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承就是从不付出任何别的东西的人经常付出的东西。
——史密斯
安德森,法国现代小说家,他是如何从一个商人转变为一个文学家的呢?世人对此充满了好奇。
其实,在他三十六岁以前,他还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是他一心想当文学家。为此他下决心抛弃家族产业,开始专门从事文学方面的创作,这在当时的世人眼里,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简直是不可理喻的事情。
安德森后来写出了多篇脍炙人口的小说,为此,他被誉为“法国现代文学之父”。
在他的一篇回忆录中,他清晰地描述了自己当初作出抉择的过程:“我的办公室有一扇大门通向大街。从办公室到门口能有多少步?……假如我走出门口,再沿着铁路一直走去,那么,就此消失在那遥远的天边,到底会如何呢?我究竟要到哪里去呢?
“考验我的时刻终究还是到了,在我踏出第一步时,我的秘书正认真地打量着我。我也看了看她,思考着我的存在到底意味着什么,同时,我心中又在否定着什么。我敢直接对她讲出我的真实想法吗?显然,我那时不能说实话,我的思维让立刻我从座位上站起来,对自己说:‘此时不走莫叹息……’
“我转动着脑筋,想找到一种合适的说辞:‘我亲爱的女士,我的想法似乎很愚蠢,不过我早已下了决心,再也不用去操心工作的事了。任何人做都可以,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折磨。
“工厂就在这儿,你要是想要,就归你了。我断定,这个工厂实在是没有太好的前景。也许将来能赚钱,但赔钱也是有可能的,这些事从此与我无关。现在,我决定要离开了……永远不再回来。
“我和女秘书就这样互相看着,也许我那时的脸色发白,她的脸色可能是由于担心也白了起来,她问:‘您病了吗?’这句话启发了我,此时的我正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其实不是我想,而是别人想。
这时,我忽然生出一个看似狡猾的念头——装成一个‘精神病!’,也许我当时的精神的确有点不正常,法国人一旦见到人做了不可思议的事,就总爱说‘精神病’……
“我要离开现在的岗位,正好拔去刚刚扎下的一点根基。但一想到这片土壤早晚会养不活我这棵想长大的树,我就必须找个理由把自己请出这扇不适合我的门。但我一旦真的迈出此门,别人肯定还会想尽办法把我拉回来。
为了免除繁琐的程序,于是,我也不清楚自己真的是个神经病,还是当时真的患了精神病。我一步步走近女秘书,直盯着她的眼睛,故意阴冷地说:‘其实我一直在长河里重复踏水,现在脚湿了。’我又笑了笑,轻轻走到大门口。
“此时的我不是自愿的,是他们逼我今天犯‘精神病’的。想到这儿的时候,我高兴得有点得意忘形了,回过头说了最后那句糊涂话:‘我这双脚真的是又冷又湿,也许是在水里太久了,现在,我要爬上旱地出去走走……’
“我沿着一条铁路线一直走去,跨过一座桥,出了小镇,从此走出我以前的日子。”
心灵直通车:在内心的渴望与世俗的观念产生矛盾时,安德森勇敢决绝地听从了自己内心的真实召唤,从而实现了自己人生的追求和生存的价值。别人的看法能有什么关系呢?无关紧要!他最终获得了成功,这才是最有说服性的事实,关键是,他成为了自己一直想要成为的那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