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维话要掂着对方的心理说,顺着对方的感情说,摸着对方的好恶说,根据特定的事情来说。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有一种偏见,即把那些善于说恭维话的人一律称之为“马屁精”,好像这些人人格多么低下,多么不耻于和人们相提并论似的。其实,这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误解。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周围的人或多或少都在说着恭维的话,只不过是方式比较巧妙而己。就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来说,多说些恰到好处的恭维话不仅不是坏事,而且是好事。
不过,恭维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应一个人的心理,因而有口无心,或是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为对方识破,并让对方产生不快的感觉。再者,要奉承别人时,也不可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
比如,你看到一位流着鼻涕而表情呆滞的小孩时,你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小孩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对方的感受会如何呢!本来是奉承的话,却变成一种讽刺,得到了相反的效果。若你说:“哦!你的小孩好像很健康。”效果就会好多了。
所以,恭维别人时要坦诚,这样,你所说的恭维话,会超过一般恭维话的阶段,成为真正夸赞别人的话,听在对方耳中,感受自然和一般恭维话不同。同时,说恭维话是人际关系必备的技巧,如果话说得得体,会使你更迷人,更受人欢迎。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喜欢听恭维的话,即使那些自诩清高,甚或是傲慢者,他们只要听到了恭维的话时,脸上虽没堆满笑容,心中却非常高兴、非常舒服。不过,你的恭维话一定要说得巧妙,要说得恰当,才能让对方听后心花怒放,否则,不适时宜的恭维不但引不起别人的好感,反而会让别人对你产生厌恶感。
在生活中,许多人就因为不善于恭维,常常弄巧成拙。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一次到全国最大的书店了解售书情况。
书店经理知道这个消息后,决定为作家做件高兴的事,即在所有的书架上,他只摆放大仲马的书。
当大仲马走进书店后见只有自己的书时,大吃一惊地问道:“别的书在哪里?”
“别的书?我们已经卖完了。”老板回答说。
很显然,这位书店经理不会恭维,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
可见,不是所有的恭维话都能够为你赢来好感。恭维话要掂着对方的心理说,顺着对方的感情说,摸着对方的好恶说,根据特定的事情来说。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不因事而论,只顾信口开河,那么,你的恭维话就成了没有任何价值,而且还会遭人反感的“废话”、“瞎话”了。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适当的恭维是能够为自己赢得好人缘的,如果过度,不切实际,就成为吹牛拍马。
社交场合中那些吹牛拍马者,往往是令人生厌的,他们靠三寸不烂之舌,常常把很多事情说得非常动听。比方他对于自身经历,说得如火如荼,某事是他做的,某计划是他拟的,某问题是他解决的,好像他是足智多谋,好像他是万能博士。不是与此事有关的人,自然无能证实其虚构,这叫做吹牛盗名。
有些人吹牛的动机,是表示他的了不起,骗得大众的信任,或者借此提高他的身份,或者借此施其某种轨迹,但这些都是不合道德的行为。
而那些喜欢拍马的人,则是对于有地位、有权力的人,力求接近;巧言令色,屈节卑躬,专从小处上获得对方的欢心,未示而先应,未命而先趋,凡可以使对方觉得舒适的,无所不用其极。为直接与对方接近,甘为对方的奴才,侍候奉承,唯恐有失;不能直接接近对方,则不惜做奴才的奴才,借奴才做接近的阶梯,但这些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事实上,吹牛总有拆穿的一天,一朝被人拆穿,人将唾弃之不暇。虚是虚,实是实,以虚做实,总有细心人看出他的破绽,狐狸的尾巴露出,便显原形。所以吹牛获得的成功,是假的,是暂时的。
拍马也不一定能够给自己带来益处,有时被拍的人,忽然厌恶他的为人,对他产生反感,所以,这样的拍马只会适得其反。
所以,恭维一定要把握技巧,不能够过,只有恰到好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