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6500000003

第3章 自律四戒(1)

一戒非分

跟上世纪80年代初期比,文学的景象和处境都有了极大的改观。但有些同行对此似乎并无意识。常有人觉得只要自己严肃地写了书,出版社就有严肃的出版责任。出版企业化了,责任就转到政府和社会。政府拨款或企业赞助出书被视做天经地义的事情。我在文学社团工作多年,设法找钱帮助作者出书竟成了例行工作之一。常让我想起在乡下插队时的那句老话:“吃粮靠回供,用钱靠贷款。”(那“贷款”其实等于拨款,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归还)

在社会转型的今天,事情终于遇到了麻烦。

事实上,这类信念从一开始就没有多少合理性。一种产品如果不能经过流通成为商品,就不具有使用价值,也就不具有生产价值,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精神产品或许有些特殊性,也同样绕不过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法则。倘把出版看做网络,终端在读者,而不在书本身。尤其是小说,成书并不是目的,目的是有人读。没人读,出版就没有价值;出版没有价值,对出版的投入就是浪费。个人的劳动即便不记入成本,浪费社会的财富却是对纳税人的侵害。

常接到一些基层作家来信,很高兴地告诉当地领导支持他们的情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拨专款给他们出长篇小说或小说集。我一面为该地的官员对文化的看重感动,一面却又想,作家辛苦写出,又动用了并不宽裕的地方财政,印出的著作只能是送人或设法摊派,还不知被送或被摊派的人会不会翻开,心里总有些苦涩。如果说,社会为支持受众面较窄的理论研究、扶植有潜质的文学青年或保留有价值的文化遗存适当投入、或业余作者出于爱好自费出书自娱是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对于以写作立身的作家来说,写了书不能卖钱反而必须花钱并以此维持甚至壮大职业门面,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打一个也许不恰当的比方,这有点像是残疾人对轮椅的依赖。据我所知,许多真正轮椅上的作家有着极好的市场效应,而一个身体健全的作家却必须依赖资助这把“轮椅”才能在文坛走动,细想起来,总是有点汗颜的吧。

在京开会,听过一位社团分管出版业务的负责人教导,针对有些人以各种吓人的理由强迫出版社出自己的注定赔本的大作,这位负责人很激动地说:“我们党和政府并没有求你当作家,我们有什么义务必须给你出书?”除了“党和政府”是否委托了“我们”代表这一点可以存疑,他的意思是没有错的。

市场很无情,市场也很公平。尽管走俏的不一定都是好书,但好书都一定走俏。关键是作者的实力。一个人本来就不具备某一方面的能力,或者创造力枯竭,明智的做法只能是另择为社会服务的途径,而不是增加社会的消耗。有鉴于此,我给自己立下一条原则,就是决不花钱出小说。这并非是因为我的小说好出,而是恰恰相反。日前一位朋友公干来敝省,便中到舍下小坐。他将近二十年前因为组稿与我相识,而今在京城的一家大出版社担任一个有发稿权的职务,见到我正在电脑上敲着一部就要杀青的长篇,表情竟有些尴尬。我立刻看出,他是在担心我会向他投稿,赶紧说明:因为清楚自己缺乏市场影响力,从不会为难任何出版社,当然更不会为难朋友。每次即便有出版社愿意给我出书,我也总是要反复问人家“会不会赔钱”,请他们三思而后行。要不,赔了钱,首先我本人就会十分地过意不去。

二戒充能

1986年我在洞庭湖北的一所大学读书,湖南的岳阳市文联请我们几个去作讲座。事先广泛张贴了海报,但开场后听众寥寥。错出在岳阳的朋友那儿——他们对我们几个的知名度估计过高。事后他们很过意不去,就安排我们登岳阳楼。接下来的错,就是我自己的了。

岳阳楼一楼和二楼的中堂上都镶着檀木镌刻的《岳阳楼记》,字是世称“行书大妙”的清代大书法家张照写的。二楼那块是真迹,一楼那块是无名氏临摹的赝品。我一面听着介绍,一面很深沉地点头。登楼完毕回到一楼大堂,我一本正经地再次注视那块赝品,感叹说:这真迹比楼上的赝品就是强多了!说完周围一片寂静,我以为众人大有同感,不料同行的一位北京作家忍不住说:你瞎掰什么,这块是赝品,真迹是楼上那块!

当时的感觉真正是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岳阳的朋友赶紧打圆场,说书法是个专业,而且道行很深,许多人都搞不清的。我马上就轻松多了,心里跟着就自宽自解:谁都会有知识盲点的,今天搞不清明天搞得清。

得了这个教训,我决心认字。我下的工夫不小,常常把古人的字帖放大复印,把家里和办公室的一整面墙壁贴满,不时面壁。不过也就是为多认些字而已,对那教训始终没有更深的认识。

不久前,一位由朋友介绍的来客造访,见面奉送其刚编辑出版的一大本画册,上面每一面是他与一位艺坛精英的合影,许多名字都是日常间如雷贯耳的。其中书画界的名人几乎个个是泰斗级,中国大小城市的各类牌匾上一不小心就能看到他们的落款。这来客的来头也就可想而知。他似乎也因此为人就极痛快。见了我办公室那一整面墙上的字,毫不犹豫就指点我说,你这行书写得可不怎么样,不妨学学草书试试。我刚要说明什么,他以为我怀疑他的权威性,立刻就打断说:我是整天在大师门里进出的,他们一人扔我一句我也早饱了。那“饱”自然是饱学之饱。

其实我要说明的是,那面墙上的字乃是张旭、怀素、黄庭坚之后的草书圣手祝允明的手迹。内容是杜甫的《秋兴八首》,为祝允明平生得意之作,是草书艺术的经典之一,所谓“怒龙喷水,奇鬼搏人”,使后来不知多少书家佩服得五体投地。我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如此窃誉。但我终没有说破,以免有失厚道,因为当时有第三者在。

这件事像一面镜子,照出我当年在岳阳楼的出丑。这一次因为处于旁观的位置,也就把那丑态看得格外真切,不由又一次全身燥热。忽然明白,我当年的问题并不在于搞不搞得清,而在于根本搞不清而冒充搞得清。形容这类冒充,我先前插队的九江乡下有一句村言,说是“手捏鸡巴充六指儿”,话是粗了些,满是那么回事。

也许我至今没有避免、将来也不能保证不会因为充能而出丑,但我肯定会努力把不充能作为为人行事的一种必修的课程。

三戒凑趣

上世纪80年代,出国是一件很风光的事。尤其作家出国,更是成就和影响的一个标志。作家们凑到一块,一个少不了的话题就是出国,没出的总是忌妒出了的,或是抱怨主办者的不公。但我从不这样看。只要听说谁出国或出过国,我马上就崇拜得不得了,哪怕那作家的作品我从未拜读过。1985年,我也非常意外地得到一个公派出国的机会。我所在的省根据与当时的马其顿共和国签订的文化协定,派我去参加他们举办的“斯特鲁嘎国际诗歌节”。对我这样一个刚从乡镇调到省里来的文学青年,这无疑是莫大的荣幸。我真是兴奋得很。虽说是地方粮票,买的粮是一样的,不都是出国么!到了地方,我又知道,国家作协也派了一个代表团参加这个诗歌节,当地接待单位让我跟这代表团一块活动,使我一下子身价陡涨,从地方级升为国家级。明知是滥竽充数,还是不免窃喜。

同类推荐
  • 绿叶对根的怀念

    绿叶对根的怀念

    “失去家园的人,将在何处安身?”这积于岁月,发于无端的感慨,与荷尔德林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无意中构成了精神意义上的一问一答。尽管一个是文学界公认的大师,一个是身边的普通朋友,但有条秘密通道,似乎一直在中间沟通着这些共同漂泊的灵魂。或许,正是这种不懈的求索,唤醒了我们血液里骨髓里的故乡情结。
  • 龙腾砚

    龙腾砚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 你的时光,我曾来过

    你的时光,我曾来过

    理性与意趣的融合,温暖和沧桑的调色。经过旧时明月,看透当世风景。江南才子偃月公子倾情新作,写尽宋诗的美感和苍凉。宋诗之美在气骨,言在意外,理在趣中。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是一个朝代的繁华和落寞。当时的风景,灿烂了诗人的眼眸,也灿烂了一个时代。回到千年前的宋朝,陪你倾听彼时的清幽雅韵。在过往的文字中,在春花秋月的诗意之旅里,一起触摸乱世中守望的幸福温度。此去经年,心动依然。品清淡的诗,做安然的自己。
  •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前方也在下雨,何必匆忙赶路

    我们无法左右每一件事情的发展趋势,更无法左右每一个人的想法和态度。迢迢人生路,茫茫人海中,短短几十年光景,其实我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太多,我们能接触的人也不太多。既然如此,为何要一路狂奔呢?或许前方在下雨呢!
  • 感怀浙大

    感怀浙大

    本书收录的是以第一人称记述的浙大曾经的人和浙大曾经的事。它们的作者有的曾在浙大工作,有的曾在浙大学习,有的早就离开了浙大,有的一直在浙大工作。这些饱含深厚情感的文章有浙大校友们回忆在母校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他们写下了在浙大求学期间“最难忘的老师”、“最称赞的课程”、“最留恋的地方”和“笔者在浙大的那些故事”等;也有为国家、为浙大做出卓越贡献的浙大名师竺可桢、苏步青、王国松、费巩的子女们回忆他们眼中的父亲,一幕幕往事在撰写的过程中浮现。
热门推荐
  • 从明星走上神坛

    从明星走上神坛

    悲催的重生了,新的人生,新的起点,上辈子活得太憋屈,这辈子精彩一点吧!愚蠢的人类啊,我要用音乐,电影,漫画,小说...来征服你们,我是腹黑大魔王,哇哈哈——程浩语录(因某些原因,第一章暂时无法观看)书友群:163936336
  • 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是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思想道德修养课组的教师教学经验的结晶。以帮助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出发点,以专题的方式集中讲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官难免应该掌握和理解的主要问题。它避免了同类教材中存在的内容重复、互相裹挟的弊病,比较精练而全面地体现了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是出现于21世纪初的带有新鲜气息的一本适合大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教材。
  • 总裁在上:娇妻我们继续爱

    总裁在上:娇妻我们继续爱

    校园时代里,令人眼红的情侣档胡舟和彭昱洋在5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再度重逢。可今时不同往日,彭昱洋已经成为了名震四方的上市公司老总,而胡舟虽是留洋归来,却只是一家小公司的职员。胡舟主动跑去敬酒,却被彭少爷一句‘滚远点’给伤的体无完肤。情敌看着自己的笑话,同学看着自己的难堪。而胡舟也只是一笑带过。“干了这瓶,致我们逝去的爱情”。可爱情真就这么容易错过吗?
  • 读素问钞

    读素问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服务精神

    服务精神

    中国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水平、意识、方法,素养、品质和标准?服务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有着无穷的价值,而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服务规范和方法又是创造企业利润的价值源泉。本书的读者定位为中国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包括:客户服务经理及其管理层;一线服务经理和一线服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与客户接触的其他服务人员或业务人员。
  • 绝世祭璃:冰帝惑天下

    绝世祭璃:冰帝惑天下

    一潮再回,三生再见。幻神现世,天地巨变。冰帝涅生,星辰异位。九灵惊现,万物间化。竺雪,医学界的奇葩,奇妙的医术使她名声大噪叶秋露,特工界的奇迹,特别的能力让她一举成名晓天真,杀手界的神话,一流的隐蔽力创下不败佳话她们的的相遇本就是奇迹。双月同天,牵起前世姻缘,最终的最后,她们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天地再续前缘,谁能真正做到‘以汝之手,与子偕老’魔族的动荡,七星最终环绕。九灵的回归,找到万年不解谜团。七兄妹,天之骄子能否守住本心。度过十万年轮回之劫,成就非一般的事业。果然吗?这个世界只有强者可以生存,弱者不配!相关的群:213915002敲砖:祭璃冰雪
  •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给儿子的信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给儿子的信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给他的独生子菲利蒲的信,成为有史以来最受推崇的家书,被誉为“一部使人脱胎换骨的道德和礼仪全书”。牛津大学出版社更是将其列入该社《世界经典》之一。这本书世世代代流行于英国上流社会,被誉为绅士们的“教科书”。您在通读全书后将会发现,它倾注了世间亲情和人类智慧,是一部教人如何获得他人信任,如何取得成功的经典之作。对于正在融入世界一体化的国人来讲,查斯特菲尔德勋爵传授的这些“入世”知识,列疑会成为你步入“高贵”、取得成功的护照。
  • 夏生柠檬:犯二少年请吃药

    夏生柠檬:犯二少年请吃药

    夏柠檬的人生做了一件最大的错事便是认识秦蓝夜这个混蛋。无时无刻都在与她作对,却又无时无刻都在照顾她,这令她备受煎熬,恨不得赶紧逃离这个混蛋,却被某人五花大绑地扛回家中锁着,日日夜夜盯着。“我们需要做更深入的了解。”他笑着趴在她的身上,“我只需要你现在该该接受吃药!”她怒。
  • 无限火之印记

    无限火之印记

    ………我是谁?………错乱的时空…破碎的记忆…隐藏在基因中的秘密…到底是什么……本书走热血,描写评入微,伏笔如地雷,绝对不YY!
  • 妃色倾城:弃妃难再逑

    妃色倾城:弃妃难再逑

    三载相守她才知,他心中所爱从不是她。他为了保护心爱的女子,绝情的送她替嫁云荒。她天真以为牺牲自己,可以换得慕氏老小一条生路。然而,就在她和亲第二天,慕氏被满门抄斩。当她得知消息,仇恨的火苗肆意燃烧。“陆仲南,总有一天,我要让你悔不当初!”-----这世间没有云荒城主萧聿殇做不到的事。同样,与魔鬼交易,需要付出代价。那个谜一般神秘的男人,笑的无情凉薄,高高俯视她。他说:我没有恻隐之心,我要的,你给不起。“只要能让我报仇,我愿意付出一切!”他说:从此犹如身在炼狱,只有痛苦,没有快乐。“我连命都舍弃,哪里还会在乎这些!”复仇的路上,她选择忘情弃爱,要的只是满盘皆赢。那时的她并不知,这场与魔鬼交易的最终,赔掉的何止会是她的命……------经年之后,那一日兵临城下,他用江山为聘,摆在她面前。“小夜,我想得到的,必然要占有,尤其是你!。”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她,再也不是当初任人摆布的柔弱女子。“陆仲南,你我之间,早就生死无话!”***【新坑,不喜者请快点击右上角小XX速度的逃生,否则后果不负,欢迎文后留言,此文不设Q群】***谢绝友情收,麻烦都撤了吧,文后评论区请不要打小广告!***【②芽完结文推荐】《莫相弃:下堂王妃要出阁》http://novel.hongxiu.com/a/286613/【大结局】《妃常穿越:逃妃难再逑(全本)》http://novel.hongxiu.com/a/105071/《男宠难宠(全本)》http://novel.hongxiu.com/a/79387/《优雅首席的亿万娇宠(全本)》http://novel.hongxiu.com/a/94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