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6500000133

第133章 孔子文艺观的当代价值(1)

孔夫子起先并不走运,《史记》上说:“孔子明王道,于七十余君,莫能用。”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夫子才神气起来。历经各代封建王朝的提倡尊崇,孔子被封为“道冠古今”的“大成至圣”和“德配天地”的“万世师表”。儒学作为官方哲学而经久不衰。孔夫子作为人间楷模和神圣偶像而备受崇拜。孔子之后,儒家学说历代相传,硕学大儒,绳绳相继。以孔门弟子自命,对儒学经典的阐发者、宏扬者林林总总。

孔夫子趾高气扬了差不多两千年,到了近代,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终于动摇。西学东来,首先冲击的就是这尊法定圣人偶像。“五四”运动更是凌厉明白地提出“打倒孔家店”,视孔夫子为千年封建思想文化荼毒的罪魁祸首。此后,尽管尊孔复古仍不乏其人,且不乏有权力有权威的人,但孔夫子的八面威风却断难恢复。

时至今日,中国的革新大潮涌起,中国进入文化转变期。经济改革和体制改革不断向深层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是兴起了“文化热”。一个文化运动或重视研究文化的思潮的兴起,必然包含有对自我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再估价的内容。于是,孔夫子很自然地又成为一个瞩目的讨论对象。

本文的意图,是立足于当代文学创作及其批评的实际,对孔子文艺观做一些肤浅的探讨。当代文学中那些长期以来被视为“正统”、“主流”的部分,又一次面临西方文化和国内新批评思潮的严重挑战,它迫使人们不能不对传统艺术及其观念进行认真的历史反思。

孔子处于“春秋乱世”。奴隶制趋于解体,封建制开始形成,新旧交替,方生未死,孔子的文艺思想,是在这个社会变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孔子有伤于民若陷泥堕火的现实,希望凤鸟至,河图出(《论语〈下略〉子罕》),出现唐尧虞舜夏禹那样的大同世界,为此他周游列国,奔走呼号。

孔子疾恨世间无道,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在他理想的有“道”的世界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治长》)。

孔子提倡诚信好学,与天下为善,反对与世俗同流合污。“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邦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

孔子不满夏末、殷商、周朝以及诸侯列国的“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世袭制度、攻击那些无德无才无术的世袭执政者的荒淫暴虐,说他们的“苛政猛于虎”。针对这种弊害,提出“学而优则仕”,主张有学问、有识见、有才能的正直之士管理天下。孔子之后很多年,自隋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尽管有无穷弊害,但在最初却反映了某种公正。以至黑格尔称赞中国的科举制优于西方的贵族世袭制。

孔子的学生阳货主张“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饰奸而弑之”。这个思想,孔子也是同意的。鲁国大夫季氏的家臣公山弗扰跟阳货在费邑反叛季氏,召孔子去,老夫子也打算去,说:“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阳货》)颇有“乱党”的嫌疑。

孔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主张,决定了他对文艺的见解。在他那个时代,无论是诗歌理论或是诗歌创作,都在继承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赋诗言志”早在春秋中期亦即孔子出生前百余年就见于记载了。诗歌创作,特别是民众编唱的歌谣,到周代更是盛况空前。《诗经》以其创作实践处处体现“诗言志”,立于道德,辅拂时政,怨刺积弊,男女相爱等到处可见。具有远大政治抱负的孔子,不可能不受到这种“诗教”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一些重要的理论主张。

应当说,孔子的思想不是哲学,而是伦理道德学说。如果一定要称作哲学,那也不是古代西方哲学那种对自然的抽象思辨为中心的“智者哲学”,而是从伦理道德问题上来探讨研究治理社会的“贤人哲学”。孔子建立的是“仁学”,即以人的道德概念为中心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体系。他所注意的头等问题是道德问题。倡导从“仁”出发培养道德情感。使人的思想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以适应社会的规范。“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宪问》),形成对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是说,以“道”为志向,“德”为基准,“仁”为依据,“诗艺”为宣传工具,以《诗》激发志气,按照《礼》的规范树立德操,以音乐陶冶性情。这些,便是孔子文艺思想的核心。

孔子主张“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由家而至国,由“亲亲”而至“尊尊”,由家内之化而至社会纲常,在孔子那里是联成一体的。居首位的政治同居次位的“文”是不可以分开的。这里的“文”当是指六艺而言。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必须精通反映和论述政治的六艺,由此精通和掌握先王典法,也就有了为政的雅正之言了。诗、礼、乐之于政治是相辅相成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即乐章,乐随礼行,既学诗礼,乐以成性,融和一统,完成政治事业。孔子在对学生讲述“为政”的问题时着重指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这代表了孔子对《诗》的全部内容的看法和概括。诗可以帮助政治纳入“正”轨,杜绝“邪”,这是孔子诗艺的总的观点。

“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孔子此说,对诗要反映现实,要为政治服务,诗有社会功能等问题,阐述得非常明确。《诗》反映了社会生活,可以使人受到启发,感发意志;《诗》是诸国风俗盛衰的反映,可以使人考见得失,观古知今;《诗》有如切如磋的内容,可以使人善于群居相处;《诗》有君政不善的讽喻,可以使人明怨刺,知政事;学诗可以用来“事父”和“事君”;学诗还有增加动植物学知识的作用。由此,相戒之道,父母之理,君臣之法,诸般政治内容和人生事理,都在其中,可说是无所不能了。

孔子曾经这样教训他的儿子:“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阳货》)“二南为正始之道,王化之基”,被称作正国风,居十五国风之始。它们首论夫妇之道: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既是颂扬文王及后妃夫人之德,也就能教育国人助其君子,至于嘉瑞,故为“五教之端也”、“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学诗若不能为现实政治服务,也就一无用处。从为政治服务的目的出发,孔子全面地强烈地提出了修身立人的主张,反复地备极其详地阐述了对“仁人”、“有德者”的要求和标准,甚至非常极端地提出:“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把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对其言行的影响提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以人为中心的运思趋向,一切思想理论都以政治伦理为始点的思维方式,形成中国文学对封建政治紧密联系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文艺家们一开始就把眼睛盯着现实的人生,重点放在人情上,重视伦理道德,重视世道人心。孔子正是在这里作了开创性的建树,奠定了中国文艺理论现实主义的传统。

“仁”是孔子全部思想的基础。“仁”就是“相人偶”,“二人” 为 “仁”,“仁”是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孔子的文艺批评标准也同样是以“仁”为道德核心的价值观念。他说:“里仁为美”(《里仁》)。这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

善与美相区别。“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这里,孔子一方面把美学批评同道德观念的价值评价紧密结合,同时又明确地把艺术形式美与艺术内容的善加以了区别。

孔子是最早强调艺术的善的。他听到《韶》乐以后陶醉得“三月不知肉味”,而《武》乐因为歌颂了周武王暴力夺取政权的武功,与“仁”相悖,就只能说它是“尽美”而“未尽善”了。他非常严厉地说要“放郑声”,因为“郑声淫”,也就是不善。他以思想内容的善作为艺术评价的首要标准。而与此同时,又是他最早指出了艺术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在分析《韶》乐和《武》乐时,他将其中的一个方面归之为“善”或“尽善”(思想内容),另一个方面归之为“美”或“尽美”(声音、音调、节奏等)。这就把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分成了两部分,然后给以不同的评价。他已经感觉到了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差异性。在他之前,美与善往往是不加区别的。《国语晋语》中说“彼将恶始而美终”,“美”与“恶”对比,“美”等于“善”,属于道德范畴。孔子将这两个属于道德范畴的概念分开,赋予不同的内涵,用它们表示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不同造诣,创造性地将善与美的概念引进艺术领域,提出了“尽善尽美”的最高艺术标准。成为后世“真、善、美”观念的滥觞。

同类推荐
  • 别让生命太为难

    别让生命太为难

    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培养智慧,发现真理,验证价值,这就是哲学的用处。小故事中有大道理,平凡事物中蕴藏有深刻的哲理。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用哲学的思维悟人生,这就是本书文章的特色。爱智慧,爱哲学,爱生活,从这里开始吧。
  •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黑鱼精的夜晚

    黑鱼精的夜晚

    本书分为沟汉地带、他耳后有一把梭、鱼汤及其他、守庙人的黄昏、草木九种五辑,主要内容包括衣冠冢、李状元村、蟹族横行的村庄、海货市场、黑鱼精的夜晚等。
  • 青春有约(读者精品)

    青春有约(读者精品)

    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然而我敢说:他们将永远寻不到。寻不到倒是运气;自知的谢不敏,自许的果真识路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掬了,老态可掬了,圆稳而已,自己却误以为识路。假如真识路,自己就早进向他的目标,何至于还在做导师。
  • 独坐

    独坐

    汪老被誉为最有人情味的作家。他的散文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喜欢,皆因从他的文字中可以找到面对生活的雅趣,可以安抚疲惫的心灵。汪老生前最爱一人独坐沙发上东想西想,他的许多文章由此构思而来。因此,此书取名《独坐》。本书分为四部分:忆旧、遐想、闲说、文谈。全新的选本,独特的插图,为书营造了最美的气场。
热门推荐
  • 女王归来:魔的继承者

    女王归来:魔的继承者

    她本是神皇墨潇儿与魔尊魔逸煊的后代,在人间轮回一千世。这本是她的最后一世,却落的个丧尸啃食的下场。姻缘巧合之下,她强势重生。但重生之后还是丧尸之体。在这个丧尸遍布的地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反正自己也是丧尸了,何不畏,自己与丧尸同伙一起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等她重返神魔两界,摆平叛乱,完成自己的使命。在这个混乱世界里,看她小小丧尸如何逆转。登上女王之位。还是希望大家喜欢我的文。
  • 梦红楼

    梦红楼

    本文主要是作者通过叙事手法描写的一些故事场景,结合诗歌和各种短篇小文章。且看作者如何带入那个年代的一些故事……
  • 我的乌龟会说话

    我的乌龟会说话

    仙界剧变,大能者魂飞魄散,近乎断绝,潜藏天大阴谋却无人提起。多年后,凡人刘不玄在河边捡到一只乌龟,自称上界仙人,从此刘不玄带着这只被他起名为武天老师的乌龟,一路斩仙荡魔,扶摇直上,翻覆三界,揭开三界千万年来最大的阴谋。“圣人之下,皆为蝼蚁,更何况你这小小凡人。”“那我就成圣逆天,仙又如何?吃我一记武天老师!”
  • 龙霸天下之寻龙决

    龙霸天下之寻龙决

    天火大陆,百朝林立,道院主宰。炎苍江山,千古一帝,万国朝拜。中洲灵域,七圣问道,神龙犹在。苍茫大地,玄黄世界,谁主沉浮?
  • 感悟生活点滴

    感悟生活点滴

    一个14岁少年走出学校大门,15岁时开始独自漂泊流浪异乡街头,他又是如何能快速在社会立足在他乡扎根的呢?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他不是最经典的却是唯一的,他没有创造很多奇迹却给了我们很多感悟和参考选择、、、
  • 穿越之“魔术身份”玩转古代

    穿越之“魔术身份”玩转古代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21世纪的天骄之女来到古代,成了月国宰相的第六个女儿,有着现代思想的慕容倾月,学武功,做商人,有着天下第一的美貌,武功,才能。再遇到他们时,却迟疑了。宰相府的六小姐,四国首富,绝情谷谷主,月国太子妃等等多一样的魔术身份。她,到底是谁?!魔术一样的身份,谜一般的来历,仙一样的容颜,谁才是她的归宿?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就看“魔术”身份怎样玩转武林,又怎样在众多优秀男子中徘徊,来寻找她的真爱.......--------------------------------------------------------第一次写文章啊,所以有什么不好的,请大家多多指教,千万不要客气呀。
  • 复仇之使爱上冷酷王子

    复仇之使爱上冷酷王子

    若依自小受尽苦难,故8岁离家前往韩国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17岁回国……
  • 血色计划

    血色计划

    为了复活那个人,她挺而走险,重回十三岁,但和这群小鬼的相处让复活的愿望越来越淡了。但是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无人可逆,当初的恶果该谁来买单?
  • 王俊凯的恋爱故事

    王俊凯的恋爱故事

    王俊凯和女主角在学校里会插上什么火花呢。。。
  • 九尾七彩狐复仇归来

    九尾七彩狐复仇归来

    当懦弱的她穿越成强大的她,异世大陆会掀起怎样的风暴?当强大的她回归时,往日的仇怨又将如何决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