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2年8月9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逝世。他4岁时父亲即去世,家境贫寒。母亲辛勤劳动,教子读书,母亲无钱为他买纸,就把沙子铺在地上当纸,用芦秆代笔,教欧阳修写字。母亲说:“简朴成习,今后遇到坏的环境也不怕了。”欧阳修在这样的单亲家庭环境中成长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变数很大的世界
21世纪未成年人的生存境遇与生活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今天的少年儿童生活在一个变数很大的世界中,父母外出或离异的多了,升学竞争与压力大了,网络与媒体的信息多过牛毛,文化与价值的冲突无处不在。他们身处“以升层为光荣、以消费为目的、以广告作驱动,以流行为个性”的文化中,尚未成熟就已经看到很多东西了。家庭教育如何才能适合他们的心理环境和文化生态,值得为人父母者深思。现在北京的再婚人次占总结婚人次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7.62%。统计显示,中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初婚人数从1992年到2005年下降了350万人,而离婚人数,则从1985年的46万对上升到2005年的近179万对。北京团市委和中科院心理所对北京未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在来自家庭的各种压力中,家长的高期望却是唯一一个对消极情绪没有影响的压力源。虽说高期望压力本身没有不良影响,但关键是,给压力的同时,能否给予子女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实际情况是:父母关系对青少年情绪影响很大,父母感情状况越差,青少年的消极情绪越强烈。父母的良好关系,对亲子关系的协调起着积极作用。
这是一个中学生的来信:“我是一名中学生,从小父母就离婚了,我跟着爸爸生活。爸爸没有工作,只能靠奶奶的退养费和爷爷的退休费生活。我总想出去挣些钱回家,可是又没有我这么小的孩子能干的活,上初一的想法总想抹掉,但怕家长不愿意。有时看着奶奶、爷爷日夜操劳渐瘦,我就干脆在墙角边儿上痛哭。我想让家里收入多一些,但是又不能实现,这使我感到心里很痛苦。”
这是个懂事的孩子,意识到自己对家庭有一份责任,这种品质很可贵。不过从国家的规定、现实的条件及学生主要的人生任务这几方面来考虑,孩子在家庭中担负的主要责任还不是挣钱。孩子可给父亲加油打气、出谋划策,用乐观的精神感染家庭成员,多做些家务,减少自己不必要的开支,为家庭分担责任。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夫妻一方或双方带着子女重新组建家庭的情况越来越多,重组家庭的子女教育也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继父母与继子女本身没有血缘关系,如果继父缺乏慈祥,继母缺乏母爱,又都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就会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对子女评价过低而又要求过高。在大多数亲生父母眼里,不管孩子有多大,他总是小孩子,孩子有一点进步,父母都高兴得不得了。而在继父母眼里,总认为孩子已经大了,有很多事孩子自己应该会做,而且应该做好,而实际上有些事还真不是孩子那个年龄能做的。因此,继父母容易对孩子有一种不切实际的超前要求。在这种心态下,虽然有时孩子把事情做得已经很好,但继父母却觉得这没什么可值得夸奖的,反而认为应该做得更好。这样,继父母一般对孩子的成绩和进步评价较低,让孩子感到力不从心。
——对子女缺少温情。一些继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对子女的感情投入严重不足,他们很少像亲生父母那样亲吻、搂抱孩子。而这种来自肌肤的接触和温暖是孩子体验父母之爱的重要内容,这种体验和爱是无法用物质的满足来获取的。有一些继父母往往以为在物质上给孩子以满足就是爱孩子了,可这远远不是完整的父母之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孩子由于缺少与父母良好的感情交流,情感常常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子女易成为继父母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碰到不顺心的事,孩子极微小的过失都可能成为继父母发火的原因。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整天提心吊胆,谨小慎微,胆小多疑,缺乏安全感。如果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及行为习惯。比如,不愿回家,甚至产生仇恨、报复心理,还有的孩子会变得暴饮暴食。
——对子女缺乏期望。在一般家庭中,子女几乎成了大人关注和谈话的主题;而在重组家庭里对孩子的关注相对要少一些,孩子很难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一般来说,继父母能够从生活上照顾孩子,但对他们的教育成长以及将来的发展要显得漠然一些。从心理和感情上都更容易觉得那不是自己的责任。再加上孩子不是自己生的,将来也指靠不上,对子女也就没有什么更高的期望和长远的打算。父母对子女良好的期望是孩子进步与成长的动力。长期在这种漠视的环境下生活,一些消极颓废的心理就可能滋生,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不善言谈,缺乏自信,不愿与人交往。
二、和谐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完全是能够教育好孩子的。孔子很小时,父亲去世,之后不久,母亲亦死。他的哥哥没什么名气,他小时候是贫穷的。孟子小时候父亲也去世了,他的母亲三次搬家,可知他小时候也受穷。韩愈小时,父母双亡,随哥哥生活,哥哥也死了,与嫂子侄子三人同一家,才得长大成人。范仲淹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在寺庙读书,一块粥划两块,早晚各吃一块。快成人时才恢复姓范。而孔、孟、韩、范,都是中国古圣先贤。他们虽然童年家庭不幸,吃了苦,但道德学问也因之而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不管是继父还是继母,同样在法律和道义上承担着这样的责任。对孩子来说,不能跟着自己的亲生父母生活,已经是一种缺憾,不能因为父母重新建立家庭,再给孩子带来新的缺憾。重组家庭和夫妻双方应该像爱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一样去爱他(她)的孩子。你接受配偶,也应该同时接受他(她)的孩子。用你的爱心给孩子带来新的幸福,让孩子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以情换情,以心换心。最终孩子会从心理把你当做父母,当做自己最亲近的人。这样,新建的家庭才能和睦,才能稳定,才会有一个健康而充满希望的孩子。
一项针对3000名北京中学生的调查显示,13%的青少年“讨厌父母”,56%的青少年“痛恨父母”。“法官妈妈”尚秀云到工读学校讲法制课,一个孩子问她:“打爹骂娘违法吗?”这些数据和案例给为人父母者敲响了警钟。国外许多大规模调查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中,家庭背景对学业成绩个别差异的影响程度比构成教育环境的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要大得多。(2007年3月14日《北京晚报》)
一个14岁少年因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他在看守所中染着黄头发,胳膊上刺着纹身,表情漠然。他父亲告诉法官:和妻子离异时,3岁孩子由他抚养。他爱孩子,甚至没有再婚,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但在缺少母爱的家庭中,孩子变得内向消沉,学习成绩下降。父亲教导他,他就逆反顶撞。当他交上与他相同家庭的朋友后,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法官妈妈给父母的90个建议》尚秀云,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年)
三、特殊家庭更要注重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个孩子生长的重要小环境。家庭可以满足每个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同时,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为家庭做贡献。家庭是以婚姻与血缘关系,或者以法律领养关系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单位。同时,家庭成员还应当有共同的生活。家庭中的情感交流深刻,成员之间的关系密切。婚姻和血缘关系使家庭具有亲情。
一个家庭虽然只有有限的人口,然而,“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处理家庭关系与家庭事务并不容易。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父母失业、夫妻离异、单亲、重组、流动人口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处理更有讲究。其中有婚姻关系问题(婚内外情感,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多元化),有亲子关系问题,有代际关系问题,有不能与父亲和母亲在一起生活的问题等。家庭中每个人都很重要,不是父亲或母亲做好了,孩子就一定好。有时孩子的力量非常强,让家长无奈,束手无策。
共青团北京市委与中科院调查统计分析表明,父亲或母亲失业的家庭,子女评价的积极亲子关系得分最低;父母有固定工作的家庭,积极亲子关系得分最高。这是由于父母就业状况将对家庭经济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
每个人不仅享受家庭给予的天伦之乐,也要承受苦难,尤其是家人亡故、重病致残、离异重组或失学失业等重大挫折事件发生时,家庭的顶梁柱就需要坚定地承受下来,不能退缩。人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可怕;而由忧虑造成的精神压力,比人们担忧的不幸本身所带来的压力要大得多。
四、分工合作,相互配合
现在相当数量的家庭中,养育孩子成了母亲的专利,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有利。一些专家建议,父亲每天要拿出半小时的时间参与孩子的活动,哪怕是讲个故事,或陪孩子玩一玩、聊一聊也行。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父爱。跟母亲相比,父亲教育孩子,往往只画个大框框,为孩子留下一个比较大的自主空间,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能迫使孩子去发挥自己的智慧与能力,而不一味指望得到家长的庇护,从而帮助孩子在意志品质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充分锻炼,能使孩子更坚强、更能干。因此,在夫妻离异家庭,也要设法使父亲与子女有见面的机会。
一个家庭的所有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观念上应该基本一致。如果家长之间意见不一致,要求就不会统一:有人管,有人护,甚至家长之间争吵打骂,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莫衷一是,无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就把家长的话当儿戏。有的家长用物质来收买孩子,希望孩子站在自己一边;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揭发其他家长的不端行为,好让孩子憎恨其他家长。如此行为,会造成孩子的困惑、自卑、无所适从,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害。
在家庭教育中,并不要求每个家长行为上完全相同,而应提倡家长之间有分有合,分工合作。
培养祖国建设需要的人才,家长家庭教育的目标应当一致。母亲是大地,父亲是天空,让孩子脚踏沃土,头顶蓝天,健康自信地成长。孩子是鲜活的生命,教育孩子要用百分之百的态度来对待,但是不要乞求太多的回报。
人际冲突是常见的情况,但交往厌烦,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彼此相悦的被试人员成对关在一间小屋子里。随着相处时间的延长,被试人员彼此进行交往的时间随之减少。到最后,竟然视而不见,一言不发,屋子里充满着沉寂、肃穆的气氛。
这个实验说明,人的机体作为一个信息加工和综合性的需要系统,不仅需要使自己接受的刺激总量保持最佳水平,也需要保持各种刺激总量的匹配和平衡。人际交往对很多人来说是重要的,但同时,人们对它的需要总是有一定限度的。阿根廷《妇女月刊》认为缺乏沟通常常会造成婚姻危机,提出了避免婚姻危机的忠告:第一,双方拥有维持婚姻的意愿,在别人面前不批评配偶;第二,多留一些时间给对方;第三,善于倾听对方,同时告诉对方你的问题和苦恼;第四,回忆过去美好,憧憬未来;第五,用一些意想不到的细节给对方带来惊喜,想方设法征服对方的心;第六,永远要开诚布公,但不要以令人不快的方式表达观点。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的经历、兴趣、性格、能力都有差异。要求别人都和自己一样是不实际的,何必事事以“我”为参照物呢?要让孩子承认差异,并正确对待差异,要采取自我约束、积极适应的态度,求同存异,磨合家庭人际关系,使之尽快趋于完美和谐。
孩子不能选择家庭,但可以调控心情;孩子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
温馨提示:
孩子不能左右命运,但可以选择高明;
孩子不能事事成功,但可以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