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6900000016

第16章 拯救濒于毁灭的陆军(1)

麦克阿瑟刚刚登上参谋长的宝座,就遇到削减军费、裁减军队的压力,在虚假的和平声中,陆军濒于毁灭。麦克阿瑟顶住压力,奋起抗争。他住各种场合为陆军大声疾呼,争取支持,并声称:“绝不能在我的任期内,将一支伟大的军队毁掉。如果是这样,我就是无能,就等于犯罪!”

和平只能由武力来保卫

麦克阿瑟就任参谋长时,参谋部的地位已大为提高。它由1名参谋长、4名参谋长助理和其他88名不低于上尉军衔的军官组成,其任务是:独立地并协同海军部队制定国防计划,为保卫国防而制定使用军事力量的计划,在紧急情况下动员国家的人力和一切资源,调查和报告有关影响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和备战状态的一切问题。

作为参谋长,麦克阿瑟是陆军部长在一切有关军队建设问题上的直接顾问。他可以根据法律负责确定陆军全体军官的军衔和职级晋升程序,并可以以陆军部长的名义下达命令,以确保陆军部的政策能在各兵种、各军区及其他部门协调一致地执行,从而使陆军计划得以迅速而有效地实施。麦克阿瑟上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胆地启用了一批人才,其中包括艾森豪威尔。艾森豪威尔当时是行政秘书,少校军衔,1926年他以第一名毕业于指挥参谋学院。艾森豪威尔擅长写报告,他写的报告、信件和备忘录明了有致,言简意赅。他曾帮助潘兴写备忘录,并撰写了官方手册的大部分,该手册由美国战场与遗址委员会出版,书名为《在法美军及战场》。这本书后来成为有关美国远征军作战行动的主要著作。麦克阿瑟把艾森豪威尔调到自己身边,写重要文书,如参谋长的年度报告。

艾森豪威尔很快就赢得了麦克阿瑟的好感。在年度鉴定中,麦克阿瑟称赞艾森豪威尔说:“我想在官方记录中写下这一特别的赞美之辞,以表彰你出色完成一份高度重要的任务。你不仅自愿接受了这一任务,在你完成助理陆军部长办公室正常工作之余完成了它,而且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了我最满意的答案……我写这份特别的表扬是想让你了解,你以你出色的天赋和能力完成了这项高度重要的任务,对此我深表感激。”

同样,麦克阿瑟给艾森豪威尔的印象也很好,他说:“本质上是个浪漫人物……很自信——擅长准确清楚地发布命令……他几乎只对军事感兴趣。显然他尽量避免社会职务——除非事情与陆军和陆军部有关,他不去出风头。有魅力而且很受欢迎……我确信我是他那种类型人中的一个。我认为,他有能力担当政府中的任何职务。他矜持寡言,但说起他感兴趣的话题时却滔滔不绝……他冲动,能干,可以说出类拔萃,敏捷,坚持己见,极为自信。”

麦克阿瑟就任参谋长后,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削减军费和裁减军队的压力。早在他担任参谋长的一年前,资本主义世界迎来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整个危机期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46.2%,生产水平倒退了20年,十几万家银行和企业倒闭,1000多万人失业。许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饥寒交迫,靠沿街乞讨度日。经济学家、银行家和政治家们试图寻找各种解救办法,包括削减经费、裁减军队,但大都收效甚微,经济状况继续恶化。在美国各地,示威游行连绵不断,社会形势动荡不安。很多人对战争漠不关心,大唱和平的赞歌,主张减少军费开支,把钱拿出来用于解决平民百姓的生活。

30年代初,美国陆军有正规军13万,外加18万国民警卫队,通常每年的经费3.5亿美元。就是这点可怜的家底,总统和国会还要砍上一刀。在强大的经济压力下,国会用控制拨款的办法,把陆军实力逐渐削减到只有1.2万名军官和12.5万名士兵,开支也被不断减少,一些基地关闭,军官提前退休。有一个国会议员甚至提出一项议案,要求把军官从1.2万人裁减到1万人。

由于军费不足,陆军在计划、训练、编制、武器装备等方面存在许多弊端,亟待革新和改进。

麦克阿瑟坚决反对牺牲军队的做法。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生存下去,都必须维护自己的安全和尊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支强大的军队。他多次公开说:“绝不能在我任期内,将一支伟大的军队毁掉。如果是那样,我就是无能,就等于犯罪!”

走马上任后,麦克阿瑟据理力争,极力说服国会免除对陆军的裁减。

他在一次发言中为陆军辩护说:“一支陆军,缺乏给养可以生存下去,少衣缺食也无关紧要,甚至武器装备低劣也未尝不可,但若没有数量足够、训练有素的军官去指挥,那么在战斗中是注定要失败的。军官队伍是否有质量,是否充足,事关战争的胜败。正规军是整个军事力量的堡垒和基础,是教官和楷模,在紧急情况下,便是全军的领导者。”

1931年秋,胡佛总统召见麦克阿瑟,叫他参加将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裁军大会。麦克阿瑟当即拒绝了。他说:“杜绝战争的方法是制止战争,而非解除武装。”

麦克阿瑟接着指出:“按照1920年国防法所规定的1.8万陆军军官数字,现在还缺少6000名。在很多情况下,全营只有一名值勤军官。这种缺少军官的状况,使美国本土正规陆军的训练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而要履行该法案要求陆军所承担的责任,从目前的1.2万人中再行削减,将会严重危及国防。任何要维护自己尊严的国家,都必须准备捍卫自己。历史证明,曾一度显赫一时的国家,由于忽视国防而湮没无闻。罗马和迦太基何在?拜占庭何在?曾一度如此辉煌的埃及又何在?垂死呼号之声不为世界所闻的朝鲜何在?”

由于麦克阿瑟的争取,最终国会勉强通过军事预算,军官人数也未被减少。

1931年9月,麦克阿瑟去法国参观了一年一度的军事演习。演习结束以后,麦克阿瑟出席了由当时法国三军的高级将领组织召开的防务讨论会。会上,法军将领们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如果再次爆发战争,法国该如何对付德国人的进攻。麦克阿瑟也表达了自己对德国重振军备的担忧,他在会上说:“德国迟早将再度冒险一次。”

一年后,麦克阿瑟再度出访欧洲。映入他眼帘的是,希特勒窃取了德国的统治权,德国的军备重振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着。德国已重新建立了高度职业化的国防军,空军、坦克部队的发展令人刮目相看。而其他国家,在军事准备上还浑浑噩噩,停滞不前,抱着和平思想不放。

麦克阿瑟忧心忡忡,回到国内后,他立即给总统和陆军部写了报告,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呼吁要重视军备工作。

麦克阿瑟主张备战的思想,遇到日益高涨的和平主义情绪的挑战。20年代末30年代初,正值美国反战文学的全盛时期,出现了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舍伍德的《白痴的欢娱》、帕索斯的《美国》、电影《西线无战事》等大批反战作品。很多人都认为,战争是由惟利是图的军火商和具有政治野心的少数人造成的,人民大众是受害者。

1931年底,美国著名杂志《明日世界》向1.9万余名牧师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询问他们对战时从军卫国的看法。结果大多数牧师回答说,他们不愿从军卫国。

该杂志编辑要求麦克阿瑟对此发表意见。麦克阿瑟气愤地回答说:“我惊奇地看到,竟有如此之多的牧师明目张胆地否定宪法义务,而在这种义务面前,他们与其他国民是一律平等的。”

他严厉地谴责他们,“他们运用特权而不履行责任和义务。实际上,这些人宣称是,他们宁愿看到国家灭亡也不愿保家卫国。这些人钻了民主政治的空子,亵渎了国家的法律。”

他引用《圣经》的话说:“壮士拿起武器,守卫自己的家园,他的一切才会安全。”

显然,他的话不只是说给那些牧师听的,也是说给所有拒绝拿起武器保卫国家的人听的。

麦克阿瑟利用一切机会,到处发表演说,大声疾呼,强调加强军事建设的意义。1932年6月,麦克阿瑟应邀到匹兹堡大学给应届毕业生发表演讲。一些主张绥靖主义的人公开抵制麦克阿瑟的到访,他们组织了抗议示威。最后出动警察才得以维持秩序。

麦克阿瑟毫不畏惧,他激动地为军队辩护:“我们周围到处充斥着和平主义。在剧院、报纸、杂志、神坛、演讲厅里,中学和大学中,它就像一层雾霭缠绕着美国。……这种毒瘤,日复一日,侵蚀着这个国家,而且愈侵愈深。”

“绥靖主义并不能带来和平,任何想要保持自尊的民族,首先必须准备好保护自己。”

麦克阿瑟成了引人注目的人物。无论他走到哪里,记者们便追到哪里。他所发表的见解常常成为报纸的头条新闻。由于他为军队和战备辩护,批评者们称他是“大众钱包无耻的掠夺者”,“盗贼”,“战争贩子”,“合二为一的三剑客”,“虚张声势的好战分子。”

打断他们的肋骨

1932年夏季,美国发生了一场被称之为“退役军大进军”的事件。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退伍军人向首都进军的事件,通常都是在萧条时期,但都没有这次严重。根据1924年通过的国会法案,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的退役金(总数为25亿美元,平均每人1000美元)要到1945年才发给他们。但严重的经济危机使这些老兵吃尽了苦头,许多人一文不名,家庭破落,生活毫无保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们开始游说鼓动,要求提前领取退役金,并发起了一场向华盛顿进军的请愿运动。

1932年5月29日,首批饥肠辘辘的退伍军人到达华盛顿,在宾夕法尼亚大街的一幢空建筑物里安营扎寨。很快,人数越聚越多,到6月间,已有2万多退伍军人及其老婆孩子聚集在国会大厦附近。现有的破房不够住,他们就用捡来的旧木板搭起简易帐篷以做栖身之所。

华盛顿很快出现了一座退伍军人城,很多人讥讽为“胡佛村”。他们时而上军操,时而唱军歌,但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待、发愁。当时的一名记者描绘道,这些老兵“衣衫褴褛,筋疲力尽,神情木然,满面愁容”。

6月15日,众议院投票通过了赖特·帕特曼议员提出的支付退役金的议案,但两天后,参议院又否决了该议案。大部分退伍军人怀着失望的心情踏上归途,但仍有数千人继续留在那里,企盼政府能改变态度。他们向胡佛总统呼吁,恳求他接见他们的代表团。但总统传下话来,说太忙了,不能见。在胡佛政府看来,这些请愿者构成了“在国会所在地向政府发起进攻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威胁”。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麦克阿瑟如临大敌,认为“这次运动的意义和危险性,实际上远远超过了想从濒于枯竭的国库索取金钱,作为赤色分子渗入了退伍军人组织,并很快从那些不了解情况的领导人手中接过了指挥权”。在他看来,退伍军人的这次进军,乃是共产党人想要煽动革命。为了证明请愿者与共产党有联系,他要求全国各地的高级军官向他提供与退伍军人一起进军首都的共产党人的名单,结果答复是谁也不知道。

尽管缺乏证据,胡佛总统还是宣布这些请愿者“非退伍军人”,而是“共党分子和作恶多端的犯罪分子”。麦克阿瑟也宣称请愿者中有90%不是退伍军人。而实际上,退伍军人管理局的统计数字表明,这些人中有94%曾在军队中服役,67%曾在海外服务,20%为残废军人。但无论如何,政府对这些盘踞在首都大街上的人们已忍无可忍,决心用武力撵走这些衣衫褴褛的不速之客。然而,退伍老兵们似乎并未感到事态的严重性,因为麦克阿瑟曾对他们的一位领袖说过,即使到了不得不赶走他们的时候,他还是打算让他们体面地撤出。后来有消息说,政府已经派出军队来对付他们了,但他们还未觉察出是件坏事,因为在他们的想像中,新兵老兵一见面,一定会拥抱起来的。

★1929年,麦克阿瑟在马尼拉。7月28日上午11点多,华盛顿警察局局长格拉斯福德乘坐一辆摩托车来到现场,命令警察把退伍老兵们赶走。双方发生冲突,警察向手无寸铁的退伍军人们开了枪,当场打死两人,打伤多人。退伍老兵奋起还击。一场混战爆发了。格拉斯福德被一块砖头击中头部,倒在地上。一名警官试图保护已经倒下的局长,但也被投掷物击中,头骨被砸成骨折。混乱中,共有6名警察被打伤,住进了医院。

2个小时后,又开始了一场骚乱。大约有5000名老兵将600名警察团团围住。形势已经失去控制,警察控制不了局面。

胡佛闻讯后,立即召见陆军部长赫尔利,要他出动军队。赫尔利马上给麦克阿瑟下了一道命令:总统刚刚通知我,哥伦比亚特区政府已无力维持特区的法律和秩序。你立即把部队开进混乱的现场,与现在负责该区域的哥伦比亚特区警方密切合作,包围混乱地区,将肇事者驱散,不得延误。把所有抓到的人交给民政当局。

★在弹压“退役军大进军”行动中,麦克阿瑟在给手下下命令。麦克阿瑟早就按耐不住了。他心里有气,华盛顿那些官僚老爷们成天指责军队,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克扣军费,裁减军官,动不动就刁难军队,简直是鼠目寸光。远的战争危险不说,连国内的一点动荡都要依靠军队。现在,终于有求于军队了,军队不是白吃饭的。

麦克阿瑟要让军队引人注目。

麦克阿瑟接到命令后亲自带领部队执行任务。据艾森豪威尔后来回忆说,他曾劝麦克阿瑟不要亲自出马:“街头打架,将军犯不上插手。”

同类推荐
  •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曾国藩历来是个受争议的人物。他被冠之以“中兴名臣”、“洋务之父”、“理学大师”的称号,但又有人称他为“曾剃头”、“曾屠户”。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曾国藩一生毁誉参半,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完人,而也有人称他为祸国殃民的败类。纵观曾国藩一生,可以说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无论毁誉,曾国藩的一生都值得研究。"
  •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沈祖棻(1909—1977),诗人、作家、学者。1931 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课堂上的一阕《浣溪沙》,为23岁的她赢得了民国词坛上“沈斜阳”的美誉;其后因与丈夫程千帆的诗旅婚姻而被誉为“古之赵李今程沈”;其于战乱流离之际写的《涉江词》,曾随烽火流传,并被谱曲传唱;在珞珈山下,她虽饱经苦难,但仍教书育人数十载,桃李满天下……
  •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的故事。这是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和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合著的马拉拉自传。16岁的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枪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让她从斯瓦特地区的偏僻山谷,走进联合国发表演说,走上了为争取女性的受教育权而不懈奋战的道路,同时也成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创建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
  •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人类五千年的战争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功垂青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军事将领。在他们中间,有一位被誉为“热血与豪胆”的将军,他以其鲜明的个性、敏锐的感觉、娴熟的战法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导演出一幕幕战争活剧,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争论。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杰出将领、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

    讲述一个枭雄的传奇人生,解读一个真实的袁世凯。他曾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他也被称为阴谋家、伪君子、窃国大盗: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且看一个梟雄真实的人生历程。
热门推荐
  • 逗比王妃升职记

    逗比王妃升职记

    俺穿越了,灰常不幸,极品一堆,渣男一筐,不过不怕,俺有虐渣手册,什么霸道婆婆,阴险小妾,俺要虐的她们一塌糊涂,什么傲娇王爷,高冷才子,也要虐的他们一败涂地,可虐到了最后,俺发现俺的心怎么不见了,俺要找回自己的心,可虐渣手册上没有说明,俺要怎么办!……
  • 黑羽快斗之伴你三生

    黑羽快斗之伴你三生

    本文快青,快新党误入,不转腐:华丽丽的穿越到了快斗身边,素双胞胎哦!【主角性别女】
  • 禅机:生活中的禅道小哲理

    禅机:生活中的禅道小哲理

    本书阐述了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阻碍我们成功的诸多因素,并提供了一系列战胜自我、摆脱困境、成就大业的方法。
  • 嫡女医妃傲天下

    嫡女医妃傲天下

    一场刺杀任务中,她反被恋人搭档暗杀身亡。凤鸣天下,穿越到古代,却是将军嫡女。奈何庶妹仗势欺人,表哥狼心狗肺,前主竟然被狼群分食而死,这一次,带着潮水般的恨意,她誓死要报仇!没有良辰美景,没有风花雪月,她活得孤傲,冷如冰霜,但是那一个人,却能够打破层层冰封走近她的心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尽天下之王妃惊凤

    倾尽天下之王妃惊凤

    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世界金牌杀,可是却败在她所爱之人的手中,一切的一切从认识她开始原来只是一场阴谋。她以为她死了。可是她却穿越到修舟大陆,在那她是染家嫡女可却是个不能修炼的废物,姐妹欺辱,父亲不爱,母亲却心疼如宝。当她再现风华,全能天才,契约神兽,改天逆地。他是修舟大陆人人得知了傻子五王爷,在他面具之后到底是怎么样的妖孽,到底又是怎样的妖娆,当废物对废物,到底会演绎如何的妖娆?
  • 凤逆九天:扑倒妖魅邪王

    凤逆九天:扑倒妖魅邪王

    一朝穿越,从杀手变成废物,废物?贱人?很好,她会让她们血债血偿,看她怎样从一代废物,走到人中至尊。只不过......初次见面“你是谁?来这里干什么?”声音冷的像冰。再次见面“娘子,我要以身相许。”再后来,”娘子,我可是你的呢,你可不能抛弃我。“一直到,“娘子,现在,没人来烦我们了呢。那么,办正事吧。”对于冷夕月来说,她这么多年,唯一做的一件错事和正确的事便是救了这个名“不”其实的邪王。
  • 我的青春是伤口上的盐

    我的青春是伤口上的盐

    有人说“青春不老,岁月如歌”,但赵倩的青春确是一抹伤,痛彻心扉,却不能改变,有些人,有些事,遇到了,便是一辈子的痛,便是一辈子的伤,身边环绕的朋友或真心,或假意,经历的爱情或疼痛,或可惜,只是,如果说,当时没有遇到你,我或许还是那个纯洁如纸的好学生,但如今……
  • 迷失的使命

    迷失的使命

    吾族唯遗存下的一支血脉,是就此毁灭,还是铸就辉煌?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寻龙葬地诀之印度睡城

    寻龙葬地诀之印度睡城

    从鬼国返回后,乌小忧给作家发了一张三叔的照片,背景为古代三大佛国——西藏、尼泊尔、印度,为了寻找三叔的下落,作家、小胖与从事考古工作的孙文招募了三个探险者,踏上了新的探险之旅。他们从布达拉宫的密道进入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途径尼泊尔,最后来到印度的泰姬陵。探险的途中有两人神秘失踪,其余的人遭遇了吸血蚂蝗、会飞的青蛇、毒蜂、泥石流还有隐藏的敌人偷袭,同时也饱览各地美景、美食、文化、异族风情。最终在泰姬陵的地下墓室中寻找到传说中加勒比海盗的宝藏,所有的秘密一一揭晓后,失踪的两个同行者却意外出现了,他们居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