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行业有句话:钱到了自己的口袋那才叫成交呢。没签单,即使谈得再好也是枉然。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销售人员踢好临门一脚,争取在最后的合作谈判中让客户感到满意、获得满足,这样我们的口袋自然就会鼓起来了。
为了成单也不能盲目让步,必须保证让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否则只会得不偿失。
1.1 为了成单,你真的“不顾一切”了吗
在现实销售中,我们看到合作双方的一方为了拿到订单,不断让步,最后让对方变本加厉,把自己置于成败的悬崖边上,不知所措。
已经有三个月没有业绩的小李,终于有客户找上门了,还没见面,小李就对自己说:哪怕今天就是业务帮忙,也要拿下客户,把自己三个月的“0”记录摔进太平洋,要不得让同事笑话死!
抱着这样的心态,小李来到了客户的单位,两个人寒暄了一会儿,就开始谈了。客户说道:“您上次传过来的合同,我看了,有几个问题想跟你协商一下。”小李自然洗耳恭听。
“第一个问题就是货物的运输问题,因为此次的货物施工点离我们比较远,如果货发到北京,然后我们再安排车辆送过去,又耽误时间又增加成本,所以,我们希望能够由贵方直接负责把货物送到施工现场,我们的人签收后,然后就按照合同上说的,10天内给您打款。这次合作愉快,下面咱们的合作机会还有很多呢,这个工地后续还有三期、四期工程呢,所以这次你们就吃点亏,承担一次运输费用吧。”
小李知道自己的报价利润大概有四十个点,如果承担运输的话,利润至少还有三十五个点,想了一会,就应允了。
见到小李的这种反应,客户又发话了:“还有一个问题:你们的售后我希望延至3年,这样我们在出售楼盘前就不用再找维修人员了。想必你们的产品3年的使用寿命还是有的。”
小李也知道自己的产品差不多4年内不会有大的问题,多延续一年时间,应该后续的维修概率不会高多少,也就爽快地答应了。
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签约了,不承想,客户还真是“没完没了”了,第三个问题又来了:“你们的报价超过了我们的预算,如果单价能降低8元,咱们就签合同。”
听到这里,小李有些傻了,心想:我们每个产品的纯利润不过就10元,您这一下子砍掉8元,我们还有“活路”吗?此时,小李知道自己上当了,运输费自己承担下来了,售后年限也延长了,这回才谈价格,着实觉得客户“太阴了”。可是自己三个月没有业绩了,再不出单,真的面临歇业了,可是这个单子,小李基本上一分提成都不会有了,无奈,他还是在合同上签了自己的大名。
诚然,在大多数销售活动中,为了促成交易,销售人员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出让步,以向对方展示出合作的诚意来,同时也在让对方感到满意的情况下,提出交易的要求。但是,我们做让步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果一心为了拿到订单,而不考虑合作的利益价值的话,这样的让步不仅会破坏此次的合作,而且也会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那么,合作的对方一旦发现我们心急成单,通常会有哪些反应呢?
1)直接要求在核心利益上做让步,否则取消合作谈判。
2)故意释放“烟幕弹”,让我们自乱阵脚,主动妥协让步。
3)谈判的态度变得强势,逼着我们多做些让步。
1.2 微小让步定律:让步要能“四两拨千斤”
我们都知道,在销售谈判中,为了促成交易,销售人员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但是很多时候确实把握不准让步的尺度,最后弄得让步幅度越大,谈判之路变得越艰难,让谈判双方陷入了僵持,甚至出现了谈判破裂的结果。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销售人员深思一下:如何让步才算合理呢?怎样才能以最小的让步换得最大的利益呢?
美国心理学家切科夫和柯里就对此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模拟的谈判环境中,研究人员与受试者分三组进行谈判。
在第一组,研究人员对受试者做出了较大程度的让步;在第二组中,研究人员和受试者的让步程度相等;在第三组中,研究人员拒不让步,只在最后关头做出了特别小的让步。
结果发现:只有第三组的受试者愿意付出较高的代价去达成协议;而第一组的受试者,不但不愿意付出正常代价,甚至连较低的代价都不愿意付出。
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心理学家给出了这样的一个解释:在谈判过程中,如果一方突然大幅度让步,反而会让另一方产生怀疑,不是怀疑他最先开出的条件虚高,就是怀疑他的产品品质不好。相反,如果一方在开始时态度非常强硬,怎么都不肯让步,只在最后关头才勉为其难地做出一个很小的让步,那么另一方就会相信他的产品物有所值,愿意以较高的价格与他达成协议。
后来把这个实验的结论称为微小让步定律,这个定律在实际的销售谈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几十年前,前苏联看中了长岛北岸的一块土地,希望买下它,在那里盖一幢大使馆宿舍。
如果按照当时的市价,这块土地的价格是36万~50万美元,而卖主则希望卖到42万美元。前苏联当然希望越便宜越好。
为此,前苏联通过付出某种代价,换取一年内独家采购的权利。这个权利不但能使交易全过程得以保密,还使整整一年内,在这块土地的采购案上,前苏联都没有竞争者。
凭着这一优势,前苏联态度非常强硬,只肯出12.5万美元的买价。12.5万美元,多么荒唐?卖主无论如何都不答应。就这样,双方僵持了三个月。
第四个月,前苏联做出小小的让步:“我们知道这价钱是低了些,或许我们可以多出一些。”一个月后,他们以36万美元的价格达成了协议。这可是当时行情的最低价。
我们常说:在销售过程中,谈判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战,谁能撑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所以,在此过程中,销售人员切不可过早地让步,不可进一步抬高客户的期望,让他们误以为只要再坚持一下,你就会继续让步;而是要利用一切资源,掌握并分析对方的相关信息,然后慎重地让出微小的一步。如此,销售人员才能在得到客户信任的同时,促成交易。
销售工作中的微小让步定律:
1.做一次让步,就要换回等值的利益。
2.适时制止对方的“贪婪”,表明合作的底线、立场。
3.无论对方怎么做,都坚持底线,决不在核心利益上让步。
1.3 让步要有原则,适度让步很重要
实践证明:在与客户谈判的过程中,微小让步策略不但不会失去客户,反而更容易促成交易。如果为了成单,盲目让步,不惜牺牲核心利益来换得合作机会,这样的合作也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在谈判让步中,销售人员需要怎么做呢?
1.3.1 权衡长远利益与短期效益的价值比
在与客户进行合作谈判之前,首先要对长远的利益和短期的效益做一个全面的分析,避免为了短期的小利益反而在长远利益上做出“糊涂事”。进而也就要求销售人员在每一次让步之前,都要考虑这是否有利于长远利益的实现。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不能用让步,而应该用其他途径来解决问题。在降价时尤其如此。
1.3.2 让客户感到你让步的艰难
在让步时,销售人员要明确告诉客户,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多么无奈。不仅如此,销售人员还应通过拖延时间、请示领导、示弱等方式来让客户感觉到你得到这样的让步是非常艰难的。比如,当客户提出某项要求时,即使这些要求你有权限决定,也不要爽快答应,而要通过一点一点的微小让步来显示让步的艰难,这样可以降低客户过高的期望,打消客户逼你做出巨大让步的念头。
1.3.3 选择好让步的时机和让步的内容
不要在沟通的一开始就轻易让步,否则容易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在万般无奈的情况再让步,以消除客户得寸进尺的企图。
另外,为了在关键问题上获得客户认同,销售人员可以在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上表示出适度的让步,以便让客户感受到你的诚意,并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小恩小惠上,从而为争取关键条件创造机会。
1.3.4 确定好让步的回报点
在让步之前,销售人员还应考虑由此得到的回报,以及这份回报是否值得。如果值得,销售人员在向客户让步的同时,就要胆大地提出具体的回报要求。例如以下案例。
客户:“价格能再降低一些吗?”
销售人员:“您要多少?”
客户:“先要一箱。”
销售人员:“如果只要一箱的话,我们很难集中送货。”
客户:“那怎么办?这个价格我是不可能接受的。”
销售人员:“您也知道,一箱货确实不多,加上送货成本,价格太低的话我们就没有利润。要不这样吧,您现在购买并自己提货,我们就给你减去送货的费用。您看行吗?”
1.3.5 守住谈判的底线,坚决不动摇
突破客户的利益底线,沟通一定会失败;而突破自己的利益底线,销售人员就没有销售的必要。所以,销售人员必须尽可能地深入了解客户可以接受的利益底线,在劝说客户的过程中尽量靠近这一底线;也要保障自己的利益底线,一旦客户提出的要求超过你的利益底线,就应立即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