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应该是一批欢乐的自由人。”第一个提出这种说法的人是距今400多年前的一个钟表匠——塔布克。在塔布克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钟表匠在不满与愤懑中,要想圆满地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比登天还难……金字塔这么大的工程,建造得却如此精细,建造者一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难以想象,一群有懈怠行为与对抗思想的人,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根刀片都插不进去。”塔布克认为:在过分严格监管的地方很难创造出优秀的东西,因为人的能力只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佳水平。这与微软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的策略刚好不谋而合。
微软的部分开发员和测试员以其自身优势,不喜欢翻阅软件工程方面的科学文献。由于信息闭塞,导致其他公司在好几年以前就认为很重要的软件,微软却迟迟不能发现,以致痛失许多良机。
针对这一情况,比尔·盖茨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情况才有了较大的改善。比尔·盖茨意识到,微软的员工都很优秀,但他们不愿受人摆布,不过他们很乐意被引导。公司会采取一些措施让员工寻找更好的办事方法,而决不是命令“你必须选择这样的过程,你必须这么做”。只有促使员工坐下来进行探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合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在微软,没有独裁式管理。
随着微软的发展,他们引进了许多政策来避免各小组的重复作业。回顾创业之初,许多员工确实不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现在情形改变了,有必要引进一些新做法来适应新的变化。微软不会给下属下达命令说:“你必须这样去管理你的开发组。”他们会发挥一流职员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其创造力。
比尔·盖茨一直支持规范程序管理的决策,尽管这是对他所喜好的工作方式的一次大变动。在早期,他几乎经常重写微软所推出产品的每行代码,同时还负责产品的市场营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比尔·盖茨已经没有精力管理所有事务,于是,他同意建立正规的管理职位,比如产品经理处理市场营销事务,程序经理的工作介于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之间。但比尔·盖茨并不想让程序经理与开发或营销工作截然分开,他想让程序经理如同吉布·布鲁门萨那样与开发员在小组里并肩工作,使二者相得益彰。比尔·盖茨深信,如果没有这种职责交叉与密切合作,各部门截然分开会导致失败。
比尔·盖茨指出,我们过去没有程序管理一职,开发员不喜欢做繁杂的文字工作,而且不愿意参加讨论市场营销的冗长会议。于是,最终出现一种新的技术组合,它能处理所有繁杂事务……公司现在也有了程序管理一职。虽然与我们的策略不同,但我认为全行业都已认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办法。程序经理与开发员每天一起工作,这是所有事务中最密切的关系——比开发与测试之间的关系、市场营销与销售对象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心得: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每位员工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