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6600000027

第27章 茶与名人(6)

(1897~1987)茶叶专家、农业经济学家。原名荣堂,更名觉农。浙江上虞人。浙江农业高等学校毕业。1919~1922年留学日本,学习茶叶专业。回国后,参加中华农学会,先后任司库、总干事、副理事长等职。1930年进上海商品检验局,倡导复兴茶业。1934~1935年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尼、英国、苏联等国家考察茶业。1938年作为代表签署中苏间第一个以茶叶为主要商品的易货协定。1940年在复旦大学农学院创办中国第一个茶叶系(科),兼任教授、主任。1941年到浙江衢州万川建立东南茶叶改良总场,后在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成立中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兼任所长。1949年5月应邀去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随后任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五届政协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农业部副部长并兼任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为恢复和发展中国的茶叶生产和贸易做了大量工作。1978年后,仍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的身份,积极参加各项茶叶学术活动和茶区考察,提出减免茶叶出口税收,发展大叶种优质红碎茶,适应国际茶叶发展需要等建议。有著译300余万字。主持编译《茶叶全书》以及《印度、锡兰之茶业》、《荷印之茶业》等考察报告;主编《茶经述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等专著,其代表作已选编成《吴觉农选集》。毕生从事茶业,被誉为“当代茶圣”。

冯绍裘

(1900~)茶叶专家。湖南衡阳人。1923年毕业于河北省保定农业专科学校,1924~1932年在湖南安化茶叶讲习所和湖南私立修业学校任教。1933~1934年任江西省修水实验茶场技术员,主持“宁红”初制、精制试验研究。次年仿照锡兰立普顿红茶,制成橙黄白毫(BOP)红碎茶。1935~1937年在安徽祁门茶改良场,对“祁红”叶底乌暗的难题进行试验研究,写出《叶绿素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报告;参考引进制茶机械,设计成红茶机械设备,改变手工制茶的落后状况。在全国经济委员会农业处负责红茶分级实验,制定分级标准样供茶区参考实行。1938年在湖北恩施筹建恩施茶厂,生产红茶、绿茶,行销国内外。同年秋调中国茶叶公司,去云南调查,参与创制“滇红”。1947年筹建湖南群力机械制茶实验厂。1948年任湖南省茶叶公司经理。1950~1954年任中南区茶叶公司副经理兼产制室主任和汉厂茶厂厂长。1957年~1975年任湖北省茶叶公司总技师。曾任中国茶叶学会一、二届理事,第三届顾问,任湖北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

蒋芸生

(1901~1971)园艺学家、茶叶专家。江苏涟水人。1925年留学日本,在千叶高等园艺学校毕业。回国后,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教授,后历任南通农学院农科主任,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园艺系主任,福建农学院教务主任,福建园艺试验场场长。1941~1949年在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任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兼茶树栽培组组长;1946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园艺系主任;1952年负责筹建浙江农学院茶叶专修科,1956年改为茶叶系,先后任科、系主任,同年筹组浙江省茶叶学会井任第一届理事长;1958年筹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任所长;1960年任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对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园艺学和茶学均有较深造诣。主持编写了《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等教材。撰有《薰花花卉栽培》、《茶园杂草名录》等著作,并撰写了学术论文《光照强度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研究》、《今后茶叶研究的方向》等。

方翰周

(1902~1966)茶叶专家。安徽歙县人。1920年毕业于安徽省第一茶务讲习所。1927年赴日留学,攻读制茶技术。1930年回国后,担任上海、汉口、青岛等地商检局技正,负责出口茶叶质量检验。1935年到江西“宁红”茶区的修水县和“婺绿”茶区的婺源县创建茶叶改良场,任主任兼江西省茶叶公司专员。任职期间,从事茶叶商检、科研工作,井筹建一批实验茶厂和茶场。1940年创办江西省婺源茶业职工学校,任校长。1949年10月调武汉,参加筹建中南区茶叶公司,中南区各省、市茶叶公司。1950年调北京,在中国茶叶总公司任茶叶产制处处长,后任生产企业处处长。1958年在商业部茶叶局任加工处处长兼茶叶技术室主任,1961年任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茶叶总技师。长期担任全国茶叶收购标准、毛茶和精制茶标准的制定工作,主持制定茶叶标准、价格、品质系数体系,为建立现代茶工业作出可贵贡献。

王泽农

(1907~1999)茶叶专家、教授。江西婺源人。1927年北京农业大学肄业。1931年上海劳动大学毕业,1937年在比利时颖布露国家农学院毕业,授予农业化学工程师。1938年回国后,参加筹建复旦大学农学院,任茶叶组教授、茶叶专修科主任;参加筹建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并任研究员、第一任化验组长;还任南通、中正、南京等农学院、江西农专教授。1952年到芜湖安徽大学农学院,1954年随安徽农学院独立建院迁至合肥,任安徽农学院教授、教育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茶业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茶叶生物学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曾任中国茶叶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二、三届理事长,四、五届荣誉理事长;中国农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理事,四、五届荣誉理事,中华茶人联谊会顾问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长期从事茶叶教育、茶叶科学研究,是中国茶叶生物化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发明从陈变茶中提取咖啡碱的灼烧法。1949年后,主持和指导“微量元素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茶叶品质理化审评的研究”等课题,主持研制的茶叶光电拣梗机获得省、部科技成果奖。曾五次主编《茶叶生物化学》全国高校通用教材,编著《茶叶化学》、《茶叶生物化学原理》等理论书籍,撰写科技论文《武夷山岩茶土壤》、《综述茶叶保健功能》等40余篇,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主编,翻译苏、日、英等国家茶叶生物化学论文数十篇。

庄晚芳

(1908~1996)茶叶专家、教授。福建惠安人。1934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艺系。后任安徽省祁门茶叶改良场技术员。1937年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助教。1938年任福建省茶叶管瑷局副局长。1940年筹办福建示范茶厂,后任副厂长兼总技帅。1941年任东南茶叶改良场技正、总技帅和中国茶叶公司研究课长。1943年任福建省农林公司总经理和董事长,兼任协和大学教授。1949年任复旦大学农学院教授。1952年任安徽农学院和华中农学院教授。1954年调任浙江农学院茶叶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曾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名誉所长,浙江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茶叶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担任中国农学会顾问,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浙江省茶叶学会荣誉理事,浙江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茶人之家”名誉理事长等。长期从事高等院校教育和科研工作,培养了大批茶学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编著《中国的茶叶》、《茶作学》、《茶树生物学》、《茶树生理》、《中国茶史散论》、《茶树栽培学》等10多本专著。1959年著《茶作学》被译成俄文,在苏联出版发行。1979年与人合著的《中国名茶》、《饮茶漫话》被传播到日本、韩国、法国、英国、美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撰写了上百篇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主要有《茶树生物学特性研究》、《茶树生理生态》、《茶树根系研究》、《论茶树变种分类》、《论茶树营养特点》等。1983年前后在杭州、厦门倡建“茶人之家”,倡导廉、美、和、敬为“中国茶德”。

陈椽

(1908~1999)茶叶专家、教授。福建惠安人。1934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曾任浙江省茶叶检验处主任,浙江省油茶棉丝管理处宁波分处主任,福建省茶叶管理局技正、福州办事处代主任,福建省贸易公司茶叶部襄理,英士大学农学院讲师、副教授,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副教授、科主任。1952年随全国院系调整到安徽大学农学院,1954年安徽农学院独立建院,任该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茶业系主任、教授,茶业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担任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安徽省茶叶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和《茶业通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茶叶高等院校教育、科研工作,培养了大批茶业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1942~1994年共出版教材和专著30多部,主要有《制茶技术理论》、《茶业通史》、《茶药学》、《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史》、《茶树栽培技术》、《安徽茶经》等,撰写论文上百篇,其中《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践》一文,提出制茶方法的系统性和茶叶品质系统性分类的新观点,由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译成英文,在法国杂志上发表。被英国科技研究中心列入《世界农业名人录》(1984年版)。1988年被印度收入《世界名人传记》。

张天福

(1910~)茶叶专家。福建福州人。1932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后赴日本考察茶叶。1935年创办省立福建省茶叶改良场(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前身)和省立福安农校,任场长兼校长。1940年创办福建示范茶场,并在苏皖技校任教。1942年在福建协和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兼任附属高农校长。1946~1949年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兼任崇安茶叶试验场场长。1950年调任中国茶叶公司福建省公司技术科长,1952年调任福建省农业厅特产处副处长,任高级农艺师,负责全省茶叶生产和茶叶收购技术业务。1982年退休。曾任中国茶叶学会荣誉理事,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技术顾问,福建省政协一届、四届委员,五届常委。撰有《改良福建茶业与职业教育的实施》、《福建茶业复兴计划》、《发展西南五省茶业》、《大力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梯层茶园表土加沟茶垦法》、《福建茶史考》、《福建乌龙茶》等论著。

李联标

(1941~1985)茶叶专家。江法律六合人。1935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45~1946年在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农学院进修,并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生物学部从事研究工作。回国后,在中央大学农学院任兼职副教授、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省茶叶改进所、浙江省农业厅特产局任副科长、高级工程师,负责全省低产茶园改造、发展新茶园和平水茶区“绿茶改红花”、“红茶改绿茶”的技术工作。1958年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筹建工作,任副组长。研究所成立后,任研究员、栽培室主任,兼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79年任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64年受农业部委托,主持并参加对甘肃、西藏等新区开发茶叶生产的考察工作。曾任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参加编写《中国茶树栽培学》、《茶树栽培技术》、《茶叶生产技术手册》、《红茶初制技术》、《绿茶初制技术》等茶学著作,并撰写《茶叶优质高产技术》等论文。20世纪80年代致力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和茶树品种资源的研究工作。

吴振铎

(1918~)茶学家。福建福安人。福建省立高级茶科学校首届毕业生。后入福建省立农学院(现福建农业大学前身),主修农艺,副读农化。1946年毕业后,任福建省立福安高级茶科教务主任,1947年任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平镇茶业分所所长,1952年起兼任台湾大学农艺学系茶作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共40余年,1968年任台湾省茶业改良场场长,1982年起任台湾省茶艺协会首届、二届理事长及名誉理事长。曾先后考察日、韩、印尼、德、荷、英、法、意、比、丹、瑞典、美及新加坡等国,并多次参加国际茶叶学术会议,毕生致力于茶树育种、茶园机械、茶叶制法及鉴评之研究,先后育成15个茶树新品种,发表学术论文100篇。一贯倡导饮茶风气,弘扬茶文化。1968年获台湾省农学会“农业学术奖”,1972年、1980年、1983年三次获“绩优奖”。1974年获“庄守耕科学奖”,1976年因试管组织培养成功获台湾省第一届“杰出科技奖”,1991年因新品种“全萱”、“翠玉”育成获一等奖和“杰出科技奖”,1994年获“台茶重大贡献奖”。著作论文代表作有《评茶》、《茶叶》、《今日台湾茶的左究》及《新近之台湾半发酵茶再次的探讨》等。

同类推荐
  •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起源;这里,坐拥七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曙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灿烂的光辉和无穷的魅力,也彰显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活力。
  • 中国医学文化博览(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医学文化博览(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介绍了中医文化之源流,包括对中医发展影响深远的名著、名医,中医诊疗方法,百草药性,养生妙法等内容。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实证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实证研究

    本书以宜昌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为背景,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为例,探索县级基层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中的机制创新问题,尤其是探索如何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经济又欠发达的县级政府如何建立更好的机制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苏丝黄的世界

    苏丝黄的世界

    Susie wong(苏丝黄)这个笔名和1960年那部美国烂片没有关系。它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时的随口一说,和这个专栏的诞生一样匆忙草率。当时,我醉心于让自己的名字填满整个报纸,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而且最后一版编辑们是那么纵容和善良,不仅忍受我的涂鸦,而且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尽可能地在生活上教我腐化堕落。
  •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读史悟玄机:中国历史中的铁血规则

    本书将展示给您历史中的种种玄机:关于攀升的学问,关于明哲保身的计策,关于统驭天下的智谋,关于处世的哲学,关于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关于君子与小人的争斗……带给您的必是耳目一新的感受!当您掩卷而思时,您会发现这是历史、文化与智慧最完美的融合体!
热门推荐
  • 乱世殇红颜薄

    乱世殇红颜薄

    她曾经说过向日葵种满的地方就是她的天堂…可惜命运的轮回。如果时光可以重来,那么他一定为她寻找最爱的向日葵……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谷雨诗选(第二卷)

    谷雨诗选(第二卷)

    《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包括:《谷雨诗选(第1卷)》、《谷雨诗选(第2卷)》和《谷雨诗选(第3卷)》。《谷雨诗选(套装全3册)》主要包括:武丁、森林、大地、高山、湖海、余昭安、夜渡(外一首)、蒋天佐、献给八十年代第一个“谷雨诗会”、熊述隆、关于一只古老的谜、刘华、我拾到一双眼睛、李一痕、幸存者之歌(外一首)、王一民中年恋情(组诗)、陈小平、春天,一切都在萌动、肖麦青、端午,在故乡、刘晓宇、劳动者的歌(二首)、谢亦森、修路、陈良运和生命的密码等等。
  • 高效能人士的九种办事方式

    高效能人士的九种办事方式

    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普通员工,无论你是机关领导还是一般职员,都渴望高效能的办事方式辅助你在事业上一帆风顺。本书从高效能人士成功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九种办事方式。告诉你“高效能”不再是一个美丽的梦想,“高效能人士”也并不具有特殊天赋。只要通过努力都能成为别人眼中的“高效能人士”。
  • 别惹大明星①②

    别惹大明星①②

    掌握在恶魔手中的小鸟有两只:一只是躺在莹澈水晶盒中的玻璃小鸟,另一只就是钻进家务堆里的倒霉帮佣——夏晓袅。新学期如期而至,平凡无奇的圣德学院被当红偶像团体king,转学入驻的爆炸消息震翻半边天。圣德学院首席迟到女王,柔道少女夏晓袅,与阔别六年的国小同学,现为king中队长的尹梓尚再度相遇,并被‘威逼’变身king团体的全职帮佣,这究竟是幸运女神的亲睐,还是不幸恶魔的召唤?
  • 明伦汇编人事典恐惧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恐惧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世杀手妃要逆天而上

    异世杀手妃要逆天而上

    她是异世绝顶杀手,她从一开始她就知道有一天她必须离开这个华夏世界而去往魔界之门,只因为她的到来引爱人之魂回归,前世她为了这个她爱的男人七魂被这个男人打撒到只有三魂,而三魄打散还剩一魄,以为魂魄要散去时没想到却来到这个异世华夏,或许这就明明中注定了她的一世孤独,注定得不到所爱之人,在她以为这个世界上只剩下她一个人的时候是他给她一直不离不弃,如果这不是温暖又是什么,她冰九邪想要的就是一世不背弃的温暖,
  • 流云传说之

    流云传说之

    他本是官宦子弟,在慈爱的父母膝下有着那个时代最快乐的童年。可是那一年,朝局动荡,江湖一片血雨腥风,罢官后的父亲依旧被列为清洗对象。在那个明月夜,家园遭到恶徒毁灭,父母亲人皆惨遭杀害。只剩下年幼的他经高人幕后搭救得以脱险。戚云天分极高,幸得名宿亲授武学。他本为复仇出入江湖,直到初见‘天姿’,那容颜那音韵深深植入戚云记忆里,烙印在心头上,从此他就不只是为复仇而活着,他第一次知道世界是有多美好、有多绚丽。然而她,最后却未必能与之厮守这一生。随着故事的深入,戚云在复仇的路上发掘出一系列不为世人所知的秘密,原来,这里面暗藏惊天大阴谋。魔罗门、李家军、沧澜剑盟、纷纷参与其中,九王爷篡位,李宣武逆天的策划。复仇,并不是故事的全部,别忘了曲折的爱情与意想不到的结局。最后是戚云与李卉儿的至死不渝、还是婳玥对戚云的不离不弃更让人纠结?
  • 改编之王

    改编之王

    2030年,某记者采访被称为改编之王的周子航。他只说了一句话:“这些年我还在向前走,也会害怕。这些年我仍然回头看,却不再说话。”文艺青年太高深,娱乐之王太霸道。不求神话,只求利润。不知不觉,周子航用他所得的利润,改出了一条大道。回头一看,体无完肤。
  • 沉睡的僵尸

    沉睡的僵尸

    他说“他有最强壮的胸膛,愿意成为漂亮女人的港湾”他说“女人的身体是上帝的艺术品,我只是想近一点观察”如果他的手安分一点的话,他的话还是可以相信的。他从一座城市流浪到另一场城市,按他的意思他在追找生命的意义。他说他喜欢的风,因为他们自由。他说他喜欢月亮,因为它孤独。他说他喜欢女人的胸脯,因为它。。。。好吧不得不承认,他只是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