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0600000033

第33章 徐衎:我很感谢中文系

徐衎,来自南方,现就读于西北师大中文系。90后最具才华的作家之一。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作品入选多种青春文学选本。著有长篇小说《小米村断代史》等。

许多余:徐衎你好,很高兴你接受我的采访!首先祝贺你蝉联两届“新概念”一等奖!我阅读过你的一些作品,里面很多写到农村。你的童年是在农村里度过的吗?农村给你带来的影响很深吗?

徐衎:上小学前,确实在农村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就像某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感受城市和乡村”,而我恰恰这两方面的体验都有,后悔生不逢时,怎么没轮到我写那个高考作文。我觉得农村在于一个“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还是全的。一个村庄里,左邻右舍都是互相知根知底的,没什么隐私啊隔膜之类的困扰,大家很容易打成一片,不至于“寂寞啊,忧伤啊”。另外农村的许多风情景致亦是在城市里无法体验到的,比如老黄牛,比如大黄狗,还有良田百亩,孤鹜齐飞等等很多场景,很怀念。

许多余:如果有读者将你定义为乡村作家,你会在意吗?

徐衎:可能因为去年一年都在写长篇《小米村断代史》的缘故,带着惯性写下了一系列乡土题材的小说。其实之前我写过蛮多像《原谅我》、《白昼鸽灰黑夜明媚》、《错是错过的错》、《鸡同鸭讲》的作品,不是校园青春就是男女之恋的故事。2009年也完成了截至目前唯一的两个中篇《远方》和《寅支卯粮》,还有一些非乡村题材的作品,包括第十二届的参赛作品《都是水果》以及一个关于《东邪西毒》的影评。

关于文字写作,我一直都是个喜新厌旧的人,不喜欢重复,希望自己风格更多元,像今年三月份一口气写了六个短篇,《端倪》、《赤子和星星》、《指南针》、《桑扶劳儿》、《惊弓之鸟》、《寂寞》,有调侃,有严肃,有爱恋,有亲情,都是不同风格的。

还有受累别叫我“作家”或者“文学青年”,我充其量只是发挥专业优势,偶尔在文字里宣泄宣泄找条出路的作者。

当然,话说回来,“乡村作家”这样的称谓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对我在乡村题材创作上的肯定,哈哈!

许多余:你的家庭里有和文学挂钩的吗?你是受谁的影响走向文学的道路的?

徐衎:呃,外公是复旦新闻系毕业的,在报社工作至今;家里的语文老师也不少。启蒙最大的应该是小学时参加的小记者团,每周六作为兴趣小组活动,跟着指导老师,描写个佛手啊,采访个什么风云人物啊,特锻炼人。当时市里有个晚报,晚报上有个《同学少年》的栏目。老师经常组织我们投稿,渐渐地对写作产生兴趣。小学五年级荣获市“十佳小记者”称号,学校也很配合地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然后就自我感觉良好地认定写作这条路了。

许多余:你和你的父母之间存在代沟吗?你是怎样做的?

徐衎:代沟我更愿意理解为矛盾、摩擦。当然会有,但是毕竟都是一家人,过一会儿就能很快冷静下来,和平共处。

许多余:在你记忆深处最令你难以忘记的是什么?对于你的写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徐衎:写作方面最难忘的应该是小学时候写的小短文第一次见报吧,也是参加小记者团时候的事,那时候对我鼓励挺大的,毕竟一个小学生能够把铅笔字变成铅字还是很了不起的,哈哈!

许多余:“五千年的文明从此有了源头可溯——诗词曲赋从此依傍着这震颤天地的惊喉开辟出山河为之动容的长流。只是,如今我们编制着种种文字的浮雕锲刻,谁还记得当时那一阵震天的鬼泣?”这一段是来自你的第十一届复赛文中的。试想,很多东西不都是这样的吗?我们总是会遗忘。你对此有什么感触?忧郁?彷徨?不知所措?

徐衎:变迁势必会带走一些旧事物,但我更倾向于席慕容的态度,“铭记该铭记的,遗忘该遗忘的”。

许多余:现在的文学题材中“乡村”似乎并不是太热门。你对于文学的市场在乎吗?你会坚持下去吗?

徐衎:如今,文学总体都在边缘化,不敢说什么题材热门,什么冷门。而且这个时代读者的口味日趋多元化,其实只要是忠于自己的文字,就会有直指人心的力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一两个读者能够在纸质的书上,在我的文字中收获共鸣,我就很欣慰了。

许多余:你第一次发表作品是什么时候?当初是什么感受?徐衎: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吧,激动、窃喜。

许多余:参加“新概念”最初的原因是什么?蝉联两届的一等奖你的心境有何变化?徐衎:2008年一整年都在写作,到年底有了一定数目的稿件,我就在想何不寄出去试试看呢?挑选了几篇投了过去。最初当然和大多数初涉“新概念”的朋友一样,“重在参与”的心理多点儿,所以也没抱多大希望,以至于12月末出来的复赛名单,我到1月6号才偶然在一个链接上看到。十一届之后确实有些“不淡定”,有很长一段时间整个人都很浮躁。十二届后,有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真的淡定了许多,不论是在颁奖礼上,还是回来之后迅速投入新的写作,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吧?

许多余:你觉得“新概念”给你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徐衎:一方面是通过比赛收获肯定,带给我创作上的底气,证明自己还是能写一写的;另一方面就是鞭策自己更努力地去突破自我,实现多元化的写作风格是我一直努力的。

许多余:去上海你认识了很多朋友,有玩得比较好的吗?可否和我们读者说一下当时的情景?

徐衎:每一届“新概念”都会有一些念念不忘的逸事,留在大家的回忆里。我只能说一次性可以见到那么多文学青年男女少年少女幼童幼女(……),有种找到大部队的欣喜。大家气味相投地聊天,玩“杀人”游戏,然后气味最相投的成为莫逆之交,这些都是好玩又难忘的,也是“新概念”带给我的另一笔财富。

许多余:你觉得这两届中谁长得比较帅气?漂亮?

徐衎:我觉得热爱文学的红男绿女都是漂亮帅气的吧(好官方……),不过的确是这样的(……)。

许多余:你对于《萌芽》现今的状态如何看待?《萌芽》似乎越来越不景气,你觉得有什么原因?

徐衎:每一种文学体裁风格都有它的发育期、成熟期和衰老期,就好像一个有生命的机体一样,成熟期一般说来都比较短暂,犹如鲜花之盛开,在一段较短的时间里集中出现一批优秀的作家、作品,充分发挥了这种体裁风格各种潜在的表现力,使后人难以继续有所作为,而只能在追慕之余进行模仿。于是这种体裁风格也就衰老了,人们欲有所作为则转向另一种体裁风格去试验、去探索。

在我印象里,从初中接触《萌芽》到高中,这段时间的《萌芽》一直很小资、很温情、很唯美,当然像张悦然、郭敬明、颜歌、安妮宝贝这些代表作者功不可没,虽然这期间不乏其他风格的作品,但是大方向是没变的。随着80后作家渐渐地转型,90后作者登上舞台,《萌芽》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思变,前段时间还在网上看到赵长天老师说希望吸收网络文学的长处和优势,抓住网络阅读这一新型阅读模式,所以不能妄断,去全盘否认,说它怎么怎么不景气了。还有一点我更愿意接受,渐趋成熟的我们,或许也是我们的心境在改变。

每一项事物都有它的高峰和低谷,就像当年“新概念”横空出世之时,在社会、教育界激起千层浪,但是掐指一算,“新概念”不知不觉已经走过十二个年头了,出于惯性势必会有一些“疲软”。同样的道理,你不能因此去否定它。我相信摸索新路的《萌芽》还会继续“萌发”出更多繁花盛景。

许多余:如果不是“新概念”,你会坚持写下去吗?为什么?

徐衎:作为爱好,我从来没想过何时会停止写作。我只能说“新概念”是我短暂写作经历中美好的一站,让我收获了一些肯定和激励,使我在今后走得更坚定、更踏实。

许多余:很多作者写作或多或少受到一些作家影响,请问你受到哪些作家的影响比较大?

徐衎:首推苏童吧。我佩服他简洁又丰富的语言运用,很多乡土小说都是或多或少受之影响写下的。女性作家中的陈染、安妮宝贝都在不同时期影响过自己。而80后作家,除去韩寒和郭敬明这俩“泰斗”,当年第一届“新概念”一等奖的徐敏霞,她的文章在我最黯淡的高中岁月给了我很多安慰。《成长的痛》、《一股液体流过西海固》当时看起来都觉得很励志、很惊醒;《站在十几岁的尾巴上》现在还会看,真的是常看常新,感动那样颠沛却又积极地活着的姿态,是独树一帜的80后作家文学。

许多余:你是南方的孩子,到了西北地区上学有什么感受?

徐衎:南来北往,肯定会有一些生理或心灵上的触动。大一的时候我为此还写过一篇《落差》的散文,感受截然不同的民俗风情,在心灵或者创作上都是弥足珍贵的经历。

许多余:我记得我们曾经说过你上大学的时候原本不是中文系,后来什么原因让你上了中文系?

徐衎:是学校专业调剂,我服从了,就是这样。

许多余:你对于现今中国的教育如何看待?你认为大学里能学到东西吗?

徐衎:这个问题太大,我只能说,大学是个自由度很大的场所,大学里当然能学到不少东西,正因为它相对初高中宽泛活络的氛围,需要我们在学习之余还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锻炼各种能力,而且一定的自由度需要一定的自觉性,自觉的孩子可以在其中受益匪浅,当然也不乏浑浑噩噩度日的,这一切都在于自己把握吧。

许多余:很多人说中文系培养不了作家,你是怎么看待的?

徐衎:我倒是听说,作家是不需要文凭的。这个说法还是太偏激。纵观现当代文学史,从中文系走出去的名作家还是很多的啊!像当代先锋文学阵营的书童、莫言都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中文系可以提供广阔的视野: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美学……可谓贯穿古今中外,对创作研究都有很大帮助。

还有一点,我认为当今大学各专业中,中文系是比较轻松的专业,我可以心安理得地在自习室一片演算声中阅读小说,我也得以有充裕的时间投入到创作中,所以我感谢中文系。

许多余:你的写作速度如何?你觉得你是高产的吗?

徐衎:我觉得我写作的状态一直都挺好,至于高产的问题,他们叫我“打字机”,呵呵……

许多余:除了写作,你平常都有一些什么爱好?

徐衎:阅读、唱歌、看电影、排球、游泳、收集CD、旅游。

许多余:你一般看书、看电影的倾向是什么?喜欢哪一种类型?为什么?

徐衎:我看的书挺杂的,我既看名著也看畅销书,我既喜欢韩寒也不排斥郭敬明,我除了文艺片也看商业片,以至于有人感慨地说,“徐衎,你真矛盾。”书的话就更说不清楚了,比如纳博科夫、多丽丝莱辛、南非作家库切、米兰·昆德拉,国内的比如苏童、余华的小说,也有像林语堂、苏青等人的散文,很睿智。

至于电影,我喜欢文艺片,去年狂迷“文革”题材的片子,我觉得文艺片和我创作最为紧密。

许多余:你喜欢的女孩子是什么样子的?谈过几次恋爱了?目前的情况如何?

徐衎:善良,要有共同语言。谈过“消音”恋爱,目前状态是孑然一身,奋斗考研。

同类推荐
  • 做证的石头

    做证的石头

    新锐作家余显斌的《作证的石头》,所讲述的故事,总是波云诡异的,如云,罩着山尖;如雾,缭绕不散;如时间的叹息,在文字的夹缝中,悠悠传出。读他的故事,是一种想象,一种发现,一种热血沸腾的参入。在故事叙述中,经常,作者会骑着一匹想象的马,纵横驰骋。希望读者能在这本书的阅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天宇,俯视苍生,关注生活。本书收录的故事,内容广博,人物众多。其中人物有官场之人,平民百姓,富商老板;涉及内容,包括贪污受贿,尔虞我诈,还有人性的真善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详略得当,层次分明,使读者在故事欣赏的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精神的升华。
  • 打造蓝色

    打造蓝色

    读者在此打开的《打造蓝色》一书,是法国剧作家让保罗温泽尔的作品,由宁春翻译。您将走进两个法国退休工人安德烈和绿西的私密空间:听他们说话、跟踪他们的视线,发现他们的无奈、烦恼和焦虑。您会问:除了那长此以往生活在一起的习惯,还有什么能将这两个人继续拴在一起呢?您会抱有一丝的同情,而这同情将会变为柔情,因为安德烈和绿西在一个已经不属于他们的世界里维系着生存,而这世界或许从来就不曾属于他们。他们最后的救赎是梦想;然而,对于梦想,我们有义务付之与柔情。
  • 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天下美文校园卷)

    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天下美文校园卷)

    本书精选古保祥创作的爱情类文章,其中许多被《读者》《青年文摘》《格言》和《青年博览》转载。本书内容以情感和故事为主线,为读者呈现各种各样的爱情,讲述其中的真实感悟,是作者与读者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本书弘扬的是对真爱的歌颂,是对假情的批判,力求让读者重拾对爱的美好信念。
  • 无桨自帆

    无桨自帆

    常言道“世事难料”,渐趋式微的古体诗词,近一时期却大有风行当道之势。且不论老一辈众多爱好者,单就网络上的中青年,越来越多的群体涌入诗词天地,便是中华古典诗词这一国之“雅器”极具顽强生命力的明证。同时,令人感佩的是,诗词创作者与古代士大夫作诗心态几乎无异,往往劳者自歌,非以文章谋稻粱,吟诗填词只为余暇之雅兴。故诗人或抒发情感,或关乎民生,盖出于知识分子自觉良知与社会责任也。
  • 郁达夫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热门推荐
  • 万般法门

    万般法门

    异魔来袭,稷下学宫的的楚源再世为人。然而这个世界,居然也有异魔?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生乡村之傻有傻福

    重生乡村之傻有傻福

    身为知府千金,金云阳家道中落,知府夫人将他们送往两地,岂知云阳奶娘无良,将之抛弃雪地,被根子捡得,结为夫妻,不料难产身亡。作为富家千金的susan被丈夫和情妇害死,穿越而来,且看她如何发家致富,和妹妹一起寻找亲人,认祖归宗。
  • 冷酷王爷的天才王妃

    冷酷王爷的天才王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刑警,一天在家休假,家中突然有一道闪光,柳云笑陷入黑暗之中。醒来时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云溪国的当朝宰相嫡女身上。这个女儿不受父亲的宠爱,连自己的妹妹也欺负她。这个庶出的妹妹对她是百般的折磨。家中有位哥哥对她宠爱有加。但现在的柳云笑不是以前的柳云笑了,以前的仇她要一一让他们还回来。一次宴会中脱颖而出,与七王爷叶建尘,皇上叶天龙,三王爷叶晗伟相识,冷酷的七王爷原本不相信世上有真爱,在遇见柳云笑时,自己也开始慢慢爱上这个女孩。【由于第一次写小说,请大家多多指教】
  • 穿到地府做美差

    穿到地府做美差

    刚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我竟然穿越了,不是做梦也不是学校奇特的迎新,我只是穿越到了地府,从此以后再无好日子过。鬼王殿下饶命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金光明经文句

    金光明经文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卢沟桥抗战

    卢沟桥抗战

    本书记述了1937年卢沟桥抗战的经过,包括战前态势、战况总览、卢沟桥争夺战、妥协的破产、推动全面抗战、平津保卫战、战果评析等七章。
  • 指末流年

    指末流年

    莫初年,十四年了,我还是喜欢你,像云追着风,不知所起。那年,乔指末十四岁,喜欢上年长一岁的莫初年,只因为他救了她。八年后,她依旧喜欢他,老天终于眷顾她,使他们走在一起,却不过短短一年,从此,两不相干。五年后,他们两个又再次相遇,她知道,她依旧喜欢他。他突然登门,只说了一句:“乔指末,和我结婚,你还愿意么?”
  • 这算不算站在显眼的地方

    这算不算站在显眼的地方

    你说过,在茫茫人海中害怕找不到对方,站在显眼的地方所以在找不到对方的时候要让对方找到自己,那我现在算不算站在显眼的地方?
  • 天道漫漫行

    天道漫漫行

    少年出圣法,渡沧海,以法入世,以证天道。奈何天理昭昭,顺天命之身,行逆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