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蛇,属于蛇目眼镜蛇科的一亚科。它是具有前沟牙的毒蛇,与眼镜蛇亚科相似。它的尾巴扁平,像极了船桨,躯干后部亦略侧扁。西起波斯湾东至日本,南达澳大利亚的暖水性海洋都有海蛇的影子,但大西洋中没有海蛇。它们一般长1.5~2米。背部深灰色,腹部黄色或橄榄色。
海蛇是一类终生生活于海水中的毒蛇。海蛇的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后闭,当吸入空气后,可关闭鼻孔潜入水下达10分钟之久。它的身体表面有鳞片包裹,鳞片下面是厚厚的皮肤,可以防止海水渗入和体液丧失。舌下的盐腺,具有排出随食物进入体内的过量盐分的机能。小海蛇体长半米,大海蛇有时可达3米左右。它们多数栖息于沿岸近海,特别是半咸水河口一带,以鱼类为食。
海蛇的毒液属于极强的动物毒。钩嘴海蛇毒液相当于眼镜蛇毒液毒性的两倍,是氰化钠毒性的80倍。海蛇毒液的成分与眼镜蛇毒的神经毒相类似,然而奇怪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它的毒液对人体损害的部位主要是随意肌,而不是神经系统。海蛇咬人并没有疼痛感,其毒性发作又有一段潜伏期,被海蛇咬伤后30分钟甚至3小时内都没有明显中毒症状,但这更加危险,容易使人麻痹大意。实际上海蛇毒被人体吸收是非常快的,中毒后最先感到的是肌肉无力、酸痛,眼睑下垂,颌部强直,与破伤风的症状相似,同时心脏和肾脏也会受到严重损伤。被咬伤的人,可能在几小时至几天内便可死亡。多数海蛇一般在受到骚扰时才伤人。人们一般都认为世界上最毒的动物是“毒蛇之王”——眼镜蛇,但海蛇毒性比它还要大。其中有很多事例,据记载,生活在澳洲的艾基特林海蛇被列为世界10种毒性最烈的动物之一;生活在亚洲帝汶岛的贝氏海蛇也是世界上最毒的动物。
海蛇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它的皮可用来制作乐器和手工艺品;蛇肉和蛇蛋可以食用,味道也很鲜美;某些内脏可入药。动物实验表明青环海蛇胆具有极好的止咳、祛痰作用,对乙酰胆碱造成的气管痉挛有明显缓解作用,因此,海蛇胆与陆地蛇胆一样也可用于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沿海渔民常熬制海蛇油来治疗水火烫伤、冻疮、虫蚊叮咬等。日本有一种油针疗法,将海蛇脂质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注射剂在身体压痛点和硬结部位注射,因为这可以有效治疗腰痛和颌、肩等部位的疼痛。人类还将海蛇脂质制成软胶囊剂,作为保健品,以增强学习、记忆功能,预防骨质疏松。
海蛇的毒液如此厉害,还有这么多用途,那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据了解,通常纯海蛇毒素的LD50均小于0.10毫克/千克,如常见的青环海蛇为0.05毫克/千克,平颏海蛇为0.06毫克/千克。海蛇毒与陆地蛇毒类似,也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神经毒素和各种酶蛋白。国内外对海蛇毒素的研究报告要比陆地蛇毒素少得多,但最近几年国内研究有新的突破,中山大学等建立了多个海蛇毒腺表达文库,并克隆了几十个海蛇新基因序列。重组海蛇毒素有明显抑瘤活性,有望开发成新的抗肿瘤药物。重组平颏海蛇神经毒素对小鼠化学致痛明显的有镇痛作用,其镇痛效果高于人类常用的盐酸哌替啶,在未来可能开发成新型镇痛药。
海蛇肉质柔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滋补壮身宝贵食物,常用于病后、产后体虚等症,也是老年人的滋养佳品;它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新陈代谢的作用。广州一些酒家还推出鲜活或干的海蛇食品。
海蛇毒虽然足以致命,令人生畏,但随着海洋药物的深入研究,海蛇毒在医学上有了很大的贡献。福建、广东、海南等省,岛屿广泛分布,港湾众多,适宜海洋蛇类的生长繁殖,资源丰富,如果开发利用,前景将十分广阔,未来能更好地为人类保健事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