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事业起步时,碰到了一个喜欢和他作对的人。但是几乎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富兰克林就成功地让这个对手转变为他终生的朋友。他用的社交技巧对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启迪。他用了什么方法呢?
那时富兰克林很年轻,在费城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在州议会的复选中,他被推举为宾夕法尼亚议会下院的书记员。可就在这最紧要的关头,却出现了危机:一个新当选的议员在正式选举之前为难他,公开发表了一篇反对演说。演说很长,措辞尖锐,似乎在那位议员眼里,富兰克林一文不值。
面对这种出人意料的状况,富兰克林有点手足无措。但是经过仔细考虑,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办法改善两人的关系。据他回忆:“坦白讲,当这位新议员提出了他的反对意见后,我挺生气。可对方是一位十分有名望、有修养、有才识的绅士,他加入议院后,杰出的才能使他的地位十分重要。当然,我并不想为了博得他的好感而做出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那次演讲后,我运用了另外一种更恰当、有效的方法。我听说他收藏了几部十分名贵而罕见的书,于是,我就给他写了一封短信,表示我很想读一读这些珍贵的书籍,希望他能答应我的恳求。他一接到我的信,马上就把书送过来了。一星期后,我准时送还了那些书籍,还附了一封十分热情的信,表达了我对他的衷心感谢。后来,我们在议院偶尔碰面,他竟然很主动地跟我打招呼(而以前他根本不和我说话),并且十分客气。临别时,他答应我会尽其所能地帮助我。于是,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直到他去世。”
富兰克林自己也对这一心理策略所产生的效果感到惊讶。这种策略正因为契合了存在于人类天性中的潜在需要,才取得了如此的成效。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当他人拜托自己帮个小忙时,自己通常会比较高兴,特别是当他人所恳求的东西恰恰是自己所拿手的,会更加高兴。富兰克林通过向那位实力派议员借书这一小小举动,就是向对方暗示:自己十分推崇对方。他主动将自己放在了一个较低的位置,抬高了对方,从而使对方感到自己很受尊重,心理得到满足,从而产生了对富兰克林的好感。
许多地位高的人也很善于采取这种方法,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得到他人的衷心拥护。
美国曾有两兄弟同时参加州长的竞选。哥哥的做法是送给选民扇子、月历或在小孩脸上亲吻,以博得选民的好感,树立极富热情的候选人形象。弟弟则不落俗套,每当他发表政见前,一定先摸摸口袋,然后问在场的人:“谁愿意给我一支烟?”结果,弟弟在竞选中旗开得胜。
为什么弟弟更加受到选民欢迎呢?因为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身份意识”,社会上低阶层的人相对高阶层的人来说,常怀着卑贱的地位意识,就选民的心态而言,能将东西给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是很荣耀的事。而且,当我们求助于别人的时候,我们的身份会降低,同时抬高了对方。当弟弟向选民求助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身份降低,抬高了选民,使双方更加接近和平等,自然就赢得选民更多的好感和支持。
根据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不引起别人的卑贱感。简单的一句“有件事要拜托你”,可能使对方热情高涨,奋发向上。因为当人感到有优越感时,会变得意气昂扬。在公司里,当上级对部下发出指令,可以先说“我要拜托一件事”,然后再将内容说出来。这可以满足部下的自尊心,激发他的工作干劲;如果经常使用,则能使懒惰的员工发愤图强,或安抚有反抗情绪的员工。
在社交中,还有一种求助于人的独特方式,是请别人“指教”你。因为人人心里都有“好为人师”的心理,这种做法可以使对方的心理得到满足。
例如,一般公司里当每年新员工进来时,老员工都会很开心,因为这时在他们面前会出现许多讨教者,一些平时孤僻的人身边也会有许多洗耳恭听的新员工。
再如,在整理学术论文时,你可以对教授说“敬请教授不吝指教”,或“希望前辈的批评指教”。这时,对方心里会产生优越的感觉,即使明知是客气话,也会放松对审核的要求。
这个方法最有效的是对付阅历丰富的老人。老人一般都比较顽固,好批评人的不是,而且他们也想把经验传给下一代。因此,在老年人面前保持请教的低姿态,就容易得到对方的好感,并从他的指教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