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就是到了举人这个地步,你名下的田产就能免税,这才是实打实的大礼呢,也正是因为这个,才有了所谓的投献,也就是说这举人的族人,同村的乡亲什么的,把地都放到了这个举人的名下,按照朝廷税赋的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给这个举人孝敬,以换取田地不用缴纳税赋,自身不用服劳役的政策优惠。这个政策导致了很多的问题,比如面上的土地兼并,比如朝廷的税赋锐减。简单说就是损公肥私。有很多的人说明朝其实是灭亡在这些士大夫手里的,这话真要说起来还真是没错,一边享受公务员福利,一边用国家税赋做人情,可不就是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导致了严重的收支不平衡吗。
举个例子,像是明朝首辅徐阶,致仕回家的时候,明明是以清廉正直扬名的阁老,在自家老家松江,居然名下田产多的几乎把整个松江都包含了进去,让人咋舌不已,这不是土地兼并是什么?而实际上呢?这些所谓的田产中,真正能属于他自己的,能有三分一就不错了,其他的都是所谓的投献放过来的田地,最要命的是,这投献,你不收还不行,在徐阶被人弹劾的时候,他呼吁各家把田地都收回去,得到的不是大家的响应理解,相反,还被族人斥骂,说他这是当了阁老,不准备庇佑族人乡亲了,是不厚道。
扯远了,现在不是批判这些的时候,反正一句话,那就是当了举人了,那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穷人了,即使条件再不好,吃穿住行这几方面还是可以保证的,所以当甄费这个大侄子进来的时候,这些叔伯们即使是为了维护一下自己这个头一次见面的长辈的风范,给出的东西也不会小气。
甄费眼睛都在闪光,虽然不一定都是什么很值钱的,可是他对于积少成多没有任何的排斥,算算在座的几个给出的好处,他脸上的笑容都多了几分,喊得也越发的甜了。
乖乖地喊了一圈的人,重新回到自家老爹的身边,恭敬的站好,恩,是的,是站好,在这些长辈的面前,他甄费只能当一根柱子,没有坐下的可能,所以他很老实,也不奢望能坐下,只是看着自家老爹,然后一脸认真的开口说着自己的话:
“父亲,孩儿已经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能帮上忙的,您即使信不过孩儿,还有母亲,还有管家在一边看着,儿子断不会出什么差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