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01400000007

第7章 《时务报》初创和梁启超

《时务报》是甲午战后创刊、宣传维新运动最有影响的报刊,梁启超参与创始,并在《时务报》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当时“新学士子”怵于民族危机的严重,看到梁启超“语言笔札之妙,争礼下之”,《时务报》既风行一时,梁启超也声名大著。本文准备就《时务报》的初创和梁启超的作用试为论述。

《时务报》是强学会被封禁、《强学报》被停刊后,利用上海强学会余款在沪创办的。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康有为除发动“公车上书”和不断上书光绪皇帝,以争取进行从上而下的改革外,又组织学会、创办报刊,以扩大维新宣传影响和求得官僚士大夫的赞助。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得力助手。在北京创办的《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梁启超都主持其事。

北京强学会规模初具,康有为即于1895年10月17日出京,经天津到南京,企图游说署两江总督张之洞,成立上海强学会。11月1日到南京后,住了二十多天,和张之洞“隔日一谈”,张“颇以自任”,但“不信孔子改制”。张之洞的“自任”,是想利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才能以扩张声势,所以拨发经费,表示支持,除给北京强学会五千金外,又拨款一千五百两兴建上海强学会,成为当时捐款最多的一个。据《申报》光绪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强学会收支清单》“收张香帅来银七百两”、“收张香帅来银八百两”,申洋一千零三十九元六角四分;其余为邹凌瀚五百两、陆春江二百两、黄遵宪一百两等。《上海强学会序》还由他署名,真像“颇以自任”的“维新”大员。张之洞的不信孔子改制,表明了他和改良派政治主张的根本差异。改良派学习西方,是想把封建的中国变为资本主义的中国;张之洞却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纲常不容摇撼。上海强学会后来的人事递嬗,改弦易辙,与此有关。这时,康有为因“母病须归”,张之洞也想控制强学会,于是以“康主粤,汪主沪”为名,把自己旧僚汪康年调“主沪会”吴德潇:《致汪康年书》,光绪二十一年,无月日,手札。当康有为到上海“设会”时,还派亲信幕僚梁鼎芬等陪康前往。

康有为曾在张之洞的授意下,于11月16日(九月三十日)致函汪康年:

不见经年,知欲开会。万里同心,百折不回,沉劲郁拔之气,安得如穰卿(汪康年)者哉!若得如穰卿者百数十,遍十八行省,事或有济也。南皮顷已许办上海、广东两会,知所乐闻,故先驰报。仆急须还粤,沪上事待之穰卿矣。

汪康年尚未到沪,康有为已派他的弟子徐勤、何树龄来沪,于1896年1月12日创刊《强学报》,署“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与“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并列。

1月20日,御史杨崇伊奏参强学会“植党营私”,北京强学会被封禁。张之洞本来反对《强学报》以“孔子纪年”;至是,嘱幕僚电致上海各报馆,申明“此报不刊,此会不办”。《强学报》也于第三号终刊。

张之洞本来想设立学会以扩展声势,他的电嘱“此报不刊,此会不办”,是不允许改良派宣称“孔子纪年”,不允许改良派进入维新轨道,并不是不要办报。况且,他已电邀汪康年来沪。从而将上海强学会余款“移交”给汪康年,使在上海强学会原有基础上办报。梁启超《创办时务报源委》说:

查《时务报》初起,系用上海强学会余款……既而穰卿到沪,而京师强学会为言者中止,沪会亦因停办。当时尚余银七百余两,又将原租房屋已交一年之租银追回半年,得三百五十元;又将会中所置器物、书籍等项变卖,得二百余元,共计千二百元,实为《时务报》之嚆矢……当时穰卿因欲没康先生之旧迹,故不将此款声明强学会之余款,而登为汪某某捐集云云。

查《清单》末称:

共计收银七三两,收洋二二四七元四角二分。除支洋二一七二元七角,实存银七三两,存洋七五元一角四分。所有余款数目单据及自置书籍、木器物件,于去腊廿五日皆点交汪进士穰卿收存。

则上海强学会确有余款,且于1896年2月8日(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连同书籍、木器物件点交给汪康年“收存”。又查《时务报》第三号附有捐款人衔名,首有汪康年、梁启超捐银一千二百两,核以《源委》,当即上海强学会余款,则梁启超所言“《时务报》初起,系用上海强学会余款”确有依据,上海强学会与《时务报》实“蝉联一线”。

然而,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始的上海强学会和《强学报》,最终为张之洞幕府中人汪康年所“收存”,这样,利用强学会余款创办的《时务报》,也就隐存了改良派和张之洞系统的争论。

《时务报》是旬刊,创刊于1896年8月9日(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一日),馆址设在上海福州路福建路口。每册约二十余叶,以石版印连史纸上,分“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诸栏,而“域外报译”几占全册二分之一《时务报》从第二册起,“域外报译”又分为“西文报译”、“路透电音”等。另附各地学规、章程等。创办初期的办事人员是:总理汪康年、撰述梁启超、英文翻译张坤德、法文翻译郭家骥、日文翻译古城贞吉、理事(管印书兼银钱事务)黄春芳。

《时务报》是怎样创办的?是谁创办的?却是说法不一,且曾引起一场争论。汪康年说是:“康年于丙申秋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延请新会梁卓如孝廉为主笔”,说《时务报》是汪康年所创办。为什么“创办人”说法不一,为什么汪康年、梁启超龂龂于《时务报》创办之争,就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这点,我在《论〈时务报〉的汪梁之争》中已经阐发,兹不赘。

《时务报》从1896年8月9日创刊,到1898年8月8日停刊,一共出了69册。由汪康年任经理,梁启超任主笔。梁启超议论新颖,文字通俗,风行海内,影响深邃。维新运动的高涨和“诏定国是”的实现,《时务报》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而梁启超的宣传鼓动,主持笔政,也功不可没,特别是《时务报》的前期。

梁启超在开始主持《时务报》笔政时,几乎每册都有一至两篇论文,著名的《变法通议》就是在《时务报》首先刊出的。今将梁启超《时务报》上发表的文篇,表列如下。

经世文新编叙《时务报》创刊,以“变法图存”为宗旨。梁启超首载《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列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报务的发达,“有助于耳目喉舌,而起天下之废疾”。他认为“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不了解世界形势,不闻问国内大事”,这是“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这是“有喉舌而无喉舌”。起“废疾”,助“耳目喉舌”,就要依靠报馆。报馆是“去塞求通”的开端。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也在《时务报》陆续发表,它深刻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朽,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保守,说:

彼君臣上下,犹瞰然以为吾今日之法,吾祖前者以之治天下而治,然守之,因循不察,渐移渐变,百事废弛,卒至疲敝,不可收拾。

接着,反复阐述不变法的危险和变法的必要,说: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骋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

他以世界历史为例,说日本以“自变”而强,印度以“不变”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波兰也“见分于诸国而代变”,危言耸听,振聋发聩。

梁启超以为变法的本原是“变动科举”和“工艺专利”,前者旨在摧毁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封建科举制度,后者要求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争得一些条件。梁启超议论新颖,文字通俗,士大夫爱其“语言笔札之妙,争礼下之,通邑大都,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梁启超的声名大著,《时务报》也就影响日广。

《时务报》销行日广,受到各方面的注视,张之洞也饬行湖北全省“官销《时务报》”,说是“上海新设时务报馆,每一旬出报一本,本部堂披阅之下,具见该报识见正大,议论切要,足以增广见闻,激发志气。凡所采录,皆系有关宏纲,无取琐闻;所录外洋各报,皆系就本文译出,不比坊间各报讹传臆造;且系中国绅宦主持,不假外人,实为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之报”。今后“湖北全省文武大小各衙门”,“俱行按期寄送一本,各局、各书院、各学堂分别多寡分送,共计二百八十八份”,所有余款,由善后局“汇总支发”,扮出一副“宏揽人才”的姿态。其实梁启超当时还只有二十四岁,张之洞称他为“卓老”,未免誉溢过甚。尽管“好景不长”,但张之洞摘桃之念,跃跃欲试。

综上所述,《时务报》是北京强学会成立后,康有为由沪赴宁,“游说”张之洞后,利用上海强学会余款创立的。黄遵宪、吴德潇、邹凌瀚、汪康年、梁启超“同创”,而以汪康年为经理、梁启超为主笔。

《时务报》初创,梁启超主笔政,发表《变法通议》,指斥不变法之害,阐扬变法之宜;抨击因循保守,宣扬变法图强,议论新,文字锐。《时务报》的风行海内外,源于梁启超“语言笔札之妙”。

然而,张之洞和康、梁的变法主张本有差异,在他的指使下,对梁启超的言论加以钤制。这样,汪康年和梁启超之间的争论,也就不可避免了。

同类推荐
  • 西洋文明的本质

    西洋文明的本质

    本书收录了胡适先生的《西洋文明的本质》、《论中西文化》、《西洋哲学史大纲》、《人文运动》、《近代精神的先驱者——培根》等文章。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四书又称“四子书”、“四子”,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四部儒家著作的总称。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为了方便阅读,本书采用了“原文”和“译文”对照的形式,为您架起一座顺畅阅读的桥梁。
  •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改变人生。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的共识。那么,性格与命运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荣格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终于破译了“性格决定命运”的密码。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刻理解“性格”与“命运”的内涵,我们编译了荣格的著作。在本书中,除了展现荣格在心理学领域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和人格魅力以外,还全面阐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及类型理论。
  •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是一部关乎人生、人性、人道和谋略的书。全书共六篇虽然字数很少,但句句都是经典,无论是治国、处世,还是修身、待人,读者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我们结合现在读者新的阅读需求,对《素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编排,精准的解析和注释,配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力求更好地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广大读者更加轻松地领略它、读透它、运用它。
热门推荐
  • 蜜宠轻狂庶女

    蜜宠轻狂庶女

    当了两回小白兔的她浴火重生。爹不怜无娘爱是么?身份低微遭名门贵女排挤是么?皇帝和娘娘们曾经逼死她这世也不让她好活是么?上一世害死她的无良女仍打她男人的主意是么?重生后某女打着替天行道的的名义将那些害她惨死的人统统解决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眼的引领

    眼的引领

    眼睛能给我们带来光明和色彩,但我的这双眼与众不同。拥有特殊能力,它给我带来莫名生物的追杀,传说中外星人围捕,与东方吸血鬼对抗,被迫去神秘之地探查,甚至引起国家秘密组织“边缘线”的重点关注。原来世界上还有很多未知的事情,也让我卷入乱七八糟各种离奇事件,使我平凡的大学生活不再平凡让我爱人,朋友,家人陷入危难……
  • 穿越之杀手也倾城

    穿越之杀手也倾城

    她,前世代号为白狐。一朝穿越竟成了废物。搞什么搞,老天你也太不公了!既然这样,我就逆了这天。看她怎样从废物变成强者。傲视天下
  • 医典

    医典

    这里是魔法的天堂,战士的舞台,强者的大陆。没有魔法的天分,没有战魂的觉醒,没有家族的庇护,年仅四岁的穆锦栎是弱者中的弱者。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轻易终结她的生命。一部医典是她全部的底气和依靠。医行天下,典问人生,是为医典!整日想着怎么摆脱主人的魔宠,天真忠诚的药灵,神秘的医典之灵,再加上一个众所周知的废物主人,且看他们如何横行异世。
  • 佛说碱水喻经

    佛说碱水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娶个皇后不争宠

    娶个皇后不争宠

    争宠?!争争争……争个屁!给娶进宫已经够倒霉了,还要和上千的女人争一个种马男人?开玩笑,她虽然本性不是什么贞节烈女,也是来自一夫一妻制的社会,未来绝对要一世一双人滴,所以她明哲保身,在宫中混吃混喝,坐吃等——皇上下旨废后出宫!至于皇上嘛?偶尔气气有益健康。
  • 夏天没了只了叫

    夏天没了只了叫

    每天都让自己变得更好,就为了追得上你的脚步。
  • 废柴四小姐

    废柴四小姐

    那一个苦逼的晚上,她因为任务而去盗取文物。谁知那文物太邪门,动动就穿越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仰天长啸,苦逼生活谁来负责!泪流满面,绝色美男誓死缠身……唉,风萧萧兮易水寒,特工一去不复返……
  • 原来是倾城

    原来是倾城

    文文描述的男主是一个企图破坏别人感情的第三者,当然,他本人是打死也不会承认的...场景一:洞房花烛夜,新娘正端坐在喜床之上满心娇羞的等待她的夫君,忽而窗户“呼啦”一声被推开,一阵风吹进,晃的一对红烛火焰左右摇摆,眨眼间,房间里已多出一个人影。男子一身暗红衣袍,与平时风格不大相同,但依旧掩饰不了那满脸的寒冰,在床上女子反应出之前,他几步上前一把掀开那艳红如火的盖头,女子看清楚男子脸后,面容瞬间变的很错愕。“跟我走。”男子说着平淡无波的陈述句,朝着女子伸出手。女子停顿几秒却伸手一把抱住床沿柱子“今日是我结婚的大日子,公子你有什么事要吩咐的还是改个天吧,我很忙亦是没空,实在是腾不出时间来....”
  • 创世轶闻录

    创世轶闻录

    本书只负责搞笑,看十章还没找到笑点的,来加作者私人QQ(2454339192)或微信,红包伺候!!!阅读既乐读,舒压可添寿。人本无长恨,一笑泯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