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是国际学生日。当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时,在家庭中他们也得到更多独立行动的权利,学校老师也不再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有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个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充满矛盾的时期。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如下:
一是渴求与逆反。他们渴求取得学习的进步。但是,随着自立意识的增强,他们要求独立地认识和思考问题而不愿接受现成的结论,因此,有时表现出逆反心理。师长让做的偏不做;不让做的偏要尝试。父母以下的行为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孩子过于严厉,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教育孩子喋喋不休,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二是热情与冷漠。中学生有朝气,有热情,他们期望能在中学里获得友谊,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提高自己。但是,当在追求这些目标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又会产生冷漠心理,对自己原来的目标产生动摇、怀疑,丧失信心。
三是敏锐与偏激。中学生目光开始敏锐,他们的抽象思维迅速发展,开始占主导地位。他们善于发现新事物,并执著地去探求新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不再满足于问题是什么的说明,而是追寻着为什么的答案;他们对各种人生现象、社会现象开始关注,试图得到一个圆满的解释。但是,由于知识和阅历的不足,他们在寻求答案时又往往出现偏激情绪,如以偏概全、爱钻牛角尖、听不进反面意见等。
四是主动与消极。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开始主动了解自己,他们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变得比较全面和客观,而且已经能够针对自己的短处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他们强烈要求独立自主,表现出有自我教育的要求。但是,他们行动上又往往不能完成控制和监督自己的行为,一旦竞争失利,又会使一些人产生失落感从而变得消极被动,不求进取。
有的父母对中学生孩子的心理需求缺乏敏感,不能很好地体察孩子细微的心理活动,这与中学生心理的闭锁性有一定关系,少年的心理逐渐显出闭锁性,其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隐藏内心活动。由于12~16岁孩子心理发展的错综复杂性,具有急剧变化的性质,同年龄人发展水平又有很大差异,所以这是一个不稳定时期,有人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如果家庭教育不得法,孩子不但不接受教育,而且用固执、粗鲁、孤僻、执拗的方式来对抗。因此,中学生的家长应该认真研究和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具备交流与沟通的技巧,细心体察孩子的心理活动,尊重他们的意见,给以正确的指导监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据调查,中学生心理紧张的原因:来自家庭成员的占第一位(错怪误解;父母不和;打骂训斥;酗酒吸烟;强迫做事;家庭环境不好);来自学习上的占第二位。家长应当全面衡量中学生子女的能力,给予适当的期望,以身作则,并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将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
如果孩子是初中学生,家长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容纳他人;正确对待友情,善交益友,乐交诤友;教育孩子观察了解同学之间的个性差异,提倡宽容理解,承认差异性。激发孩子学习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适应中学生活;对所获得的信息有一定的辨别、选择和分析能力,不沉迷于网上聊天和电子游戏,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了解自己的情绪、意志品质,保持进取心态,能够悦纳自己;懂得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迈好青春第一步;了解自己,把握自己的优势所在,正确认识自己。
家长要教育孩子诚实正直;在人际交往中,学会积极慎重的交友方式;正确处理和异性同学的关系;分清友谊和爱情;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冷静的头脑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热爱科学,远离迷信;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改进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勇于开拓进取。教育孩子磨砺坚强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确定自己的爱好特长,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
帮助孩子懂得特长的发挥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学会与社会上的人打交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和甄别能力;培养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情趣;培养自学能力;懂得职业与个性发展的关系;科学复习,提高应考能力;提高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能力;学会应考的心理调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如果孩子是高中生,家长应教育孩子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乐于助人;性格开朗,乐于交友,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在交往中获得自我评价的能力,进一步学习异性交往的礼仪;能为班集体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不断改进思维品质,文理不过度偏科,探索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敢于和善于创新。正直、勇敢,有相当的抗挫折能力;善于表现自己的能力,正确评价自己;培养意志的自制力和目的性;提倡以开朗乐观的心情面对生活。
教育孩子把握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向;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战胜心理疲劳,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本身带来的乐趣;正确对待考试的成功和失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进行生涯规划。
要帮助孩子表现得通情达理,善于与人交往;提高应试能力,从自己和社会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专业选择,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现实。自强自律,健全个性,对理想有执著的追求,做好应考心理调试,增强考试临场应变能力。
某中学有一初一女生,学习成绩不太好。老师找她谈话,要她努力提高;父母说她不够努力,提醒她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争取考上重点高中;她感觉同学也在嘲笑她笨。由于心理压力太大,她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结果在新学期开始时,她带着1000多元钱出走,从此杳无音信。高三女学生小赵,有艺术天赋,高考前专业课考试全班第二。6月7日只参加了一天高考,由于觉得语文没有考好,就跳楼自杀了。其实,就算一门课相对考得差一些也没有大碍,何苦要走极端呢?难道生命不比大学录取通知书珍贵吗?另有一些孩子走的是另一个极端,就是对学习无所谓,这是弱者对学习感到无能为力后表现出来的“精神胜利法”。
家长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一,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引导孩子爱学习会学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其实主要不是教孩子怎样去做,而是在家庭文化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引导他们体会学习中的乐趣。
人都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周围的世界充满着新鲜感:如茵的绿草、摇曳的树枝、飘然的白云、鸣叫的百鸟。家长不一定要求孩子3岁背唐诗,4岁弹钢琴,5岁学外语,6岁通电脑,而是要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与孩子共同永葆可贵的好奇心,并继而观察和思考,才能激发起求知的兴趣和热情。启发孩子乐于学习,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上的心理压力。有较强的求知欲,能刻苦、认真地学习。能承受学习上的挫折,自强不息。
其实孩子不仅需要动,而且需要静。独自全神贯注地看书,心神专一地思考,安安静静地写作,坚持不懈地研究。心静,才能努力学习;心静,才能精雕细刻;心静,才能深入钻研;心静,才能学有所悟。高尔基小时候静静地在阁楼里读书;童年爱迪生常常静想“会飞的药”;达·芬奇年轻时静观寺院壁画,回家再默画下来;不满10岁的王亚妮画的猴上了邮票,她两岁多就爱静静地看画作画。古今中外,青少年儿童静中学成的范例甚多。青少年儿童还是要合理地安排自己一天的活动,不要始终沉浸在七嘴八舌、蹦跳欢闹之中。
启发孩子学会学习,帮助孩子的认知能力健全发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能集中注意力,能够有秩序地进行观察,学会利用无意识记忆和加强有意识记忆,不断增强思维的速度、广度、深度、精度、活度。培养动脑又动手的习惯和能力。
虽然,学校学习的分数不能代表一切,但是没有分数还真的不行。
这里要说明的是,孩子的个性因人而异,智力上也有差异,所以,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也要因人而异。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能开出一张包医百病的药方。对于别人家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家长只可以借鉴,不可以照搬。要帮助孩子设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第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适应性,引导孩子学会生存,积极对待自己的生活环境。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口号。learning to be的翻译是很难的,生存两字不一定完全表达了英文原意,原文有学会不断地自我更新之意。学会生存主要对孩子们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从小要有责任感,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长就不要代劳;二是从小要能克服困难,不怕挫折,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现在有的中小学可能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仍在做出类似的区分。在某些学校已经废除了不及格分;只要学生想找到正确答案,学校会给他无数次机会。这和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没有一点相似之处。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一个人的自尊,一个人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通过一周劳动实践,受到了锻炼,提高了认识,获益匪浅,可是家长们的认识大相径庭。学校发出劳动通知后,不断有家长要求学校同意自己的孩子不参加劳动,有的说要带孩子去旅游,有的借口孩子身体不好,还有的甩出一大叠钞票:“你要钱,我给你就是了,不要让我的孩子去受这份苦。”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后,基地电话不断,有的家长三番五次到基地看孩子,有的干脆要求到基地和孩子同吃同睡同劳动。某中学给高一空乘班的学生开设了形体、队列、礼仪等室外训练课程。尽管这种意志训练对学生大有好处,可由于个别家长意见太大,多次反映到教委等主管部门,课被迫停下来。
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不是孩子受不了,而是大人以为孩子受不了。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造成的。
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在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虽然挫折情境很难完全避免,但是怎样对待挫折以及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如何,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有的人能正确对待挫折,坚忍不拔;有的人稍遇挫折就意志消沉,一蹶不振。
学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也就是孩子要学会适应环境以求生存,改造环境以求发展的能力。每个人若要求得有价值的生存和发展,更有效地融入自然和社会,就必须充分发展个性,增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画过鸭子。老师拿着小爱因斯坦画的画问全班同学:“有谁见过比这张画画得更难看的鸭子吗?”“有,我见过!”小爱因斯坦拿出自己第一次画的鸭子给老师看。他认为,我虽然可能画得还是不够好,但是比第一次已经有了进步。
同样面对挫折,有人变压力为动力,有人一蹶不振,贻误终身。这就是心理健康水平的问题。人在生活中,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克服困难,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
作为父母,重要的是努力使自己成龙成凤,自己要对学习有兴趣,自己要不怕困难,战胜挫折。这样,孩子更容易健康成长。
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若注重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为孩子的发展和幸福准备了一张通行证。家长应该认真研究和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具备交流与沟通的技巧,细心体察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活动,尊重他们的意见,给以正确的指导监督,帮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