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6400000004

第4章 中国历史中的谜团(4)

6.“桃园结义”可信吗?

还有的说刺杀雍正的女子并非吕留良的孙女,而是一位吕姓显贵的女儿。她的父亲吕某与登基前的胤祺是金兰兄弟,后因触及雍正夺嫡的阴私被秘密杀害,女儿四娘却侥幸逃脱。不久,她潜入仙刹拜一高僧学剑,此僧也是雍正当年的武林十二好友之一,其武功勇冠天下,罕有匹敌,并能炼剑成丸,含入口中,百米之外杀人不露任何形迹,号称“万人敌”,雍正本人也曾跟着这个和尚练就一手绝活儿。他登基称帝后,想拉这一高僧为己所用,以便控制各路武林高手,不料此僧不愿臣伏,远走山林,避祸修身。这天,御内高手侦知这个和尚的藏身之处,雍正急命原先结义兄弟三人易服前往,随即布下精兵层层包围。此僧见了三位不速之客,朗声笑道:“若辈受主命来捕我耶?汝主气数高旺,吾不能与之争。虽然汝主多行不义,屡以私恨杀人,今吾虽死,汝主必不能苟免,一月后,必有为吾报仇者,汝等识之!”言迄,伏剑自杀。三人割下高僧的脑袋回京复命,并一一详奏所闻。雍正知道这位结拜好友的手段,遂布置大内高手小心提防,想不到一个月后果然让一位年轻女侠用飞剑砍了脑袋,此女便是那位高僧的得意弟子吕四娘。清廷曾秘密下令严缉此女归案,但终其大清一朝,也没见到这位女侠的影子。

与“刺杀说”相同的还有这样一说:杀害雍正帝的并非吕四娘,而是湖南一卢姓女子。此女精于剑术,几十个大汉也难近身,是当时不露真形的一位奇女。她的丈夫被雍正帝以谋逆罪冤杀,该女立誓为丈夫报仇。她乔扮宫人进入畅春园,亲手杀死雍正,自知难以幸免,也在现场自刎而死。

有关吕四娘、卢氏女刺杀雍正的说法,见于《清官遗闻》和《清代述异》等传闻资料,不见正史记载,甚至都找不到她们的名字。可是在比较严肃的《鄂尔泰传》中却能找到“刺杀说”的依据:

“是日,上尚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午后忽召鄂入宫,外间已喧传暴崩之耗矣。鄂入朝,马不及被鞍,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当日天下承平,长君继统,何以危疑而仓惶若此?可证被刺之说或不诬矣。”然而刺客是谁?不得而知。

其实,不只《鄂尔泰传》的作者有此怀疑,连雍正帝本人生前也听过有关吕四娘的传说。雍正八年,他就疑神疑鬼地对负责审理曾、吕一案的浙督李卫说道:“外边传有吕氏孤儿之说,当密加访察根究。倘或吕留良子孙有隐匿致漏网者,在卿干系匪轻。”(引见《朱批谕旨》)这种风声能够吹进雍正的耳朵,可见由来已早和传播之广。看来吕四娘并非临时编造的人物。另外,在康、雍时期的“八大侠”中,甘风池、曹仁父、周召等武林高手皆实有其人,与之并列的吕四娘怕也并非虚拟的人物。因此,持“刺杀说”者认为雍正突然暴亡,决非无稽之谈。

但是,也有人对此持否定态度。其理由是:曾、吕为当时震动朝野的大案,雍正自始至终都格外关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环节,即使真有吕四娘其人,也没有漏网的可能,此其一;雍正住地,保卫措施完备,戒备十分森严,吕四娘就是武艺高强,也难闯入行宫,更难近于身边,怎会轻易行刺成功?此其二;据近代史学家陈垣先生考证,吕留良的孙子及其曾孙在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曾经捐纳监生,若吕四娘真的刺杀了雍正,乾隆皇帝哪能有此雅量?此其三。除此以外,雍正以后的正史记载中,不见吕四娘只字片语,更无“刺杀说”的痕迹,因此,认定雍正时期并无吕四娘其人。换句话说,就是真有这么一位武功超群、衔仇雪恨的女子,她也难有刺杀雍正皇帝的可能。

如果雍正帝不是被刺而死,那么,他的暴死是否正常死亡?能说明此点的权威资料当属逐日记载皇帝一举一动的《起居注册》。这里不妨简略引述关于雍正死前两天的具体记载:“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办事如常。”“八月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宝亲王、和亲王朝夕侍侧。戌时,上疾大惭,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至寝宫,授受遗诏。”

由此可以看出雍正死前两日直至临终,都很清醒,对于大事安排也很有条理,否则他不会召集诸王及重臣们前来寝宫,更不可能亲自“授受遗诏”交待后事。另外,雍正临终之前,随侍在侧的亲人和大臣几乎能筑起一道人墙,刺客不可能轻易近身,更不会割了皇帝的脑袋从容溜走。可见,雍正被刺杀一说难以成立。

皇帝的《起居注册》是官方的记载,如果认为不大可信,下面不妨对照亲历此事的大臣们的记录,或许可以看到较为真实的情况。先看看《张廷玉自撰年谱》中的有关记载:

“八月二十日,圣躬偶尔违和,犹听政如常。廷玉每日晋见,未尝有间。二十二日漏将二鼓,方就寝,忽闻宣召甚急。痰起整衣,趋至圆明园,内侍三四辈待于园之西南门。引至寝宫,姑知上疾大惭,惊驻欲绝。庄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公丰盛颠、纳亲、内大臣海望先后至,同至御榻前请安出,候于阶下。大医进药罔效,至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矣……廷玉与鄂尔奉告二王诸大臣曰:‘大行皇帝固传位大事亲书密旨,曾示我二人,外此无有知者。此旨收藏宫中,应即请出,以正大统。’王大臣曰:‘然。’”

张廷玉的这些记载均为亲笔,比较可信,细细对照雍正临终前的情况,与《起居注册》的记录基本是一致的。

下面再看《鄂尔泰行状》中的记述:

“世宗晚年,召公宿禁中,逾月不出,人皆不测上意,公亦自危。八月二十二日夜,世宗升避,召受顾命者惟公一人。公恸哭捧遣诏,从圆明园入禁城。深夜无马,骑煤骡而奔,拥今上登基,宿禁中七昼夜始出……”

张、鄂同为雍正所倚重的大臣,又都是他临终前的见证人。然而把两则史料略一对照,就不难发现有些问题:一、《行状》说雍正皇帝临终时只有鄂尔泰一人随侍在侧,这与张廷玉《年谱》中的说法大相径庭。二、张说传位密诏雍正帝早已向他和鄂尔泰出示过,而《行状》则说仅向鄂尔泰一人口授,他又连夜骑煤骡入紫禁城传达,可见“今上”即当时的宝亲王也就是以后的乾隆皇帝并没有“朝夕侍侧”。更奇怪的是,像传位遗诏这样事关社稷命运的重要文件,雍正竟然只交给鄂尔泰一人传达,连个护送人也没带上,显然让人难以置信。而且这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据乾隆帝在《钦定储贰金鉴》序言中说,预立传位密诏,始自乃父雍正皇帝,这种超级绝密文件一定早已写好,开启时也应众人在场,决不会匆匆忙忙地处置这种大事。

从以上对照来看,张廷玉与鄂尔泰二人的说法如此矛盾,到底哪个为真?相比之下还是张廷玉《年谱》中的记载比较可信。应该指出的是,《鄂尔泰行状》出自清代才子袁枚之手,并非第一手材料,其中是否有粉饰不实之词,或故意抬高鄂尔泰的地位,很值得怀疑。不过,这两则史料都说雍正临终之时,没有亲自宣布遗诏,说明很可能进入昏迷状态,否则,像这么重要的大事,以雍正的性格和处世作风,他决不会轻易撒手。

至于《起居注册》中的所谓“授受遗诏”也无可能,大半是御用文人敷衍装点之笔,不可信以为真。这样看来,雍正自八月二十一日发病,到二十二日晚间病情加重,接着用药而不见效,至二十三日子时死去,首尾只有短短三天时间,显然患的是不治急症。极有可能是脑血管意外出血等,即人们常说的中风急症。如此看来,雍正的暴崩应正常死亡。

但是,也有人不同意以上这此说法,认为雍正真正的死因是他迷信鬼神,乱服丹药而中毒死亡。雍正一生崇佛信道,结交术士,祈求长生之道。有资料说雍正晚年仍然纵欲,染上沉疴,至雍正八年,曾一度恶化,差点儿导致瘫痪。这时,他仍执迷不悟,曾密调地方督抚要员,为他推荐名医方士,高价悬赏长生不老药方。他还让陕甘总督岳钟琪密访一位名叫狗皮仙的道士,据说此人藏有防衰的秘方。岳钟琪报告雍正说,此人类似疯子,万万不可信用,雍正也真的害怕发生意外只好作罢。不久,四川巡抚宪德奏称在本省的仁寿县发现了一个姓姜的奇人,据说他八十岁精脉仍如涌泉,妻妾频频产子,到了九十高龄,看上去却像少年。雍正接报急命此人进宫,不料这位活神仙却意外死了。明明是地方官向他讨好,但雍正仍深信不疑。

不仅如此,雍正一生嗜好佛事,他做皇帝之前,就曾雇佣替身代他当了和尚。当政之后仍然事佛,自号破尘居士,又称圆明居士,并收罗门徒达十四人之多,多次声称“朕亦即是释主。”一些朝臣看不惯他的这种做法,劝其做尧舜而勿做释迦,务懦学而不信佛教,雍正竟公然抵赖说:“试问黄冠缁流之徒,何人为朕所听信优待?”尽管他没有优待哪个和尚,却热衷于接近一些道士。为了取得长生不老的丹药,雍正想方设法把长于炼丹的道士召入禁苑,并给他们慷慨提供场地、资金、原料、杂役人员等。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九月起,他尝试服用道士娄近恒等人炼制的“既济丹”,据说自我感觉不错。因为这些善测帝意的道士,一方面装模作样地夸大丹药的作用,一方面悄悄将“春药”之类的药物掺杂其中,使沉湎于酒色的雍正尝到了甜头,不断给炼丹道士们以有力支持。从他的《御制文集》中一些诗句可以看出他对于炼丹是多么着迷。如“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自觉仙胎热,天符降紫鸾”等,可见他不仅热衷于此事,并且已经确实服用了丹药。雍正十三年八月,炼丹活动达到了高峰,他一次就批给二百多斤牛舌头黑铅用于炼煮,这些丹药中的毒素渐渐在雍正体内积聚、浸蚀,终于要了他的老命。

雍正服食丹药,完全有这种可能,从历史记载看也有先例。像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事情尽人皆知,被称为英明圣主的唐太宗也很迷恋此事。他曾发兵西域抓来炼丹高手那罗迩婆婆,日夜炼丹供其服用,不仅没有达到长生的目的,反而诱发了多种疾病,导致了李世民的早逝。后来的一些皇帝如唐宪宗、唐武宗、唐穆宗也很迷信炼丹,结果都是“饵金石而死”,而且年纪都在三十岁左右,可见所谓长生不老的丹药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懂得养生之道的乾隆皇帝大概瞧见了乃父致死的症结,所以他在雍正死后的第三天即果断地下了一道谕旨,毫不客气地赶走了那些炼丹道士。乾隆在谕旨中气冲冲地说道:

“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有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现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因将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现之,如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且深知其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朕与和亲王面谕者屡矣。今朕将伊等逐出,各回奉籍……若伊等因内廷行走数年,捏称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摇煽惑,一经访闻,定严行拿究,立即正法,决不宽贷!”

乾隆皇帝是很会做文字游戏的,但无论怎样为猝死的雍正遮遮掩掩,还是很容易使人看出破绽:既然“深知其为市井无赖之徒”,为何要将张太虚这伙请入禁苑?雍正并非昏聩之君,什么样的游戏消闲之具不可观看,为何要迷恋这些“深知其非”的东西?雍正果真“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并且向儿子们陈述炼丹一事的坏处,为何不早早将这些无赖之徒赶走,居然还把他们留到瞑目之日?假若雍正之死与服用丹药无关,乾隆为何又匆匆将张太虚等人赶走,并不许他们在外说三道四?显然其中有不可向人言的秘密。因此可以断定:导致雍正猝死的直接原因,是他长期迷恋的那些丹药。

这种说法也有问题:丹药中的金石之毒虽然有些燥烈,雍正一直服用长达九年的工夫,若说中毒,理应慢慢显现,他也能渐渐感到不适,绝不会拖延这么长的时间干等着毒性暴发。而且从乾隆那道谕旨来看,雍正已认识到服用丹药的危害,怎么可能会知毒服毒?雍正虽然为人阴鸷,忌刻险谲,但他并非偷闲躲静,只知享乐的昏君,而是一个励精图治,较为勤谨的开明皇帝。他平日身体一直很好,很可能由于连日劳累而使脑血管意外出血,导致了突然死亡。这种情况在常人中时有发生,雍正虽然贵为皇帝,也有患这类疾病的可能。所以雍正的暴崩,仍属正常死亡,更不可能丢掉了脑袋。至于那些无稽的“刺杀”传说,可能因为雍正生前得罪人太多,人们无处泄愤,只好编排了故事骂他。然而事实不可能更改,埋进地下的更是如此。现在,雍正归葬的泰陵仍然完好无损,如有一天打开该陵的地宫大门,这些争论不休的问题就会有明晰的答案了。

同类推荐
  • 中国汉族通史(第二卷)

    中国汉族通史(第二卷)

    本书分华北、华中、华南、东北、西北、西南六大区域的汉族源起、融合、发展等方面,详细勾勒了汉族在各个区域的历史发展进程,是研究中国汉族历史和发展的综合性图书。
  •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徐大成编著的《康乾盛世》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康乾盛世的有关内容。 《康乾盛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征旗

    征旗

    不知名的大陆。战乱四起,大争之世,各地连年征战,百姓疾苦,诸侯割据。唯大雄主者,方能一统天下。
  • 三千里江山应多娇

    三千里江山应多娇

    “历史可以改变?”“我们不能,但你可以改变!”“为什么是我?”“因为你是历史关键人!”“什么是历史关键人?”“就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人!”“历史上并没有我这个人物?”“有!但直到现在你才重要!”“历史上我本该死?”“是的,在十五分钟之前你就本该死了!”“但你们救了我。”“是的,我们需要你活着,需要你做一些最伟大的事情,比如改变历史!”“但我有什么能耐能够改变历史?”“蝴蝶一扇翅膀,就会掀起大西洋的一场风暴!”“我什么时候能完成这件事?”“我们不知道!因为十五分钟前你已经改变了历史,未来都是不可知状态!”“……”
  • 中国通史(第二卷)

    中国通史(第二卷)

    本书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民俗等领域,书中将中国上起原始社会、下至民国的历史进程划分为四卷来讲述。
热门推荐
  • 何为巅峰

    何为巅峰

    西元800年,地球彻底沦陷,幸存下来的人类,被送往空间超人类所构建的虚空世界当中,这个虚空世界里的所有资源都是从地球上搬运过去的,多么浩瀚的工程,多么远见的布局。在这场布局中有鬼一族为人类所断后,举全族之力来拖住敌人铁骑的步伐,有鬼一族几百万人口在那场战争中全灭,留下的只是那点滴的数人罢了!。唐凛作为有鬼一族的族人,为守护家族的荣耀,一个人勇闯天下,在天下各处留下有鬼一族的种种传说。
  • 花落梦十年

    花落梦十年

    -花落梦十年,十年的等待,只是一场空虚而已。-为爱,他们不顾一切;为情,他们如履薄冰。-一个转身的瞬间,也许是相濡以沫,也许是相忘于江湖。-年少时曾遇到的那个少年,岁月也抵不过思念长河——十年的等待。-在这个初夏时刻,他们再次的相遇,究竟是爱?是恨?是情敌的逼迫?是死党的追求?是家族的反对?是组织的任务?还是他们彼此陌路?敬请期待!
  • 生机百态的植物世界

    生机百态的植物世界

    《生机百态的植物世界(科普知识大博览)》:植物大家族纷繁复杂,它们堪称是地球上最多姿多彩的生命。几千年来,人们发现了数十万种植物,其中既有单细胞的菌类植物和藻类植物,也有结构复杂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高不盈尺的小草懂得释放自身的魅力,茁壮挺拔的大树也活出自己的精彩。可以说,小到一片叶子、一朵花、一颗果实,大到整株植物,都在努力以多姿的形态和缤纷的色彩,将地球家园装扮得更加美丽和生动。
  • 天降神女:风云再起

    天降神女:风云再起

    她,一个在25世纪的丑陋女特工穿越到架空时代,且看她如何在这风云世界混得风生水起,坐拥天下美男!一国太子为她放弃皇位,只愿与她笑看人生;一代神医为她放弃一切,只为得她盈盈一笑;他的亲生哥哥为了她,不管舆论的反对,毅然决然的加入了他的后宫。本文为女强文,不喜勿喷。还有强大的系统君哦!
  • 俞珏书

    俞珏书

    于千万人中遇见你于千万名字中听见你惟有你也在这里吗?我没有刻意的去想念你只是在一个眼神一句歌词一部电影一条马路和无数个闭眼的瞬间怀念你
  • 我的亲爱的

    我的亲爱的

    她是x国时清市第一董事长,儿时一次家族训练使她和他相遇,当性子冷漠的她遇上死缠烂打的他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元素师的崛起

    元素师的崛起

    剑圣阿摩司当年的一剑封喉,将整个元素一族推入了黑暗之中,但在黑暗之中的人,往往更容易发现光明。元素之王卡尔与剑圣阿摩司的巅峰对决,剑圣山脚下不甘的呐喊,其中又有什么玄秘。元素师Do,带你打开这片奇幻的世界,带你感受一个元素师的世界。
  • 每天一节口才课

    每天一节口才课

    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技能,85%是靠他的口才交际能力。”现实生活对此也有印证,会说话的人不仅在人际交往中找人喜欢,而且如鱼得水、事业有成。而那些不善表达、言词笨拙的人,就往往容易吃亏,甚至于栽跟头。在当今社会,如果你没有傲人的学历,缺乏充足的资金也无甚背景,那么,通过加强自身的口才训练,将成为你的成功催化剂。本书以丰富像是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严丝合缝的逻辑,为大家提供在职场或生活中提高口才的种种技巧。从日常生活的沟通艺术到商业谈判的制胜诀窍,从为人处世的轻松幽默到职场生涯的攻心话术,一本书让你懂得如何才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从而平添魅力。
  • 镇皇

    镇皇

    九嶷山巅,爆发巅峰帝战,帝宫崩毁,炎鼎镇乾坤,揭开仙侠大世......
  • 一剑称王

    一剑称王

    百般隐忍,千番蛰伏。不求来世,不负前生。只为今朝,一剑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