
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洲。
确是对得好。知府不得不服。本想要徐文长出丑的,反而令他更出名了。
徐文长跟达官贵人比试文才,从不示弱,不过对一般平民,却是谦虚。相传有一次他下乡会友,见一老农插秧,速度甚快,便随口问:“老人家今天插了多少棵秧了?”老农看他一表斯文,没正面回答,反问道:“官人骑驴下乡,从辰时走到午时,一共走了多少步啦?”
徐文长一听,大表惭愧,欠身向老农赔礼道:“请长者宽恕徐文长的冒犯。”
老农一听原来是杭州城大名鼎鼎的才子,非常高兴,当即放下农活,请徐文长到家里作客,并请他吃了一顿午饭,两人相谈甚欢。徐文长为表谢意,临别时写了一联赠给老农:
读书好,种田好,学好都好;
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此事在乡间传为美谈。
解缙妙对
才子解缙,曾主持纂修《永乐大典》,诗文传世不朽。小时即聪颖过人,有“神童”之称。传说他五岁那年,有大人问他:“小儿何所爱?”他便以诗作答:
小儿何所爱,夜梦笔生花。
花根在何处,丹府是吾家。
大人称奇。
有一次,一位官员问解缙,父母是干什么的。解缙以一幅谜联作答:
严父肩挑日月;
慈母手转乾坤。
官员听了莫名其妙,随后得知,解家是以开豆腐坊为生的,他爸每天挑水,他妈常年推磨。再一琢磨解缙的联谜,不觉拍案称妙。
一年春节,解缙写春联,看到家门对着的曹尚书的那一园翠竹,便即景写道: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看见后,心中不快,你这个穷书生竟拿本老爷的竹园子来做对联!命人把竹砍了,想要解缙出丑,解缙看见,便在对联后面续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一看,气坏了,令人把竹连根拔了,心想,我看你还怎么写!哪知解缙又在联下加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不得不服,便派人来要解缙过去,解缙说得有请帖才行。曹尚书只好让家人拿着“侍生曹某拜”的帖子去请。解缙这才整过衣冠前往。到了门前,曹家不开中门,要他从偏门进,解缙转身要走,里面传出话:“曹老爷出一上联,对得上就从中门进,对不上就走偏门。”这上联是:
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随口应对: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家只得开中门。
曹尚书亲自出迎,进入厅堂,叙礼毕,曹见解缙身穿绿衣,便戏嘲道:
出水虾蟆穿绿袄,
解缙知他在笑自己,再看尚书身穿红袍,即反唇相讥:
落汤螃蟹着红袍。
对答至此,曹尚书对解缙的才华大为赏识,叙话之后,更知他抱负远大,是个大才,心中喜爱,把刚才不快忘个干净,要将女儿许配解缙为妻。
洪武年间,解缙中进士,授中书庶吉士,上书批评朝政,后罢官八年。建文帝时再出仕。永乐初,任翰林学士,主持纂修《永乐大典》,很受成祖看重。这事引起一些权臣的恼恨。一天,解缙应邀赴宴,席间有权臣向他出了一个上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这是有意的挑衅,解缙随即反击: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
权臣讨了没趣。
三年后,解缙被以“无人臣礼”罪下狱,后在狱中遇害,年仅四十六岁。
拆字妙联
佛印和尚是大学士苏东坡的方外之交,苏东坡劝他跳出佛门入朝做官,他不但不听,还向苏东坡大谈佛理,有一次苏小妹听得不耐烦,便写了一个上联给他: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这是拆字联,意思是:人可以当和尚,但人不能成佛。
佛印看了,知道苏小妹在讥讽自己,便写一联回敬: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这又是拆字联,与上联对仗工整,且反唇相讥,恰到好处,令苏小妹不得不佩服。
人无忌,我亦无忌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在任江西提学副使时,有一次主持考试,阅卷时看到有一个举子也叫梦阳,心中便不高兴。过去封建时代讲究避讳,臣名固然不可与君同,子名固然不可与父同,就是无名之士之名,也应避讳有名之士的名字方好。一个应考的举子,竟不避讳主考的名字,这就犯忌。李梦阳想嘲弄一下这位举子,便把他叫来,出个上联来刁难: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的上卿,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家,两人分属不同朝代。举子一听,明白了李梦阳的用意,但他并不畏惧,也不觉惭愧,而是落落大方地应对以表白心迹:
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
(笔者注:魏无忌即信陵君,战国时魏国上将军,以有食客三千闻名。长孙无忌乃唐初大臣。两人也是分属不同朝代。)李梦阳一听,不得不服,且他也是个有识之士,不但没再见怪,最后还取录了这个举子。
投石冲开水底天
传说苏东坡有个妹妹,人称苏小妹,很有才华,以诗作择夫,选中了青年诗人秦少游。但秦少游并不因她是苏东坡之妹便答应,他也想试试苏小妹的才情,这一天,打听到苏小妹要去寺庙降香,自己便扮作道士,来到寺中,向苏小妹“化缘”,出句道:
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小妹看他是道士,便冷冷出句: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说完,转身要走。秦少游忙上前一步,又出上句:
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苏小妹即出应句:
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不舍!
小妹说完,急步而去。礼佛毕,正要出寺回家,秦少游又拦住她的去路,边施礼边出句道:
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苏小妹见这道士如此纠缠,有点讨厌,即对句答:
疯道人恁地贪痴,哪得随身金穴!
几句对答,显示出苏小妹的才华聪慧,秦少游便答应了婚事。
花烛之夜,苏小妹看出少游就是那个道士,便想报复一下夫君,紧闭了洞房门,出题三个,让少游在外面作答。前两个少游顺利通过,第三个是一个上联:
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在门前徘徊多时,抓耳挠腮,冥想苦思,对不出下联,苏东坡得知,思得佳句,却又不好开口,心生一计,捡起一粒石子,投入井中,秦少游蓦地触动灵感,对出下联:
投石冲开水底天。
于是得入洞房。
纪昀妙对
大学士纪昀有奇才,性诙谐。有一次赴宴时迟到了,主人家出一上句要他对,说对不出就不开席。这上句是:
太极两仪生四象,
纪昀微笑对道:
春宵一刻值千金。
对仗不但工整,且在急待开筵之际对上此句,也是恰到好处,叫人赞服。
又一次,河北天津太守牛稔文为儿完婚,纪昀送去一幅对联:
绣阁团同望月;
香闺静好对弹琴。
太守看了,未解其中寓意。
第二天,纪昀亲往道贺,说:“我昨天所作贺联,引用了君家典故,何如?”牛太守一怔,方始大悟,原来联中引用了两个有关“牛”的典故:上句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下联是“对牛弹琴”的典故。
据说纪昀门下士人中,有父子二人均为乾隆戊子科进士,纪昀戏为出句: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无人能对出下句。恰好有师徒二人来访,其官职同为司徒,纪昀于是借此而出下句:
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这是非常巧妙的谐音对。虽是游戏文字,也可见其才矣。
心中之妓
程颢、程颐兄弟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平时一副正人君子、道貌岸然的模样。一天,某官吏请二人到家里饮宴,席间有妓女劝酒。程颐一看,心中不快,拂袖而起,径自回家去了。程颢则尽欢才归。
第二天,程颐来到程颢的书斋,气仍未消,怒形于色。程颢见了,明白弟弟的心思,笑道:“昨日座中有妓,我心里却无妓;今日斋中无妓,你心中却有妓。”
程颐听了,佩服兄长善言。
一江鱼鳖尽低头
清代,广东潮州文士林大钦上京赶考,他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且来自偏僻之地,语言难懂,一些北方士子便瞧不起他。其中某人出一对联讥讽他:
南鸟北飞,遍地凤凰难立足;
林大钦知是讥讽自己,立即回敬:
东龙西腾,一江鱼鳖尽低头。
众人一听,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
御史作媒
宋绍兴进士王刚中,性情耿直,曾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后同知枢密院事。据说有一次,他领御史衔巡视闽地;当时不尤溪张生跟邻居女子热恋,情之所至,行为便有些不够检点,结果被人告发到府里,说他二人伤风败俗。王刚中看到张生的供词,文采灿然,情感真挚,且通篇以四六骈文出之,不觉起了怜才之心。
第二天,开堂审案,王刚中看到檐前蛛网网住了一只粉蝶,便用手一指,对张生道:“你能咏这一情景吗?”
张生点头,随口吟道:
只因赋性太颠狂,游遍花间偷遍香。
今日误投罗网里,脱身便是探花郎。
王御史微微点头,手指竹帘对女子道:“你也能咏这竹帘吗?”
女子点头,随口而出:
绿筠劈破条条直,绿线径开眼眼奇。
为爱如药成片段,致令直节有参差。
“果然是才子才女。”王刚中心中叹道。随后听二人称俱未议婚,便有意撮合道:“你们才美双全,可谓天作之合!”
说完,提笔判道:
佳人才子两相宜,致福端由祸所基。
永作夫妇偕白首,不劳钻冗隙相窥。
张生与女子当庭释放,二人叩头谢恩,逐结百年之好;时人传为美谈。王刚中因而也得了个“王方便”的美誉。
惊动满天星斗
陶澍是清代乾隆年间进士,有奇才,魏源称赞他“为翰林能诗,为御史能言”。幼时,即显文才。当年他十三岁,家乡建了一个油坊。开张之日,老板请了几个秀才来写对联,但秀才们搜索枯肠,却想不出个象样的对子,小陶澍见状,提笔一挥而就: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众人大为赞赏,一些人便向陶父道贺:“你有这么个不同凡响的儿子,将来一定可以享福了!”陶父道:“我哪敢有这样的奢望呀!餐餐有芋头、包谷吃,夜夜有蔸根火烧,就心满意足了!”陶澍听了,也不哼声。
到了春节,他根据父亲的话,写了一副春联,贴在家门口:
红芋包谷蔸根火,这种福老夫所享;
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小子为之。
一时乡里闻名。
试问昏君
大学士纪昀性诙谐,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极得乾隆皇帝的器重。
一天,君臣二人开怀畅饮,酒过三巡,乾隆借着醉意,想难一下这个才子,便问:“纪学卿,何为忠孝?”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纪昀恭敬地答。
“那好,”乾隆一本正经地道,“现在朕就以君的身份命你马上去死!”
纪昀大吃一惊:“这……臣遵旨!”
乾隆又问:“那你打算怎个死法?”
纪昀果断地道:“跳河!”
乾隆摆摆手:“那就去吧,赶快去吧!”
纪昀于是离席而去,过了一会,跑回来了。
乾隆一见,问:“你怎么没去死?”
“万岁容禀。刚才臣正要跳河,被屈原拦住了!”
乾隆有点惊诧:“他如何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