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上曾有一条新闻,标题叫做“大学生学学农民工”。之所以建议大学生学习农民工,关键还是缘于两者的就业率反差大。
人才市场、劳力市场的残酷现状就是启示:许多农民工频频被招走,有时颇为抢手,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了“民工荒”;而大学生的境况则相反,招聘会接二连三,签约率却低之又低。
为什么农民工较之大学生,就业相对更容易?因为农民工没有架子,脚踏实地,客观务实,乐于吃苦。而一些大学生所缺少的,恰是农民工的这些精神,他们“非理想的岗位不就”,“非荣耀的单位不进”,只盯着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只想去写字楼,进空调房,当白领,做高管,只向往体面的工作、惬意的环境、高额的薪酬、优厚的待遇,而排斥基层单位和艰苦工作。这样的话,碰壁就在所难免了。要知道,哪有那么多养尊处优的高雅去处等着你去享清福?
从某种意义上,大学毕业生犯了自命清高的毛病。在人际关系中,清高的人往往不受欢迎。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自我感觉良好,眼光很高,要求极严。一旦别人的举动不在自己的标准和原则之内,就开始疏远、鄙视他人。但“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人总会不自觉地犯错。因而,他们就会今天对这个不喜欢,明天对那个看不顺眼,总觉得自己超凡脱俗,对一些人情世故看不惯,甚至唾弃、鄙视。
有句话叫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伙伴。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过于清高,那么他总会将自己那种不满的情绪时常表露出来。而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别人觉得你总是看不起自己,心里肯定会不舒服,这就必然对你的人际关系不利。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与众不同的一个人物形象,她的所作所为在世人眼里是格格不入的。不是“正经主子”的林黛玉,在一般人心目中是一个“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人,在贾府很不得人缘。
性格爽朗的史湘云就曾当着宝玉的面,说她是一个“小性儿,行动爱恼人”的人。与林黛玉毫无干系的赵姨娘在背后也发过牢骚:“要是那林丫头,她把我们娘儿正眼也不瞧……”丫环小红和坠儿在滴翠亭说悄悄话,中了宝钗的“金蝉脱壳”计,误认为是林黛玉听见了,当时就很紧张,小红说:“那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因而对她都怀有不满。林黛玉最后在贾母面前也逐渐失去了宠爱……
林黛玉为什么最终陷入孤苦的境地呢?这与她平日孤傲清高的个性有很大关系。可以说,自命清高是非常不利于人际关系的。要想摆脱它,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虚心自知
防止清高孤傲,首先要认识自己。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清高孤傲的人要么自以为有知识而清高,要么自以为有本事而自大。殊不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还有能人在前头”,人贵有自知之明。古今中外成大事业者,都是虚怀若谷,好学不倦,不过分自负。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晚年的文学造诣可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从不恃才傲世,仍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文章。夫人怕他累坏了身体,劝他说:“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又不是小学生,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
虚心自知,才是医治孤傲的一剂良方。
(2)平等待人
平等待人,不仅是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人品修养的天平。平等待人是针对傲慢无理而言的,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管彼此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有多大的差别,都一视同仁,切忌眼高于顶,看不起人。
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格作为人的一种意识和心理,深深地附着在人的身上,被人时时加以维护。人格的基本要求,是不受歧视、不被侮辱,即要求平等。如果你不愿遭到别人的反感、疏远,那你要在做人上多个心眼,切勿清高孤傲和过分强调自我。
注意加强品德修养,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和谐,生活也会更加幸福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