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伤人莫伤心。批评学生必然要指出学生的缺点或做得不当之处,这就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那么,怎样才能使严肃的批评尽量少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呢?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创造愉悦的心理环境,用幽默的口吻进行批评。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式的批评,是指在批评过程中,运用诙谐的语言,运用含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的比喻等,来缓解批评的紧张情绪,以启发被批评者思考,加强相互间的感情交流,让批评不仅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也能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幽默式批评在于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它以幽默的方式点到批评对象的要害之处,且含而不露,令被批评者回味无穷,心生反思、悔改之意。
有些老师认为,教育学生要越严越好。其实,如果教师总板着脸去训斥学生,学生就容易紧张害怕,教育的效果往往不好。如果教师能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表达所需要阐述的观点、道理,学生就能摆脱尴尬的处境,消除紧张的心理,在愉悦中明白道理,从而改正错误。
案例一陈余老师是江西九江市第三中学的老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九江市十大模范教师”。
有一段时间,陈老师班上有几个学生模仿一些社会青年,上衣纽扣不扣,把两个下摆结个疙瘩,穿着大肥裤子,裤带松垮到肚脐以下,头发上油,拂向脑后,嘴里不时打着呼哨,不伦不类,但却自诩为时髦。
虽然陈老师个别讲过几次,但他们只是稍稍收敛一下,过后又依然如故,而且在私下里说:“老师管得太宽了吧?我们是新世纪的青年,岂能像老师那样衣冠楚楚,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
很明显,这些学生混淆了美丑界限,盲目追求所谓的时髦。看来,要想纠正他们的行为,首先应该从端正他们的认识入手,而仅靠正面劝教是难以奏效的。于是,陈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
在一次班会前,陈老师也学着那几个所谓时髦学生的模样刻意把自己“包装”了一番,为了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他还故意迟到一会儿。来到教室门口,陈老师先用脚踹开本已大半开的门,向学生还过礼后,马上站到讲桌的一边,为的是让全班学生能看到他的装束,然后又有意识地举起双手向脑后拂头发。学生们先是一惊,接着就哄堂大笑起来,有的还笑得前仰后合。陈老师故作惊讶地问道:“大家笑什么?”
一个学生指着陈老师的衣服,笑着说:“老师,你今天……”
陈老师强忍着笑,一本正经地说:“笑我这身装扮啊?有什么可稀奇的?要努力跟上时代步伐啊,咱也时髦一次。我虽然不是年轻人,但我也渴望年轻啊!青年人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举手投足间充满力度。就说近来在青年朋友中时兴起来的这种装扮吧,就不失为颇具时代气息的潇洒。”
说到这里,陈老师开始摆弄自己的衣着,接着又轻松地笑着说:“扣子不扣,这么打个结,既节省时间,符合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又新颖别致;裤带松垮下耷,也别具风度,是现代人生活优裕、营养丰富和思想自由奔放的体现。虽然这种潇洒的青年为数不多,且往往招人侧目,我原也看不惯,以为有悖于《中学生行为规范》,有伤文明风度,也表明过自己的观点,但有的同学依然故我,把我也弄糊涂了,所以我今天也来学学。同学却如此大笑,是赞赏呢,还是笑我东施效颦?那我姑且恢复原貌吧。”
听了陈老师的话,学生们的笑声停止了,而此时陈老师所暗指的那些学生早已羞红了脸,低下了头。
陈老师趁势又补上两句:“一个人的举手投足、衣着装扮是他的招牌,不仅体现着他年龄的大小,更能昭示他的气质、风度和修养品味,同学们今后可留心观察。”
这以后,那几个学生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装扮过,拳打脚踢的鲁莽行为也有不同程度的收敛。
案例二陈天华是山东青岛市第一小学的老师,“孔子奖励基金”获得者,青岛市模范教师。
一天,陈老师上课时,发现班里有几个男生互打纸“飞镖”取乐。看到这种现象,陈老师禁不住一股无名火起——都多大的人了,还玩这种小儿科的游戏,简直太不像话了!
当时,陈老师很想把这几名学生叫出来,狠狠地批评他们一顿,但转念又一想:嗨,多大毕竟也是孩子,爱玩爱闹也正常,再说严厉的批评只能起一时的作用,很难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做老师的应该扣到他们心灵的“扳机”才对!
想到这里,陈老师当即调整教学计划,停止上课,开口说道:“同学们,谁能给我一枚‘飞毛腿’,让我也享受和重温一下童年的欢乐?”
学生们开始有点愕然,继而大笑。
看到学生们笑了,陈老师也笑着说:“请你们设想一下,假如现在你们都增加50岁的话,都老头老太太了,你们还有兴趣互发‘飞镖’玩吗?(学生大笑)如果真的发了,那肯定会有人瘪着嘴说:‘这个该死的,老不正经!’(学生狂笑不止)……我告诉你们吧,这是一种青春活力的释放,也是未泯童心的迸发,更是分散自己注意力、搅乱课堂纪律的恶作剧!”(学生不好意思地笑)“好了,”陈老师说,“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个我小时候偷人家枣吃挨打的故事吧!”
话音未落,掌声四起。
陈老师开始讲述自己童年淘气的往事,听得学生们一阵阵捧腹大笑。等到学生们笑够了,陈老师把话题又拉回来:“年幼无知的孩子,为本能所驱使,为求一枣而付出惨痛的代价还不知错,其情可矜,其过可恕。可是你们,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却还仅仅为了一点点刺激而空耗时间,荒废生命!你们能不能再追求一些比枣子比‘飞镖’更大、更有价值的东西呢,比如,学业、事业等……”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沉默,沉默,继而全都大笑起来——师生在开怀大笑声中融在了一起。
从此,“飞镖”在课堂上绝迹。
成功的教育者不应该仅仅会用言语的方式,还应该懂得行为的力量。陈老师用行为装扮滑稽幽默的方法“现身说法”,对学生进行了诱导点化。
有些学生总喜欢跟随所谓的社会潮流,做奇异的打扮,陈老师虽几次三番劝说,效果却不太好。怎么办呢?你不是认为这种打扮是一种时尚吗?那我就穿给你们看看是什么感觉!
陈老师把那些学生的行为装扮典型化,自塑出一个他们习以为常的形象,而这种形象附着在老师这个一向衣着端庄、衣着文明得体的人身上,就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使其不和谐、不合理的一面集中凸显了出来,给学生强烈的感觉刺激。再加上陈老师借用学生的话进行一席亦直亦婉亦谐的自我解说,学生立刻听出了老师的弦外之音,对过去自以为正确的言行进行反思,作出新判断,从而取得了正面劝教无法达到的效果。
陈老师别出心裁、改头换面的一番精心包装,为的是以“身”试“教”、“现身说法”。这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美,拿自己作对比的精神实在是令我们钦佩!
在案例二中,我们能不为陈老师幽默而高超的批评教育艺术而拍手称赞吗?批评学生不良行为的方式有多种,但陈老师这种“欲擒故纵”的办法确实别具一格,可圈可点。这种方式先松后紧,真正扣到了学生心灵的“扳机”,不仅让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错误,而且那一番结合老师自己儿时过错的意味深长的借题发挥,更是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只有这种能触动心灵的教育才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如果巧用幽默,不仅能够避免激化师生矛盾,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可以说,诙谐幽默的批评能使学生在笑的同时,深思其内在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那么,运用幽默式批评时有什么讲究呢?
1.装糊涂打岔
有些学生经常在公共场合口无遮拦地说一些不该说的话,故意引发“轰动效应”,如不礼貌地喊老师的名字。处理这样的事情,装糊涂打岔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到报告厅看电影。看完电影回到班上后,学生们仍在谈论着电影中有趣的故事情节。临近上课,某老师走到教室门口,只听坐在前面的“淘气鬼”小乐兴奋地喊了一声:“武大伟来了!”学生们一见真是老师来了,哄堂大笑起来。
这位老师虽然有些生气,但并没有训斥小乐,而是故意装糊涂打岔说:“今天小乐怎么这样客气,竟叫我‘武大爷’!”接着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其实,我们在校园里不必这么客气,不管老师年纪大小,只要叫‘老师’就好了,不要叫‘大爷’、‘大叔’的,但也千万不能没有礼貌,直呼老师的姓名。”几句装糊涂打岔的话,说得小乐脸红了,以后,再也不当众喊老师的名字了。
2.模仿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的学生常常表现出一些怪异行为,但自己又感觉不到。面对这样的学生,采用模仿法比直接批评更有效。
东东是一个大胆活泼的学生,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就一跃而起,振臂高呼:“我!”待到老师真正请他回答时,他又什么都讲不出来,站在座位上不停地摇头。他那个头摇得与众不同,总是快速地左右两边用力摆动,一副很“坚定”的样子。刚开始,班主任语重心长地和他谈了几次话,告诉他这种行为的不良后果,但都不起作用。后来,每当他摇头时,班主任就面对面地模仿他的动作,当他的“镜子”,连续几次,东东渐渐改掉了摇头的怪毛病。
3.以毒攻毒
有些学生脾气特别犟,暴躁易怒,好言好语相劝往往起不到教育的效果,严厉的批评更会激起他的逆反心理。对于这样的学生,以毒攻毒的幽默批评法往往会比较有效。
小进天生一副犟脾气。一次课间,因小亮以“打呆子”的方式同他开了个玩笑,众目睽睽之下,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恼羞成怒,一把揪住小亮扭打起来,嘴里还直喊:“今天被狗咬了!今天被狗咬了!”
此时已到上课时间,班主任走进教室,正好看到这“热闹”的一幕,于是立即叫他们松手再说。但小进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见他额上青筋暴突,脸涨得通红,口中仍喊个不停。看到这种情形,班主任灵机一动,接过小进的话茬说:“是呀,你今天是被小狗儿咬了一口,但是,我们只看到过狗咬人,哪有人咬狗的!狗咬了你,你也非要咬狗不可,这不是说明你与狗一般见识了吗?狗有狗的主人,你被狗咬了,你要去找狗的主人论理才对啊!”几句话,说得全班学生都笑了起来,小进也“扑哧”一笑,松了手。两人安安心心地去上课了。
4.比喻暗示
针对有些学生平时“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的现象,我们老师可采用比喻、类比等“借彼喻此”的方式,旁敲侧击,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暗示,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已构成或即将构成过错,要避免再犯或及时预防。
寓严肃于轻松,寓庄重于诙谐,这样的批评是一种愉快教育。在接受愉快教育时,学生神经中枢会处于高度兴奋中,学生会在笑声中顿悟,受到的启发教益深刻长远。而且师生这种愉快和谐,感情融洽的关系,还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我们老师运用幽默式的批评手法进行教育的前提必须是善意的讽喻,而不是恶语讽刺,也不是浅薄的插科打诨,要有真情、有深度、有理趣,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第三章 运用感化,用良好的师德激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