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作家杜利奥曾提出,一个人如果精神状态不好,一切都将处于不佳状态。意思是说,没有什么能比失去热情更让人觉得心灰意冷、灰心丧气的了,这就是心理学中有名的杜利奥定律。
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而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距。不以为然的小差异就是每个人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而不可思议的大差距就是日后的成功与失败。心态积极乐观的人总是处于一个轻松、自信的心境,情绪稳定,精神饱满,对外界也没有过分的苛求。即便遭遇挫折、失败,也会看到光明的一面,也能发现新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轻易自责或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这些乐观者的心态也会感染给周围的每一个人,给大家带来开心和愉悦。
同样的道理,孩子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也是最先得益于父母的乐观心态。然而,现实中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矛盾零碎等原因,稍不注意就会将一些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如果孩子受此情绪影响过多、过深,又会将这些负面情绪在生活、学习中蔓延开来,时间久了,极易变成一个消极、悲观、爱抱怨、爱挑剔的人,而且人际关系也搞得很紧张,让身边的人也跟着不快乐、很压抑。
6岁的童童开学后要上一年级了,可是他天天念叨着:“我不想去上学,上学太累了,烦死了!”看到儿子这么不听话,童童爸妈可是没少为此事而唇枪舌剑。夫妻俩软硬兼施了好几天,童童才算是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勉强答应了去学校。
过了一段时间,还没等这件事情消停几天,童童的班主任又主动来家访了。童童班主任很严肃地对他的父母说,童童在学校的表现很不好,常常会满腹牢骚、挑剔别人。
童童父母互看了一眼,看样子,他们对班主任的话很不以为然。童童老师继续认真地说,某某老师感冒了,讲话声音有点沙哑,童童就说人家说话太难听。还不止这些,童童还会口无摭拦地说某某老师长得太丑,某某老师的课讲得不生动,某某同学穿的衣服太难看。
说到这里,童童老师看到这对父母的眼神中分明透着些许疑惑。经过和童童父母的进一步接触,老师才渐渐发现问题所在。
原来童童爸爸和妈妈,两个人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平时累了一天下班回来后,总免不了向对方念叨“这工作真没意思,整天累得要死”之类的话。童童妈妈是个挑剔的人,经常当着童童的面抱怨老公:“看你爸爸,整天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啥活都不干;看你奶奶,更是一个偏心眼,啥都舍不得给咱们买,给她闺女却买这买那……”
听着听着,童童老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很严肃地说:“我知道童童的问题出在哪里了,是你们这对做父母的没有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一个刚刚入学的孩子怎么会有这种思想?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要受到父母的照顾,不知不觉中,就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体会到父母的喜怒哀乐。家庭生活中,年幼无知的孩子不仅吸收和认同着父母乐观的笑容,也同时吸收并认同着父母愁容满面的一面。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父母就像个孩子,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会在孩子面前发牢骚、怨气连天。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会往坏处想,成天唉声叹气、萎靡不振。即便是在自己心情沮丧的时候,对孩子的天真烂漫也看不顺眼,甚至还会把孩子的欢乐看成是肤浅,把孩子的自信和活泼指责为鲁莽。时间久了,孩子长期耳濡目染父母的负面情绪,势必会跟着父母出现忧心如焚、多愁善感的情形,带着无病呻吟的悲切。
所以说,孩子快乐与否取决于家长的心态是否健康。父母如果想培养孩子的乐观进取,那就一定要做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打包收藏,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孩子的一生自然会展现出勃勃的生机。
每天懂点情绪心理学
快乐不是人生的目的,但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东西就是快乐。在孩子的一生中,如果获得了快乐的能力,他的一生无论如何都会变得美好起来,不过这一切又依赖于父母的快乐与进取。那么,家庭生活中,父母又该如何注意自己的言行,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打包收藏呢?
◎◎倾泻不良情绪要避开孩子
一个人有不良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为父为母要倾泻你的坏情绪,最好避开孩子。比如,孩子睡着了,你可以和爱人到外面散步,将自己心中的不悦说出来,一吐为快。
◎◎平时多和老师沟通
在孩子的每个成长过程中,家长都要及时和老师沟通,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或是学校的情况,并利用合适机会鼓励孩子,引导并培养孩子宽容、乐观、积极的性格。比如,小伙伴之间玩耍的时候,同学之间打招呼的时候,老师抚摸孩子头的时候,家长不妨这么诱导孩子:“看同学们对你多友好啊,看老师多喜欢你呀……”如果家长经常教孩子以这种友善的态度去对待他人,渐渐地,孩子就会改掉爱抱怨、爱发牢骚、爱挑剔的毛病。
最后,请家长朋友记住这么一句话:家长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如果你希望培养出一个积极、乐观、心态阳光的孩子,那么,从现在起,你就应该做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只要你有心改变自己,孩子都会因你的一点点改变而快乐、幸福许多。