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学校教育要细致和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情况比较了解。孩子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家长也能及时掌握其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把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道德、审美、科学精神、实践活动,能使家庭心育得到良好的拓展,使得孩子健康成长。
2007年1月10日《北京青年报》登有方梦醒文章“中国孩子日本归来”,让许多中国家长看后汗颜。文中说,在日本生活的一个中国女孩回国后聚餐时行为上很得体,懂礼仪,尊重父母;而另两个中国长大的孩子毫不客气地把盘子转到面前,好吃的菜先被拨到自己盘子里,把碗里不喜欢吃的剩菜全部倒给了爸妈,然后又肆无忌惮地夹新上的菜,吃了几口又离开座位围着服务员疯闹起来。
虽然也有的中国孩子不像这两个孩子缺乏教养,但文中反映的问题值得家长警惕,这样的孩子别说成才,成人都悬了。大清北洋舰队吨位比当时日本的大,火力也比日本的猛,一次访问日本港口,耀武扬威。一个日本人看了说,大清国的舰队不可怕,我国必能战而胜之!问凭什么呢?答曰:“北洋水师的水兵在军舰大炮筒上晾裤子,凭这一点这种军队就不堪一击。”强国的指标是多重的,包括制度建设、软实力、文化厚度、国民道德自觉等,作为大国的中国目前离真正的强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人说,当国人中养宠物在公共场地能收集自己狗狗的溺便,则中国是强国无疑。细琢磨还真是这个理儿。一个家庭、一个人的强大,也同样在文明、在文化。
1981年2月6日,一个北京青年工人用气枪发射子弹把在玉渊潭过冬的一只白天鹅射死了,另一只天鹅悲痛地鸣叫良久,然后无奈地飞向远方。中央电视台对此事做了报道,这件事引起了人们对道德的关注和思考。在许多情况下,人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判断自己的行为,这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是关于人类行为正确与否的信念、价值和深层判断系统。加强道德修养,目的是为了完善人格,净化灵魂,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中国大陆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认知行为背离、道德评价失范、非道德主义泛滥等现象。对青少年进行公民教育,可以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提倡一种文明、开放、民主、科学、进步的民族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作为支柱,我们才能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实现民族的振兴。
家长具备良好品德是家庭品德教育的重要条件。道德不是靠灌输的,是靠家长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如果成人都奉行弱肉强食、巧取豪夺,则无法让孩子的行为温良恭俭让。目前一些孩子身上的虚伪表现或暴力倾向,很大程度上是现实世界的投影。影视作品、小报小刊、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场面,“大片”中的场景和情节经常是血淋淋的,以至胡锦涛主席2010年发出反对文艺作品“低俗、庸俗、媚俗”。孩子看这些东西应有所选择,免得受害。
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地球变暖了,人心变冷了。”加强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概念,明确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这也是中国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2004年,国家制定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8号文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阐明了对中国未成年人在爱国情感、理想信念、基本道德规范、基本素质等方面的明确要求。
德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因素:在对国家、对社会、对大自然的态度上,要有责任感;在对事业、对工作的态度上,要有事业心,要有进取精神,要有敬业精神;在对他人的态度上,要有竞争精神,也要有合作精神,更要有团队精神;在对自己的态度上,要有否定自己、超越自己的精神。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最终成功。
每一个人都多少有些优点,也多少有些自私自利。善恶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难以划清的,但不能认为根本不存在善恶之间的界限。孔子不仅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提出“以直报怨”,即以公正和法律来对待邪恶。公正的社会理应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宽容,然而这一点不是针对大奸大恶者的,一味纵容坏人的嚣张气焰会严重地毒化社会风气。道德通常在传统的人际关系中作用明显,但现代社会改变了道德发挥强大作用的条件,因而它协调公共秩序的能力越来越弱。所以,对于治理公共秩序来说,与其专注于道德抱怨,不如确立权责原则、实施法律建设更为基本。
道德可分为私德和公德。一般而言,私德方面的个人修养有助于公德的提高,但两者仍然不同。
属于私德的:坚强,乐观,勤奋好学,从善如流,勇敢,细心,勤俭。
属于公德的:仁爱,谦虚,诚实守信,有责任心,慷慨,耿直,宽恕。
公民的公德水平急需提高。我国传统社会是一种“差序格局”,是一个根据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古人说的“五伦”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道德,都不属于社会公共生活伦理道德。这方面,我们可利用的传统资源显然不足。
美国约翰霍金斯大学修养计划创办人佛尼提出了25项处世守则,又称公民修养,这里进行同类项合并,成为10项如下:
亲子活动:
1.肯定他人的存在价值。在公共场合大声用手机通话便是没有关注其他人可能受到骚扰。插队浪费了排队人的时间,往往引发冲突。噪声带来精神紧张、高血压、失聪,我们有责任保持安静,留意自己制造的谈话、音乐与装修的声音是否骚扰了他人。
2.兼容接纳。不去孤立群体中的少数人,譬如一群人聚会时最好说普通话,不要用方言交谈而令其他人在旁边发呆;留意找一些共同话题让人人参与;主持会议的人,应尽可能引导所有与会者发言,提高每个人的参与感。
3.聆听。当打断人家的说话,抢着提出自己的论点时,不仅显示自己不耐烦,而且反映有“自恋”倾向。要让人家有机会说话。关掉电视、手机,不要想着下一个约会的事情,让自己聆听别人的观点和感受。
4.语调温和。语言可以建立也可以摧毁听者的自我。善意的话语令身边的人生活在喜乐之中。在陈述自己的观点后,应让对方有说话的机会。要控制声量,大声说话令人受惊,窒息对话。争论时要以事论事,不要攻击对方的种族、国籍、性别或其他与论题无关的私人生活。不要把人的弱点作为取笑的对象、不要贬低人家的成就。用语言践踏人家是想抬高自己,是嫉妒和自卑感作祟。
5.不在背后说闲话。如果您经常以中性或正面的方式谈论他人,人们便放心坦诚地与您交往而不用担心您会在背后蜚短流长。控制自己的舌头,换来更多真诚的关系。
6.接纳和给予赞赏。接纳令对方心情愉快,赞美必须出于真诚,否则变成花言巧语。哪怕您的提议是出自良好的愿望,人家说“不”,就不应强求。有时人家为了保护我们的自尊,用种种间接的方式向我们说“不”,我们应该领情,而非因为人家未有明言,便穷追不舍。不愿意面对他人的拒绝是因为还像小孩一样自我中心,希望世界按着自己的喜好运转。即使您只是有保留地接受对方的观点,亦不应全面否定他人的主要论点:“我同意一般来说您的观点是对的,但在一些情况下……”讨论问题时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意见看为一种观点,而非绝对的真理。容许有异议的空间,甚至应主动征求参与者发表意见。
7.好好打理自己的身体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身体干净而没有异味,头发与指甲不藏污纳垢,这些令您在公共生活中,无论在公交车、地铁,或者与人讨论时更有自信,亦令人更愿意与您交往。我们亦要注意身体发出的声音:咳嗽、打喷嚏、打呵欠、倒胃气、放屁都会令人感到不适,应该用手帕遮掩或者躲入洗手间处理。
8.接纳和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批评是严肃的事情,批评之前应确定自己是想解决问题而非借此侮辱、操控或报复对方。弄清楚问题所在、能否自控情绪、是否适当的时空做出批评等。忠言逆耳,批评令我们直面一些自己无法或不愿意面对的问题。但如果批评是无理取闹,便要学习如何断然否认,却又不会流于互相谩骂。过度迁就他人而失却自我对精神健康有害,适当时候要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意见,拒绝过度的要求。确实自己错了要真诚道歉。
9.尊重他人。守时是对他人时间的尊重,迟到便应设法通知对方,到达后必须向各人道歉。尊重他人的空间。不要挤拥他人,让人们先离开一个空间(升降机、车厢)才进去,勿随便要他人行方便。特别是当那件事会为第三者带来不便或者违反纪律时,我们便陷他人于不义。
10.避开私人问题。除非彼此已进入朋友关系,在公共生活中避免询问人家的年龄、婚姻状况、有否异性好友、为何不生孩子、为何看医生、做了什么手术、收入和消费情况等。对某些国家的人来说,详细询问他人的政治取向(如投票记录),或者宗教信仰(如是否经常上教堂和祈祷),可能视为侵犯隐私。
上述一些守则显然有其产生的文化背景,中国人对一些行为(如人与人距离、交谈的声量)的阐释可能和欧美人不同。最重要的是掌握这些礼貌、风度、谦让等守则最终是要表达一种“觉醒”,是对他人的存在和需要的一种关切。有了这种关切,自然懂得用文明的方式去过公共生活。
目前,北京市宠物犬的数量已超百万只。《法制晚报》记者随机采访北京居民,反感邻居养狗不讲公德的人占56%。宠物扰民已经成为严重问题:电梯上,上班高峰时狗挤人;居室内,居民晚上被狗吵难入睡;随地大小便,“地雷”踩上惹人嫌;绿地中,破坏环境招人恨。一些居民不自律,毫不讲公德,宠物扰民、乱放鞭炮、无序装修、圈占公共绿地、喧闹丧事,演化成邻里纠纷,直接影响建设和谐社区。这类人狗乱象之事还有许多,有的年轻父母不去精心教育自己的小孩,却每天早晚有闲情逸致去遛狗。有居民一边拿着政府发给的最低生活保障,拒不去参加公益劳动,却一边为自己所养的宠物狗买酸奶喝。这涉及人们的家庭责任、社会诚信、劳动品质等问题。
2009年重庆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非常郁闷,三年前由于父母为他精心制造了一个土家族身份,赢得了20分的高考加分;三年后他凭真功夫摘下了状元头衔,却因为这20分被北京大学拒之门外。诚信现在成了稀缺的资源,其实无论古今中外诚信都是人们尊重的品质。中国传统诚信思想中,诚处于核心的位置,是信的基础,而信是诚的外在体现。现代文化中,诚信思想是和契约观念联系在一起的,信处于核心位置。
有的家长对孩子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其他事情不用你管。”此话有两个谬误。第一,品德不好的人是危险品,即使学习好又有什么用?第二,品德好能促进学习好,品德不好会对文化学习成绩有极坏的影响。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崔琪在小时候,家教与众不同。离家200米有个大水坑,盛夏时许多大人孩子在其中洗澡,崔琪也是常客。别人总是边洗边打闹,抓泥涂人脸,按伙伴的头逼其饮水,拿水泼路过的女孩。可崔琪总一个人文静地洗,因为母亲叮嘱他不要做与人为难的事,也不要在水里与人打闹,以免伤了和气。据老人们回忆,学堂放学后,别的孩子总是在路上磨磨蹭蹭不肯回家,而崔琪放学就朝家跑,放下书包就写先生留下的作业或预习第二天的功课。现在有的教育杂志的文章却是反对学校创设宁静的学习环境,鼓励热闹,难道素质教育就是蹦蹦跳跳、打打闹闹?
南京冠生园用陈馅制月饼被媒体曝光,其月饼顿时无人问津,公司的其他产品也受株连,没人敢要,结果,企业以“经营不善,管理混乱,资不抵债”为由申请破产。石家庄“三鹿”也由于售不合格奶粉而破产。首都文明办主任透露:据对全市320个公共场所地点、约23万行人、累计1700个小时的现场观察,随地吐痰4.9%,乱扔垃圾5.3%;另对86个交通地点、18万辆机动车现场观察,与非机动车抢道43%,强行超车4%。
家长帮助增进未成年人孩子道德健康的教育,首先得把握道德教育的正确方向。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实现这个目标是全社会和每一个家庭的共同任务。学者潘光旦说:“如果不把价值选择和是非判断教给学生,那就只能替眼下流行的种种小报、种种甚嚣尘上的‘性’的读物,多培植几个主顾;多替野心家扩大一些宣传蛊惑的领域罢了”。每一位家长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站得高,看得远,做好基础工作,把握底线伦理,坚持社会公德。
其次是坚持“同步性”。“同步性”就是“协调、一致”的意思。同步性原则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道德教育必须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同步;二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步;三是道德教育必须与其他各育同步。只有同步,才能创造最佳教育环境,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按教育规律办事,重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教师、家长不是想方设法切断各种信息渠道,把学生尽量封闭起来,而是应该积极进行正面引导,提高学生明辨是非、鉴别好坏与真伪的能力。家庭教育是多方面的统一体,德、智、体、美、劳、心各育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虽然各育有相对的独立系统,但如果割裂开来,单打一,便会表面化、片面化,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注意使各育协调统一地发展。
再次要有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正人”先“正己”。教育者的示范性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表现在全部言行当中。如果家长都能以高尚的道德规范自己,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达到健康的道德。
最后信守民主性。指家长要尊重孩子,使亲子处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之中,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应坚持和风细雨,以理服人的方法。民主性要求家长认识到:孩子不只是处在被教育的角色地位,应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民主平等的成员,是一个小主人,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意见。
注重孩子的道德修养十分必要,家长需要遵循孩子发展的特点、遵守一定的原则,依照科学的方法在家庭全面实施道德教育内容。在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繁荣的同时,更要关心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目前,中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注和强调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