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13400000012

第12章 是白糖,还食盐?

融合调和与锦上添花的艺术

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位日本朋友家做客时,朋友从冰箱里拿出西瓜让我吃。因为当时是炎热的夏天,我就拿起一块西瓜咬了一大口。

可不知为什么西瓜的甜味里混着咸味,我从来没吃过这种怪味的西瓜。

“怎么样?这西瓜味道还可以吧?”

朋友一边说,一边抢似的啃了两块西瓜,好像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瓜一样。

我原以为他会切开西瓜以后撒上糖,没想到他却撒了盐。

“西瓜上怎么撒盐啊,在日本都这么吃吗?”

我这么一问,朋友反而表情奇怪地答道:

“原来你不知道往西瓜上撒盐的吃法吗?那么在中国撒什么呢?”

“在中国当然是撒糖了!绝对没人撒上盐吃的。”

我又告诉朋友,如果在西红柿上撒上白糖吃的话,剩下的汤水比西红柿汁饮料还好喝。一听这话,朋友立刻说,在日本,西红柿也是撒盐吃的。

是加糖更好吃,还是加盐更好吃的问题,其实不过是一种在饮食生活上的味觉的喜好问题而已。可以说,这与中国人喜欢吃油腻的东西而日本人喜欢吃清淡的东西的差异基本相似。

在韩国,人们通常是把西瓜切开后,吃它的天然的味道,有时候为了加味也会撒上一点儿糖,但不是撒盐。

那天,我和朋友为糖和盐的问题争论了很长时间。其实,与其说是争论,倒不如说是了解味觉文化的努力更为确切吧。

我说,西瓜本来就是甜的,我们吃的就是它的甜味,如果撒上盐,不就没有甜味了吗?朋友则说,如果太甜反而不爽,所以撒上盐,通过添加咸味来调和西瓜的味道。

朋友还反问我说,在原本很甜的西瓜上加糖的话,那么水果的天然香味不就没有了吗?

我说,对中国人而言,味道越甜越好。这时,朋友才点头表示理解。

在西瓜上撒糖和撤盐这种极其平常的无意识的习惯行为,也蕴藏着三国的文化差异。

如果说日本是中和味道的“互融调和”的味学,那么中国则可以说是“锦上添花”的味学。韩国人也使用汉字成语“锦上添花”,韩国的味学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这种特征往往还体现在三国人的民族气质上。日本人有克制自己、保持与对方协调、互助的融合性气质。与之相反,中国人和韩国人则有性格过激、爱突出表现自己的个性、缺乏克制的气质。

因此,日本人竭力避免极端的气质,而中国人和韩国人则鼓励突出个性。

日本人认为无论生前多么坏的人,死后都会成佛。

如果说中国人、韩国人属于“绝对思考”型,那么日本人则属于“相对思考”型。

在餐厅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点菜的时候,如果问“您要烤肉呢,还是海鲜呢?”中国人和韩国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烤肉或海鲜,而日本人则会说“都没关系”,这时服务员却不能“没有关系”了,因为这让他无法确定客人到底想要哪一种。而且日本人看到别人订了某种菜后,通常会说“我也同样”。

这种日常现象体现了日本人对“是”和“不是”表态不明确的模糊性。红的也可以,绿的也可以。不偏向哪一边,以实现相对的中和正是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意识形态的价值

笔者曾在其他书中提到过,中国人和韩国人没有“原则”,过于注重感情和人情,所以在日常行动中容易过激,而且不能很好地遵守约定。相反,日本人总是“原则主义”,所以行动谨慎,能很好地遵守规则和约定。

但与这种日常行为的差别不同,事实上中国人和韩国人在观念上有价值判断的原则,它贯穿整个社会的绝对意识形态。日本没有绝对意识形态。

中国和韩国是由绝对意识支配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社会。中国和韩国的社会自古以来是依据儒教或血缘主义形成的,所以儒教和血缘主义也就成了一个不变的传统。

日本并不是根据这种绝对思想或绝对观念体系形成社会。

韩国虽然也打着民主、自由的资本主义招牌,但实际上仍有很多地方完全没有摆脱儒教的传统意识,因为相应的绝对意识形态仍在起作用。

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上,这种差异体现得十分明显。

日本可以毫无阻力地吸收、消化西方文明。而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绝对优越性的观念太强,历史的包袱太沉重,对外来文化总是先衡量一下是否符合中国的绝对意识形态,然后才引进吸收。韩国的情况也与中国差不多。

总之,是食盐还是白糖的问题所体现出来的“互融调和”的味学和“锦上添花”的味学,可以作为理解三国社会文化的又一个突破口。

同类推荐
  • 四大名石故事

    四大名石故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四大名石故事》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有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的故事。
  •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征程中,有一个极重要的时代——新石器时代。陕西半坡遗址,则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的典型代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本书从半坡遗址的各方面,探讨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与文化生活,为我们展现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的繁荣昌盛,以至向父系氏族制过渡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中华文化浩浩五千年,哪怕是遗留下来的一砖一瓦都弥足珍贵,因为他们的存在就代表了历史的诉说。西安碑林及城墙由来已久,碑林所展现的建筑风格及碑上的篆刻文字讲述了哪段历史?城墙与护城河、吊桥、箭楼、角楼等又有何关系?碑林与城墙的现状又如何?在本书中读者都可以找到答案。
  •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国学常识

    本书立足于经、史、子、集的各个方面,对国学的整个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从中摘取精华、剔除糟粕,将国学的一些基本常识集中呈现出来,为广大读者了解国学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热门推荐
  • 诡谈阴阳

    诡谈阴阳

    “我叫薛翎,是个阴阳先生,无意中获得祖传三清书,陷入命运的阴谋之中,为了摆脱命运的控制,我将踏上前往阴阳界的路程!将会发生如何的一场旷世诡谈呢!
  • 最强逆天废物

    最强逆天废物

    我叫林尘,应届大学毕业生,学的是机电专业。我原本只是想找个普通工作,但这个世界并没有我看上去那么简单。人各有命,上天注定,有人天生为王,有人落草为寇。脚下的路,如果不是自己的选择,那旅程的起点在哪,也没人知道。不过,有一天,我看到了终点。
  • 为争而战

    为争而战

    在这个神灵也不敢放肆的世界,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
  • 娱乐圈:粉色切开都是黑

    娱乐圈:粉色切开都是黑

    罗小白是黑粉水军,不怎么光彩的职业。某天,刚黑完大明星叶坤,在路上就捡到了他。相遇的时刻,她也无法预料,未来的日子他将会把她宠上天。宠文甜文求收藏啊求收藏~
  • 天屠霸业

    天屠霸业

    方今乱世,英雄易当,霸业难成。在这百家部落争雄的神州浩土,任你有九天神威之力,伏魔诛妖之能,也不足以让你站在大陆之巅,号令天下,当得一世霸主。一个平凡小子,从一个不足三百人的小部落出来,成长、历练、丧失、暴走,且看他如何征战四野,立足天地间,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皇图霸业!
  • 闭着眼睛摘星星

    闭着眼睛摘星星

    青涩的我们总是忍不住伸出自己的小手,想摘那满天的星,闭着眼睛摘星星或许是异想天开,但请相信爱情,哪怕最后什么也没得到
  • 高冷校草的专属女友

    高冷校草的专属女友

    这是一个发生在六大家族之间的故事,有虐有甜。咚的一声,夏梦静一把把凌梓晨壁咚在墙上,“梦静,你果真强悍。”“怎么?你不喜欢吗?”夏梦静呆萌的眨了眨眼。“怎么会,我就喜欢你这样。”宫亦寒一把把林雪儿拉进怀里,“雪儿,我爱你。”宫亦寒的声音低沉诱惑。林雪儿脱口而出“我也爱你。”“雪儿乖。”宫亦寒温柔的摸了摸林雪儿的头。
  • 坏习惯 坏成绩

    坏习惯 坏成绩

    为了不让坏习惯成为大问题,将其扼杀于萌芽状态,为了让孩子对所失有挽回的余地,更为了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坏习惯,本书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对策,因势利导,为你导航。
  • 穿越斗罗大陆执子之手

    穿越斗罗大陆执子之手

    为家族奉献一生,最后却死于家族之手。喜欢你的人却为你奉献出了生命。你守护的家族却夺走你的一切。当穿越异世。你是守护,还是杀戮,人生现在开始。
  • 界神之路

    界神之路

    界神大陆,宽广无垠,没有人知道它的面积具体有多大。这片大陆有修炼灵力的人类,有翻江倒海的妖兽,也有许多奇异的种族,还有很多灵地险境,以及无数的奇珍异宝!界神大陆的人都以修炼灵力为主,将修成界神定为最远大的梦想!在大陆西北方的一座小城里,看林凡怎样一步步克服困难,战胜险境,修成传说中的界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