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往往对人有深远的意义:在国君的宴会上,食物往往象征着荣誉;在同学的聚会上,食物往往象征着友谊;在新人的婚礼中,食物往往代表着礼节。
不同的食物往往会给人不同印象:如果某个新人宴请宾客的食物不合宾客的口味,那么宾客可能在私底下就会怨声不断;如果在同学的聚会上,食物美味可口,那么聚会的气氛就会高涨不少;而如果在国君的宴会上,国君款待属下时厚此薄彼,那么必然会让一部分人心生不平。
战国时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子期,怀恨在心,就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
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国易如反掌。结果中山国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
那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过,如果中山国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君。”
中山国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我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啊!”
由此可见,在人际关系中,食物扮演着多么重要的作用。那么食物在人际关系中,究竟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据研究报告说明,食物不仅能给你带来快乐,而且可以提高对别人的好感。1960年,詹尼斯在耶鲁大学以216名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个实验。实验主持人要求所有参试者阅读“癌症治疗法”或者“军备竞争”等内容枯燥的专栏。在阅读专栏的时候,给A组学生提供花生和可乐,对B组学生则没有提供任何食物。然后,要求阅读完专栏的同学们对专栏做出评价。
结果显示,一边吃花生米和可乐一边阅读的A组学生的评价,比未吃食物的B组学生的评价更高。就是说,食用花生和可乐带来的“食用乐趣”,同样能提高无聊的专栏形象。
这是美国商界人士之间非常盛行的边用餐边商谈事情的一种交际方式。这最初是为了节约时间所想出来的一个点子。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方法也有很多可取之处:共同进餐既是彼此关系亲密的一种表现,也能加深彼此的友好关系。“同一口锅里吃饭”的俗语和“围炉”的习俗,就很好地表现了这种友好关系。一起进行吃饭这种最原始的行为,对人的深层心理会产生强烈的影响。
因此,如果一个人想获取对方的好感,拉近双方的距离,请对方进食美餐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小欣是南海大沥人,平时喜欢吃零食。今年6月份,小欣进入桂城一家旅游公司做会计。
“上班的第一天,如何跟同事们打招呼好呢?”小欣想。
妈妈建议小欣带点零食上班。“上班的第一天,我妈给我准备了一大包糖果和饼干,让我在见面时分给同事,以此缓解初次见面的尴尬。”这招果然成效显著,还让她一一记住了同事的姓名。
此后,小欣不时地会带一些小零食或妈妈做的小吃,和同事一起品尝。“与人相处,讲的就是主动。你主动向同事示好,乐意与他交往,那么同事也会感受到你的诚意。好人缘也可以‘吃’出来!”小欣表示,不管用什么方式,真诚就是最好的人际润滑剂。
美食不仅能获取对方的好感,也能把对方消极的想法改变成积极的想法。
美国的一个实验证明,如果在说服对方的同时,让对方吃着喜欢吃的食物、喝着喜欢喝的饮料,对方同意的概率就会增加。这被称为“感觉很好”效果。
进餐的时候,人的紧张情绪能得到缓解,容易与别人产生融洽亲近的感觉,在这种状态下说服对方,就会顺利得多。即使对方心中想反对,但是嘴里塞满食物,也不好说出反对意见。闭着嘴巴嚼东西的时候,开口说话是不礼貌的,所以即使想反对,也没办法说出来。所以,你一定要在对方刚把食物放入嘴里的时候,说出对方可能会反对的事情。这并不是开玩笑,而是一个在客观上不让对方发表反对意见的有效战术。
因为人们吃食物时会变得非常宽容,肚子很饱的时候,也不容易对对方产生敌意。因此,不管你的要求有多么难以接受,在他吃得肚子溜圆的时候,会尽量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