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6400000005

第5章 中国历史中的谜团(5)

“桃园结义”是许多人熟知并推崇的一个故事。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有精彩的描写: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春天,刘备、关羽、张飞在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不期而遇。三人志趣相投,相约结为兄弟,遂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备了乌牛白马作为祭礼,焚香跪拜天地,立下铮铮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立志要“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干番大的事业。从此,他们靠着三百人的队伍起家,有声有色地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三人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公为君臣,私为兄弟,其友谊毕生无隙,演出了中国古代最值得称道的结义故事。

这段故事是真是假,还是半真半假,或是完全虚构,引起了无数人的兴趣。有人认为“桃园结义”的故事是真实的。且看陈寿在《三国志·关羽传》中的记载:“先生(刘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生周旋,不避艰险。”《张飞传》里也有类似的说法:“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这里,一个是“恩若兄弟”,一个是“飞兄事之”,都可说明三人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此外,在有些史料中,还可找到“桃园结义”仪式的记载,不再一一列举。

东汉时期,确有杀白马结盟的做法。比如,汉献帝瘗安十年(公元205年)正月,曹操率军攻克南皮县(今属河北省),杀掉了袁谭,其弟袁熙的部将焦触、张南倒戈降曹,曾经杀白马歃血而盟(事见《三国志·袁绍传》)。还有,元末红巾军领袖刘福通等人起事,也是“杀白马乌牛,誓告天地,欲同起兵为乱。”(事见《元史·顺帝本纪》)由此可见刘关张三人的“桃园结义”仪式原有所本,而他们欲图大事,也确实需要结盟,因此认为“桃园结义”确有其事。

对于这种看法,有人不以为然:陈寿写了刘关张三人“恩若兄弟”的亲密关系,但未说过他们正式结拜,更没表明在桃园里的那番折腾,所谓“桃园结义”,当为罗贯中的小说需要,不可信以为真。假若真有这件事情,陈寿不会放弃这种绝好的材料不用,而只是干干巴巴地强调什么“恩若兄弟”,至少应该说到结盟一事。为何不予记载?可见并无“桃园结义”之事。在我国历史上确有杀白马结盟的做法,但这只是盟誓仪式,并不一定就是结拜,况且结拜也不一定称兄道弟。史书于此既无记载,便不能认为确有其事。

然而,也不能轻易否定“桃园结义”之事。史书作者的水平再高,不可能全知全觉,仍有漏掉好的素材或重要史实的可能。刘关张结义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而且广泛,决非只是罗贯中的杜撰,应该有其一定依据。据龚学孺先生在《三国遗迹探秘》中考证,在故事的发源地涿州,不仅认为“桃园结义”真实可信,而且还说刘关张在此地先后三次结义:

第一次即《三国演义》上说的“桃园结义”,妇孺皆知,不再赘述。

“桃园结义”之后,萍水相逢的友谊没有经过考验,不久出现了裂痕,起因由涿州一个地痞引发。此人名叫姚宾,专爱干些招摇撞骗的勾当。虽然他的行为卑劣,却有相貌堂堂的仪表和凛凛不可小视的身材,很像关羽的模样。一次,姚宾胡作非为,并打出了关羽的招牌,这事传入张飞耳中,信以为真,当即怒冲冲地质问二哥。关羽感到莫名其妙,三言两语就吵闹起来,由此伤了感情,意欲分道扬镳。细心的刘备及时加以劝阻,并很快查明事情的真相,为了和解关、张关系,刘备又和他俩二次结义。

经过姚宾事件的考验,三人之间进一步加深了了解,相互的信任日渐增强。可是就在投军的时候,兄弟之间又一次闹翻。这次是由张飞发难。原来,张飞的哥哥已经参加了张角领导的黄巾军,他不愿意手足相杀,故而踌躇不前。再说,他认为皇帝昏庸无能,不愿为朝廷卖力。后来经过刘备的反复劝说,关羽也极力跟着鼓动,这才说动了张飞。兄弟三人投军的前天,两次焚香盟誓,从此生死相依,决不再言分离,这就是极其重要的第三次结义。

龚先生进而又认为,第三次结义的说法似乎不合情理,因为第一次结义时已经言明,今后的行动宗旨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怎能不去投军干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呢?何况,当时封建正统观念束缚着人们头脑,与黄巾军作战被看作是报效国家的正当举动,又怎么可能磨蹭着不去呢?张飞就是真有哥哥参加了黄巾军,凡有志于成大事者,也不会为手足亲情而改变志向,所以第三次结义的理由令人怀疑。

民间传说注重结义之举,很少推敲其中情节,似也不必苛求。不过,在刘备、张飞故里确有不少“桃园结义”的遗迹。刘备的老家在旧涿州城南七公里处“大树楼桑村”,该村西北四公里处,有建于唐代乾宁四年的汉昭烈帝庙,规模颇为壮观。庙内几块石碑上特意写了“桃园结义”之事,内容类似罗贯中的说法。可惜这些石碑除明代的九龙碑外,其余荡然无存,无法查清结义的具体记载。又据《涿县县志》载:张飞故里“在(涿)县西南桃庄”后来改为“忠义店”。桃庄里面有座三、四米高的砖台,台中有一黑古隆咚的枯井,即为当年张飞储肉的“仓库”。枯井以西,就是刘、关、张结义的“桃园”。可惜这座真假难定的桃园也早已消失。据这里的老人讲,桃庄自张飞成名之后,便公议改成了“张飞店”,这一称呼一直喊了一千多年。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时任涿州知州的佟国翼来此凭吊“桃园结义”遗址,发了一通感慨以后,认为“张飞店”的名称不雅,遂决定改为“忠义店”。他同时也做了一件好事,即出资立碑并修复了张飞枯井遗址,在“汉张桓侯古井碑”(桓侯为张飞的封号)碑文里,也记载了“桃园结义”之事,并且照例给了很高的评价,佟国翼遵从的是罗贯中的说法,当然也难以此为据。

关于刘、关、张结义的地点,在涿州一带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不在张飞庄后的桃园,而是在涿县旧城南大街水门沟旁。这里早先曾有一座“三义庙”,建筑规格甚为奇特,其长、宽、高皆为九尺,以“三三见九”之数,暗寓“三义”之意。不过这种说法似乎经不起推敲,此处建庙并不一定就是结义的地点,果真这种说法属实,那就不叫“桃园结义”,应叫别的什么结义了。

以上传说真真假假,让人很伤脑筋,信不信只好由你了。

除了“桃园结义”的地点、次数、仪式有不同说法外,关于刘、关、张三人年龄大小也有争论。《三国演义》按年龄排的位序是:“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罗贯中这种排法,看来合情合理。后来三位弟兄把事情做大,建立了蜀汉政权,需要有人面南称孤,刘备谦让了一番,但还是坐上了皇帝的位置,没见关、张二人闹什么意见,这似乎也验证了三兄弟长幼排列的正确。《三国演义》虽系小说,但罗贯中的描写颇具权威性质,几百年来已成定论,很少有人提出异议。其实,看看有关记载,刘、关、张三位究竟何人居长,确实是个令人怀疑的问题。

元人杂剧中曾涉及此事。如《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剧有两个情节值得注意:一是张飞与关羽先在涿州相识,经过叙谈,关羽做了哥哥。二是关、张二人到酒店饮酒,遇见了当地人刘备,通过交谈很投脾气,遂在一起多喝了几杯。不想刘备因为困倦睡起觉来,张飞发现他的脸上有条小赤练蛇来往于七窍,认定此人必定大贵,遂与关羽说好“等他睡醒时,不问年纪大小,拜他为兄。”坐等刘备醒后,二人倒地便拜,口中齐呼兄长,刘备不好意思地说:“量某有何德能,着两位兄弟如此相敬也!”关羽回道:“兄弟拜德不拜寿也。”这就说明,刘备年龄未必在三人之中最大。这是有关三人排列长幼的较早记载。后来,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把刘备推为老大,主要是看他的政治地位和统率驾驭才能,忽视了三人的实际年龄,这是大家都不经意的一个问题。

他们的实际年龄有多大呢?先来看看刘备的岁数:按照《三国演义》所写,“桃园结义”的时候“已二十八岁矣。”在《三国志》刘备本传中,没有载明他的生年,但却说其死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时年六十三”。照此前推,刘备应生于东汉恒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至结义时的中平元年,应为二十四岁(虚岁),不是罗贯中说的二十八岁。

再看关羽的年龄。《三国志》中同样也无记载,仅有“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的模糊说法(引见《张飞传》),他在哪年出生,却没有写明。后来关羽成了神仙,有人费心为他编写了年谱,但也只是约定关羽生于汉恒帝延熹三年,死时为六十岁。如果这一年谱属实,“桃园结义”时,关羽实为二十五岁,长刘备一年,大哥应是关羽,而非刘备。

这种推断是否可信?有两条资料可以说明。据清代鉴藏家宋荦的《筠廊随笔》载: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山西解州庙塔发现关羽祖先的墓砖,上记关羽祖父名审,父亲关毅,于汉恒帝延熹三年生羽,娶妻胡氏,生子曰平。钱静方的《小说丛考》中也提到了这事,并详细写明关羽生于汉恒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四日,第二条资料见于《关帝圣迹图谱》,在卷一中记述关羽十九岁时,夫人胡氏生了儿子关平,时在汉灵帝光和元年。其后关羽与关平分离,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古城相会,关平自此随父转战各地,建安二十四年与关羽同时遇害,时年四十一岁。据此一算,关羽死时恰为六十岁,他确实为三人之中的大哥。

张飞年龄,陈寿没写。《三国演义》说他死于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终年五十五岁(虚岁)。《关公年谱》认为“张飞小刘备四岁”,死时应为五十七岁。这样一算,张飞在“桃园结义”时仅有二十岁,确屑三人中的小弟了。

关羽年龄为长,可是他为什么隐瞒自己年龄,甘心屈居第二呢?有人认为关羽极重义气,有谦谦君子之风,他看出刘备的才智远在自己之上,又是汉室的后裔,且生一副贵相,可为自己的靠山,故意说小了自己的年龄,甘愿坐第二把交椅。这种说法于史无据,只是想当然的猜测而已。据李殿元、李绍先在《三国演义中的悬案》介绍,民间确有桃园结义时争论年龄大小的传说:刘、关、张结拜之前,商定以年龄大小来排座次,三人都想称兄而不愿称弟。你报哪年哪月哪日生,我也同样这般说,三人年龄大小自然无法分出。刘备灵机一动,建议“按生辰早迟来排兄弟”,张飞心急口快,抢先说他生于天亮之时;关羽则说他生于鸡鸣时分;刘备不慌不忙说自己出生在半夜子时。张飞听罢,知道自己上了大当,连连摇手反悔。刘备问他还有什么法子,张飞转念一想,手指不远处的大树说,谁在树上爬得最高,谁就是老大。说罢,不等刘备关羽回答,抢先爬到了树顶。关羽也不示弱,接着去追张飞,可是张飞在上面压着,他不能爬得更高,遂在树上打住,做个中间的老二。刘备瞅瞅他俩,不慌不忙抱住了树根。爬到最高处的张飞得意洋洋,鼻孔朝天大喊:“下面的二位,快快叫声大哥吧!”刘备哈哈一笑,摇了摇头:“别忙,别忙。我且问你,是先有树根还是先长树梢。”张飞想也没想地答道:“当然先有树根!”“对了,对了!”刘备说罢昂首肃立:“既然如此,那就是先有我,次生关羽,最后才是张飞!”关、张听了哑口无言,觉得还是刘备足智多谋,理当做个兄长,于是兄弟三人再拜,排好刘、关、张顺序,至死也没变易。

这些民间传说可谓绘声绘影,活灵活现。不过,传说只是传说,缺乏史料根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民间传说很早就产生了。元朝至治年间,“桃园结义”的故事已经写进《三国志评话》,有了很完整的情节,语言也很感人。到了无名氏杂剧“刘关张桃园结义”中,其情节虽然与《评话》有些出入,但无大的不同,最后结局都是宰白马乌牛祭告天地,同行同坐同眠誓同生死。关汉卿作为戏剧大家,当然也很熟悉这个故事,在他的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中,有这样一句唱词:“你做的个见死不救,可不羞杀桃园中杀白马、宰乌牛。”可见“桃园结义”故事在元代中叶以前就很流行了。

那么,“桃园结义”的故事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人作了这样的分析:宋代出现了“说书”这种艺术形式,随着说书人的逐渐增多,亟需寻找历史上有益的素材供其创作和评说。当时,边患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需要张扬团结御边的精神和忠君事国的义气,于是刘、关、张亲如兄弟的情谊被说书人相中,拿来进行了重新创作,形成了“桃园结义”故事雏形。故事传开以后,得到人们的认可。进入元代社会,民族矛盾日趋激烈,人民起义斗争此起彼伏,其中有许多造反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组织,不断扩充队伍,遂用“结义”的形式服务于自身斗争,桃园兄弟的故事进一步拓宽了市场。到了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他很好地利用了这个故事素材,开卷伊始就重重地铺陈了一番。他之所以这样重视“桃园结义”故事,有着深刻原因:一是元末明初的社会更加动荡不安,“结义”的形式屡见不鲜,而“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对这种做法颇为欣赏,正好可以借此大做文章。二是刘、关、张是书中的三位主线人物,需要找根纽带把他们联结始终,“结义”形式正好派上了用场。三是书中多处突出“忠义”二字,“桃园结义”故事则是绝妙的开篇缘由。罗贯中将宋、元以来形成的桃园故事加以高度概括,同时对于现实中的结义形式又进行了典型化处理,进一步作了艺术加工,使其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思想更加集中。从此以后,历史上的所有结义故事为之失色。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谈论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时,可以这样说:“桃园结义”的情节可能是虚构的,然而它在艺术上是令人信服的,结义的形式和做法在今天看来并不可取,但这个精彩的故事是不会被人忘记的。

无论桃园结义与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做人要以义为先。

同类推荐
  • 东方殖民者

    东方殖民者

    本想依靠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干出一番事业的赵璋却忽然发现:整个世界线都不对了!中国没统一?大航海?排队枪毙?从日本到澳洲,从吕宋到交趾,齐国的舰队纵横四海,齐国的国势如日中天。奢华壮丽的静泉宫、雍容华贵的贵妇人、衣冠楚楚的士族们,齐王的荣光如同太阳般璀璨耀眼。但在这一切之下,暗潮涌动。新兴的力量正躲在角落里,偷偷地窥视着他们曾经遥不可及的王座。“跌落在泥泞里的九旒冕可以被重新拾起,但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了”——田华
  • 我心所爱的三国

    我心所爱的三国

    一位退伍军人,却机缘巧合,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在这个英雄辈出、剑戈惊天的乱世,他将如何生存,又将如何为了自己心中所爱的那个三国梦而奋战不息?本书将最大程度的再现东汉末年的乱世局面,展现更多不一样的计谋与兵法。
  • 王朝兴衰录

    王朝兴衰录

    杨凡,一个身怀绝世武功的少年,为历练加入了大唐的边军,一战成名,从此展开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为大唐开疆拓土,战功无数,却不料突遭横祸,心爱的女人惨死,是默默接受?还是沉默中爆发?是愚忠还是只为自己而活?
  • 锦衣救国

    锦衣救国

    橘子洲头,大江东去。丰臣秀吉修武琵琶逗秋雨,坐拥天下踞雄关。凌烟阁下,紫禁城中。万历皇帝醉舞春风弄美人,铁马扬鞭成霸业。钟鼓都城,雕栏丘墟。一位粗衣陋衫的少年郎看着落日余晖中的日本武士,露出了笑容,拔出了手中的绣春刀……封侯霸业,驱除外虏。中国血战日本,两大帝国弭兵论战,围绕东南亚霸主之争的饕餮盛宴!万历皇帝剑指丰臣父子,蓄谋已久的侵略阴谋!锦衣卫对战日本北辰一刀流忍者,大明铁骑名将VS日本战国强兵悍将;中华帝国傲视日本安土桃山,一场被日本歪曲掩盖了四百年的惊天真相;大明王朝最后的绝唱!中国史上,汉人皇朝最后一次的扬兵域外!宁予家奴不予外贼的誓死决心!拓万里波涛,将国威布于八荒四海。
  • 乱世秦歌

    乱世秦歌

    大秦第一猛男,嫪毐;战国第一小受,龙阳君;华夏第一阉贼,赵高......在这硝烟四起的战国末年,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穿越两千三百年前,究竟是何人唱响这乱世秦歌。
热门推荐
  • 狐仙少女的妖怪物语

    狐仙少女的妖怪物语

    平凡的少年,偶然间发现了后座女孩的秘密,她竟然是狐仙。再加上我的好友(男),居然能够变成吸血鬼少女。即使是科学发展至今,在各个地方仍有着妖怪的存在,狐仙少女,探寻着世间的神秘。记录下这些妖怪的事迹。
  • 闪烁的日光

    闪烁的日光

    迟钝的钟媛媛很久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只小羊羔是黑的。
  • 罪之天道盟

    罪之天道盟

    一个誓言,改变了他的一生。一次任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一念之间,他再次做出抉择。觉醒吧!本就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男人!带着血与罪,将神圣颠覆!从炼狱归来的男人们啊!踏着敌人的头颅,身洒罪孽之血,让整个世界在你们的脚下颤栗吧!臣服吧!世界!因为你们是罪的化身!一切的罪由我们承担!让世界再无罪!一切只归天道!
  • 辗转梦如烟

    辗转梦如烟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原本是主人公莫云汐对杨玉笙许下的美好的承诺,他们是青梅竹马,他们情深似海。可是,再美的承诺在敌不过命运时,也只能向命运低头。两情相悦,彼此深爱的他们最终也只有各自为家......
  • The Ruby of Kishmoor

    The Ruby of Kishmo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菩萨本缘经

    菩萨本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春堕落成美

    青春堕落成美

    出了青江火车站,迎面袭来的决计不是这座文化古城所传说的悠悠古风,而是先前听说的热浪滚滚。抬头一望,只见天色比之这个城市在全国各地宣传的“帝都”雄风相去甚远,灰蒙蒙的压抑气氛下几只鸟儿在空中盘旋。
  • 爱情无敌:我依旧爱你

    爱情无敌:我依旧爱你

    一场车祸决定的恋情,他是选择坚持还是退缩?她还认识他吗?难道一切都要卷土从来?她的记忆又是何去何从……要坚持啊!何陆羽!
  • 莫扎特(名人传记丛书)

    莫扎特(名人传记丛书)

    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他年少时就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4岁时开始跟着父亲学习钢琴,5岁时开始学习作曲,6岁时开始在欧洲大陆巡回演出。他留下的作品囊括了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的成就在时代的变迁中愈加辉煌灿烂。
  • 玄天炎黄

    玄天炎黄

    从小便被很多人欺负父母外出任务神秘失踪不知生死。他忍下了所有委屈与怒火,意外找到一个神秘山洞,拜了位师傅,为了心中所爱的姑娘,毅然决然的努力修炼,后因保护自己的世界,与外界邪族展开殊死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