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所服务的客户中,绝大多数为本土客户。和外资客户比起来,本土客户是不是特别“土”呢?其实也不尽然,本土客户中也有思想很先进的客户,所以遇到什么客户全看自己的造化啦。我的体会是,和外资客户相比,本土客户多数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时间上的规划比较差,安排不够合理。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许多外资客户可能一年前就准备某个产品的上市推广,而多数本土客户都是提前三个月才想起这回事,于是广告公司就成了急诊室,加重了作业的难度,风风火火,加班加点,才能完成任务。而在平时的工作中,本土客户也经常会下“急单”,今天下单,明天就要,甚至是今天下单,今晚就要,要求简直极为“变态”。
其次是对创意的需求度不高。本土企业在营销传播理念上参差不齐,他们多数受一些实战型营销人士的影响,所以喜欢实实在在的创意,同时由于本土品牌还不够力度,所以画面中一定要有产品,一定要有清晰的卖点等。而外资客户由于品牌早已响当当,所以可以放开手脚做一些更具创意的广告。
从业多年,我感觉本土客户的素质正在不断提升,而且提升的程度相当大,所以本土公司也不是完全“土气”的代名词,在服务本土客户时,请注意以下方面。
■迎合客户不如引导客户
当年我服务一个本土地产客户,他们即将开盘发售,所以我写了个标题:“蓄势待发”,这个标题受到客户的好评。作为一个文案,如果客户的品位不高,对创意的需要不高,那么我们是否只能不断迎合客户,写出他喜欢的文案?当时我的总监对我说,其实我们并不一定总是迎合客户,还要适度地去引导他。这种引导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有了好的广告,就发给客户分享一下,让他感受到创意的趣味;或者在提案时注重自己的技巧,如找到一个标杆品牌为例来证明自身品牌应该如何发展等。从前一位创意人在给客户的稿件中,都给两个方向,一个是客户喜欢的,另外一个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一开始客户觉得离品牌太远,但经过这样几次之后,客户开始选用有创意的稿件了。
其实本土品牌在面对消费者时也一样有这个问题,要适度引导消费者,改变其审美习惯。
■以专业精神打动客户
其实不管是本土客户还是外资客户,都会尊重专业的广告人。所以面对客户时,要表现出自己专业的一面。提交给客户的文本简洁、规范,而文案的内容经过深思熟虑,确保有“亮点”,最好提交两套方案,这样给客户有所选择,同时在和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接听电话、提案,都能体现专业广告人的素质。但这点说来简单,其实难度很大,广告公司工作太忙,所以有时会以权宜之计来代替正式思考,难免给客户交“行货”,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客户对广告公司专业的判断,从而失去了客户的尊重。
■多为客户着想
在写文案时,为客户考虑一下,他下的工作单是否是对的?是否还不够全面?有哪些因素是可以进一步考虑的?该创意还可延展到哪些方面?还可以为这个品牌增加哪些创意?把这些想清楚之后,给客户一个惊喜,相信他也会感谢你的用心。比如我们现在的公司就有一个“惊喜作业”的工作,这就是主动为客户做一些他们意想不到的、意外的工作,有时是一张平面稿,有时是一个媒介创意,有时是一个活动的策划,这些事让忙于工作的客户有机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品牌。
■保持专业敏感度
开始服务客户时有一个“蜜月期”,你会发现那时写的文案很有热情,而随着时日渐长,服务一个客户容易出现“麻木不仁”的状态,这对于文案是比较危险的事,因为创意人喜欢的是新鲜感。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这种长期服务麻痹了大脑。这种敏感度要通过学习来保持,也要通过“持续深入一个品牌”这样的专业态度来保持,其实这样持续深入,也是一种有乐趣的事,经常发现关于品牌的一些新东西,从而加入到创作中,为品牌进一步地加分。
■适度拒绝
从前我对于客户的要求总是来者不拒。在从业几年之后,我突然发现了“专业即拒绝”的道理,这意味着和客户打交道时,要拿出不卑不亢的态度。因为有时广告公司的创作人员对客户过于俯首帖耳,那会让客户觉得这家公司只是一家听话的公司,而客户真正要找的是一家专业的公司,而仅仅听话是不能反映出专业的。
当然这里说的“专业即拒绝”并不是让你和客户对着干,而是要真正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来为客户考虑,如果觉得客户有不符合专业的地方,可以用客户能够接受的方式指出来,比如客户想修改文案,这时我们就要以我们的专业态度告诉他,为什么我们这样写,这是基于怎样的消费者的洞察,所以从传播效果来讲,最好不要轻易更改。
这里所说的拒绝还有另一方面的意义,这是针对刚才我们提到的客户时间安排问题,对于不可能的时间,过于紧迫的时间,我们有理由对客户说不。因为撰写文案归根到底还是一种创作,而创作有着自身的规律,在不合理的时间安排之下,肯定不能完成。就算完成了,也是交“行货”。所以可以据理力争修改稿件的时间。
总之,在服务本土客户的过程中,也是磨炼一个文案不断专业化的过程,把任何客户作为一个机会,通过服务每个客户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相信会快速地从一个初级文案向上晋升。
风正一帆的文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