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5800000055

第55章 志同道合,以诚相待

党的领导是集体的领导。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两代领导集体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力量,在中国的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领导活动中,邓小平与人交往的原则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的。在这个基础上他对党的各级领导人忠诚坦率,毫无个人私利,在交往中以诚相待,忠心耿耿,处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之间的交往,首先是工作上的交往。因为志同道合,邓小平和刘伯承在工作上的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堪称全党的楷模。刘伯承主管军事,邓小平主管政治工作,这是他们的职责分工,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工不分家。邓小平除了做好政治工作外,还主动参与军事决策,协助刘伯承共同指挥作战,有时也单独指挥打仗。邓小平经常在一些作战会议上,提出许多作战方案的意见。例如,渡江战役时,邓小平亲自执笔撰写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并电报中央,毛泽东很快复电批准这个纲要。又如,在逐鹿中原、挺进大别山时期,渡汝河前夕,邓小平建议:刘伯承先过河指挥部队,他同李达参谋长指挥过河,他暂留下阻击追敌。刘伯承十分赞同地说:政委的决定就是指示,按政委说的立即行动。

事实上,许多重大作战方案是“刘邓”一起商定的,各种命令是以“刘邓”署名签发的,多次重大战役是“刘邓”共同指挥的。杨国宇曾这样写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长达十几年的两个革命战争时期,刘邓先后共同领导和指挥八路军129师和第二野战军,共同经略晋冀鲁豫、中原和西南三大战区,亲密无间。在这个意义上说,刘邓是军事指挥上的并肩者。而在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一个战场转到另一个战场这种漫长而又频繁的战争过程中,在这种极度耗费脑力和体力的战场生活中,刘邓又是互相把挑在对方肩头上的重担换到自己肩头上来,或分成两副担子来分担,在这个意义来说,刘邓又是军事指挥上的换肩者和分担者。即使在大别山因为斗争的需要而分成两个指挥所,部队接到的战略战术指示,仍然是出自一个刘邓司令部。历史既然以自己的行程形成了这种情况,我们也就难以把刘邓的指挥艺术和作战谋略完全分割开来了。”(《邓小平的历程》上,第243~244页)

在与刘伯承共事中,邓小平总是想到刘伯承年高体弱,尽可能减轻刘伯承身上的担子和压力,自己多挑重担。1947年8月,“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后,为了在大别山站稳脚跟,一方面继续坚持内线作战,另一方面决定在外线再开辟三个战场,以求彻底撕破敌人的阵势。“刘邓”命令南下的后续部队“十纵”和“十二纵”分别向桐柏区和江汉区挺进,同时命令“一纵”由大别山内线向北转出,前进500里,北渡淮河,在淮西展开。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刘邓”二人需要暂时分开,成立两个指挥所,分别实施指挥。就在这个时候,邓小平对刘伯承说:“我到底比你年轻,我留在大别山指挥,你到淮西去指挥全局。”当晚,“刘邓”分开了。他们两个人,一人率一部,一个里,一个外一个在重敌围攻中坚守大别山,一个在外线实施运动展开。

邓小平对刘伯承要求,“我留在大别山指挥,你到淮西去指挥全局”,邓小平是为了把最艰苦最危险的工作留给自己,替下刘伯承多挑些重担。一是因为大别山的敌情空前严重,我军处于重敌围攻之中。当时敌人依据绝对优势的兵力,用密集靠拢的队形,从南向北对大别山实施压缩堵击,迅速占领我腹心地区,并到处实行疯狂的“三光”政策,摧毁我建立的民主政权,捕杀我地方干部,掠抢民财,抓人抓丁,甚至残酷地制造无人区,大别山敌重情险,危机重重。二是因为大别山的条件十分艰苦。冬天气候严寒,地面潮湿,常常在山野林莽中露宿,在雨水泥泞中行军;并且大别山与其他解放区有很大不同,共产党曾四次从这里撤走,是敌我拉锯的地区,群众疑虑较多,社情民情很复杂。部队的生活供给相当困难,粮食极缺,穿着单薄。鉴于此,邓小平考虑刘伯承年高体弱,自己比他年轻,便自告奋勇地提出“我留在大别山指挥”。

在领导活动中,由于人的生活经验不同,领导之间认识能力不同,思想水平不同,以致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领导者之间有时难免出现一些分歧、意见,闹出一些矛盾。这本来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处理不当,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隔阂,形成“痼症”,以至给相互间投下感情上的阴影,造成友谊上的裂缝,最终断送革命团结。邓小平在谈到他与刘伯承的关系时说:“我们偶然也有争论,但从来没有哪个固执己见,哪个意见比较对,就一致地去做。”(《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页)事实上也是这样。邓小平在与刘伯承长达13年的搭档中,两人之间并不是没有过分歧、意见,可贵的是他们能够及时地、主动地向对方交心,以诚相见。他们经常互通情况,交换看法,疏通思想,把问题摆在桌面,分清是非,统一认识,增进了解,消除误会,谁的意见正确,就按谁的意见去做,使他们更加深了感情,增强了友谊和团结。

刘伯承对邓小平的以诚相待,有着很深的体验,并且他产生了对邓小平充分信任的思想感情,这份感情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以至终身。一位日本学者撰文写道:“在‘四人帮’垮台的1976年10月26日,(邓小平还未复出)两眼均已失明、卧床不起的刘伯承向来看望他的华国锋提出要求说:我同邓小平同志一起工作50多年,我最了解他。以后我死了,希望由邓小平同志主持我的追悼会,如果不行,我决不进八宝山。让儿子把尸体扔到荒草野地里好了。”[转引自(日)竹内实等:《当代中国的掌舵人——邓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95页10年后的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在北京病逝。14日,邓小平带领全家赶来向老战友刘伯承遗体告别。16 日,果真按照刘伯承的遗愿,由邓小平主持追悼会。10月21日,邓小平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悼伯承》的文章,回忆了与刘伯承半个世纪来共同战斗的革命生涯,高度评价了刘伯承的一生。

因为志同道合,邓小平在领导者的交往中,总是那么支持对方的工作,分担对方肩上的担子。

当邓小平第二次重新出来工作后,极力支持周恩来挽回“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在周恩来病重期间,他尽力分担周恩来的工作,减少周恩来的压力,让他安心养病治疗。1974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长沙会见邓小平,谈话中,毛泽东鉴于周恩来病重住院,要邓小平主持起草周恩来总理在四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草稿。并说不要太长,只需三五千字即可。邓小平即应诺毛泽东的重托,主持起草了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报告后报经周恩来审阅、修改、批准。12 月下旬,周恩来离开北京 305 医院,飞往长沙,向毛泽东当面汇报四届人大筹备情况。四届人大开过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邓小平为使周恩来安心养病,住院治疗,全面负责主持国务院的日常工作。为落实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他排除“四人帮”的干扰,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在各行各业开始进行全方位的整顿,使国民经济大见成效。邓小平以自己的工作实绩支持了周恩来的工作。

在邓小平的一生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毛泽东。但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的忠诚,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基础之上的,因此他对毛泽东的高度忠诚和信任甚至十分推崇,又集中表现在他充分肯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上。

邓小平曾向外国记者表达了他对毛泽东这样的信任:“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74页)他相信,毛泽东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就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犯错误毕竟是一个伟大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

对于毛泽东,邓小平曾深情地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4~345页)他还说:“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回想在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8页)

邓小平对毛泽东在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做的贡献也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肯定。他指出:“一九五七年以前,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是正确的……建国后十七年这一段,有曲折,有错误,基本方面还是对的。社会主义革命搞得好,转入社会主义建设以后,毛泽东同志也有好文章、好思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4~296页)“应该说,在六十年代以前或五十年代后期以前,他的许多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胜利,他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5页)他还说:“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毛泽东同志同任何别人一样,也有他的缺点和错误。但是,在他的伟大的一生中的这些错误,怎么能够同他对人民的不朽贡献相比拟呢?”(《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2页)

因为对毛泽东的了解,也因为有着共同的信念和理想,所以,邓小平充分相信和肯定毛泽东思想,他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把毛主席各方面的思想概括为毛泽东思想,把它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正是因为我们遵循毛泽东思想,才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5页)他反复强调: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不充分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他说:毛泽东同志不是孤立的个人,他直到去世,一直是我们党的领袖。

尽管毛泽东对邓小平有过误解,但是,由于邓小平对毛泽东的充分信任,始终没有改变他对毛泽东的忠诚和敬仰。当有人否定和诽谤毛泽东及他的思想时,邓小平坚定地表示;我们不但要把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前,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而且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

事实证明,邓小平正是因为与毛泽东志同道合,两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有着对中国革命的正确认识,他们才走在一起,并且成为了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富强而奋斗的战友。

同类推荐
  •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43年,参加攻占西西里和登陆意大利,1944年统率盟军进入法国,6月6日指挥盟军进攻诺曼底,取得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胜利。后晋升陆军元帅,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
  • 郑成功传

    郑成功传

    本书是一部描写郑成功辉煌人生的传记小说。它刻画了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位特殊历史人物形象,反映了明清两个朝代的政权更迭和纷繁复杂的时代风云。
  •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孔子(名人传记丛书)

    孔子(名人传记丛书)

    “圣人出而黄河清”,孔子带着这样的祥瑞之兆出生于山东曲阜,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却聪敏好学,20岁时已是鲁国有名的学者。他为政之时,鲁国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百姓知礼守法,安居乐业。他盛年时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虽不被当世所接纳,却不改初衷。晚年回归故乡之后,理诗书,制礼乐,著春秋,为后世留下了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他一生广收弟子,桃李满天下,他的教育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陈,统一中国;隋的统一,促进了边境同内地、台湾同大陆的联系。然而,隋炀帝奢侈腐化,苛酷无比,弄得民穷财尽,终于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唐时期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唐代的诗歌,在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中发展到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的散文也有很大成就,韩愈和柳宗元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唐代的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不论在绘画和雕塑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四叶草的守候

    tfboys之四叶草的守候

    写了tfboys与女主的相识到成为最好的男女朋友,可是有一些人最终还是没在一起。具体剧情敬请期待!哈哈哈哈哈哈
  • exo之缘分让我遇见你

    exo之缘分让我遇见你

    我知道,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不是所有的爱慕都能得到回复,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告诉你,我爱你。——皇甫熙瑶这是沫沫第一次写小说,如果写的不好请多多见谅,希望大家能给我一点建议。沫沫的QQ是:3251480881
  • 蓝梦幻空之公主幻化

    蓝梦幻空之公主幻化

    在这个美丽,繁华的城市里,她曾经是被亲人捧在手心里的公主,但,慢慢的,她失去了一切,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最后,可能包括生命!她开始慢慢变得强大,开始幻化,开始复仇。但,他的出现,却改变了她的一切,那个身影,那个脸庞,那个眼神已经在她深深刻在她的脑海里、、、、、、
  • 蜂胶、花粉、冬虫夏草治百病

    蜂胶、花粉、冬虫夏草治百病

    为了让人们更好、更快地了解蜂胶、花粉、冬虫夏草治病的神奇功效,使人们受益,我们多方搜集资料系统地编写了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指导,借鉴和参考了中外一些学者和专家的论述和观点。
  • 这样说别人才会愿意听 这样做别人才会重视你

    这样说别人才会愿意听 这样做别人才会重视你

    谁都想让自己说的话有人听,都想让自己做的事情被人重视,那么如何去说、去做就是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人缘,是否受到别人的欢迎,是否能够得到他人的大力支持,不仅受到其地位和出身的影响,更取决于他是否学会了说话做事的艺术。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虽然才华横溢,却总是四处碰壁,步履维艰;而有些人尽管资质平庸,却能够步步为营,无往不利。很多人为此困惑,迷茫,而本书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书从说话的技巧和做事的诀窍入手,告诉人们说话做事如何才能有效率,以生动的例子和含义深刻的评述告诉读者说话有人愿意听,做事有人重视的奥秘所在。"
  • 乱世浮生:三生有幸遇见你

    乱世浮生:三生有幸遇见你

    抽风版:本王掐指一算,发现你的生命里缺了一本书←_←文艺版: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因为有你,乱世亦浮生。(此为短篇)
  • 亚特兰蒂斯的启示

    亚特兰蒂斯的启示

    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只是很微小的一个存在,犹如漂浮在太空中的一颗尘埃;而人类中的“我”或“你”也只是几十亿分之一的存在。可以想想46亿年以来,地球上的生命不停的在奋斗,在挣扎,在做美梦。经过一次又一次沧海桑田的变更,人们最后只是留下了给后人的无限猜想的空间。本批人类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才开始文字记录,4600年前才开始穿衣服,但是在大西洋的海底发现了1.1万年前的精致铜器;还有另外发现的2万年前的铁钉,3万年前的壁画,4万年前的牛羊骨骸化石中的子弹穿过的痕迹……科学家推测,人类的文明不止一次,地球上的生命也不止一次,大洪水,大爆炸,大灾难的侵袭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在地球;因此……
  • 修仙女帝倾三界

    修仙女帝倾三界

    她是紫灵族尊贵的公主殿下,身负血海深仇,更是傲视三界的女帝大人玄九天;她对抗神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她凭一己之力倾三界,可她却差点错过最好的他,这注定是一场夹杂着复仇的爱情,渺渺天宇,三界之内外,她在为谁痛彻心扉,寻觅着谁的身影,曾经搁浅在记忆里的那抹最美的回忆,是否早已被复仇湮没······
  • 刀柳剑明

    刀柳剑明

    天上飘着鹅毛般的大雪地山的积雪也约一尺多厚,繁华的长安街上却只有寥寥数人在街上游荡着。他们都没有家吧!在一个破庙里却安详的睡着一个少年.............
  • 藏在回忆里的人

    藏在回忆里的人

    如果暗恋是一首诗,她想正是他赋予了这首诗最美的旋律。她常常在想,如果不是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她永远都只会单纯的像个孩子,笑着、闹着。不会有那么多错过,不会有那么多午夜梦回。而当她披上了嫁衣,才发现一切原来都还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