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难成事,独木难成林”,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获得比较广泛的支持,否则就孤掌难鸣。
在很多管理者眼里,下属就是下属,自己与他是有地位、身份之分的,因此他们对待下属严格,甚至是苛刻。这样怎么能够获得下属的真心呢?当然,在这样的公司,我们也可以看到,员工的流动是非常频繁的,优秀的人才经常会跳槽。不过,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有的公司却能够留住优秀的人才,甚至是主动去“挖”人才,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管理者有情有义,因此公司才留住了人才。
一次,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里一台新安装上去的大型电机不能正常运转,请来几位工程师都查不出毛病在哪里,眼看要影响整个生产计划了,福特不由着急起来。
一天,他打听到有一位从德国来的移民科学家斯特曼斯对电机很内行,现在在一家小型工厂工作。福特就亲自去请来这位科学家。
斯特曼斯来到公司后,他先让电机不带负荷、空行运载,然后蹲在电机旁听了半天,又爬上电机听了半天,最后拿了一截粉笔,在电机左边的地方画了一道杠杠,对福特说:“毛病出在这儿,多了16圈线圈,拆掉多余的线就行了。”
公司的技术员按照他说的去做后,电机果然运转正常了。古板而神经质的斯特曼斯提出要1万美元的酬金。人们这时惊住了,怎么也不愿把16个圈线与1万美金等同起来。
斯特曼斯面对生气的人们淡淡一笑,说:“用粉笔画一条线值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值9999美元。”
福特发现斯特曼斯是个难得的人才,就表示自己愿意高薪聘他来公司工作。其待遇之高令常人吃惊。
但是,这位德国科学家却不为所动,他解释说:“现在的公司对我很好,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这家小公司救了我,现在我不能背弃公司。”听了他的回答,福特更坚定了非要将这位不但技术高超而且重情义、懂得感恩的人挖过来的决心。
最后,为了这一个人才,福特竟花巨资将斯特曼斯工作的小公司整个买了下来。这一举动使他爱惜人才的名声传了开来,因此很多有技术的人都纷纷前来投奔。福特公司选了一大批有用之才充实到各个部门。从此福特公司很快就发展、壮大了。
古人曾说:“一人难成事,独木难成林。”的确,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获得比较广泛的支持,否则就孤掌难鸣。
不过,为了尽可能多地把有才华的人留在身边,一起创造大业,就还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去原谅别人的小错,这样才能使人才为你所有,并忠诚于你。三国时候的诸葛亮就是这样做的。
蒋琬是西蜀的重臣,而他之所以能够在当时的蜀汉中进入权利阶层,就与诸葛亮的爱护、提拔有重要关系。
蒋琬在刘备入蜀前,只是一个州衙门里的小吏,没有发挥才能的机会。刘备入蜀后,让他做了广都县令。蒋琬在感动之余,办事公正,勤勤恳恳受到了同僚们的赞赏和百姓的拥戴,也引起了诸葛亮格外关注。但是,有一次刘备因事到了广都县,蒋琬却因醉酒而没有去迎接他。这让刘备很不满,当即革了他的职,并判其死罪。诸葛亮知道后,立即赶来劝刘备说:“蒋琬平时办事严谨,勤奋公正,且博学多才,有治理国家的本领。这一次,只不过是他偶然的过失而已。再说,蒋琬一贯以安定百姓为本,不善于官场上的迎来送往,不宜因为眼前这件事就判其死罪。”
刘备冷静下来后,觉得诸葛亮说得有道理,就收回了成命,赦免了蒋琬,但仍然罢免了他的官职。
不久,诸葛亮又把蒋琬扶持起来,并从各方面去培养他、支持他。蒋琬对诸葛亮感恩戴德。后来,他做了尚书郎,还曾经代理丞相职务。诸葛亮率师出征时,总是让蒋琬全权负责军需保障,而蒋琬也总能做到“足兵足食以相供给”,帮诸葛亮解除了后顾之忧。
后来,当诸葛亮六出祁山病危时,还特地给后主刘禅写信,称赞蒋琬的人品与才干,并提议在他死后,让蒋琬来接替自己的职位。刘禅遵照诸葛亮遗嘱,先是命蒋琬为尚书令,总理国事,次年又令蒋琬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蒋琬终于成为继诸葛亮之后的蜀汉政权的又一重要谋臣。
在现实社会里,我们要想事业成功,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那么,只有让下属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而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才能给自己增添力量,这样就比较容易获得成功,所以,善待下属、关心下属、爱护下属,是让下属成为得力助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