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此生经常“妄心”缠裹“真心”,遂使人迷失本真。可见迷失也美丽,心灵一切具足、圆满、丰盈、广大是镜中花水中月。当下是最美,管他苦乐喜悲。如果一颗真心让我们出得了世而又入不了世,要真心何用!我还是宁愿眷恋万丈俗尘。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多么美的名字。读了你的诗文,感受到了你的浪漫才情和至情至性。谢谢你读了这篇留言,现略作回复:
第一,关于眷恋红尘。我何尝不眷恋这万丈红尘?我也曾在红尘中颠沛流离,苦乐相随。我至今也还在红尘中,只不过渐次感悟到红尘的虚妄不实(《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而又险恶万端;觉得人生一世,不应为红尘所迷,更不应被尘浪所卷。初见兄,人都有痛苦和烦恼,相信你也有。你仔细寻思,或许你会发现,你的痛苦和烦恼都是源自这滚滚红尘,源自这十里软红尘中恶之花的熏染和诱惑。
佛家说,既相而离相,入尘而出尘。我的看法是,作为一个肉胎,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必须珍惜我们的存在,善待这个依正二报(依报,我们的这个外在环境;正报,即我们这个自我报身)。这个依正二报的总和,就是红尘。我们必须投入这个红尘,随顺这个红尘。在这个红尘中有所执,有所取,有所爱,有所乐,要借助红尘绽放自己,要利用红尘成就自己,这讲的是既相、入尘。但是,智者会告诉我们,要在红尘中获得自在人生,要进得去,出得来,不能被红尘蒙蔽自己,不能被红尘束缚自己,更不能让红尘毁灭自己。要左右这个红尘,不要被这个红尘所左右。如何左右红尘?就是降服自己的妄心。某种程度上讲,红尘中的恶之花、妖之魅,就是你妄心中贪嗔痴的映射和投影,你心中贪嗔痴有多少,外面这个红尘对你的束缚和戕害就有多少。因此,减一份贪,灭一分嗔,去一分痴,你的人生就会自在一分,你的智慧就会增长一分,你的烦恼就会减少一分。这讲的是离相、出尘。初看,觉得佛家之说到处都是矛盾,其实,佛家就是在矛盾中识真达本,圆成智慧。
净化自己的内在心灵,就是净化外在的红尘。因此,我们要做到:勤修戒定慧,熄灭(管控)贪嗔痴。
第二,关于“真心”和“妄心”。真心,也叫真如、真我、本体、本心、本性,如大海澄澈无波,这可比我们的“真心”。“真心”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有不空,究竟圆满,不是镜花水月(如君所指),差堪比拟为老子的“道”。真心一念无明而起妄念,则好比一泓静水风起云涌引起千涛万浪,这千涛万浪就是妄念。境由心造,我们所处的这个现象界(红尘)就是我们的妄心所造,但终归源于这个真我。因此我们这个现象界,包括我们每个人,都有“真我”的因子,好比一月映万川,万川皆有月。妄念和真心的关系是,真妄实际是一体的,好比一个硬币的两面。妄心顿歇,则真我显现;真心起妄,则万象森罗。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确实我们的妄心所现,如君所说,如果没有迷失真我,到哪里去找丰富的世界存在?
但是,智者告诉我们,妄心所现、所造的世界,是娑婆世界(有缺陷的世界),是成住坏空、生生灭灭、虚妄不实的,如电光石火、梦幻空花。这里有乐就有苦,有妍就有丑,有喜就有愁,有爱就有恨,有得就有失,有生就有灭。而“真心”则是永恒的,是圆满的,证到了真心,回到了真我故乡,则就超越了六道轮回,超脱了生死,获得生命的大自在、大解脱、大圆满。所以,智慧的人生,还是不要过于沉溺于我们妄心所造的这个现象界;清醒的人生,还是不要过于执取这个本来当体是空的外在色界,更不要在里面随波逐流,起惑造业,否则沉沦苦海,头出头没,轮回六趣,永无出期。要在滚滚红尘里,睁开一双清醒的慧眼;要在业风境浪中,把持住自己的真心真性。勤修戒定慧,管控贪嗔痴,你能基本获得一个相对清静、安详、自在的人生;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你就能识真达本,返本还源,摆脱生死挂碍,获得究竟永恒。
由此,初见兄,你说迷失也美丽,确实美丽,但它美丽而又妖异。你说,当下就是美,暴风骤雨也是美。我问你,东南亚大海啸美吗?汶川大地震美吗?你说,当下即是美,管他苦乐喜悲,这是因为你迷惘又彷徨,不明人生真谛,不察宇宙实相,不知自己生从何来,死从何往。
言重了,人生初见,就这样不客气,对不起呵对不起。
不过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凡夫,有一个“我”告诉我,其实你讲的我都同意。我讲的我也做不到,好在我认识到了,但愿从现在起能够知行合一。
要战胜对手,先要战胜自己,要战胜自己,先要降服其心。中华民族要真正实现伟大的复兴,就一定要在民族精神中注入坚忍、庄重、稳健、自持、兼容的因素,才能真正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