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包含说话的个体,表达的是一个统一战线的问题。而“你”则有明显的对立倾向。所以,跟孩子要多说“我们”,少说“你”。
我做过一个小调查,询问过近五百位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是用“我们”,还是用“你”。有四百多位家长说用“你”。剩下的这些家长里,有80%的孩子是六岁以下。他们认为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可能就会说“你”,而不会说“我们”了。
有一位家长,儿子刚上一年级。她对我说:“我对你这个问题特别敏感,也让我反思很多。就在前不久,我儿子刚跟我聊天,说我最近说话特别严肃。”
“孩子一上小学,大多数家长的神经就开始绷紧了,说话也会随着严肃起来。”我说。
“对,我就是这样,都说别给孩子压力,可是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处处表现很好啊?我就是这样,所以天天对孩子说:‘你可不能贪玩啊,都上小学一年级了。’”
“很多家长都这么跟孩子说过。”
“是啊,所以,我并没有觉得我有什么不妥。可是那天我儿子说:‘妈妈,我上了小学之后,所有的事情都是我自己的了,是吗?’我说:‘是啊,儿子,你已经开始自己的人生了,不能再依赖妈妈了。’”
“你这是把孩子的安全感带走了。孩子觉得你不会支持他了,他只剩下他自己了。”我解释说。
“对对,老师你说得太对了。我现在仔细回想一下,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我跟孩子说什么事,都说‘我们’,我说‘我们的老师是一个很和善的老师’,我会问‘我们今天玩得怎么样,宝宝?’可现在我说话,都是‘琪琪,你得怎样怎样。’”
“从‘我们’一下子就到‘你’,孩子肯定会有点接受不了。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情,只要有父母的支持,他就有勇气,有信心。可如果他发现父母完全撒手,只剩下他自己,那他就会产生恐惧,能做到的也不敢去做,自然也做不好。”
“哦,还有这样的功效呢。看来和孩子说话,这学问也很大啊。”
很多家长之所以跟孩子说“你”,而不再说“我们”,只是觉得孩子长大了,应该让孩子有独立意识,但其实越是用“你”来描述事情,孩子越无法独立起来,因为他没有安全感。
姗姗八岁,上二年级,和她妈妈的关系很不好,经常和妈妈顶嘴、吵架。
一天晚上,刚吃完饭,两人就开战了。起因是姗姗的一件红衣服。这件衣服是姗姗的姑姑从国外给她带过来的,有一些亮钻。
姗姗想第二天穿这件衣服上学,妈妈不愿意让她穿。
妈妈说:“你个小孩子家,干吗穿成这样?多庸俗啊!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学好了,以后你想穿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总比你现在臭美要强。”
“谁说小孩子不能穿成这样?这本来就是小孩子的衣服。”姗姗据理力争。
“你知道什么!有些商家什么都不懂,就按照大人的标准来给孩子设计服装,对孩子一点好处都没有。你现在还不懂审美,你得听妈妈的,妈妈不会害你就是了。”
姗姗妈妈一边说,一边抢过姗姗手里的衣服。
姗姗气坏了,她跑到客厅,去打电话找救援。电话接通了,姗姗马上向对方诉起苦来。
妈妈听见了,赶紧跑出来,听了半天,也没有听出是谁。这时候,姗姗把电话递给妈妈,说:“找你的。”
妈妈问:“谁啊?”
姗姗翻了个白眼,回答说:“我妈。”
妈妈接过电话,一听,对方居然是姗姗的一位实习老师,刚来没有多久。
老师笑着说:“大姐,您别生气,姗姗是天天嚷着要叫我干妈,可那不过是小孩子的话。小孩子,她还不懂您对她的疼爱,只觉得您说话不好听,就不愿意和您说话。”
“你说这孩子,她呀,真是一点都不懂我的心啊。我不管说啥,都和我吵架。这不,你听听,还想不要我这个妈了。真寒心啊!”
“大姐,不是这样的。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她毕竟是小孩,不可能以大人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她更喜欢直观判断问题,听谁跟她说话好,态度好,她就喜欢谁。”
“啊?”
“我常听姗姗说,您跟她说话,开头就是‘你个小孩子家’,这话对孩子来说是很难受的。她之所以喜欢我,可能因为我经常跟她说‘我们’。我想,大姐,你也可以尝试一下。”
“我们”有助于父母和孩子沟通感情,而“你”则会破坏两代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沟通是教育的基础,两代人的关系好,孩子自然就愿意听父母的。
桐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班上新来了一名学生。为了迅速和新来的学生熟悉起来,桐桐和几个要好的朋友决定,给那位新生举办一场生日会(恰逢那个孩子的生日)。
可是当大家把这个决定告诉给那个孩子时,那个孩子难过得差点哭了。大家不明所以,也不敢问。
那个孩子看大家如此,就说:“你们不知道,我妈现在跟我说话,一张嘴就是‘你必须给我’怎样。我上学的第一天,我妈是这么说的:‘你必须给我迅速在这个班里站住脚,你必须给我和同学搞好关系,你必须给我在第二学期就成为什么什么。’”
“没事,我们去了,她对你说话就会客气了。”桐桐说。
“得了吧,你们要是去了,我妈妈肯定会对你们说:‘你们必须给我’,得,你们所有的人肯定都讨厌我了。”
“你必须给我”是一个很常见的家长固定用语,也是一个最招孩子讨厌的教育用语。如果你不想造成严重的亲子矛盾,那就坚决别使用这句话。
沟通是感情的润滑剂,感情是教育的基石。和孩子沟通,要尽量多使用“我们”,表达和孩子统一战线的思想,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支持,感受到父母为自己成长真心付出的一切。和孩子沟通,也要尽量少使用“你”,不和孩子搞对立,不做孩子的领导,不做孩子的监督者,不做孩子的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