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是世界教师日。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982年6月天津南开中学田家骅投书《光明日报》,倡导设立中国教师节。1985年,第6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次会议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这对促进全国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具有重大意义。1931年5月,由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提倡建立的教师节定为6月6日,当时的解放区也接受了这个节日。1939年当时的教育部另立8月27日为教师节,相传这一天为孔子生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在一起,因为没有了教师特点,效果并不好。1957年后直到1976年,在“左”的影响下,教师的地位越来越低,教师节更是变得无影无踪。20世纪80年代中国教师节定为9月10日。
中国有经久不衰的尊师传统。天地君亲师,教师在人们心目中与天地并列。有了这个优良传统,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才得以传承和发展。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是净化灵魂的清洁工;教师是辛勤耕耘的劳动者。作为家长,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师,要努力学习,要珍惜老师的劳动;要宽容体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坚持真理,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越老师不断进步。
文化大革命中,教师斯文扫地,被某些学生抄家、侮辱、打骂,甚至迫害致死。“马尾巴的功能”、“反潮流小学生”、“白卷英雄”在当时层出不穷。文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侮辱教师最耻辱的一页。
由于网络视频传播,2007年5月22日发生在北京海淀艺术学校的“辱师门”事件影响极大。此学生的做法超越了道德底线,令人厌恶。北京101中学教师田媛说:“这几年,有越来越多关注教育、研究教育却不从事一线教育的人,把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全部归咎于学校和教师,似乎谁都可以对老师指手画脚、口诛笔伐,甚至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得不好的教师。’”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为子女护短,甚至恶语伤人、无理取闹。陆晓娅说:“在这类学校里有不少孩子非常讲究穿着甚至有能力买限量版名牌时装鞋子,他们经常出入酒吧。家长给予他们丰厚的物质的同时,少有关注其内心感受与成长。他们其实用这样的方式去弥补低的自我价值感。他们有的没有得到父母关爱,有的父母婚姻有冲突,他们有时用叛逆来处理自己的伤痛,用不健康的方式去对付很空的内心。”中学生课堂骂老师也不鲜见。北京一所中学的初一班主任告诉记者,地理老师上课禁止学生传纸条,一男生明知故犯被老师当堂训斥。男生不服,当堂辱骂老师,甚至阻拦老师上下一节课。(2008年1月10日、31日《北京青年报》)
某中学的几名学生“团结”一致、精心策划,联合炒掉班主任。而班主任被炒的原因并不是不胜任,也不是对工作不负责任,而恰恰是这位老师因履行正常的工作职责所致。
家长应教育孩子尊敬教师。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就会被人视为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人彬彬有礼、谦恭礼让,大有君子风度;有的人温文尔雅,轻声细语,颇具淑女风范。他们既懂礼貌,又有教养;那种精神气质和人格魅力在不知不觉中会使在场的人心悦诚服,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和尊敬。礼貌像得体的衣服,自己穿着舒服,别人看着也顺眼。其实,只要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行为举止和礼节礼貌,在交往中懂得如何去宽厚待人和体谅对方,也同样能获得一份被人尊重和被人欣赏的感受,也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个文明、可爱的人。如果一个学生总想着让教师理解自己,则总会觉得教师是不可理解的。
我们从未听到人们对中国的气体微传感器研究的批评,确实没什么人懂;而对收入并不多的中国教师的批评不绝于耳。当教育民主被哄抬到不切实际的高度之后,教育就成了一个什么人都可以指手画脚的行业。教育的神圣外衣被媒体用尖刻的文字描绘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黑斗篷,教师不断受到抨击和丑化。同学间发生纠葛时,认为请老师帮助是无能的表现,大多数孩子认为老师解决不了问题,依靠的只能是自己或小团体的力量。暴力游戏的快意杀戮,港台影视的黑社会英雄,在青少年心底播种的是根深蒂固的对邪恶的认同和膜拜,使得他们体现出对社会的反叛和仇视。教师权威的消解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效果的无法保证和教育目的的无法实现,更可怕的是本应是教师人格道德对学生的精神指引却被乌烟瘴气的黑暗势力对学生精神的蒙蔽所代替。如果一个时代教师不能严守师道,学生不能尊重教师,社会上嘲讽教师,还能有什么真正的教育可言?
大多数中小学生十分崇敬老师,热爱老师,也喜欢取悦于老师。学校是高雅的文化教育场所,作为一个学生不能只考虑自己本能的需要,无视他人的存在。一个学生不顾场合,坚持有伤大雅、有碍观瞻的行为,是对教师、同学的不尊重。一个懂得自尊自爱自重的学生也必然懂得如何尊重教师。
学生如果对教师的批评过于敏感,动辄火冒三丈、疑神疑鬼,则会阻碍和破坏师生关系。家长应该教育自己的孩子:学生要尊重教师,要努力学习,要珍惜教师的劳动;要宽容体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坚持真理,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要青胜于蓝,超越教师不断进步。
具体地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是敌对关系,也不完全是领导被领导关系,还不完全是朋友关系,而是一种互补关系。所谓互补关系,第一是说,教师是教师,学生是学生,并不是一回事。虽说教学相长,但主要方面是学生向教师来学习,其作用确实有区别。第二是说,教师和学生互相能满足对方的需要。教师的成功就是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学生,渊博教师的精彩教学也正是学生所需要的。第三是说,师生可以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在某一时空,教师可能不如学生,应该向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当老师。
家长一般考虑家长的感受,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而可能很少关心生命的质量。学校考虑学校的感受,主要是提高升学率,减少犯罪率。双方应正视孩子的个性差异,都要注意关心培养孩子的心理品质。不仅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成绩,而且重视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合作,与人善良,感受别人的情感,做事持之以恒等。如果双方都重视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教育者对孩子的期望就更人性化。有了这个共同关注孩子心理品质的前提,家长教师就能合作得更好,创造孩子成功的人生。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地改进,教育需要时间。如果大家信念一致,遵循一样的教育原则,在教育的目的、手段方面尽量避免减少分歧,相互配合,分工合作,那么教育的问题就能解决。教师就是教师,家长就是家长。离开了配合和合作,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会对儿童教育产生不利的后果,目标的一致与内容的丰富十分重要。
家长可以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有的家长有这样的想法:我花了钱,学校就应该做到某某事情。有的家长遇到问题,没有调查清楚,就向上级行政部门反映。其实,参加家长教师协会,通过分享与互动,使教师及家长对青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及行为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提升教师及家长的教育效能;增进教师、家长教育之能力,提升家长、教师互动品质,发挥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功能,进而培育身心健康的青少年。
家长可以帮助解释学校的一些政策和做法,家长之间很有说服力。家长的主动性增强,有的家长来学校主动问:“我能做点儿什么?”。由于学校和家长找到了共同点,为了孩子,家长愿意来学校,并且能够为学校做一些事情感到很自豪。如帮助设计校徽等。
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
愚蠢的学生——一切依赖老师;
温馨提示:
自满的学生——拒绝请教老师;
聪明的学生——取得老师帮助;
高明的学生——准备超越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